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14)
- 2023(11809)
- 2022(9740)
- 2021(9074)
- 2020(7334)
- 2019(16454)
- 2018(16515)
- 2017(31372)
- 2016(16534)
- 2015(18408)
- 2014(18171)
- 2013(18094)
- 2012(17168)
- 2011(15934)
- 2010(16647)
- 2009(16124)
- 2008(15809)
- 2007(14452)
- 2006(13751)
- 2005(12540)
- 学科
- 济(95110)
- 经济(95021)
- 业(53800)
- 农(49864)
- 管理(43560)
- 农业(33073)
- 企(32512)
- 企业(32512)
- 方法(26854)
- 中国(26117)
- 业经(24840)
- 数学(23635)
- 数学方法(23509)
- 地方(23434)
- 制(20597)
- 财(15674)
- 技术(15587)
- 银(15378)
- 银行(15367)
- 体(15176)
- 行(14993)
- 发(14896)
- 学(14272)
- 融(14181)
- 金融(14181)
- 贸(13911)
- 贸易(13896)
- 易(13513)
- 地方经济(13122)
- 农业经济(12519)
- 机构
- 学院(249773)
- 大学(245801)
- 济(122693)
- 经济(120548)
- 管理(94360)
- 研究(91477)
- 理学(79942)
- 理学院(79140)
- 管理学(78206)
- 管理学院(77722)
- 中国(72796)
- 财(55345)
- 农(53301)
- 京(51135)
- 科学(49126)
- 所(45470)
- 财经(42214)
- 中心(41107)
- 研究所(40351)
- 农业(39858)
- 江(39180)
- 经济学(38247)
- 经(38143)
- 业大(36580)
- 经济学院(34182)
- 北京(32876)
- 范(32691)
- 师范(32514)
- 院(31233)
- 财经大学(30547)
- 基金
- 项目(151146)
- 科学(119904)
- 研究(119175)
- 基金(108966)
- 家(93575)
- 国家(92288)
- 社会(80019)
- 科学基金(78326)
- 社会科(75517)
- 社会科学(75495)
- 省(59794)
- 基金项目(57230)
- 教育(51630)
- 编号(48751)
- 划(47927)
- 自然(43812)
- 自然科(42697)
- 自然科学(42685)
- 资助(42301)
- 自然科学基金(41918)
- 成果(40457)
- 发(36308)
- 部(34440)
- 国家社会(33944)
- 创(33664)
- 课题(33662)
- 重点(33591)
- 创新(31635)
- 制(31224)
- 性(31016)
- 期刊
- 济(155333)
- 经济(155333)
- 研究(86192)
- 农(58477)
- 中国(56361)
- 农业(39302)
- 财(38903)
- 管理(35248)
- 科学(33041)
- 学报(32213)
- 融(31577)
- 金融(31577)
- 业经(28873)
- 大学(26742)
- 学学(25317)
- 教育(25195)
- 经济研究(23924)
- 技术(21803)
- 财经(21751)
- 问题(21428)
- 经(18989)
- 业(18597)
- 世界(16246)
- 农村(15550)
- 村(15550)
- 农业经济(15352)
- 技术经济(15203)
- 经济问题(14707)
- 贸(14384)
- 国际(12480)
共检索到4069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彦和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桂智贞
今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工作重点转移並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第十年,是我国旅游业取得重大进展的第十年,也是北京旅游学院创建的十周年。应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旅游业的兴旺发达,也就不会有旅游学院的成长。旅游教育是改革的产物,改革开放又赋予旅游教育以活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元明 徐志明 蒋金泉
现阶段财产性收入在农民收入来源中所占比重极低。农民财产性收入低的原因在于农民的财产权利缺失和财产权利不完整,对自己的财产缺乏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必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这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客观要求。赋予农民农村集体土地的成员所有权,赋予农民住房的完整产权,实现农民财产的自主流转和市场化交易,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关键举措。
关键词:
产权制度 改革 农民财产权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白晓宇
工业设计的设计思想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以机器为本、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本。"以机器为本"产生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机器化大生产带来了生产方式的变革,由此产生追求效率和利润的价值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兴国
基于建设“数字辽宁”的背景下,数字经济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数智赋能产业、创新引领未来”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为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新路径。结合辽宁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情况,针对辽宁乡村产业振兴共性问题,探讨辽宁乡村数字经济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新路径,着力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多措并举补齐短板。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数字乡村 政府引导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潘杰
