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22)
- 2023(10171)
- 2022(8486)
- 2021(7497)
- 2020(6357)
- 2019(14175)
- 2018(13551)
- 2017(25498)
- 2016(13797)
- 2015(15287)
- 2014(14900)
- 2013(14860)
- 2012(14164)
- 2011(13046)
- 2010(13042)
- 2009(12319)
- 2008(11817)
- 2007(10593)
- 2006(9700)
- 2005(8910)
- 学科
- 济(78412)
- 经济(78296)
- 管理(40277)
- 业(35422)
- 企(28082)
- 企业(28082)
- 方法(27212)
- 数学(24230)
- 数学方法(24025)
- 地方(17734)
- 学(17451)
- 中国(16819)
- 农(15951)
- 财(15177)
- 业经(14300)
- 制(13308)
- 地方经济(12503)
- 贸(11708)
- 贸易(11703)
- 易(11325)
- 农业(10845)
- 环境(10637)
- 融(10219)
- 金融(10219)
- 体(10113)
- 银(9666)
- 银行(9615)
- 行(9231)
- 和(8812)
- 经济学(8542)
- 机构
- 大学(213523)
- 学院(210036)
- 济(97653)
- 经济(95986)
- 研究(81663)
- 管理(75957)
- 理学(65712)
- 理学院(64917)
- 管理学(63821)
- 管理学院(63451)
- 中国(60182)
- 科学(51010)
- 京(44727)
- 农(44431)
- 所(43636)
- 财(41975)
- 研究所(39932)
- 业大(36008)
- 农业(35366)
- 中心(35073)
- 财经(33368)
- 江(31960)
- 经济学(31569)
- 经(30328)
- 院(29605)
- 北京(28192)
- 经济学院(28145)
- 省(25762)
- 范(25187)
- 科学院(24992)
- 基金
- 项目(142403)
- 科学(110946)
- 基金(105667)
- 家(96479)
- 国家(95714)
- 研究(94854)
- 科学基金(79548)
- 社会(63904)
- 社会科(60576)
- 社会科学(60559)
- 基金项目(55571)
- 省(53979)
- 自然(52833)
- 自然科(51569)
- 自然科学(51547)
- 自然科学基金(50688)
- 划(46680)
- 资助(43087)
- 教育(41622)
- 编号(33849)
- 重点(32868)
- 部(31506)
- 发(31319)
- 创(29058)
- 计划(28353)
- 科研(28043)
- 国家社会(27705)
- 创新(27405)
- 成果(26655)
- 教育部(26287)
共检索到319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涛 苏兴雪 章龙珍 侯俊利 许式见 李伟杰 高露姣 王斌 庄平
以体重6.31 kg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为研究对象,研究了25、50、75、100 kg/m24种网箱放养密度对俄罗斯鲟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放养密度对俄罗斯鲟生长具有显著影响,各组的生长表现出显著差异,生长效率、特定生长率、日增重和增重率均随密度的增大而降低,而饵料转化率和净增重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但生长离散没有加剧。特定生长率和利润率与放养密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盈亏平衡点为90 kg/m2。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彭涛 张冬冬 张光宝 周捷 陈文彬 蒋仁奎 姜晓东 吴旭干
为研究池塘养殖条件下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六月黄”(通常指在农历六月上市的亚成体雄蟹)适宜的蟹种放养密度,本研究采用雄体蟹种(20.43 ± 0.11 g)作为研究对象,设置1.5只/m~(2)(低密度组)、2.25只/m~(2)(中密度组)、3只/m~(2)(高密度组)3个养殖密度组,通过140 d的养殖实验比较分析中华绒螯蟹“六月黄”生长性能、组织系数、最终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1) 自4月15日起,低密度组平均体质量始终最高,中密度次之,高密度组最低,其中6月15日和7月5日时,3个实验组间均差异显著;低密度组总增重率(WGR)略高于中密度组,且两者均显著高于高密度组;低密度组和中密度组出肉率(MY)均显著高于高密度组,低密度组总可食率(TEY)显著高于高密度组;(2) 低密度组最终平均体质量和成活率(SR)均显著高于中密度和高密度组,而高密度组产量显著高于中密度和低密度组。高密度组饲料系数(FCR)和残肢率(LLR)显著高于低密度组,而与中密度组无显著差异;育成规格分布方面,低密度组“六月黄”大规格(≥110 g)比例显著最高,小规格(<100 g)比例最低;(3) 高密度组总成本和总收入均最高,中密度组次之,低密度组最低,三者均差异显著;高密度组净利润(NP)显著高于低密度组,且略高于中密度组,投资回报率(ROI)则恰好相反。“六月黄”养殖模式具有养殖周期短、生产操作简单、投资成本低、收益高等特点。综合考虑,中华绒螯蟹“六月黄”养殖模式下蟹种放养密度以3只/m~(2)为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志飞 温海深 李吉方 倪蒙 张墨 步艳 任源远 丁厚猛 来长青 刘传忠
