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86)
- 2023(15218)
- 2022(12786)
- 2021(11511)
- 2020(9971)
- 2019(22785)
- 2018(22740)
- 2017(42968)
- 2016(23702)
- 2015(26780)
- 2014(27321)
- 2013(26815)
- 2012(24987)
- 2011(22806)
- 2010(23305)
- 2009(22289)
- 2008(22389)
- 2007(20473)
- 2006(18349)
- 2005(17039)
- 学科
- 济(115264)
- 经济(115103)
- 管理(86554)
- 业(86389)
- 企(83049)
- 企业(83049)
- 方法(45083)
- 数学(35816)
- 数学方法(35496)
- 财(35358)
- 业经(29664)
- 制(26716)
- 中国(26402)
- 农(24147)
- 务(23812)
- 财务(23768)
- 财务管理(23723)
- 地方(23016)
- 企业财务(22510)
- 学(21104)
- 体(20651)
- 理论(19534)
- 和(19443)
- 技术(18334)
- 划(17354)
- 银(17145)
- 银行(17109)
- 贸(17081)
- 贸易(17072)
- 融(16811)
- 机构
- 学院(351271)
- 大学(349459)
- 济(153243)
- 经济(150067)
- 管理(134281)
- 研究(118983)
- 理学(113688)
- 理学院(112489)
- 管理学(110799)
- 管理学院(110133)
- 中国(92690)
- 财(75633)
- 京(73559)
- 科学(69194)
- 所(60959)
- 财经(58195)
- 江(56547)
- 农(54713)
- 研究所(54375)
- 中心(54096)
- 经(52350)
- 业大(48039)
- 经济学(47736)
- 北京(46592)
- 州(43612)
- 范(43303)
- 师范(42852)
- 农业(42695)
- 经济学院(42668)
- 院(42571)
- 基金
- 项目(218986)
- 科学(172631)
- 研究(162097)
- 基金(158450)
- 家(136933)
- 国家(135709)
- 科学基金(116689)
- 社会(104212)
- 社会科(98674)
- 社会科学(98645)
- 省(86447)
- 基金项目(83194)
- 教育(75097)
- 自然(73360)
- 自然科(71656)
- 自然科学(71632)
- 划(71557)
- 自然科学基金(70409)
- 编号(65598)
- 资助(64665)
- 成果(54675)
- 重点(49574)
- 部(49039)
- 发(47149)
- 创(46456)
- 课题(46162)
- 制(44232)
- 创新(43427)
- 国家社会(43119)
- 教育部(42494)
- 期刊
- 济(183401)
- 经济(183401)
- 研究(108959)
- 中国(74346)
- 财(65011)
- 管理(56056)
- 学报(51532)
- 农(49071)
- 科学(47991)
- 大学(39630)
- 学学(37468)
- 教育(37107)
- 融(34853)
- 金融(34853)
- 技术(33526)
- 农业(31728)
- 财经(31055)
- 经济研究(29365)
- 业经(27665)
- 经(26857)
- 问题(23021)
- 技术经济(20272)
- 贸(18518)
- 业(18367)
- 财会(17312)
- 统计(17285)
- 商业(16279)
- 现代(16201)
- 理论(16173)
- 世界(16170)
共检索到5490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能生
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将导致对现有利益格局的进一步调整 ,使原有的改革主体发生分化 ,一些主体因在进一步的改革中可能受损而对改革不再具有积极主动性 ,这就造成了改革主体某种程度上的缺位 ,使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显得动力不足和困难重重。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 ,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主体进行了深入考察 ,分析了他们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态度、地位和作用 ,探讨了如何去培育国有企业改革的现实主体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发展。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深化改革 改革主体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汪平
国企分红制度的设计关系到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从公司理财的角度看,国企分红的充分展开,绝菲简单的税后利润再分配问题,而是从根本上对国有企业财务职责的唤醒,是从投融资等诸多方面对国有企业运作机能的再造,是国企改革的深化。国企分红条件已完备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戴丽萍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了中国集体林权制度存在交易成本极高、"搭便车"行为、"败德"行为、"少数派"侵占"多数派"利益、不能满足林农个体偏好多样性等经济缺陷,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能够克服上述经济缺陷,具有对林业经营主体进行激励与约束、将林业负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林业资源配置方式和提高配置效率等经济功能,并提出了实现其经济功能的途径:通过完善林权的排他性、可分割性、可转让性和安全性使林农拥有真正的私人产权;同时取消对商品林的采伐限额制度。
