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49)
- 2023(11363)
- 2022(9377)
- 2021(8415)
- 2020(7222)
- 2019(15834)
- 2018(15824)
- 2017(30013)
- 2016(16425)
- 2015(18341)
- 2014(18563)
- 2013(18017)
- 2012(16352)
- 2011(14462)
- 2010(14817)
- 2009(14244)
- 2008(14258)
- 2007(13299)
- 2006(11780)
- 2005(11150)
- 学科
- 业(81436)
- 企(76203)
- 企业(76203)
- 管理(69801)
- 济(68833)
- 经济(68702)
- 财(28196)
- 业经(27872)
- 方法(27550)
- 农(24511)
- 制(21120)
- 务(20944)
- 财务(20912)
- 财务管理(20885)
- 企业财务(19789)
- 数学(19451)
- 数学方法(19293)
- 农业(17614)
- 体(16904)
- 中国(16803)
- 技术(16793)
- 理论(14931)
- 划(14700)
- 策(14675)
- 体制(13719)
- 和(13460)
- 企业经济(12365)
- 经营(12162)
- 银(12030)
- 银行(12004)
- 机构
- 学院(240387)
- 大学(234300)
- 济(99978)
- 经济(97951)
- 管理(95684)
- 理学(80993)
- 理学院(80266)
- 管理学(79195)
- 管理学院(78741)
- 研究(75633)
- 中国(62296)
- 财(52543)
- 京(49324)
- 科学(43433)
- 农(41266)
- 财经(40186)
- 江(39154)
- 所(37900)
- 经(36303)
- 中心(34808)
- 业大(34547)
- 研究所(33530)
- 农业(32232)
- 北京(30733)
- 州(30179)
- 经济学(29995)
- 财经大学(29415)
- 院(27910)
- 商学(27507)
- 商学院(27245)
- 基金
- 项目(152169)
- 科学(121202)
- 研究(114096)
- 基金(110931)
- 家(95672)
- 国家(94773)
- 科学基金(82936)
- 社会(73595)
- 社会科(69697)
- 社会科学(69682)
- 省(60970)
- 基金项目(58087)
- 自然(52576)
- 教育(52157)
- 自然科(51374)
- 自然科学(51359)
- 自然科学基金(50537)
- 划(49330)
- 编号(45858)
- 资助(44758)
- 成果(37350)
- 业(35529)
- 创(34855)
- 制(34552)
- 重点(33901)
- 部(33820)
- 课题(32246)
- 发(32129)
- 创新(31694)
- 国家社会(30473)
- 期刊
- 济(120129)
- 经济(120129)
- 研究(72445)
- 中国(51588)
- 财(46557)
- 管理(42599)
- 农(39904)
- 学报(33948)
- 科学(33125)
- 大学(27414)
- 农业(26805)
- 学学(26237)
- 融(25130)
- 金融(25130)
- 技术(23929)
- 教育(23798)
- 业经(22051)
- 财经(21133)
- 经济研究(18382)
- 经(18251)
- 业(15887)
- 问题(15023)
- 财会(13808)
- 技术经济(13630)
- 现代(12321)
- 会计(11873)
- 世界(11665)
- 商业(11508)
- 贸(11332)
- 版(11291)
共检索到3740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筝 王红建 戴静 许传华
本文以我国贷款利率上下限放开为准自然实验,基于产权性质差异构造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放松利率管制如何影响实体企业金融化。研究发现:放松贷款利率下限管制能够显著抑制非国有企业金融化程度,而放松贷款利率上限管制则无显著作用,支持了"市场套利观"。机制检验发现贷款利率下限管制的放松显著抑制企业债务成本对企业利润的侵蚀作用;拓展性检验还发现对于盈利能力越强、规模越大以及市场竞争压力越小的公司,放松贷款利率下限管制对抑制非国有企业金融化的作用更显著。以上研究结论表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间的利润率差距是我国实体企业金融化的重要诱因,金融市场化改革有助于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改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从而助推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成群蕊 李季刚
本文研究数字金融对微观企业的影响,探讨数字金融对实体企业"脱实向虚"是促进还是抑制。采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来构建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表明,整体上来看数字金融有助于降低实体企业的金融化行为,并且这种降低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和小规模企业中更显著,进一步从数字金融的三个不同维度来检验,发现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显著抑制了企业金融化,而数字化程度与企业金融化行为正相关,表明数字化的过快发展并不利于实体企业的发展。此外,利用降低融资费用和缓解融资约束两个渠道机制验证了本文的假设。研究结论为数字金融的合理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监管部门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实体企业 企业金融化 脱实向虚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盛明泉 项春艳 谢睿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传统金融与新兴科技结合的产物,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基于2011—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实体企业“脱实向虚”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机理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企业“脱实向虚”存在抑制作用。进一步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改善传统金融中所存在的“领域错配”问题,并且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在中小城市展现出更强的抑制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降低企业的财务费用,促进企业的实业化投资,以及抑制企业金融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贤环 吴秋生 王瑶