为研究流水养殖系统中不同养殖密度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的影响,实验将初始体质量为(29.70±1.32)g的俄罗斯鲟幼鱼分置于2.5(SD1)、3.6(SD2)和4.7 kg/m3(SD3)3个养殖密度进行流水池塘(4.4 m×4.4 m×0.45 m)养殖,每个密度设3个重复,实验周期为90 d。结果显示:低密度组(SD1)幼鱼增重率(WG)、体长增长率(LG)、特定生长率(SGR)和饵料转化率(FCR)分别为362.01%±15.87%、55.88%±4.77%、(1.79±0.03)%d、114.95%±4.52%,显著高于高密度组(SD3)的272.30%±2.74%、46.34%±6.2...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伟杰 张涛 庄平 章龙珍 侯俊利 龚盼 胡艳
在水温15~20℃下,将体质量(3 381.27±132.17)g的2龄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幼鱼养殖在6 m×6 m×6 m的网箱中,研究了天邦牌鲟鱼饲料5种投喂率[0.7%(F1组)、0.8%(F2组)、0.9%(F3组)、1.0%(F4组)和1.1%(F5组)]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体成分和主要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F5组鱼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F1组(P0.05)。各组间鱼肌肉中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脾体比(SSI)、成活率(SR)和肥满度(CF)无显著性差异(P>0.05)。F...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艾红 巫特坚 李永振 陈丕茂 林金錶
根据广东省惠阳县网箱养殖的生产统计数据 ,拟合了赤点石斑鱼的生产函数。该生产函数为不过原点的二次模型 ,其变量包括放养密度、养殖期、鱼种规格、养殖期以及成活率等。该模型的产量生产函数为 :Y =- 0 .0 0 0 4 59D2 +0 .930D - 0 .0 0 0 887D·FS- 0 .0 10 3D·CP+0 .686FS·S +5.4 4 8CP- 169.783,R2=0 .8970。据此求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放养密度与养殖规格、养殖期及上市价格之间的关系公式为 :D =〔0 .930 - 0 .0 0 0 887FS- 0 .0 10 3CP-P苗/ (P鱼 -FC·P料)〕/ 0 ...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龚洋洋 黄艳青 陆建学 黄洪亮 高露姣 夏永涛 张涛 庄平
配制南极磷虾粉替代饲料中鱼粉比例分别为0%、10%、20%、30%的4组饲料饲喂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200 d后,分析南极磷虾粉替代部分鱼粉对网箱养殖俄罗斯鲟生长和鱼体组织氟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南极磷虾粉替代比例的升高,俄罗斯鲟的末重、增重、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先上升后下降,饲料系数先降低后升高,1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试验组(P<0.05);(2)实验结束时,俄罗斯鲟肌肉、肝脏和鱼鳔的氟浓度低于检测限,但鳃、皮、脊骨和背骨呈现剂量浓度效应,各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在本实验条件下,在俄罗斯鲟饲料中加入10%...
关键词:
俄罗斯鲟 南极磷虾粉 生长 氟累积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冷希照 曹德福 田希文 乔洪全 季天臣 符先飞 范宁利
俄罗斯鲟(Acipensergueldenstaedti)是我公司从俄罗斯引进受精卵,经过人工孵化、苗种培育、网箱养殖,现已达到商品鱼规格。俄罗斯鲟是鲟鱼类一种,生活在里海、亚速海、黑海等水系。俄罗斯鲟属洄游性鱼类,性成熟年龄:雄鱼为8~14龄,雌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培培 樊启学 刘汝鹏 赵忠波 何辉 张云龙
试验设5组,于1.0m×1.0m×1.0m网箱中进行,初始放养密度为100尾/m3(D1组)、300尾/m3(D2组)、500尾/m3(D3组)、700尾/m3(D4组)、900尾/m3(D5组),试验期共28d,研究初始放养密度对鳡幼鱼驯食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累积死亡率(MR)和体质量变异系数(CV)随初始放养密度的增大先降低后升高,其中D3、D4组CV显著低于其他3组;总残食率(CR)随着初始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升高;驯食成功率(WSR)随着初始放养密度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其二次回归方程为Y=-1.101 X2+13.590 X+44.093,相关系数R2=0.931,最适初始放养密度为61...
