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82)
2023(7486)
2022(6220)
2021(5559)
2020(4625)
2019(10089)
2018(9669)
2017(17575)
2016(9635)
2015(10376)
2014(9771)
2013(9465)
2012(8730)
2011(7626)
2010(7558)
2009(6844)
2008(6625)
2007(5722)
2006(4961)
2005(4153)
作者
(31117)
(26386)
(25966)
(24257)
(16648)
(12916)
(11499)
(10284)
(9883)
(9005)
(8944)
(8706)
(8618)
(8357)
(8207)
(8074)
(7820)
(7674)
(7405)
(7400)
(6943)
(6396)
(6129)
(5946)
(5864)
(5791)
(5717)
(5657)
(5356)
(5267)
学科
(33798)
经济(33747)
(26881)
管理(25212)
(20694)
企业(20694)
方法(15010)
数学(13333)
数学方法(13231)
(11759)
(10696)
(9613)
中国(9180)
(8338)
贸易(8333)
(8137)
业经(7992)
农业(7967)
(6532)
环境(6202)
技术(6063)
(5889)
财务(5886)
财务管理(5876)
企业财务(5593)
地方(5577)
(5282)
银行(5234)
(5185)
(5034)
机构
大学(136876)
学院(135425)
(51923)
经济(51007)
研究(50742)
管理(50101)
理学(44439)
理学院(43834)
管理学(42988)
管理学院(42769)
(37475)
中国(36489)
科学(36163)
农业(30133)
业大(29731)
(28904)
(27360)
研究所(25765)
中心(23029)
(21880)
农业大学(20473)
(19376)
财经(18254)
(18154)
北京(17637)
(16861)
(16710)
科学院(16675)
(16635)
师范(16271)
基金
项目(103965)
科学(80617)
基金(77376)
(73831)
国家(72829)
研究(65369)
科学基金(59894)
社会(42639)
自然(42479)
基金项目(41943)
自然科(41471)
自然科学(41449)
自然科学基金(40763)
社会科(40368)
社会科学(40352)
(39663)
(35003)
资助(29835)
教育(28548)
重点(24096)
编号(23021)
计划(22763)
(22155)
(21915)
(21894)
科研(21038)
科技(20639)
创新(20598)
(19807)
国家社会(18646)
期刊
(51189)
经济(51189)
学报(35227)
(33061)
研究(32333)
科学(29339)
大学(25273)
中国(25206)
学学(24597)
农业(22322)
管理(16137)
(16113)
(13100)
业大(11066)
(9711)
金融(9711)
(9670)
农业大学(9163)
业经(8945)
经济研究(8800)
财经(8739)
科技(8602)
教育(7983)
技术(7959)
林业(7860)
资源(7840)
(7456)
问题(7077)
自然(6384)
中国农业(6314)
共检索到1875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宋美娟  徐长林  王琳  鱼小军  
为探究放牧不同家畜对高寒灌丛草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文影响,于2020年7月–8月在东祁连山天祝高寒地区对放牧甘肃马鹿(Cervus elaphus kansuensis)和混牧牦牛(Bos grunniens)与藏羊(Ovis aries)的灌丛草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性、持水速率、拦蓄量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总厚度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3.53 cm)>放牧甘肃马鹿样地(2.83 cm),枯落物总储量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219.45 g·m~(-2))>放牧甘肃马鹿样地(92.86 g·m~(-2))(P 放牧甘肃马鹿样地(10.71 t·hm~(-2)),平均最大持水率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221.00%)>放牧甘肃马鹿样地(148.11%),平均最大拦蓄量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939.21 t·hm~(-2))>放牧甘肃马鹿样地(348.58 t·hm~(-2)),以及有效拦蓄量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627.52 t·hm~(-2))>放牧甘肃马鹿样地(187.90t·hm~(-2))(P 放牧甘肃马鹿样地,灌丛内则相反;土壤初渗速率表现为放牧甘肃马鹿样地(10.98 mm·min~(-1))>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6.92 mm·min~(-1)),稳渗速率同样表现为放牧甘肃马鹿样地(7.12 mm·min~(-1))>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5.90 mm·min~(-1))。综上所述,与单牧马鹿相比,混牧牦牛与藏羊更有利于高寒灌丛草地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的发挥。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锦梅  徐长林  马亚萍  李瑞  
