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76)
- 2023(5162)
- 2022(4245)
- 2021(3766)
- 2020(3103)
- 2019(6667)
- 2018(6292)
- 2017(11712)
- 2016(6410)
- 2015(6622)
- 2014(6226)
- 2013(5986)
- 2012(5293)
- 2011(4665)
- 2010(4357)
- 2009(3944)
- 2008(3766)
- 2007(3075)
- 2006(2540)
- 2005(2015)
- 学科
- 济(23324)
- 经济(23295)
- 管理(18501)
- 业(18423)
- 企(14080)
- 企业(14080)
- 方法(11817)
- 数学(10861)
- 数学方法(10787)
- 农(7198)
- 财(6625)
- 贸(6439)
- 贸易(6439)
- 易(6303)
- 中国(5737)
- 学(5610)
- 业经(5480)
- 农业(5135)
- 技术(4605)
- 环境(4403)
- 务(4221)
- 财务(4217)
- 财务管理(4212)
- 企业财务(4023)
- 产业(3786)
- 制(3778)
- 划(3611)
- 地方(3546)
- 出(3387)
- 银(3357)
- 机构
- 大学(90031)
- 学院(89173)
- 济(36403)
- 经济(35891)
- 管理(35185)
- 理学(32006)
- 理学院(31636)
- 管理学(31073)
- 管理学院(30936)
- 研究(30521)
- 农(23696)
- 科学(21650)
- 中国(21527)
- 业大(19633)
- 农业(19238)
- 京(17865)
- 所(15986)
- 研究所(15221)
- 财(14243)
- 中心(13742)
- 农业大学(13400)
- 财经(12301)
- 江(11615)
- 经(11411)
- 经济学(11196)
- 院(11052)
- 北京(10498)
- 经济管理(10467)
- 经济学院(10408)
- 室(10180)
- 基金
- 项目(70659)
- 科学(55419)
- 基金(53470)
- 家(50217)
- 国家(49813)
- 研究(43449)
- 科学基金(41933)
- 自然(29789)
- 社会(29698)
- 基金项目(29325)
- 自然科(29178)
- 自然科学(29166)
- 自然科学基金(28682)
- 社会科(28278)
- 社会科学(28270)
- 省(27350)
- 划(23896)
- 资助(20497)
- 教育(19287)
- 重点(16192)
- 计划(15686)
- 创(15329)
- 部(15024)
- 编号(14936)
- 发(14678)
- 科研(14598)
- 创新(14380)
- 业(13985)
- 科技(13858)
- 国家社会(13091)
共检索到1133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鹏 杨吝 张旭丰 谭永光
根据南海北部多齿蛇鲻生物学参数和20世纪80年代南海区底拖网选择性试验数据,运用Beverton Holt模型,分析在不同捕捞死亡系数F时,网囊网目尺寸从目前的平均27mm放大到39mm后多齿蛇鲻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W/R、单位补充量渔获尾数YN/R、渔获平均体长 LY、渔获平均体重 WY和渔获平均年龄 TY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网目尺寸放大后,在捕捞强度不变的情况下,YW/R、 LY、 WY、 TY的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当前的捕捞死亡系数F越大,增幅越明显;YN/R,而的值却有所降低,降幅基本不受F的影响。F在0.4~3.0范围时,网目放大后多齿蛇鲻在年渔获尾数下降15%的情况下,产量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吝 张旭丰 谭永光 张鹏
