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72)
2023(5854)
2022(4725)
2021(4310)
2020(3563)
2019(7950)
2018(7764)
2017(15366)
2016(8301)
2015(9398)
2014(9293)
2013(9016)
2012(8171)
2011(7225)
2010(7297)
2009(7188)
2008(7397)
2007(6743)
2006(6084)
2005(5783)
作者
(23006)
(19537)
(19364)
(18272)
(12401)
(9149)
(8760)
(7313)
(7283)
(6951)
(6568)
(6417)
(6343)
(6297)
(6222)
(5868)
(5790)
(5762)
(5653)
(5542)
(4776)
(4665)
(4665)
(4430)
(4374)
(4334)
(4244)
(4134)
(3812)
(3753)
学科
管理(38198)
(35557)
(33598)
企业(33598)
(31057)
经济(30968)
(18900)
(14383)
财务(14367)
财务管理(14343)
企业财务(13841)
(13830)
方法(13308)
数学(11319)
数学方法(11248)
(9996)
业经(9056)
体制(9010)
中国(7485)
(7197)
(6778)
银行(6772)
(6299)
(6290)
(6129)
金融(6127)
技术(5795)
公司(5446)
环境(5330)
(5224)
机构
大学(122612)
学院(121080)
(52161)
经济(51158)
管理(48514)
理学(41609)
理学院(41257)
管理学(40842)
管理学院(40607)
研究(37284)
(31282)
中国(30606)
(25024)
财经(23982)
(21817)
科学(19113)
(18613)
财经大学(18070)
(17787)
中心(16983)
经济学(16661)
北京(15644)
研究所(15387)
业大(15063)
经济学院(15011)
商学(14986)
商学院(14868)
(14577)
(14220)
(13993)
基金
项目(77378)
科学(62507)
基金(59104)
研究(57604)
(50619)
国家(50239)
科学基金(44451)
社会(39153)
社会科(37245)
社会科学(37239)
基金项目(31167)
(28534)
自然(28118)
自然科(27467)
自然科学(27461)
自然科学基金(27044)
教育(26708)
(24040)
资助(23794)
编号(21918)
(21663)
成果(18710)
(18501)
重点(17288)
教育部(16751)
国家社会(16743)
(16577)
人文(16184)
(16110)
创新(15611)
期刊
(58520)
经济(58520)
研究(38199)
(29407)
中国(24309)
管理(20478)
学报(16644)
科学(15709)
(14677)
金融(14677)
大学(14267)
学学(13678)
财经(13401)
(13387)
(11313)
教育(9693)
财会(9071)
经济研究(8956)
技术(8840)
会计(8399)
业经(8335)
农业(8174)
问题(7400)
(6274)
通讯(6133)
会通(6122)
理论(5694)
国际(5607)
(5584)
现代(5581)
共检索到1864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雷啸  唐雪松  郑宇新  
利用中国推出放松卖空管制的准自然实验,考察了卖空机制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卖空机制能抑制公司的违规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强化卖空机制对公司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相较于国有企业,卖空机制对民营企业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孟庆斌  邹洋  侯德帅  
本文以中国开启融资融券交易试点为背景,使用部分可观测的Bivariate Probit估计方法,以2010—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卖空机制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卖空机制的引入降低了公司的违规倾向,提高了其违规行为被稽查的概率,该结论在使用双重差分控制内生性,并使用PSM方法校正样本选择性偏差后仍然稳健。其次,信息透明度在卖空机制影响公司违规的过程中,既具有调节作用,又发挥中介效应。同时,卖空机制通过提高对公司的威慑力,从而降低其违规倾向。具体而言,股票融券余额较大、进行了股权质押以及负债率较高的公司,卖空对其违规行为的威慑效应更加明显。此外,相比领导人违规,卖空机制对信息披露违规和公司经营违规的影响更强,且随着时间推移,卖空机制对公司违规行为的治理作用越发明显。本文的研究表明,融券卖空机制在发现和防范上市公司违规行为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上市公司和监管机构治理和防范公司违规具有政策借鉴意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田园  高利芳  
选取2007—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卖空管制放松对企业商誉泡沫的影响。研究发现,卖空管制放松可以有效抑制商誉泡沫,且这一抑制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卖空机制主要通过降低企业代理成本与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对商誉泡沫产生抑制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在高管权力低、内控质量高的企业中,卖空管制放松对商誉泡沫的抑制效应更为明显。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姚玲洁  董永琦  丘彦强  
选取2013~2018年间深交所上市公司接待基金公司实地调研的活动数据,对基金公司实地调研与被调研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基金公司对上市公司开展实地调研活动能够显著抑制上市公司违规行为,降低其违规倾向、违规次数及违规强度,且调研次数越多,违规行为越少。该结论在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信息披露程度较低、法制环境较差的公司中,实地调研对违规行为的治理作用更显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许金花  商丽霞  袁雪莹  
本文从非财务信息披露视角系统分析并检验社会责任披露的微观治理功能。实证研究发现,社会责任披露对信息违规尤其是信息披露违规具有明显的治理效果。进一步分析发现:第一,企业披露详细的社会责任信息可以降低信息不透明度以及提高企业声誉,从而减少信息披露违规,表明社会责任披露具有信息沟通效应和声誉监督效应;第二,在非国有企业和外部制度环境较好的企业中,社会责任披露的违规治理效应更强。本文明确了企业社会责任这一非财务信息披露在治理上市公司信息违规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为监管机构治理和防范上市公司信息违规提供了思路。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邵毅平  路军  
针对放松卖空管制能否抑制经理人私利问题,文章借助我国融资融券制度逐步推行提供的准自然实验机会,采取双重差分法研究了卖空压力对公司经理人私有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卖空压力显著抑制了经理人的私有收益,在进行了多项稳健性检验之后,该结论依旧成立。进一步的研究中文章还发现,卖空压力对经理人私有收益的抑制作用在信息透明度高、经理人权力较大、行业竞争激烈的公司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结论表明,作为一种外部治理机制,融资融券业务带来的卖空压力缓解了公司内部的委托代理问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邹洋  张瑞君  孟庆斌  侯德帅  
