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00)
2023(13740)
2022(11205)
2021(10170)
2020(8728)
2019(19495)
2018(18896)
2017(37355)
2016(19940)
2015(22095)
2014(21729)
2013(21635)
2012(19841)
2011(17417)
2010(18059)
2009(17794)
2008(17313)
2007(15704)
2006(13982)
2005(13048)
作者
(53982)
(44992)
(44793)
(42621)
(28877)
(21327)
(20367)
(17212)
(17157)
(16180)
(15516)
(15244)
(14695)
(14230)
(14143)
(13782)
(13272)
(13087)
(12848)
(12624)
(11146)
(11017)
(10831)
(10259)
(10106)
(10084)
(10057)
(9835)
(8853)
(8762)
学科
(92309)
经济(92174)
(91864)
(84402)
企业(84402)
管理(79749)
方法(42782)
(35151)
数学(34493)
数学方法(34298)
业经(30912)
(29065)
金融(29063)
(28387)
(26298)
银行(26290)
(26179)
中国(26021)
(25806)
财务(25775)
财务管理(25739)
(25368)
企业财务(24601)
农业(20545)
(18780)
技术(17938)
体制(16524)
(16246)
(15926)
地方(15838)
机构
学院(287118)
大学(283031)
(130707)
经济(128432)
管理(118944)
理学(101739)
理学院(100915)
管理学(99848)
管理学院(99311)
研究(86714)
中国(78178)
(68783)
(57182)
财经(53662)
(48720)
科学(44342)
(43968)
中心(42055)
(41560)
经济学(41434)
(41262)
财经大学(39933)
经济学院(37663)
业大(36399)
研究所(36064)
北京(35741)
商学(35285)
商学院(34990)
(34791)
农业(31919)
基金
项目(180334)
科学(145665)
研究(136802)
基金(135681)
(114531)
国家(113487)
科学基金(100993)
社会(92467)
社会科(87935)
社会科学(87910)
基金项目(71316)
(69302)
自然(62251)
教育(62145)
自然科(60852)
自然科学(60840)
自然科学基金(59884)
(56337)
资助(55476)
编号(53698)
成果(43556)
(41866)
(41304)
(41007)
重点(39717)
国家社会(39111)
(38253)
(37782)
教育部(37581)
创新(37552)
期刊
(147532)
经济(147532)
研究(88803)
(59074)
中国(55636)
管理(49759)
(45904)
金融(45904)
(39740)
科学(35431)
学报(33863)
大学(28930)
财经(28639)
学学(27919)
农业(25867)
技术(25172)
业经(24542)
(24503)
经济研究(23092)
教育(20672)
问题(19157)
财会(16742)
技术经济(16681)
(15966)
(15302)
世界(14710)
现代(14617)
国际(14504)
会计(14273)
商业(13912)
共检索到4437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康雯  刘力臻  
以我国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能否通过改善内部治理环境对企业的投资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放松卖空约束之后,融资融券标的企业发生过度投资的概率明显减小,且这种抑制作用主要通过卖空机制来发挥,而非融资机制。横截面检验显示,在非国有、行业竞争不足及外部监督压力较大的企业中,放松卖空约束对过度投资的抑制程度更大,表明市场机制改革有助于我国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卖空机制对企业过度投资产生的外部治理效果,是通过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和降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来实现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褚剑  方军雄  
如何改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是公司治理领域研究的重要话题。考察2010年开始施行的融资融券制度对标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卖空约束放松后,标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明显改善,并且卖空机制的这一治理效应主要体现在卖空威胁更为可信、大股东因卖空可能遭受的损失更大、内部人控制问题更加严重的情形下。进一步研究显示,卖空约束放松后,公司经营管理真实性、有效性和合法性的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说明内部控制质量的确得到了改善;并且,管理层提升内部控制质量的举措最终确实会缓解卖空威胁形成的股价下行压力。研究对于评估和改进中国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以及融资融券制度的政策效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学峰   蔡新怡  
2010年中国证监会将卖空机制引入资本市场。那么,卖空机制是否会影响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呢?本文以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期DID模型考察了卖空机制对企业研发操纵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卖空机制能有效抑制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机制分析发现,卖空机制能能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降低企业内外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可抑制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异质性分析发现,卖空机制对企业研发操纵的抑制作用在竞争程度高行业中的企业、法治化程度低地区的企业、融资约束程度高的企业和内部控制质量高的企业中更显著。经济后果分析发现,由于卖空机制抑制了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因此卖空机制可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为此,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企业研发操纵行为的治理力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泽宇  齐保垒  
基于融资融券制度的准自然实验,以2008—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融资融券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制度通过治理机制和信息机制能显著提升标的公司的社会责任绩效;卖空机制对融资融券标的公司社会责任绩效的影响在管理层持股比例高和媒体关注度低的公司中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融券制度显著能提升标的公司的社会责任绩效,但融资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周艳利  顾乃康  
从卖空机制带来的治理效应和股票市场的反馈效应出发,探讨卖空机制引入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并以我国证券市场融资融券制度推行所带来的准自然实验为研究窗口,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与不允许卖空的企业相比,在卖空机制引入后,允许卖空的企业其公司价值显著提升;卖空机制作为一种外部治理机制,能够起到外部监督和约束的作用,对于内部治理较差的企业而言,卖空机制引入后公司价值的提升程度更大;卖空机制还可以通过市场反馈效应路径,提高投资-股价之间的敏感性,从而优化企业投资决策,提升公司价值。进一步研究发现,允许卖空的企业其公司价值之所以会提高主要是因为经营业绩得到了提升,然而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实际卖空量较小,公司价值的提升程度在融资融券政策实施之初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减弱。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罗琦  肖文翀  夏新平  
本文以中国上市企业为分析样本,通过检验现金持有量对投资—现金流敏感度的影响,考察企业中的融资约束和代理冲突。结果显示,融资约束与过度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支出与内部现金流密切相关。民营企业、大规模地方国有企业中存在过度投资,所持有的现金具有明显的壕沟效应、进一步提高投资—现金流敏感度。而中、小规模国有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比较突出,为了抵御外部融资约束,持有现金充当对冲工具、降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科  徐龙炳  朱伟骅  