关键词:
集体林权 制度 改革 经济学分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吕有晨
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的中心任务,然而怎样才能推动改革深化,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应在完善宏观经济环境上下功夫,有的则认为应在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上作文章,而我认为,解决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王光远
有许多人认为,国企改革发展到今天,已进入进退维谷的境地。这一认识虽然有相当的代表面,但这只看到了问题的表象和阶段性。历史地看,十余年的国企改革经历了松绑、承包制、放权让利、托管制、股份制和以转机换制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等诸多形式的改革方略,总体来看,这只是今后深化国企改革的准备期。这一时期的国企改革主要遵循一条“以效率为主、兼顾公平”的思路,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搞活国企,提高国企的经营效率,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在这一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令德
研究资产经营深化国企改革□李令德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资产的聚集和放大作用,资产经营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理论界从多侧面论述资产经营的概念、原理...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路璐 盛宇华 董洪超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国企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效率低下是当前国企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国企的垄断程度普遍较高,因此,找到导致国企创新动力不足与创新效率低下问题的制度性根源自然成为破解国企改革路径僵化的破冰之举。本文利用20082016年国有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在全行业中,垄断程度越高,创新投入越少;竞争程度越高,创新投入越高。垄断性行业中,国企的垄断程度越高,创新积极性越弱,且经营效率低下;竞争性行业中,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增加,国企的创新投入会增加,但垄断阻碍市场竞争,导致创新效率仍旧低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庚寅 胡音
税制改革的目标是使税收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以制度经济学的观点 ,即实现税制供给与税制需求之间的均衡。本文从我国现行税收制度的非均衡着手 ,探讨如何以最小成本的制度供给去适应现阶段的制度需求 ,认为成功的税制改革路径是 :我国税制改革应以现行税制的非均衡为出发点 ,改革增值税的制度供给 ;改革个人所得税的制度供给 ;实现辅助税种制度均衡的税制供给
关键词:
税制改革 制度非均衡 制度供给 制度需求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波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大海 杨灿智
作者认为,我国目前的住房制度改革具有逼近“帕累托推进”的内在条件,前景乐观。我国原有住房制度具有住房供给的低效率和需求恶性膨胀等制度性缺陷。为了克服这些缺陷,就必须对住房改革实行制度性创新,形成市场机制,通过建立公积金制度聚集资金和健全保障体系;实施安居工程增加住房有效供给;通过提租售房盘活住房存量,从而住房改革特有的“帕累托推进”的内部机制发挥作用,使房改深化成为众望所归,大势所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厚庆
国有企业改革要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结合起来。总体思路是 :对提供公共产品的企业要实行国有国营 ;对基础性、垄断性企业要实行国有国控 ;对竞争性大中型企业要实行规范的公司化改革 ;对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则要完全放开。
关键词:
所有制结构 国有企业 改革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维安
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国资改革领域的一大亮点。混合所有制不是新话题,甚至是个模糊概念。自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混合所有制"的概念,时隔十六年,混合所有制却再次引起热议,是因为国企改革已经进入"四分离"改革的深水区,而混合所有制有望成为深化国企改革的突破口。首先,国企改革的"内部治理外部化、外部治理内部化"困境,需要引入混合所有制。我国的公司治理已历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第二阶段是完善治理机制,第三阶段是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