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305)
- 2023(20301)
- 2022(17417)
- 2021(16303)
- 2020(13855)
- 2019(31478)
- 2018(31118)
- 2017(60046)
- 2016(32978)
- 2015(36830)
- 2014(36683)
- 2013(36079)
- 2012(33610)
- 2011(30193)
- 2010(30413)
- 2009(28419)
- 2008(28567)
- 2007(25308)
- 2006(22822)
- 2005(20640)
- 学科
- 济(130916)
- 经济(130728)
- 业(110952)
- 管理(105709)
- 企(96302)
- 企业(96302)
- 方法(57358)
- 数学(46392)
- 数学方法(45827)
- 农(40875)
- 财(40468)
- 业经(36751)
- 中国(33657)
- 制(30510)
- 贸(30162)
- 贸易(30144)
- 易(29249)
- 务(27225)
- 农业(27215)
- 财务(27150)
- 财务管理(27105)
- 学(26780)
- 地方(26382)
- 企业财务(25660)
- 理论(23856)
- 技术(22928)
- 和(22401)
- 银(22285)
- 银行(22210)
- 策(21785)
- 机构
- 学院(472777)
- 大学(471441)
- 济(189959)
- 经济(185823)
- 管理(184035)
- 研究(160275)
- 理学(157572)
- 理学院(155791)
- 管理学(153143)
- 管理学院(152278)
- 中国(123889)
- 京(100882)
- 科学(99871)
- 财(92383)
- 农(85942)
- 所(82040)
- 研究所(74252)
- 业大(73755)
- 江(72593)
- 中心(72558)
- 财经(72356)
- 农业(67646)
- 经(65703)
- 北京(63470)
- 范(59547)
- 师范(58906)
- 院(58491)
- 州(57808)
- 经济学(56386)
- 财经大学(53530)
- 基金
- 项目(314842)
- 科学(246027)
- 基金(227755)
- 研究(226633)
- 家(200340)
- 国家(198617)
- 科学基金(169204)
- 社会(142033)
- 社会科(134474)
- 社会科学(134440)
- 省(122892)
- 基金项目(120649)
- 自然(111984)
- 自然科(109308)
- 自然科学(109272)
- 自然科学基金(107315)
- 划(103869)
- 教育(103165)
- 资助(94249)
- 编号(91887)
- 成果(74710)
- 重点(70933)
- 部(68908)
- 发(66797)
- 创(66313)
- 课题(63618)
- 创新(61583)
- 科研(60334)
- 教育部(58535)
- 制(58174)
- 期刊
- 济(214529)
- 经济(214529)
- 研究(141586)
- 中国(90803)
- 农(78669)
- 学报(78344)
- 财(72907)
- 科学(71010)
- 管理(70304)
- 大学(58933)
- 学学(56037)
- 农业(53279)
- 融(47426)
- 金融(47426)
- 教育(47108)
- 技术(39343)
- 业经(36075)
- 财经(35575)
- 经济研究(33421)
- 经(30448)
- 业(29734)
- 问题(28820)
- 贸(25305)
- 版(23396)
- 技术经济(23236)
- 理论(22835)
- 科技(22661)
- 现代(22198)
- 国际(22103)
- 商业(20823)
共检索到7132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程逸飞 贾向锋
放松管制是目前我国为适应全球化和全球经济重构新趋势必须采取的措施,但是放松管制必然会带来价格波动的风险,并且这种波动会在产业链中进行传导,通过"牛鞭效应"放大,最终会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造成冲击,甚至导致很多相关企业倒闭。本文通过分析上海自贸区的成立给企业带来的机遇和价格波动风险,并提出相应措施,以期实现规避风险和优化配置资源的目的。
关键词:
