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77)
- 2023(13288)
- 2022(11223)
- 2021(10122)
- 2020(8323)
- 2019(18443)
- 2018(18598)
- 2017(34533)
- 2016(18770)
- 2015(20926)
- 2014(20888)
- 2013(19970)
- 2012(18391)
- 2011(16967)
- 2010(17368)
- 2009(16808)
- 2008(16081)
- 2007(14879)
- 2006(13621)
- 2005(12597)
- 学科
- 济(90982)
- 经济(90809)
- 管理(56878)
- 业(47136)
- 企(41612)
- 企业(41612)
- 方法(29514)
- 数学(23841)
- 数学方法(23605)
- 中国(23358)
- 制(22014)
- 财(21595)
- 业经(20689)
- 地方(20525)
- 农(20512)
- 学(17485)
- 体(16780)
- 融(15310)
- 金融(15302)
- 理论(15230)
- 银(14863)
- 银行(14844)
- 行(14329)
- 地方经济(13431)
- 和(13351)
- 环境(12779)
- 体制(12600)
- 农业(12350)
- 贸(12254)
- 贸易(12244)
- 机构
- 学院(268264)
- 大学(267672)
- 济(118615)
- 经济(116112)
- 管理(97122)
- 研究(95660)
- 理学(81565)
- 理学院(80687)
- 管理学(79346)
- 管理学院(78839)
- 中国(74324)
- 财(59616)
- 京(56221)
- 科学(52762)
- 所(47738)
- 财经(45348)
- 中心(42968)
- 江(42671)
- 研究所(42195)
- 经(40887)
- 农(39411)
- 经济学(37889)
- 北京(35674)
- 范(35201)
- 师范(34847)
- 院(34203)
- 业大(33908)
- 经济学院(33473)
- 财经大学(33336)
- 州(33233)
- 基金
- 项目(166678)
- 科学(131763)
- 研究(127149)
- 基金(120288)
- 家(103244)
- 国家(102374)
- 科学基金(87893)
- 社会(83965)
- 社会科(78708)
- 社会科学(78686)
- 省(65095)
- 基金项目(61820)
- 教育(59601)
- 划(53996)
- 自然(52768)
- 编号(51886)
- 自然科(51546)
- 自然科学(51530)
- 自然科学基金(50624)
- 资助(49091)
- 成果(44315)
- 重点(37951)
- 课题(37639)
- 部(37472)
- 发(36432)
- 制(36107)
- 国家社会(34725)
- 创(34545)
- 性(33322)
- 教育部(33051)
- 期刊
- 济(147842)
- 经济(147842)
- 研究(90532)
- 中国(62093)
- 财(48471)
- 管理(40582)
- 学报(38129)
- 农(37726)
- 科学(35626)
- 教育(34894)
- 融(30797)
- 金融(30797)
- 大学(30320)
- 学学(28450)
- 财经(24763)
- 经济研究(24759)
- 农业(24484)
- 技术(24224)
- 业经(22208)
- 经(21493)
- 问题(17903)
- 贸(14305)
- 技术经济(13340)
- 世界(13095)
- 国际(12793)
- 理论(12412)
- 统计(12355)
- 版(12256)
- 商业(12224)
- 现代(11891)
共检索到4341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杜润生
不管一个国家的制度如何,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是这个国家由贫困走向富裕,从不发达走向发达的前提。截至50年代,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但始终是一个农业国。我国由农业社会转化为工业社会,要经历一系列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有升有降,资源利用方式随产业结构变化进行不断更新,由劳动密集到资本密集再到技术密集。本世纪末实现小康目标,需要达到一系列具体指标,这些指标的实现就是上述产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伍柏麟 孙新雷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这一论断不仅标志着我们在改革实践过程中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上的认识深化,而且也是现阶段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更是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经济发展的总动员令。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世锦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初步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中开始较大程度地发挥基础性作用。但是,如果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看做一个历史过程,目前只是处在这个过程的中期。在这样的起点上,应当正确把握改革进程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制定一个合理的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长期目标,明确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完成的改革任务,特别是近期的改革重点,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取得新的实质性的进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凌云
10年前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十六届三中全会则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一个是“建立”,一个是“完善”,两字之别 ,包涵着深刻的内涵。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决定》是在总结过去 2 5年渐进式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比较彻底地对如何真正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进行了总体设计 ,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新三中全会”是中国向现代文明发展的一个历史分水岭。本刊约请校内部分教授和青年作者尝试用新视角对《决定》进行解读 ,探讨中国经济社会发...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世锦
如果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看作一个历史过程 ,目前只是处在这个过程的中期。在这样的起点上 ,应当正确把握改革进程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制定一个合理的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长期目标 ,明确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完成的改革任务 ,特别是近期的改革重点 ,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取得新的实质性的进展。本文对以上目标和重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原则
关键词:
市场经济 体制外 发展任务 改革重点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1993年即将过去。一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各方面建设的伟大成就引起全国人民的欣悦和世界上的普遍赞赏。在今年上半年经济高速增长的进程中,也曾经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投资膨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高、通货膨胀幅度过大、金融秩序混乱、金融纪律松驰、大量资金流向沿海若干地区炒股票炒房地产、各种开发区过多过滥、企业资金普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董正信
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为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应当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目标的确立,意义重大,来之不易。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改革绝不仅仅是目标的确立,而更重要的是目标的实现。一、观念转变问题。长期以来,人们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特征之一,而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仕元
本文系国家体改委秘书长王仕元同志在北京经济学院的报告,现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耀中
一、关贸总协定的理论基础是市场经济二次大战以后,许多国家为了尽快恢复战争的创伤和加速经济的发展,纷纷致力建立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和协调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当时,在美、英等国的积极倡导之下,先后有23个国家(包括中国)参与了为实现上述目标的有关磋商和谈判,并于1947年10月23日在日内瓦签订了一项关于调整缔约国各方对外贸易政策和国际经济贸易关系方面的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国际多边协定,即《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目的在于通过不断减让关税而逐步实现贸易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管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朴民 李冰
《纲要》在总结经济体制改革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十五”期间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这对于突破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要按照《建议》的精神和《纲要》的要求,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深化改革,为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浦秀贤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旅游教育改革浦秀贤中国旅游学院在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张万华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时期,企业经营机制面临着一场深刻的革命。作为企业内部审计这一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也要进行改革?如何进行改革?这是审计体制改革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拟就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企业内部审计改革问题作一探讨。
[期刊] 改革
[作者]
迟福林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在走向经济现代化的进程中实现了重要的历史跨越,主要表现为:从工业化初期到工业化后期的历史性跨越;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从短缺经济社会到消费新时代的历史性提升。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为主线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确立和完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形势,并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