本文以我国开启"沪港通"交易试点为背景,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以2007-2017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沪港通"的开通有助于减少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该结论在使用PSM方法校正样本选择性偏差后仍然稳健。进一步分析表明,"沪港通"抑制公司违规行为的途径是通过改善公司的信息环境或优化公司的治理结构,从而提高公司的违规成本、减少公司的违规行为。本文的研究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在发现和防范上市公司违规行为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丰富了资本市场开放经济后果的研究,也从公司违规这一视角,揭示了"沪港通"机制所发挥的公司治理效用,为后续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行提供了理论证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成  
在2015年6月中国A股持续暴跌而引发监管层空前严厉稽查的现实背景下,本文关注了监管机构处罚违规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以2006-2014年间国泰安CAMAR数据库中违规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引入疾病医疗的理念,采用生存分析法、倍差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监管机构处罚违规上市公司的效果。研究结果均显示,实施处罚能够有效抑制上市公司违规。该结论与以往实证研究结果相反,对后续的相关研究可能有所启发,更多的积极正面性的证据可能会陆续出现。本文的结论有助于证伪认为处罚缺乏实质效果这一盛行的观点,同时也为监管层严厉打击上市公司违规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文献支持。根据研究结果,本文建议监管层更细致地对...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牟卫卫  刘克富  
以2011—2018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金融科技发展与公司违规的关系。结果发现,金融科技发展可以显著抑制公司违规行为;金融科技发展对信息披露违规和领导人违规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经营违规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一般处罚和严重处罚组中金融科技发展的抑制作用均显著,且在严重处罚组中更明显。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发展对公司违规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西部地区和低盈利能力公司中表现更加明显。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良银   黄俊   陈信元  
借助中国资本市场的研究场景,从企业内部机制设计的视角,本文利用A股上市公司2003—2019年数据,考察了作为企业内部信息传递机制的内部人举报制度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公司内部人举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降低公司发生违规行为的概率。截面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内部人举报制度对公司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在内部控制质量较差、分析师跟踪程度较低以及媒体报道较少的公司中较为显著。作用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当员工维权意识更强、薪酬更高和有财务专业背景董事比例更高时,内部人举报制度对公司违规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内部人举报制度还有助于降低公司受到监管问询的概率。本文研究在丰富公司举报制度和违规行为影响因素相关文献的同时,也为上市公司和监管方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对全面理解公司内部机制设计、规范内部人行为和促进公司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飞  吕盼盼  
利用上市公司2007~2016年的数据,研究放松卖空管制对上市公司股价同步性的影响,检验卖空机制对公司信息透明度的治理效应。在实证检验卖空机制的"事前威慑"与"事后惩罚"效应的基础上,研究发现:放松卖空管制能够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的股价同步性,提高其信息透明度。同时发现: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盈余管理水平较高的上市公司,股票卖空交易对股价同步性的降低效应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股票卖空机制是通过吸引证券分析师跟踪和投资者关注等渠道降低企业股价同步性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靳庆鲁  侯青川  李刚  谢亚茜  
卖空机制如何影响公司投资行为及公司价值的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中国证券市场于2010年3月正式放开卖空管制,投资者对列入卖空名单的股票可进行卖空交易。本文利用这一准自然试验分析了卖空机制对于公司投资决策以及价值的影响。Miller(1977)指出,卖空机制可使负面消息更及时地反映到股票价格之中,从而提高股价的信息含量和效率。当面临较差的投资机会时,如果公司不及时调整投资决策,投资者会卖空股票以套利,从而导致股价下跌、损减大股东的财富。因此,在放松卖空管制以后,当面临较差的投资机会时,可卖空公司的大股东有动机监督管理层及时调整投资决策。管理层调整投资决策(扩大或缩减投资规模)的过程,...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军英  靳毓  
十九大以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各级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惩罚频次和力度明显加大。"天价"高管薪酬也是困扰社会各界的普遍问题。本文以沪深两市2008-2016年发生违规行为的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分析违规行为的披露和惩罚力度对不同产权性质下高管薪酬的影响。通过实证检验以及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违规行为是否发生以及违规程度对高管薪酬有显著影响,且均为显著负相关;但对于国有上市公司,二者影响并不显著;对于非国有上市公司来说,违规程度对高管薪酬有显著负向影响,而且能够带来非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明显改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吴世农   陈韫妍   王建勇  
基于201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上市公司所处地区营商环境优化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优化营商环境有助于抑制公司违规行为的发生,且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和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减轻企业经营压力(缓解融资约束、降低纳税负担)、改善企业内部控制以及强化企业外部监督(吸引机构投资者和分析师关注),降低了其违规行为发生的概率。进一步研究显示,营商环境优化可以显著弱化公司违规倾向,但并不会提高公司违规被稽查的概率;优化营商环境对不同类型的公司违规行为均存在显著抑制作用。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侯青川  靳庆鲁  苏玲  于潇潇  
本文以中国公司治理问题中的大股东"掏空"为切入点,研究放松卖空管制是否可以发挥外部监督约束作用。放松卖空管制后,如果大股东继续进行"掏空",则中小股东可卖空公司股票,使股价及时反映负面消息而下跌,从而大股东的利益亦会受到损失。如果"掏空"带来的收益小于股价下跌可能带来的损失,则放松卖空管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本文实证研究发现支持上述预期,表明卖空机制可以发挥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