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38)
- 2023(13038)
- 2022(11207)
- 2021(10525)
- 2020(8757)
- 2019(20234)
- 2018(19940)
- 2017(38554)
- 2016(20779)
- 2015(23445)
- 2014(23802)
- 2013(23384)
- 2012(22028)
- 2011(20242)
- 2010(20810)
- 2009(20054)
- 2008(19934)
- 2007(18108)
- 2006(16743)
- 2005(15761)
- 学科
- 济(103346)
- 经济(103235)
- 管理(67917)
- 业(60657)
- 企(51437)
- 企业(51437)
- 方法(35559)
- 数学(31376)
- 数学方法(31102)
- 财(28912)
- 中国(28578)
- 制(25593)
- 农(23320)
- 地方(22421)
- 业经(21006)
- 银(18334)
- 银行(18326)
- 体(17843)
- 行(17625)
- 融(17553)
- 金融(17550)
- 贸(16691)
- 贸易(16679)
- 易(16215)
- 务(16159)
- 财务(16127)
- 财务管理(16086)
- 学(16006)
- 策(15790)
- 企业财务(15321)
- 机构
- 大学(302963)
- 学院(302392)
- 济(142604)
- 经济(139775)
- 管理(115269)
- 研究(106647)
- 理学(96972)
- 理学院(95977)
- 管理学(94808)
- 管理学院(94208)
- 中国(85327)
- 财(73168)
- 京(63013)
- 科学(55454)
- 财经(54927)
- 所(52492)
- 经(49491)
- 中心(48096)
- 江(47428)
- 研究所(46057)
- 经济学(44816)
- 北京(40942)
- 财经大学(40219)
- 经济学院(39885)
- 范(38516)
- 农(38266)
- 师范(38266)
- 院(37925)
- 州(37243)
- 业大(33985)
- 基金
- 项目(179919)
- 科学(143480)
- 研究(140233)
- 基金(131152)
- 家(110329)
- 国家(109380)
- 科学基金(94865)
- 社会(92118)
- 社会科(87456)
- 社会科学(87434)
- 省(68526)
- 基金项目(67685)
- 教育(65241)
- 编号(57437)
- 划(57032)
- 自然(56129)
- 自然科(54778)
- 自然科学(54765)
- 资助(54083)
- 自然科学基金(53793)
- 成果(49714)
- 部(42034)
- 课题(40966)
- 重点(40431)
- 制(39520)
- 发(39505)
- 国家社会(38162)
- 创(37615)
- 教育部(37456)
- 性(37172)
- 期刊
- 济(173233)
- 经济(173233)
- 研究(107391)
- 中国(66739)
- 财(58456)
- 管理(47541)
- 融(38644)
- 金融(38644)
- 教育(35590)
- 农(35346)
- 科学(34984)
- 学报(34403)
- 经济研究(29000)
- 财经(28984)
- 大学(28326)
- 技术(27532)
- 学学(26233)
- 业经(25187)
- 经(25056)
- 农业(23019)
- 问题(22247)
- 贸(20395)
- 国际(18927)
- 技术经济(16541)
- 理论(15659)
- 世界(15514)
- 统计(14880)
- 现代(14336)
- 商业(14190)
- 经济管理(14114)
共检索到4981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邱信丰 赵琨婷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间投资历经由弱变强的历史性转变,民间投资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40年来民间投资政策不断演变,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深刻影响了民间投资的启动、发展和壮大,对民间投资总量、结构和效益等经济绩效指标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民间投资政策演变视角出发,梳理概括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民间投资政策演变历程和特点,进而从民间投资总量、结构和效益三个方面衡量民间投资政策的经济绩效。最后,从民间投资促进机构、民间投资规则体系、民间投资公共服务体系和民间投资监测监督体系四个方面提出构建促进民间投资长效机制的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薛瑞英 谢长法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中职学生资助政策的演变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文献法和文本分析法,分析得出40年来我国中职学生资助政策经历了旧有政策的补敝起废、新政策的稳定探索、现代资助政策体系的建立以及深化政策体系助力脱贫攻坚四个阶段,体现出以渐进—均衡为政策的演变模式、以社会本位为政策发展的价值取向、以"公平"为政策发展的目标追求三个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政策的未来发展提出三点展望:做好政策顶层设计,推动政策精准发展;完善政策价值定位,优化资助政策功能;扩充政策覆盖范围,实现政策"公平"目标。
关键词:
改革开放40年 中等职业教育 资助政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东生 吕一清
新一轮农地确权是适应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业经营模式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环节。文章以农地确权与现代农业的关系为切入点,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农地确权历程的基础上,结合现有文献研究成果,对农地确权的内涵、意义及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总结;然后,从激励效应、交易效应、要素效应、技术效应四个方面对农地确权如何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当前农地确权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不彻底、确权进程存在单兵突进、农户确权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坚持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农户的政策认同、遵循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丹 巩前文 杨文杰