最近中国资本市场融资融券制度的建设为微观上实证检验卖空限制对股票价格实际影响提供了理想的研究背景。本文利用自然实验——白酒行业"塑化剂事件",研究卖空限制对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我们根据股票卖空限制的性质构建对冲投资组合,实证结果显示投资策略取得了0.5%的平均日超额收率,1.5%的标准差和33%的日夏普比率,表明投资组合具有很高的超额收益,但风险很低。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卖空限制导致了不能被卖空的股票被严重高估,股票基础价值的变化不能解释高估的股价。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卖空限制导致了股价高估,融资融券制度等做空机制有助于矫正高估的股价,提高市场定价效率。本文将卖空限制与事件驱动相结合,设计了能产...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陈关亭  朱松  王思敏  
以我国融资融券试点为准自然实验,从被审计方的行为选择视角,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考察了放松卖空限制对上市公司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发现放松卖空管制会促使上市公司选择审计质量较高的会计师事务所。该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而且卖空标的公司更加倾向于变更为高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进一步研究发现,卖空机制对高质量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并非是融资做多所致,而是主要源于融券做空的卖空压力。本文为我国在条件成熟时全面放开卖空机制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并提高审计质量,提供了来自上市公司行为选择的经验证据支持,并提示学界在研究审计师选择时应该考虑卖空机制因素。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洪辉  平帆  章琳一  
内部人寻租一直以来是理论与实务界关心的重点,如何有效抑制内部人寻租行为是资本市场的重大课题。本文以内部人交易度量内部人寻租,分析了融券制度对内部人寻租的影响。研究发现:(1)融券制度对内部人寻租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且融券规模越大,内部人寻租越少。(2)相比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当中融券制度对内部人寻租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本文还将内部人交易分方向进行回归,结果显示融券制度对内部人寻租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卖出方向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融券制度影响内部人寻租的路径,发现"竞争效应"和"信息效应"是融券制度影响内部人寻租的两条重要路径。本文考虑了竞争性解释——分析师关注的作用,发现分析师关注并不能影响本文结论的正确性;本文还利用反面事实推断、倾向得分匹配、反向因果检验等方法,确保实证结论的稳健性。本文的研究结果,丰富了内部人寻租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有利于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内部人寻租行为的控制;扩充了有关融券制度的文献,为卖空制度的推行及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仲兵  王攀娜  
利用中国资本市场2010年启动卖空机制的准自然实验,本文构造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得到,放松卖空管制提升企业投资效率,具体来看抑制企业过度投资、缓解投资不足;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和面临市场卖空压力更大样本,放松卖空管制提升企业投资效率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得到,放松卖空管制提升企业投资效率具有正向价值效应。研究发现卖空机制通过股价压力传导增加了大股东监管管理层的动机,降低企业非效率投资。本文对于理解放松卖空管制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以及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具有意义,所得结论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了解和评价中国放松卖空管制的经济后果。
[期刊] 改革  [作者] 袁月  孙光国  张焰朝  
企业的融资状况与其所处的营商环境密不可分,行政管制过多导致的企业资源获取和配置效率低下,是影响企业融资的重要外部制度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入,对企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探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企业融资约束的关系,这里以各地行政审批中心的设立为“准自然实验”,利用我国沪深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广义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行政审批中心的设立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但政策效果因企业特征以及企业所在区域特征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为:涉及行政审批事项较多的企业以及位于东部地区、高行政级别城市的企业从改革中能获得更大利益。从影响机制来看,行政审批中心的设立降低了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和债务融资成本,从而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成群蕊  李薇  
本文利用我国证券市场推出融资融券制度这一准自然实验,基于放松卖空管制的经济后果这一研究基础,进一步研究放松卖空管制如何影响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从卖空机制对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公司现金价值及对公司会计稳健性的治理作用来看,放松卖空管制通过这一系列治理作用降低了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进一步在不同产权性质条件下,对其进行分组回归,发现卖空机制在民营企业中对债务融资成本的降低作用更为显著,并且在股权集中度高的样本中,债务融资成本的降低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洪昀  隋晓敏  
以2010—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融资融券对企业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对上市公司费用粘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分样本组回归结果表明,在所在地区投资者保护环境较差的企业、代理问题更为严重的国有企业及外部审计质量较低的企业中上述抑制效果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融资融券抑制费用粘性的效用主要出现在不包含企业研发支出的费用中。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邹伟  凌江怀  
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文章基于内生金融理论视角,利用中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和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从传统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两个层面,考察了普惠金融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发展普惠金融能够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经济发展水平和法律制度环境是制约普惠金融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的重要因素,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下,发展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缓解融资约束。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会芹   舒云辉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认识和利用数字金融以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立足数字金融视角,通过理论分析并采用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验证数字金融对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究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减轻企业的融资困境,为企业提供更多样化的融资渠道,这一结论在控制稳健性之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可能存在的两条中介传导路径,一是数字金融微观上通过降低融资费用缓解企业融资困境,二是宏观上通过促进要素市场发育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异质性分析表明,这种缓解效应在沿海地区和制造行业更加显著。一系列研究结论能丰富现有研究数字金融与企业融资困境的文献,为后续优化金融政策导向进而发挥自由市场竞争优势、多样化融资渠道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