在并购事件中开展尽职调查及其作用和意义已经被众多学者、专家和企业界所重视和肯定。在新经济条件下,我们的视野又有了全新的拓展。本文试图从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中寻觅到端倪,从全球化(国际化)、智型化(信息化)、集成化(整合化)的角度剖析尽职调查的新内容与新特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小映
总结过去30年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最大的成就在于逐步从政策和法律上认可并赋予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由此奠定了我国农业家庭经营的制度基础,确立了农业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回顾起来,赋予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地制度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晓山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农民拥有的最大的财产是他们以农民集体身份所拥有的农村土地,包括农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农民与农村土地之间的关系,是农村最重要的经济关系,也是最重要的政治关系。《决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德元
一、土地私有化的危险性和 “反租倒包”的弊端 在关于农村土地制度的讨论中,目前比较流行的看法有两种。一是主张土地私有化,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只有土地私有化才能使土地成为商品,土地流转市场才能真正形成;二是提倡农村土地“反租倒包”,他们认为“反租倒包”是中国农民在改革实践中继“联产承包”后的又一伟大创造,政府应予承认、扶持和推广。笔者对这两种主张都不敢苟同。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管木阳
几年来,从于都县发展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实践表明,农村合作基金会是农民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一条成功之路,为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显示出它强盛的生命力。
关键词:
农村合作基金会,生命与活力,主要经验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吕火明
农村股份合作制有强大的生命力西南财经大学农经系主任、教授、博士四川省科技顾问团成员吕火明农村肌份合作制经济,作为一种新主事物,它的出现给我国农村经村经济带来了新气象,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巨大反响。但农村股份合作经济未来的发展如何,则是见仁见智。在此,笔者...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尹志超 吴子硕 严雨
全面促进农村家庭消费有助于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电子商务是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和中国城乡治理调查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该政策使得农村家庭总消费提高5813元,并降低了恩格尔系数及生存型消费占比,提高了发展型消费占比及享受型消费占比,促进了消费升级,优化了消费结构。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该政策能够减小流动性约束和预防性储蓄动机对农村家庭消费的负向影响。同时,该政策亦能消弭低市场可达性和高搜寻成本对农村家庭消费的负向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该政策对“银龄族”家庭、低教育程度家庭、中西部及南方地区的农村家庭消费有更为显著的推动作用。本文为数字经济促进农村家庭消费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证据,可为形成新发展格局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参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夏小辉 张贝
家庭部分成员常年外出务工的“单飞式流动”,已使我国出现了数以千万计的农村留守家庭。许多研究表明,大量农村留守家庭的出现除引发众多领域的问题外,随它而来的留守儿童、留守夫(妻)和留守老人,也付出了很大的隐性代价。由于不完全信息以及即时愉快的吸引力,外出务工者所作出的决策产生了负外部性。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就近就业的经济布局是治本之举,具体可采取几条应对策略:对雇用“单飞式流动”的外出务工者的企业征收庇古税;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民工“家门口就业”;考虑留守家庭成员的亲情因素,研究建立“亲情GDP”。
关键词:
留守家庭 即时愉快 经济布局 庇古税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宁满秀 王小莲
本文使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样条回归模型研究中国农村亲子代际经济支持的影响因素及动机,考察成年子女经济转移与老年父母收入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利他动机和交换动机是隐藏在农村亲子代际经济转移背后的主要动机,在贫困线以下以利他动机为主,在贫困线以上则以交换动机为主。得出以下推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对不同养老动机的家庭养老行为产生不同的挤出效应,从而,同一公共政策干预对不同收入水平的老年人将产生异质性的预期效果。因此,在构建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过程中,需要谨慎设计相关制度安排以确保低收入老年人避免"贫困陷阱"。
关键词:
农村 养老保障 利他动机 交换动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