为了科学地确定南海区拖网网囊的结构和适宜网目尺寸,于2000年11月25日~12月20日在南海北部珠江口以外海域,水深36~70m拖网渔场,对4种不同网目尺寸的方形网目网囊进行了2个航次34网次的网囊套网式捕鱼选择性试验。4种网囊的网目尺寸(Mex)分别为30.3mm、35.2mm、39.4mm和43.6mm。结果表明,蓝圆(Decapterusmaruadsi)、多齿蛇鲻(Sauridatumbil)和条尾绯鲤(Upeneusbensasi)仍是南海拖网渔获中常见的鱼种;4种方形网目网囊的数量平均逃逸率均高于重量平均逃逸率;网囊渔获的优势体长总是大于套网渔获的优势体长;方形网目网囊有利于释...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健 石建高 张鹏 孙满昌
对比作业法是拖网渔具选择性研究中重要的试验方法之一,而对比试验中对照网囊网目的选择至关重要。研究利用多囊桁拖网不同网目尺寸(20、30、35和40mm)网囊捕获的哈氏仿对虾、小黄鱼和棘头梅童鱼渔获体长分布数据,应用几何相似原理,分析过滤性渔具的选择性,并按不同假设条件下(假设1:符合几何相似原理对渔获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假设2:对渔获种类没有选择性),探讨如何合理选择对照网囊网目尺寸。结果表明,对照网网囊网目尺寸为20mm,在上述2种假设下,对选择性模型的拟合、简化及对其它网囊的选择性参数没有显著的影响;在考虑了桁拖网渔具各网囊具有相同相对作业强度,以及桁拖网渔具与普通拖网渔具选择性分析方法上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江艳娥 许友伟 范江涛 孙铭帅 杨玉滔 张魁 张俊 黄梓荣 林昭进 陈作志
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采集南海北部陆架海域的多齿蛇鲻(Sauridatumbil)和花斑蛇鲻(Sauridaundosquamis)样本,测量其叉长、体重、性腺成熟度,并读取其耳石和日龄数据,对这2个种的生物学特征进行比较,发现多齿蛇鲻和花斑蛇鲻叉长、体重雌雄间差异显著(P
关键词:
南海北部 多齿蛇鲻 花斑蛇鲻 日轮 生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国强 张洪亮 虞宝存 陈峰 朱文斌
为探索帆张网不同网目尺寸网囊对小黄鱼的选择性,2017年4月在舟山渔场中部用传统方法(套网法)对5种不同网目尺寸(35 mm、45 mm、55 mm、60 mm、65 mm)网囊开展了选择性实验。应用Logistic模型对小黄鱼选择性曲线进行拟合,采用极大似然法估算模型参数。结果显示:①实验期间主要捕获对象为小黄鱼,数量和重量分别占比66.94%和84.48%,体长范围71~190 mm,平均体长124 mm;②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加,网囊中小黄鱼优势体长总体上大于套网;③网囊网目尺寸为35 mm、45 mm、55 mm、60 mm和65 mm时,小黄鱼L50分别为80.425 mm、103.496 mm、119.711 mm、122.676 mm和137.026 mm,SR分别为50.202 mm、52.540 mm、61.120 mm、41.730 mm和63.560 mm,L50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④小黄鱼网囊网目尺寸(m)与50%选择体长(L50)的关系为L50=1.776 m+20.300 (R2=0.980);⑤5种网目尺寸网囊中小黄鱼尾数逃逸率均高于重量逃逸率,网囊网目尺寸≤45 mm时,其尾数及重量逃逸率均低于5%,网囊网目尺寸≥55 mm时,其尾数及重量逃逸率均超过10%,甚至可达50%。综合分析,目前实施的55 mm网目尺寸能有效释放小黄鱼幼鱼,但网目尺寸仍需扩大。
关键词:
小黄鱼 帆张网 网目尺寸 选择性 东海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冬芳 董丽娜 李永振 卢伟华 李希国 于杰 黄梓荣 艾红 朱文聪 崔科 李娜娜
对南海北部海域5个多齿蛇鲻地理群体(北海、湛江、茂名、东莞、汕尾)共78个个体的线粒体控制区基因序列进行了扩增测序。在78个个体的568bp序列中共检测到48个单倍型,39个变异位点。经分子变异等级分析(AMOVA)得出5个地理群体内遗传变异度为98.82%,群体间遗传变异度仅为1.18%,各群体间成对遗传变异固定指数FST值在0.00024~0.03008;78个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在0~0.025。通过对基于序列片段构建的NJ树和基于序列单倍型利用中介网络法构建的群体间关系网的分析发现,5个群体间有明显的基因交流,遗传分化差异不大;再结合种群、种及属的界定标准,判定5个多齿蛇鲻群体归属于同一种...