耕地保护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耕地保护政策在耕地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本文综合运用统计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耕地资源变化情况和耕地保护政策演变历程展开分析,探索耕地保护政策优化方向和路径。研究发现: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耕地数量阶段性增减交替,耕地质量下降明显;中国耕地保护政策演变过程可以以《土地管理法》的颁布、历次修订和《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的制定为关键节点,划分为概念性政策提出阶段、体系化政策探索阶段、体系化政策初建阶段、体系化政策完善阶段和"三位一体"政策强化阶段等5个阶段;在耕地保护政策演变过程中,耕地保护逐步实现了从政府意识到国家意志转变,从单一治标向体系治本转变,从政府主体向多元共治转变;耕地保护政策在体系完善、政策创新和执行到位等方面仍有改进的空间。对此,本文提出:耕地保护主体应从政府向农民转变,形成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和企业参与的耕地保护模式;推进耕地保护政策与利用政策有机统一;建立监测指标口径一致的耕地资源大数据管理平台;设立耕地保护专项基金。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小勇 乔文瑄 杨育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消费关系随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和经济快速发展产生的巨大变化,体现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层次、消费方式、消费矛盾等消费关系特征的变化。我国消费关系的演变受社会再生产运动和消费系统中多重矛盾作用的影响,其中,社会再生产其他环节经济关系的演变是消费关系演变的决定条件,消费系统中消费力升级是消费关系演变的直接动力,消费的支付能力差异决定了不同群体间的消费关系,消费者的知识才能决定了不同群体的消费方式。绿色和谐消费关系是消费关系演变的未来趋势。今后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优化消费模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提升居民消费支付能力;提升文化教育质量,提高消费者素质;完善消费相关法律和加强道德约束,构建和谐消费环境。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消费关系 消费力 演变机理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任玉丹 韦小满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1979—2018年发表的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1)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成果丰富,形成了本领域文章发表的主要作者群、学术期刊群和研究机构;(2)近年来民族教育政策研究主要围绕教育公平、高考、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民族班等主题开展;(3)民族教育政策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民族教育政策、民族教育优惠政策、高招降分录取政策、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四个方面;(4)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研究先后经历了恢复发展、快速发展、全面发展三个阶段。总之,民族教育政策研究内容的扩展和热点的转移是与全国民族教育宏观发展背景相一致的,体现了民族教育政策研究对民族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改进等的重要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燕萍 刘金璐 洪江鹏 李淑雯
回顾与总结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发展,对指导未来科技人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法,对1978—2017年我国科技人才政策进行文献计量和共词分析,梳理和探究我国科技人才政策的整体状况、发展过程及趋势。从纵向时间维度和横向国家级各部门政策文件内容两个方面,将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发展分为恢复调整、深入改革、战略导向及创新发展4个时期,分析了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变迁历程中的特点及各阶段政策关键词,基于政策目标、政策客体、政策工具等探讨了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变化趋势,并展望了未来科技人才政策发展走向。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郭倩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政策引导和保障下,我国的双语教育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本文从新时期(1979—1999)对平等规范化的双语教育的探索、新世纪(2000—2011)标准化双语教育体系的建立健全、新节点(2012—2016)全面加快双语教育发展步伐、新时代(2017以来)双语教育发展新趋势四个不同阶段,对我国双语教育政策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今后我国双语教育的发展趋势: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相结合,优惠政策与特殊政策相结合,完善中国特色双语教育政策体系;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保障体系完善相结合,全面提升双语教育质量;培养与培训相结合,培养高水平的双语教师队伍;促进信息化语境下的双语教育转型;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为双语教育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
