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90)
- 2023(10498)
- 2022(9017)
- 2021(8903)
- 2020(7610)
- 2019(18551)
- 2018(18522)
- 2017(35352)
- 2016(19281)
- 2015(22045)
- 2014(22194)
- 2013(21776)
- 2012(20151)
- 2011(18481)
- 2010(19021)
- 2009(17950)
- 2008(18069)
- 2007(16290)
- 2006(14437)
- 2005(13117)
- 学科
- 济(86986)
- 经济(86910)
- 业(56102)
- 农(47178)
- 管理(45769)
- 方法(37496)
- 企(35852)
- 企业(35852)
- 数学(34020)
- 数学方法(33407)
- 农业(31053)
- 中国(21883)
- 业经(21277)
- 制(19388)
- 财(18329)
- 地方(16759)
- 学(15642)
- 贸(15207)
- 贸易(15202)
- 易(14780)
- 体(13791)
- 银(13335)
- 银行(13311)
- 行(12740)
- 策(12332)
- 理论(12321)
- 融(12312)
- 金融(12310)
- 发(12258)
- 和(10957)
- 机构
- 学院(274698)
- 大学(270434)
- 济(116240)
- 经济(113839)
- 管理(105106)
- 研究(95634)
- 理学(90014)
- 理学院(89036)
- 管理学(87260)
- 管理学院(86752)
- 中国(75359)
- 农(64700)
- 科学(58443)
- 京(57439)
- 财(51894)
- 农业(49820)
- 所(49708)
- 业大(46485)
- 研究所(44850)
- 中心(44839)
- 江(43107)
- 财经(39739)
- 北京(36490)
- 范(36369)
- 师范(36047)
- 经(35990)
- 经济学(34063)
- 州(33621)
- 院(32921)
- 经济管理(30928)
- 基金
- 项目(176161)
- 科学(137385)
- 研究(130386)
- 基金(125560)
- 家(109203)
- 国家(108212)
- 科学基金(91788)
- 社会(80910)
- 社会科(76277)
- 社会科学(76249)
- 省(70788)
- 基金项目(66048)
- 教育(60316)
- 划(58507)
- 自然(58506)
- 自然科(57080)
- 自然科学(57066)
- 自然科学基金(56019)
- 编号(55741)
- 资助(51960)
- 成果(45197)
- 重点(39963)
- 部(39278)
- 发(39080)
- 课题(37991)
- 创(36365)
- 农(35482)
- 创新(34017)
- 科研(33784)
- 教育部(33031)
- 期刊
- 济(136332)
- 经济(136332)
- 研究(82022)
- 农(66585)
- 中国(60349)
- 农业(44694)
- 学报(43013)
- 科学(40336)
- 财(39940)
- 管理(35238)
- 大学(33292)
- 教育(32206)
- 学学(31273)
- 融(29161)
- 金融(29161)
- 业经(27837)
- 技术(26231)
- 业(22601)
- 经济研究(20075)
- 财经(19280)
- 问题(18799)
- 经(16559)
- 统计(15368)
- 版(15310)
- 农村(15200)
- 村(15200)
- 技术经济(14887)
- 世界(14686)
- 农业经济(14351)
- 策(13540)
共检索到425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芳 乔颖丽
农牧交错带具有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的系统特征,历史上长期以来呈现经济不发达、社会落后的状况。在实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农牧业无论是品种选择、结构安排,还是经营方式、投入要素等方面均有较大变化。本文应用研究区历史统计资料与农户实地调查资料,分析了改革后农牧业经营状况、农民收入、农村经济的巨大变化。分析结论显示改革30年后,该区农牧业经营模式趋于优化、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面貌逐渐改善。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改革30年 农牧业经营模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芳 乔颖丽
基于农牧交错带种植业与畜牧业并存、农田与草地交错分布的产业与资源特点,对斯恩等的农户效用模型进行扩展,把养殖业引入农户模型,将农户的种植业与畜牧业生产同时作为约束条件,依据微观经济理论,对研究区农户农牧业行为目标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描述。结果表明:农户经营行为目标具有自给和商品双重特性,具有规避风险、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目标特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芳 高立英
本文基于环京津农牧交错区耕草地交错分布的资源特点、农牧业并存的产业特色、地理位置特殊与生态脆弱的区域特征,分析了现代农牧业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资源节约型现代农牧业"纵横结合一体化"经营模式是理想的形式,而且耕地资源条件、灌溉条件与草地规模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参与与引导对其影响作用较大。
关键词:
现代农牧业 纵横一体化 经营模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孙芳 王堃
本文分析了农牧交错带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农牧业经济的特点。通过对农业生产影响因素以及农业与畜牧业的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方面该区农业与牧业发展在土地等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着竞争关系;另一方面农业与牧业在产品的提供方面又存在着互补关系。同时生态环境恶化对农牧业发展起着负作用。在农牧并存是该区必然选择的前提下,发展农牧业经济必须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建立农牧业经济发达、社会稳定、生态改善的良性运行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芳
该文基于农牧交错带的资源特点、产业特色、地理位置特殊与生态脆弱的区域特征,分析了该区域各种农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的综合效益,以及一体化经营模式创新。结论显示:农牧业"横向一体化"是增加农户收入较优的经营模式,农牧业"纵横一体化"是增收型、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的现代农牧业经营模式,现代农牧业"纵横一体化"创新型模式为:"种养业农户+合作社+公司+专业市场+产业协会"经营模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征兵
从中国农业和畜牧业经营方式的历史演变中 ,分析总结了农牧业经营方式的演化规律。根据经营方式的演变规律和中国农牧业面临的人多地少、非行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农业投资较少等社会经济条件 ,提出当今中国农牧业应选择的经营方式——精细密集经营 ,即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 ,依靠科技扩展 ,丰富农牧业生产活动的空间和内容 ,在容纳更多劳动力的同时 ,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农产品
关键词:
中国 农牧业 经营方式 历史演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孙芳 陈建新