地被物和土壤是植被生态系统的重要结构(李倩茹等,2009),也是植被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水源涵养功能和防止土壤侵蚀的重要层次(Guevara et al.,2007;Sato et al.,2004),在截留降雨、拦蓄地表径流、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水分入渗和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马正锐等,2012;郭辉等,2010。土壤持水能力和渗透性作为土壤重要的物理性质,是评价土壤水分调节能力和涵养水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易灵心  李多才  安玉峰  马周文  
牧草品质与物种多样性的相互关系既是草畜互作的重要基础,也是放牧稳定草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重要机制之一。本研究以祁连山甘肃马鹿(Cervus elaphus kansuensis)放牧的高寒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组成与牧草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 Pielou均匀度指数和莎草科生物量比例与粗蛋白产量正相关(P <0.001)。3)莎草科和不可食牧草对粗蛋白产量和含水量的贡献率最大,分别为0.75和0.80。总之,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组成是导致牧草品质变化的主要因素,草地管理应积极应对群落潜在的结构变化并制定相应的放牧管理对策,保障草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何琦   王军邦   李慧婷   陈宇鹏   樊博   周华坤   张秀娟   杨永胜  
为探讨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草毡层及其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不同放牧强度[轻度(4.5羊单位·hm~(-2))、中度(7.5羊单位·hm~(-2))、重度(15羊单位·hm~(-2))和极重度(30羊单位·hm~(-2))]对祁连山南麓高寒草甸草毡厚度、根土比、硬度、抗剪强度、容重、孔隙度、饱和导水率和持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物群落结构从轻度至重度放牧较稳定,至极重度放牧,禾本类植物重要值占比显著下降(P <0.05),莎草类和杂草类植物重要值显著增加。2)草毡层厚度和根土比均随放牧强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在极重度放牧达到最大。土壤硬度无显著变化(P> 0.05)。土壤抗剪强度呈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中度放牧样地最大;土壤容重随放牧强度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重度放牧样地最低,极重度放牧样地显著增加。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随放牧强度增加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在重度放牧样地达到最大,至极重度放牧,较重度放牧样地显著降低。3)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及饱和导水率随放牧强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重度放牧时达到最大,至极重度放牧均下降。4)草毡层厚度与莎草类重要值占比、根土比、土壤抗剪强度、硬度、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显著正相关;容重与草毡层厚度、根土比及各项水分特征指标均显著负相关。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和抗剪强度是影响草毡层水分特征的最显著因子。综上,保持一定草毡层厚度且连续的草毡层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持水功能平衡,还可以缓冲外界因素对植物群落与土壤结构的损伤,是高寒草甸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关键所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锦梅  王彦辉  王紫  杨鹏  
祁连山东段高寒草地土壤水文效应对该区域陆面水文过程、水文循环、石羊河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持等作用巨大。因此,深入开展高寒草地土壤水文效应研究对深入了解和认识高寒地区土壤水文过程和陆面水文过程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以祁连山东段金强河河谷高寒草地为对象,分析了土壤含水量、持水特征、入渗速率和草地蒸散等土壤水文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河谷山地阳坡和河谷山地阴坡下部高寒草地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饱和持水量随土层加深先增大后减小,河谷水平阶地和山地阴坡上部高寒草地土壤持水量随土层加深逐渐增大;河谷0–30 cm土层高寒草地田间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均为阴坡上部>阳坡下部>阴坡下部>阳坡上部>水平阶地,饱和持水量表现为阴坡上部>阳坡下部>阳坡上部>阴坡下部>水平阶地。高寒草地土壤初渗透率最小,渗透性随着渗透时间的增加土壤渗透速率不断增大,当渗透达到稳定状时土壤渗透速率最大。河谷高寒草地0–3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为阴坡下部>阴坡上部>阳坡下部>水平阶地>阳坡上部。河谷高寒草地在6月–9月的日均蒸散量为2.429 mm·d–1,蒸散总量为293.254 mm。可见,研究区河谷地形对高寒草地土壤水文特征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对祁连山东段高寒区水资源合理管理与利用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地形与土壤水文特征之间的关系。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和  康建军  张洋东  朱丽  谈嫣蓉  邴丹珲  