产业链 放松管制 价格风险 上海自贸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姚大庆 约翰·沃雷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这篇文章研究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对中国资本管制的影响。中国(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并逐步试点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等金融创新举措,尝试将浮动汇率和资本账户开放组合融汇于宏观政策中。文章比较了中国上海自贸区与其他自贸区的不同,回顾了其近一年的发展,实证评估自贸区的设立对中国资本管制和金融自由化的影响:人民币在岸市场汇率(CNY)和离岸市场汇率(CNH)间的差价、中国货币供应量和国外利率间的因果关系。实证分析结果与理论预判较为一致:中国对资本管制的影响从自贸区设立后逐渐弱化,自贸区的一些政策变化将对改革发挥关键作用。本刊编辑部编译了这篇报告,供广大经济金融界...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熊梦圆 张曾莲 徐坤亮
本文利用2013年取消贷款利率下限的准自然实验,采用PSM-DID方法系统检验放松利率管制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与启示:第一,取消贷款利率管制后,民营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显著提高,相较而言,仅放松贷款利率上限对企业风险承担无显著影响。第二,基于横截面异质性的机制检验发现,在中西部地区、融资约束较严重和财务风险较低的企业中,放松利率管制对风险承担有更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放松利率管制通过提升企业风险承担,在降低企业投资不足问题的同时,也逐步增加企业的过度投资水平。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朱和平 郑统
依据“股权融资渠道”理论、“迎合渠道”理论以及卖空机制的治理效应,提出了放松卖空管制对于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的几种假设。基于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82015年的数据,借鉴Richardson(2006)的模型对我国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进行度量,并对相关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双重差分模型验证假设并利用PSM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得出卖空机制会加剧企业投资不足但对企业投资过度则没有影响的结论,提出在完成供给侧改革前可以暂缓放松卖空管制的建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袁靖波 李园园 晋向东
基于中国财产保险行业2005—2014年间的二手数据,本文结合中国经济转型期的制度情境,揭示了制度化和操作化两种组织形式的竞争密度在管制放松前后对企业道德偏离影响的演变规律,并通过中介机制尝试探索了其中的作用机理。实证结论表明,管制放松之前,基于制度化组织形式的竞争密度对企业道德偏离具有正向影响,基于操作化组织形式的竞争密度对企业道德偏离具有负向影响;管制放松之后,基于制度化组织形式的竞争密度对企业道德偏离的正向影响减弱,基于操作化组织形式的竞争密度对企业道德偏离的负向影响增强。从中介机制看,在管制放松前后,产品市场竞争在基于操作化组织形式的竞争密度与企业道德偏离之间具有中介作用。本研究提炼了中国本土化管理中的最新现象,并对西方的道德决策框架进行了批判性借鉴,研究结论为行业内部企业道德偏离的发生机理提供了更加契合中国制度背景的解释,也为当前市场上企业道德偏离的干预和治理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项后军 何康
自贸区是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是实现"一带一路"战略及应对新一轮全球贸易规则而先行先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基于此,本文以上海自贸区为例,从自然实验的角度出发,考察了样本期内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对上海地区资本流动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1)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得到对照组(广东),并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估计发现,自贸区对上海资本流动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对对外投资的影响力度要远大于实际利用外资;(2)采用改进后的合成控制法发现,通过基于控制省市的权重所得到的"合成上海"对上海设立自贸区之前的模拟程度更高;(3)通过安慰剂检验,证实了自贸区政策对包括上海在内的相关省市都是有效的,尤其在促进对外投资方面;...