本文基于农牧交错带耕地—草地交错分布的资源特点、农牧业并存的产业特色、地理位置特殊与生态脆弱的区域特征,分析了各种农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对农户增收的影响。结论显示: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经营的综合效益较单独经营种植业或单独经营养殖业高,所以,农牧业横向一体化是增加农户收入较优的经营形式;农牧业纵横一体化的综合效益较简单的农业纵向一体化高,且计量回归结果也显示农牧业纵横一体化对农户增收影响较大,所以,农牧业纵横一体化是增收型、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的最佳现代农牧业经营模式。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农户 收入 纵横一体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凡艳 孙芳
十二五规划将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之一。对于具有农田与草地交错分布特征的生态脆弱区,如何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资源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农牧交错带种植业与养殖业资源利用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所得结论与启示为: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依低碳经济理念,基于农户效用最大化原则,合理调整农牧业结构,通过构建农牧业产业综合体系,使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农牧业资源与物质产品得以低碳、互补和循环利用,提高农牧业综合效益。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业侨 刘彦随
新西兰农牧业经营机制与模式创新点是:完备的农牧业科研机构和科技创新体系,便捷的农牧业成果推广与服务合作机制,高效的农牧业管理与技术调控模式。进入转型时期的中国农牧业应借鉴新西兰的经验,着力打造加入WTO后中国畜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产品优势和区域优势,努力提高中国特色农牧业综合生产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
农牧业经济 发展模式 新西兰 中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波 赵海霞 郭卫华 刘辉 张新时
在皇甫川流域生态及自然地理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同步进行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禁牧等政策运行情况和农户生产、生活情况的调查。在农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皇甫川流域农业现状的相关矩阵分析,研究了当地农牧业在生态和经济上的不合理性,以及面对冲击发展草产业、推行圈养舍饲的必要性与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韩鹏 黄河清 甄霖 姜鲁光 李芬
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存在着针对土地和针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两种生态补偿模式。以社会调查数据为基础,本研究对比分析了这两种模式对农牧户家庭生计的影响和农牧户接受生态补偿的意愿。结果表明,以产业结构调整为目标的生态补偿模式使农牧户畜牧种植规模明显减少,且有利于吸纳劳动力就业、推动劳动力转移、促使产品生产转向市场销售以增加家庭收入等。这种模式虽然在以规模化和市场化为特征的现代经济中具有一定程度的风险,但总体上具有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功能。另外,劳动力非农化的变化趋势表明,只有对农牧户的生态补偿持续进行一段时期,方可能使当地的生态系统从根本上得到显著改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利文
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用地变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985~2005年,北方农牧交错带内生态用地面积减少了1.7%,耕地面积增加了1.5%,耕地面积的增加和林地面积、草地面积的减少呈正相关;生态用地变化对农业经济增长指标未产生非常明显的效果。本文认为,应当重视农牧交错带生态用地减少的现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为农牧交错带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生态用地 农业经济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贺贺 祁晓慧 乔光华 蔡祺
[目的]在宏观政策、行业动向、发展路径和市场环境等均发生全新转变的情境下,分析农牧交错带农牧业生产的演替规律,合理规划农牧业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成为关乎农牧交错地带实施乡村振兴成败的重要环节。[方法]以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化德县为研究对象,利用SWOT分析方法,梳理农牧业资源配比优劣,外部政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农牧产业发展提供分析思路。[结果]突出绿色和健康的产业发展理念,以生态化、集约化、链条化、智慧化、品牌化和融合化为原则,打造现代种植业产业链和现代养殖业产业链,创新发展现代农牧业服务产业链,形成现代健康农牧业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结合本地资源环境基础和“三区三线”约束,打造“两轴”“五区”和“多极”的产业空间布局结构。[结论]通过对化德县农牧产业的发展规划研究,明确农牧交错地区农牧业发展应走现代产业要素集聚、产业融合与循环农牧业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采取以城关镇为中心,现代农牧业融合区为外围圈层,农牧业专业化增长极点状相间分布,产业发展要素集聚程度向外围递减的“类杜能圈”空间结构,为北方农牧交错地区县域农牧产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芳 冯开文
该文基于农牧交错带存在的经济生态问题及农牧结合的特征,在政府对"退耕还草"的农户给予补贴的最短期限即将届满的情况下,应用博弈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如果因国家减少退耕补贴,农户退耕收入少于种植农作物的收入时,农户基于自己的利益与生存需求是否愿意继续退耕的迫切问题。结果表明当国家降低补贴标准,农户退耕收入少于种植农作物的收入时,农户不愿意在原退耕的基础上再退耕。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农户 退耕意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谷树忠
西藏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既有许多有利的因子 ,如土地、劳动力、生物等资源丰富 ,环境状况良好 ,国家优惠政策等 ;也有其不利的因子 ,如土地质量差、气候高寒、劳动力素质差、经济基础弱等。西藏农牧业发展 ,要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机遇 ,对农牧业重新正确定位 ,加快农牧业制度建设和改革 ,转变政府农牧业工作思路 ,在开发资源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发展特色农牧业及相关加工业。
关键词:
西藏 农牧业 可持续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