本研究以我国北方天然草地毒草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为研究对象,在甘肃省肃南县大河乡公路两侧对其种群数量较大的区域开展了草甘磷和重耙对比灭杀试验;在此基础上,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择补播的优良牧草种类,总结了草地补播改良效果以及技术。结果表明,10%草甘磷防除效果超过98%,推荐使用剂量150190g·667m(-2)为宜;重耙灭杀醉马草防除效果超过90%,推荐重耙措施为30cm深度为宜。退化草地补播改良结果表明,浅翻耕条播、浅翻耕撒播、行内松土补播牧草的组合Ⅴ[垂穗披碱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春鸣  陈淑燕  徐长林  杨蕾  陈建纲  张德罡  
通过野外植被调查和种子萌发法分析了新鼠丘、旧鼠丘和天然草地土壤种子库密度、物种组成。结果表明,新鼠丘土壤种子库中种子密度为176.93±135.51 seeds/m2,旧鼠丘种子密度为1 486.15±900.78 seeds/m2,对照的天然草地种子密度为2 937.01±2 471.60 seeds/m2。新鼠丘土壤种子库中主要有3种植物,分别是萼果香薷(Elsholpzia bensa var.calycocarpa)、波伐早熟禾(Poa poophagorum)和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旧鼠丘土壤种子库中主要有3种植物,分别是灰绿藜、节裂角茴香(Hypecou...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康宝天  侯扶江  Saman BOWATTE  
祁连山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区,分布有大量草地,探明祁连山不同草地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影响因子,对该地区深入研究土壤生态系统结构和维持草地健康具有参考价值。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和OTU分析法比较了位于祁连山东缘青海省刚察县高寒草甸和河西走廊临泽县平山湖荒漠草原0–10 cm土层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同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探讨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和荒漠草原土壤细菌的β多样性和细菌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在门水平上,两种草地类型土壤细菌均以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为主要类群,相对丰度分别占总数的84%和89%;放线菌门为两地优势类群,相对丰度分别为57%和29%。在门水平上,两种草地类型主要细菌类群相对丰度有差异,其中高寒草甸土壤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荒漠草原(P 0.05)。主要类群与环境因子的Pearson相关性及PCA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相对丰度与土壤养分(全氮、全碳、有机碳、含水量和碳氮比)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0.05)。土壤全碳、全氮、pH、有机碳、含水量、容重和碳氮比是影响两种草地类型土壤细菌菌群分布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安金玲  牛赟  车宗玺  郝虎  
【目的】以祁连山排露沟流域分布的4种典型植被类型:高寒草甸(GHCD)、灌丛高寒草甸(GCGHCD)、青海云杉林(QHYS)和草地(CD)为研究对象,综合评价祁连山高寒山区典型植被类型水源涵养功能,旨在为科学认识水源涵养功能差异及合理经营当地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野外调查和采样,室内测定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现存量及持水性能、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等20个评价指标,并分析其在不同植被类型的变化规律,最后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评价不同植被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强弱。【结果】4种植被类型枯落物层现存量、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均表现为QHYS>GCGHCD> GHCD> CD,最大持水率表现为GCGHCD> QHYS> GHCD> CD,有效持水率表现为CD显著低于其他3种植被类型。土壤化学性质除pH值和全钾含量在不同植被类型的差异性不显著外,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化学指标差异显著性各不相同,土壤养分指数变化表现为QHYS(0.073 2)>GCGHCD(0.072 9)> CD(0.071 2)> GHCD(0.070 6)。土壤水文物理性质容重大小表现为GHCD和CD显著大于GCGHCD和QHYS,非毛管孔隙度表现为GCGHCD> QHYS> GHCD> CD,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非毛管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大持水量均表现为GCGHCD和QHYS显著大于GHCD和CD。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评价表明4种植被类型水源涵养功能大小依次为:QHYS(0.747)> GCGHCD(0.742)> CD(0.446)>GHCD(0.429)。【结论】4种植被类型水源涵养功能最好的植被类型为QHYS和GCGHCD,其次是GHCD和CD最差。该研究结果可为分类经营管理祁连山不同植被类型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林栖  马玉寿  李世雄  王晓丽  王彦龙  景美玲  李松阳  年勇  韩海龙  