关键词:
自贸区 资本流动 自然实验 合成控制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希 彭羽 沈玉良
作为一种新型贸易方式,离岸贸易是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转型的重要贸易方式之一。文章通过选用上海自贸区(原上海综合保税区)内177家跨国公司营运中心的企业层面数据作为回归样本,就"新型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外汇管理试点"政策对离岸贸易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汇管制放松将显著促进离岸贸易额的增长,虽然可能对一般贸易产生替代效应,但是这种增量效应明显大于替代效应;从离岸贸易的收入留存效应看,外汇管制放松对跨国公司营运中心的在华收入留存效应影响不显著,最可能的原因是我国在离岸贸易的税制环境上处于劣势。结论隐含的政策含义是:外汇管制放松对离岸贸易促进作用的发挥还需要与弹性的税收政策相配套,两种政策联合使用对离岸贸易发展和金融要素集聚的效果更大。在上海自贸区运行三年以来的试点建设中,关于离岸贸易的外汇管理制度和税收制度创新方面进展缓慢,为此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优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希 彭羽 沈玉良
作为一种新型贸易方式,离岸贸易是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转型的重要贸易方式之一。文章通过选用上海自贸区(原上海综合保税区)内177家跨国公司营运中心的企业层面数据作为回归样本,就"新型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外汇管理试点"政策对离岸贸易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汇管制放松将显著促进离岸贸易额的增长,虽然可能对一般贸易产生替代效应,但是这种增量效应明显大于替代效应;从离岸贸易的收入留存效应看,外汇管制放松对跨国公司营运中心的在华收入留存效应影响不显著,最可能的原因是我国在离岸贸易的税制环境上处于劣势。结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严楷 杨筝 赵向芳 王红建
本文使用省级层面的银行分支机构数据构造银行地区结构性竞争程度指标,探究银行竞争加剧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检验结果发现,整体上银行业竞争加剧显著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按照产权性质分组检验发现,银行业竞争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组与非国有企业组中均显著,且两者无显著差异,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研究结论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发现,银行业竞争对国有企业主要通过融资成本机制、而非国有企业主要通过融资约束机制促进其提高风险承担水平。经济后果检验发现,银行业竞争加剧均显著提高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价值,且相对国有企业,其对非国有企业促进作用更显著。以上研究结论表明,深化银行体系改革以促进银行间竞争程度的提高,对构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良性互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朱朝霞 陈琪
多源流理论在解释政策过程时,假设问题流、政策流与政治流三个源流的影响路径是并行的,并且影响程度相当。事实上,三个源流的影响路径是交错和互动的,基于中国特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政治源流的影响居于主导地位。上海自贸区的案例研究证实了这一结论。上海自贸区成功设立,最为关键的节点是它适应了政府的政治需要,同时得益于政府恰当的政治策略和积极的政治运作。当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与国家战略相结合时,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形成密切联系的"政策共同体",相关的政策建议逐渐引起决策层的重视,并最终推动了上海自贸区的设立。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薇 程曦 成群蕊
本文以2010年3月我国推出融资融券制度为研究背景,利用我国2007~2016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卖空机制的引入对可卖空标的企业商业信用的影响,并结合我国不同产权性质以及差异化的股权结构这两个关键因素,深入考察了卖空机制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放松卖空管制能够通过事前威慑效应和事后惩罚效应使可卖空标的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减少。进一步研究发现,放松卖空管制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这种减少作用在民营企业和股权制衡度小的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显著。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静桦 邱权凤 王红建
银行的利率管制政策及所得税税率的高低影响企业的财务政策,进而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调节企业的负债率。本文利用2007年我国所得税税率改革与2013年放开利率管制的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放开利率管制前后,不同税率的政策如何影响实体企业去杠杆行为。检验结果显示:所得税税率下降,显著降低了企业财务杠杆选择,抑制了企业过度负债;相对于银行管制时期,放开利率管制以后税率降低的去杠杆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企业在存在过度负债的情况下,税率下降将显著降低企业负债率。因此,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可以作为去杠杆的组合手段,同时完善市场结构,降低资本结构调整成本。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琼 吴小雨 成春林
随着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区")建设的深入,自贸区政策对金融开放的影响成为重要研究话题。在梳理自贸区政策对金融开放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以上海自贸区为例,利用2003—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和合成控制法实证检验自贸区政策对金融开放的影响。研究发现:上海自贸区政策促进了金融开放,并主要通过金融制度创新和投融资渠道拓宽机制实现,跨境贸易便利机制的作用效果不明显。多种稳健性检验表明以上结论仍然成立。为进一步发挥自贸区政策对金融开放的作用,应持续深化制度创新,充分利用境外投融资市场,推进跨境贸易转型升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黄启才
非参数合成控制法是一种新颖的政策评估方法,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以上海自贸试验区为案例,利用该方法实证研究了自贸政策的引资动态效应。非参数合成控制法的估计结果显示,2013-2015年间,自贸试验区政策让上海市外商直接投资存量累积增加2052.6亿元,平均每年的溢出额为684.2亿元,年均溢出率约为14.2%;上海市外商直接投资流量累积增加1330.6亿元,平均每年的溢出额为443.5亿,年均溢出率约为116.2%。上海自贸政策引资动态效应显示,外商在政策试点初期直接投资规模较小,在政策试点后期直接投资规模不断增大,外资对中国设立自贸试验区反应谨慎。合成控制法和双重差分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表明,自贸试验区政策对地区吸引外资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实证结论具有稳健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