关键词:
多齿蛇鲻 种群分析 遗传结构 南海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舒黎明 邱永松
综合20世纪60~90年代南海北部多齿蛇鲻(Sauridatumbil)的生物学资料,利用ELEFAN技术计算生长参数,得到的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相关参数为:L∞=58.5cm,K=0.30,t0=-0.39。根据生长参数及鱼类栖息环境平均水温用Pauly公式计算得自然死亡系数为0.61。根据各个年代的资料采用长度变换曲线法计算总死亡系数,进一步计算捕捞死亡系数,20世纪80年代捕捞死亡系数为1.55,是20世纪60年代的近2倍,20世纪90年代捕捞死亡系数与80年代相比又增加了1倍,在目前的开捕规格下,渔业点进一步偏离了最适产量区;若维持当前的开捕规格及捕捞强度不变,会导致...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许庆昌 李显森 孙珊 樊钢洲
单船框架拖网(俗称弓子网)是渤海区常见的作业渔具,对底栖渔业生物选择性差,作业过程中产生大量副渔获物。为改善网囊网目选择性,2017年9月在莱州湾海域采用“套网法”对网囊网目尺寸分别为15、25、35、45和55 mm的5种网囊进行了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弓子网对渔获物种类的选择能力较差,具有捕获栖息于作业海域绝大多数底栖种类的能力。随网囊网目尺寸的增加,渔获物质量、尾数逃逸率和产值损失率逐渐增大,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和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as)的选择性参数(L_(0.5)、SR)呈线性增加。口虾蛄和鹰爪虾的50%选择体长(L_(0.5))与网目尺寸(m)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L_(0.5)=1.472 m+12.63(R~(2)=0.934)和L_(0.5)=1.394 m+0.724(R~(2)=0.920)。在目前渔业资源状况下,为保护口虾蛄和鹰爪虾等经济渔获物资源,兼顾生产效益和幼鱼资源保护,建议将弓子网最小网目尺寸放大至45 mm。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炳忠 晏磊 李杰 王腾 张鹏
大网目拖网是我国海洋渔业捕捞带鱼的重要渔具。为提高拖网网囊选择性,本研究在南海区采用套网法对双船大网目拖网4组网目尺寸(30、35、40和45 mm)的网囊进行实验,在双重拔靴法的架构下,拟合选择性参数、比较选择性的差异、估算捕捞方式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网囊对带鱼的50%选择体长增大,对带鱼幼鱼个体的选择率显著下降,带鱼幼鱼的渔获比例也呈下降趋势。结合带鱼最小可捕规格(23.0 cm)管理规定,结果还表明网目尺寸为40 mm的网囊选择性较差,其对带鱼的抛弃率大于93%。为了进一步提高带鱼拖网渔业的资源养护水平,还需要开展更多的选择性实验。
关键词:
拖网 网囊网目 选择性 带鱼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伟 许柳雄 唐浩 胡夫祥 周成 熊沢泰生 平山完
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和海上网具性能实测,并在听取生产第一线船长意见的基础上,把上海开创远洋渔业有限公司现行金枪鱼围网主网衣下部约三分之一网衣的网目尺寸放大50%,即从260 mm增大到390 mm,以探讨改进围网渔具的沉降性能。实验应用田内准则换算并制作成模型网,在日本下关西日本日网公司专业围网动水槽进行模型试验,比较了侧流、背流、顺流(流速8 cm/s,相当实物网0.20 m/s)3种相对流向的放网模式下放网以及无流(0 cm/s)海况下放网,网目尺寸改变前后围网的沉降性能、网具形态和闭合效果。结果显示,主网衣下部网目尺寸从30 mm (对照网,相当于实物网网目尺寸260 mm)放大到45 mm (试验网,相当于实物网网目尺寸390 mm),网具的沉降深度和沉降速度分别提高1.6%和1.1%;试验网的收绞时间比对照网缩短14.3%,且能保持较好的形态;有流时的3种放网模式下,试验网和对照网浮子纲在放网结束时刻的初始包围面积基本相同;在收绞结束时,试验网浮子纲包围面积为对照网的1.33倍,绞纲结束前6 s,试验网沉子纲包围面积为对照网的1.79倍,说明增大网目尺寸有利于网具包围面积的增大,改善了被围鱼群的活动空间。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勇 程家骅