立足于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严重结构性失衡,实体企业资金"脱实向虚"与经济发展面临较大风险隐患的现实,选择2007--2016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实体企业资金"脱实向虚"程度和结构及其与企业风险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索资金"脱实向虚"的动因和治理措施。研究发现:实体企业资金"脱实向虚"程度越高,面临的风险越大;在既定的"脱实向虚"程度下,相较于将资金配置于投资性房地产以外的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资金配置比例越高带来的企业风险相对更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实体企业将资金配置于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和房地产领域并不具有缓解融资约束的效应,反而表现出严重的套利动机。
关键词:
实体经济 脱实向虚 企业风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满四 徐朝辉 陈熙
国家利用财税政策扭转实体企业脱实向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而管理者承受的内部期望绩效压力为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作用于微观企业投资行为提供了可行性解释。采用2007—2020年深沪实体上市公司数据,对政府补助与企业脱实向虚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考查内部期望绩效压力在其间发挥的渠道作用。研究发现,政府补助显著抑制了企业脱实向虚,内部期望绩效压力在政府补助与企业脱实向虚之间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且这种关系仅在非国有企业中具有显著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补助除了通过内部期望绩效压力抑制企业脱实向虚,还存在“政府补助→资本市场绩效压力→内部期望绩效压力→企业脱实向虚”的链式中介效应。
关键词:
政府补助 绩效压力 企业脱实向虚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盛明泉 汪顺 商玉萍
选取2007—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探索当前愈演愈烈的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实体企业金融化负向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体现为"脱实向虚"而非"产融相长",挤占实业投资以及抑制创新投入是其影响路径;在融资约束更低以及短视性更强的企业样本中,金融化行为的"脱实向虚"效应更加凸显;在企业金融化过程中,配置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结构性差异。研究结论为提振实体经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性参考。
关键词:
金融化 全要素生产率 套利 融资约束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俞毛毛 成群蕊 李季刚
数字金融是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深度融合的产物,能够有效地提升普惠金融支持实体企业的效率。基于2011—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以银企距离为传统金融普惠性的代理变量,分析数字金融发展是否能有效解决传统普惠金融可能造成的“脱实向虚”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银企距离缩短显著提升了企业金融化资产比例,而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有效缓解上述问题,缓解作用主要通过企业信息透明度提升和银行网点布局优化两个途径实现。研究结论对于普惠金融体系优化,通过数字化过程提升自身对实体企业支持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超 庞保庆 张充
我国制造业金融化是当下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遏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借助2009年增值税转型改革准自然实验捕捉实体税负的外生变化,基于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了实体税负与制造业金融化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增值税转型改革引发的实体税负下降显著降低了制造业企业的金融化水平;改革对于重资产企业和融资约束较小的企业影响较大,对于轻资产企业和融资约束较大的企业影响则相对不明显。激励机制检验表明,增值税转型改革相对提高了制造业企业实体资产收益率,并引导企业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和研发创新投入。本文将为政府部门制定和实施去金融化的相关税收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牛子恒 邹宗森
制造业“脱实向虚”问题严重动摇了制造业的国民经济支柱地位。本文针对制造业“脱实向虚”问题,基于中国2011—2021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通过引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的准自然实验,综合探究了智能制造对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研究发现,智能制造能够遏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其中,激励企业创新投资和提高实体资产收益率是重要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智能制造遏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的作用效果仅存在于东部地区以及中、低行业竞争和融资约束环境中,在中西部地区以及高行业竞争和融资约束环境下作用效果不明显。进一步讨论证实,生产型智能制造模式和协同型智能制造模式均可以遏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但后者作用效果更强。本文相关研究结论提供了一项振兴实体经济的新证据并为推动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了支撑依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梁辰 李燕青
现如今,实体企业过度投资而产生的“脱实向虚”现象,已经威胁到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文章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论述影响实体经济金融化的因素,丰富了“脱实向虚”的成因。通过企业内部因素的论述,得出研究内部控制情况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应从企业动态管理的视角出发,以上市非金融企业审计报告类型与自我评价为自变量,将金融人才在实体企业的就业情况作为因变量,反映企业“脱实向虚”的程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晓莉 谭其宇
平台经济金融化对实体经济“脱虚向实”的影响日益明显。文章基于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检验模型等方法,实证考察平台经济金融化对实体企业“脱虚向实”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平台经济金融化对实体企业“脱虚向实”呈“倒U”型非线性影响;成本机制、资本配置机制和创新补偿机制是其重要路径;平台经济金融化对处于不同金融发展水平地区、不同所有权及不同规模的实体企业“脱虚向实”存在异质性影响。据此,提出强化“主动+被动”双向监管、充分考虑企业资本配置结构、针对性给予政策支持等建议。研究结论为深化平台经济金融化发展、加快实体企业“脱虚向实”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睿智 霍雨佳 张玉明