关键词:
鳡 驯食 初始放养密度 生长 残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大鹏 庄平 严安生 王明学 章龙珍
研究了光照强度和周期,水流速度,养殖密度对史氏鲟摄食、生长和行为的影响。光照周期在一定的照度和时间范围内对史氏鲟稚鱼的摄食和生长没有显著影响。水流和养殖密度对史氏鲟的生长有着显著的影响。高水流速度和低养殖密度对史氏鲟的生长有着积极的影响,生长效率、特定生长率和日增重都随流速的增大和养殖密度的降低而增大,条件系数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而净增重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各密度组的史氏鲟稚鱼的生长离散没有加剧。在流速为0.06m·s~(-1)和0.18m·s~(-1)范围内,稚鱼的生长效率(GE)与流速(V)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关系式为GE=46.106+142.04V(r=0.5216)。特定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罗江 杜浩 冷小茜 乔新美 熊伟 吴金平 危起伟
为了解不同养殖密度对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稚鱼生长的影响,设置初始密度为0.27(D 200)、0.46(D 350)、0.66(D 500)和0.87(D 650)kg/m2的4种养殖密度,对初始体重3.38 g和体长7.79 cm的2月龄长江鲟稚鱼进行4周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对体重、体长、变异系数(CV)、日增重(DWG)、净增重(NY)、特定生长率(SGR)和饵料系数(FCR)有显著影响,对存活率和肥满度无显著影响;D 200组的生长速度最快,与D 350组差异不显著,D 650组生长速度最慢;D 200组的体重、体长、特定生长率、日增重均最大,与D 350组无显著差异,但D 350组的变异系数和饵料系数均较D 200组要小;特定生长率与养殖密度(D)呈负相关关系:SGR=-1.171 5D+6.331 5(R2=0.484 5);变异系数与养殖密度呈正相关关系:CV=3.989 1D+13.533(R2=0.480 5)。此阶段长江鲟稚鱼最适养殖密度为D350(0.46 kg/m~2)。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磊磊 宋学宏 孟祥雨 张铖 张卫业 赵杰 顾秋明
以饲料系数、养殖产量、成虾规格、体长与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作为判据,水质状况作为参考,以杂交青虾"太湖1号"为实验对象,在放养密度为60、105、150、195、240尾/m35个梯度下进行为期100 d的养殖试验,研究杂交青虾"太湖1号"苗种在池塘养殖中的适宜放养密度。结果显示,150尾/m3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195尾/m3和240尾/m3组(P<0.05),而养殖产量及成虾规格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但成虾规格较小。养殖期间各养殖水体的水质均能满足养殖虾的生长需求;高温季节除了高密度组的亚硝态氮盐指标稍有...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水波
福建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村民张鸣和于1997年4—12月在水库进行网箱高密度养殖倒刺鱼巴试验获得成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材料与方法11地点试验地点选在龙文区朝阳镇大石水库的上游,水深4米以上,透明度60厘米以上,表层水温8—3...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晓雁 李罗新 危起伟 张先锋 沈丽 张艳珍 杨道明 栾钢 刘健伟
以北京海洋馆驯养的野生和子一代中华鲟为对象,研究了养殖密度对中华鲟行为、免疫力和养殖环境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养殖密度分别为2.7、2.4、2.0kg/m3的循环水环境中,中华鲟的泳层分布改变,体型小的中华鲟变化最大。3种密度环境对中华鲟食欲未有明显影响,对野生中华鲟和F1-1998的泳速和呼吸频率也未有明显影响。2.7kg/m3的密度下,F1-1998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值下降,而丙二醛水平上升。在养殖密度为2.7和2.4kg/m3的水环境时,水体悬浮总细菌数量持续大于8 000cfu/100mL,年龄大的中华鲟,包括野生中华鲟和F1-1998中...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程佳佳 李吉方 温海深 倪蒙 任源远 丁厚猛 宋志飞 刘明源 来长青 刘传忠
工厂化流水养殖条件下进行为期90 d的饲养试验,探讨养殖密度对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生长性能、肌肉组分含量和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杂交鲟初始体重为(251.11±0.59)g,养殖密度分别设置为5.50 kg/m3、8.27 kg/m3、11.01 kg/m3、13.80 kg/m3。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对杂交鲟幼鱼的生长和存活影响显著(P<0.05),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幼鱼的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存活率呈下降趋势,而饲料系数则呈上升趋势;实验结束时,杂交鲟幼鱼肌肉中水分含量随养殖密度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曹德福 符先飞 田希文 于信勇 苗毓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