为解决祁连山区高寒草地牧草返青期季节性超载过牧问题,自2015年5月至7月起连续两年在青海省祁连县默勒镇瓦日尕村的冬春放牧地上进行了为期60d的返青期休牧试验,休牧期间放牧家畜全部采用舍饲圈养,并于2016年8月中旬对休牧草地进行植被调查。结果表明,返青期休牧可使草地群落的总盖度、总植物量显著增加(P<0.05),使禾本科牧草株高、分盖度和植物量显著增加(P0.05);阔叶型毒杂草的株高、盖度、生物量均有下降的趋势。休牧两年与休牧一年相比,群落中禾本科植物的株高、盖度、植物量均在继续增加,阔叶型毒杂草的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双喜  张耀生  赵新全  孙广春  冯承彬  
【目的】研究祁连山北坡草地蒸散与其环境因子的关系,为该牧区草场的科学经营、草地退化的防治以及区域草地生态环境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小型自动气象站(HOBO Weather Station,U.S.A)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FAO Penman-Monteith方法估算了祁连山北坡草地参考作物蒸散量(ET0),并结合FAO-56的推荐值,分析了草地实际蒸散量(ETc)的动态变化,同时模拟研究了相关环境因子对实际蒸散量的影响。【结果】夏季(7和8月)草地的实际蒸散量较大,冬季(12和1月)较小,在7月中旬达到年度最高值,平均为3.40 mm/d;按相关系数的高低,环境因子对实际蒸散量的影...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冯斌   杨晓霞   刘文亭   张艳芬   刘玉祯   杨增增   孙彩彩   吕卫东   董全民  
为探讨牧草生长季不同生长时期和放牧强度对藏羊体增重的影响,以藏系绵羊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放牧强度在高寒草地开展了重度(每公顷5.13个羊单位)、中度(每公顷3.92个羊单位)和轻度(每公顷3.03个羊单位)的藏羊放牧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年际间受环境影响,藏羊日增重存在差异,不同年际当中藏羊日增重为牧草返青期和生长期高于牧草枯黄期,且在牧草枯黄期藏羊日增重存在负增长的现象,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藏羊日增重和牧草生长时期存在斜率为显著负相关(y=0.308 8-0.110 7x)的直线关系;2)牧草生长季不同放牧强度下藏羊个体日增重、暖季增重、单位草地面积增重无显著差异(P> 0.05),但各年际当中藏羊暖季增重均为中度高于轻度和重度,单位草地面积增重均为轻度低于中度和重度。综上所述,不同放牧强度利用高寒草地暖季放牧场,藏羊体增重从牧草返青期到生长期再到枯黄期逐渐降低,以家畜生产为主兼顾草地的合理利用,高寒草地以中度放牧利用为宜。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常博  刘贤德  王顺利  张玉珍  张学龙  孙于卜  
为了揭示祁连山山区草地的蒸散量变化规律,利用小型蒸渗仪(Micro-lysimeter)对祁连山西水林区不同坡向草地的蒸散量进行实测,并基于样地土壤调查数据和同期气象数据,对祁连山不同坡向草地的蒸散量变化规律及其有关影响因子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坡向草地蒸散量季节动态规律均表现为单峰型,在7、8月达到蒸散量的峰值。(2)草地蒸散量变化规律:对照裸地蒸散量>草地蒸散量,阴坡草地蒸散量>阳坡草地蒸散量。(3)草地蒸散量以土壤蒸发为主;草地降水的绝大部分消耗于草地蒸散。(4)对草地蒸散量与影响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按相关系数排序,阳坡为:降水量(P)>气温(T)>空气相对湿度(HR)>...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武崎  吴鹏飞  王群  文勇立  高艳美  张荣芝  龙伟  
【目的】明确放牧强度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不同类群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2014年9月在川西北红原县的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内选取轻度放牧(light grazing,lg,15 sheep/hm~2)、中度放牧(medium grazing,mg,22 sheep/hm~2)、重度放牧(heavy grazing,hg,36 sheep/hm~2)及无放牧(对照)(no grazing,ng,0 sheep/hm~2)4个样地。使用vortis便携式吸虫器采集地表小型节肢动物;用环刀采集0—5、5—10和10—15 cm层土样,每层采2份,...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苏淑兰  肖建设  裴青生  李晓东  苏文将  
以青海省海晏县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3–2015年围封与自由放牧地植被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3–2015年生长季(5–9月)自由放牧草地植被高度、产量均显著低于围封草地,盖度仅6–7月显著高于围封样地(P<0.05);2)以围封草地7月末观测数据作为年牧草高度和盖度最大值,发现2003–2015年高度呈抛物线型变化趋势,盖度呈倒抛物线型变化趋势;3)年牧草产量最大值与6–7月平均气温趋势一致,且呈显著幂函数相关关系(P<0.0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