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61)
- 2023(16782)
- 2022(14256)
- 2021(13665)
- 2020(11327)
- 2019(26350)
- 2018(26625)
- 2017(50198)
- 2016(28006)
- 2015(31611)
- 2014(32104)
- 2013(30910)
- 2012(28380)
- 2011(25725)
- 2010(26400)
- 2009(24652)
- 2008(23628)
- 2007(21061)
- 2006(19078)
- 2005(17398)
- 学科
- 济(99110)
- 经济(98964)
- 管理(79317)
- 业(73625)
- 企(62314)
- 企业(62314)
- 方法(42232)
- 中国(38664)
- 数学(36294)
- 数学方法(35872)
- 财(31464)
- 融(29423)
- 金融(29415)
- 银(28937)
- 银行(28892)
- 制(28694)
- 农(27961)
- 行(27832)
- 教育(24163)
- 业经(24069)
- 学(22971)
- 理论(21351)
- 地方(20652)
- 体(19531)
- 务(19299)
- 财务(19219)
- 财务管理(19177)
- 贸(18311)
- 贸易(18294)
- 企业财务(18230)
- 机构
- 大学(389884)
- 学院(384891)
- 济(149066)
- 经济(145396)
- 管理(144568)
- 研究(132004)
- 理学(123330)
- 理学院(121887)
- 管理学(119827)
- 管理学院(119095)
- 中国(101930)
- 京(85054)
- 科学(78159)
- 财(76574)
- 所(66229)
- 中心(60285)
- 研究所(59579)
- 财经(59319)
- 江(58861)
- 农(58201)
- 范(57321)
- 师范(56834)
- 北京(55142)
- 经(53670)
- 业大(53344)
- 州(47626)
- 院(47618)
- 师范大学(46236)
- 农业(45242)
- 经济学(45229)
- 基金
- 项目(249467)
- 科学(195826)
- 研究(191195)
- 基金(176946)
- 家(152251)
- 国家(150832)
- 科学基金(128477)
- 社会(117478)
- 社会科(111060)
- 社会科学(111034)
- 省(98212)
- 基金项目(93142)
- 教育(93054)
- 划(83660)
- 编号(81133)
- 自然(80642)
- 自然科(78654)
- 自然科学(78636)
- 自然科学基金(77195)
- 资助(72685)
- 成果(69846)
- 课题(58346)
- 部(56604)
- 重点(56583)
- 发(53724)
- 创(51964)
- 项目编号(50318)
- 教育部(49204)
- 制(48949)
- 性(48396)
共检索到597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仿松
教育投融资是整体经济投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教育投融资与经济发展的基本关系及其运行方式,是十分必要的现实问题。尤其在我国受教育人口基数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唐祥来
PPP是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伙伴关系提供公共产品的新模式。教育服务是准公共产品,教育投融资体制中引入PPP模式,能有效减轻政府财政支出压力,转移风险,提高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同时,国外的成功实践、良好的项目运作环境和充足的市场资金来源为PPP模式的引入提供可能。我国应从高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入手,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PPP试点。政府应营造PPP模式正常运行的法制环境,协调各方利益,充分发挥服务功能。
关键词:
PPP 教育投融资 基础设施 政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谢地 刘佳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投融资体制不断创新,推动了高等教育事业的振兴与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与持续的高校扩招问题密切相关,中国大学通过银行信贷途径获取基本建设投入几乎成为一种普遍行为,并引发了为公众瞩目的所谓高校债务问题,暴露出现行高校投融资体制的缺陷,使得高校投融资体制改革问题又一次浮出水面。鉴于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性质,高等教育投融资体制应在坚持市场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原则下,借鉴国际经验,清晰界区有关主体,特别是政府的投资责任,逐步形成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投融资体制。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准公共产品 公共财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炜光
改革投融资体制发展我国高技术李炜光一、我国高技术发展的迫切性及其资金投入的“瓶颈”状态高技术是当代科学技术的“排头兵”,是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支撑力量。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向生产力迅速转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经济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物化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秋岭 姜廷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投融资体制发生了较大变化,对于推动我国投资的稳定快速增长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投融资体制,是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目标的关键环节。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殷成东
我国投融资体制存在的诸多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 一是政府在投融资体制改革中的定位不够准确; 二是企业主体缺位现象严重; 三是金融体系尚不规范和完善。作者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建议: (1) 政府职能应准确定位———即制度与投资环境的提供与维护者, 宏观经济的调控者; (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改善资金利用状况, 努力提高资金利用率; (3) 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金融体系, 使投资渠道更加畅通; (4) 积极利用民间资本和风险资本, 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缺口; (5) 加强信用制度建设。
关键词:
投融资体制 现状 改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国庆 张淑珍
近年来,政府及银行为优化金融环境采取了多种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金融机构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减亏增盈成效比较显著。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关键词:
投融资体制 银行改革 激励机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芸
由于财力不足,我国城市基础设施长期滞后于经济发展。现行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存在资金来源渠道有限、城市建设投资主体单一、建设和管理体制落后、法制法规建设滞后等问题。借鉴国外经验,今后我们应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加强决策管理,加快法制建设,探讨多渠道的融资方式。
关键词:
基础设施 投融资体制 城市建设资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安洪海 韩秉勤 刘晓文
一、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的变迁(一)拨改贷改革。改革时段为1979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的核心是,针对扭转财政拨款无偿使用带来的投资效益低下,对基本建设投资由财政无偿拨款改为银行有息贷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朱志刚
随着经济新常态到来、经济增速逐渐放缓、房地产市场降温,财政收入减少及地方性债务规模控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与资金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扩大。本文深入分析当前城建投融资体系运行的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比较了各地城建投融资模式创新的情况,提出通过完善财政预算保障机制、加快城建投融资模式的创新、建立新型投资管理机制等深化城建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朱志刚
随着经济新常态到来、经济增速逐渐放缓、房地产市场降温,财政收入减少及地方性债务规模控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与资金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扩大。本文深入分析当前城建投融资体系运行的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比较了各地城建投融资模式创新的情况,提出通过完善财政预算保障机制、加快城建投融资模式的创新、建立新型投资管理机制等深化城建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延杰
按照公共经济学的理论观点,教育是兼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混合产业,根据不同层次的教育所体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所不同,可以将其具体划分为准公共产业、半公共产业和准私人产业等具体类别。在公共财政体制下,立足于高等教育的产业特征,分析和研究高等教育的投融资特点,选择符合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投融资模式,不仅反映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趋势,对于进一步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投融资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石亚东 李传永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约束条件,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又与其投融资体制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投融资主体单一、投融资渠道狭窄、投融资方式相对匮乏、政府直接投资比重较高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本文从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原则入手,在对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
城市基础设施 投融资体制改革 难点 思路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郭世坤 李雅菁
"十一五"时期,我国铁路为从建设里程和技术实力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投资耗费巨大。财政投资及铁路自有资金远不可能满足铁路发展的需求,社会资本又因体制等方面的障碍,难以大量进入,我国大规模的铁路建设走出了一条通过大量银行贷款及发债的发展道路。过度倚重债务融资使铁路的债务负担不断加重,导致铁路系统负债率近几年不断攀升,2011年3月末已达到58.06%,铁路建设依赖银行的融资早已进入了银行监管的瓶颈。然而,铁路是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