数字化转型是提高资本市场获取信息效率并改善企业实体投资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本文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脱实向虚”行为的治理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能够显著抑制实体企业的金融化投资水平,这种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提高企业与资本市场间信息对称性得以实现,包含向资本市场传递企业内部竞争优势信息以及提高分析师关注度两条途径。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实体企业“脱实向虚”的治理效应在宏观调控效能较高的地区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低的年份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建议:政府应加快完善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环境,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效能的发挥;企业应重视数字化转型的战略价值,提高与资本市场间的信息对称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晓阳 衣长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将大量资金投资于金融市场而非主体产业,使我国经济呈现出一定的"脱实向虚"迹象。文章基于民营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视角,以2014—2019年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国有资本介入但非控股民营企业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从外部制度环境视角出发,考察了亲清政商关系对国有持股与企业金融化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国有持股有助于抑制民营企业金融化,有效纾解"脱实向虚"困境;混合所有制改革在融资约束高、控制链延长的民营企业中发挥的改革效应更明显;城市层面亲清政商关系健康指数的提高有助于增强国有持股对民营企业金融化的抑制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混改制衡度对民营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与管控作用,民营企业参与混改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以上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研究结论对全面评析"双向"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效应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为进一步分析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对企业价值的提升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静桦 邱权凤 王红建
银行的利率管制政策及所得税税率的高低影响企业的财务政策,进而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调节企业的负债率。本文利用2007年我国所得税税率改革与2013年放开利率管制的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放开利率管制前后,不同税率的政策如何影响实体企业去杠杆行为。检验结果显示:所得税税率下降,显著降低了企业财务杠杆选择,抑制了企业过度负债;相对于银行管制时期,放开利率管制以后税率降低的去杠杆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企业在存在过度负债的情况下,税率下降将显著降低企业负债率。因此,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可以作为去杠杆的组合手段,同时完善市场结构,降低资本结构调整成本。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钟凯 梁鹏 王秀丽 彭雯
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实现社会主体平等的必然要求,也是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深入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企业金融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金融投资回报率较高和影子银行规模较大时,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金融化水平的抑制作用较强,这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金融投资回报率和缩小影子银行规模的渠道缓解企业金融化水平。进一步地,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在市场竞争程度较低、东部地区以及非高科技企业样本中更为显著。从经济后果来看,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降低企业金融化所引发的经营风险。本文的研究拓展了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金融化的研究领域,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以及金融风险防范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商业银行监管能够抑制实体经济“脱实向虚”吗——基于实体企业金融化视角的研究
地域投机文化加剧了实体企业“脱实向虚”吗?——来自我国上市企业的证据
农业实体企业“脱实向虚”:“居安思危”还是“如履薄冰”——基于雏鹰农牧的案例
高管团队人力资本对实体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分析——基于职业经历异质性的视角
实体企业脱实向虚与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雾里看花还是甄别有道?
创新驱动政策抑制实体企业“脱实向虚”了吗——基于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风险投资持股能抑制实体企业“脱实向虚”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放松利率管制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基于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准自然实验的分析
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能促进实体经济“脱虚返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