本研究基于B-H模型创建了一种多鱼种管理方法,即把针对单鱼种的"开捕年龄"和"捕捞死亡系数"管理目标替换成面对多鱼种的"开捕网目尺寸"和"捕捞努力量"管理目标,从而实现多鱼种管理。利用文献参数,对东海两种主要经济鱼种带鱼和小黄鱼的综合管理进行了尝试和探讨。结果显示,带鱼和小黄鱼由于体型和个体大小差距较大,最适产量重叠范围较小,两个鱼种不适宜综合管理;可以针对不同渔场、不同专捕渔船进行单独管理。该模型具直观、易判、及时等优点;同时存在短期有效、要求体形相近等缺点。若要推广该模型,需要积累足够的基础数据以获取必要的模型参数;另外还需要探讨捕捞努力量标准化方法,进一步提高模型准确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勇 程家骅
本研究基于B-H模型创建了一种多鱼种管理方法,即把针对单鱼种的“开捕年龄”和“捕捞死亡系数”管理目标替换成面对多鱼种的“开捕网目尺寸”和“捕捞努力量”管理目标,从而实现多鱼种管理。利用文献参数,对东海两种主要经济鱼种带鱼和小黄鱼的综合管理进行了尝试和探讨。结果显示,带鱼和小黄鱼由于体型和个体大小差距较大,最适产量重叠范围较小,两个鱼种不适宜综合管理;可以针对不同渔场、不同专捕渔船进行单独管理。该模型具直观、易判、及时等优点;同时存在短期有效、要求体形相近等缺点。若要推广该模型,需要积累足够的基础数据以获取必要的模型参数;另外还需要探讨捕捞努力量标准化方法,进一步提高模型准确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唐衍力 张武浩 刘岳 刘长东
为探究不同尺寸网目及缩结系数对许氏平鲉(Sebastesschlegelii)的选择性,本研究基于实验水槽中的套网法试验,测得许氏平鲉的生物学特征参数,采用Logistic模型曲线拟合得到不同尺寸网目及缩结系数对许氏平鲉的选择性曲线,并用极大似然法估算选择性参数。结果表明:网目尺寸为63 mm、82 mm、93 mm时,许氏平鲉的50%选择性体长(L50)分别为18.49 cm、23.90 cm、25.12 cm,选择范围(SR)分别为3.18、3.6、3.85,选择因素(SF)分别为2.93、2.91、2.70,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许氏平鲉的L50、SR逐渐增大, SF逐渐减小;当82 mm网目的缩结系数(Et)分别为0.5、0.6、0.707时,许氏平鲉的50%选择性体长(L50)分别为21.47 cm、23.90 cm、22.02 cm,选择范围(SR)分别为3.23、3.6、3.38,选择因素(SF)分别为2.65、2.91、2.68,随着网目缩结系数的增大,许氏平鲉的L50、SR、SF先增大后减小,在Et为0.6时均达到最大。为保护许氏平鲉幼鱼资源,建议在鱼礁区使用网目规格为70 mm, Et为0.6的笼壶渔具进行采捕。
关键词:
许氏平鲉 网目尺寸 缩结系数 选择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锦溪 邓裕坚 范瀛方 颜志斌 赵奕然 何雄波 颜云榕
本研究基于2020年在北部湾海域采集的1214尾多齿蛇鲻(Saurida tumbil)样本,通过对生物学特征和卵巢组织学进行分析,探究该海域多齿蛇鲻种群的繁殖特性及其适应性变化。结果表明,2020年北部湾多齿蛇鲻雌雄性比为1.82:1,雌性群体成熟性腺4季均有分布,3— 8月性成熟系数(GSI)保持较高水平,为主要繁殖期,其中3月和7月为繁殖高峰期;成熟卵巢中存在不同卵径大小的卵粒,卵径组成分布呈明显多峰型;绝对繁殖力波动范围较大(2774~158986粒),且成熟卵巢中存在不同发育时相的卵母细胞,综合GSI、繁殖期、卵径分布及组织切片等结果推断多齿蛇鲻为分批非同步产卵型鱼类;相对繁殖力(267粒/g)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有利于其在高强度捕捞压力下迅速建立稳定种群;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估算雌性群体的初次性成熟体长为19.0 cm,与性比随体长变化的重要转折点相同。本研究发现,北部湾多齿蛇鲻的繁殖特性相较以往结果有所改变,同时,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北部湾多齿蛇鲻的繁殖生物学资料,为渔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