双语教育 民族教育 民汉兼通 政策法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祁占勇 李莹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经了以全面重建为中心的初步建设阶段、以结构优化为抓手的规范发展阶段、以规模扩张为动力的繁荣发展阶段和以内涵建设为重点的深刻变革阶段;遵循着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政策动力机制、以价值负载指导利益分配的政策目标取向、以政策工具为策略选择的政策实施过程保障、以文本话语表达的政策话语文化等演进逻辑。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发展要有协调统一的动力形成机制和丰富充分的多元价值取向,过程保障不断创新政策工具,政策话语不断强化民众参与。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立鹏 仲丹丹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族教育立法工作逐步加强,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和促进了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随着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随着依法治国、法治国家建设的深入推进,民族教育立法已不能适应民族教育事业加快发展与深化改革的现实需要,这种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凸显。为进一步加强民族教育立法建设,本文简要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民族教育立法取得的成就,从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三个层面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如提高对民族教育立法的认识、加强民族教育立法规划、创新民族教育立法机制、提高民族教育立法质量等。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民族教育 教育立法 立法规划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郭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经历了探索改革、扩大改革、深化改革、改革创新、全球化时代和金融危机之后等几个阶段。无论是最初的简政放权、推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还是20世纪90年代的汇率改革,都在不同阶段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当前,面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及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对外贸易制度又展开了新一轮变革。必须更加注重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有效调整对外贸易政策,鼓励海外投资,促进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对外贸易 制度演变 发展方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婧 范国睿
借助国家角色观念理论,分析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教育对外开放政策的变迁,进而展望其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国家角色观念变迁是教育对外开放政策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角色观念呈现突变式与渐进式两种变化模式,历经了内部发展者、崛起者和引领者三个阶段。相应地,教育对外开放政策则采取了"引进来","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三大战略,实现了历史的重大超越。在引领者角色观念的统领下,未来的教育对外开放政策将以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为着力点,迈进深度影响世界教育体制的新时代。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恩贤
高考制度恢复后一直处于变革与调整过程中,始终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政策问题完善升级,具有明显的周期性、阶段性特点。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三次持续转型升级的版本:以高中会考与标准化考试为核心特征的高考改革1.0(1978—1997年),以扩招、科目设置与命题方式改革为核心特征的高考改革2.0(1998—2009年),以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为核心特征的高考改革3.0(2010年至今)。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构建人民满意的高考制度,必须推进高考的政策创新、实践创新、理论创新,使高考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关键词:
改革开放 高考 政策变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卢彩晨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政策演进历程大致分为补偿教育、拓展教育、全民学习三个阶段。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学习型城市日益增多、社区教育日趋广泛、学习资源日益丰富、学习者参与率不断提升、全民学习氛围日益向好。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政府主导、多方协同、因地制宜、服务发展的政策理念和政策措施。为进一步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应加快终身学习立法、成立部门间协调机构、扩大学习资源供给、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涂建军 罗运超 张骞 唐思琪 吴越
以全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截取1984、1995、2006和2016年等4个时间节点,按照点(城市潜能)—线(经济联系轴线)—网络(经济联系网络)的分析框架,借助城市潜能模型、经济辐射场强模型、变异系数模型和线性加权平均方向模型等测算城市经济联系的强度、差异、形态、层级和方向,刻画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城市经济联系时空格局的演化历程:①我国城市潜能在"递进演化"的同时,其地域分异特征愈加明显且差距不断扩大,高潜能城市始终分布于"胡焕庸线"以东,城市潜能空间格局具有显著的"顽健性"。②城市经济联系主轴线的"跨省"特征日益凸显,且从1995年开始逐渐突破省域界线,呈现出以重点城市为中心的"簇状"延伸形态,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等级城市的经济垂直关联体系。③我国城市间经济联系网络密度不断加大,复杂性逐渐增强,且经济联系日益突破距离限制,跨省经济联系规模和联系网络密集度日益增大;城市间经济联系网络在2006年开始由省域经济逐渐向城市群经济转变,2016年城市群经济特征愈加明显。④城市间经济联系方向具有明显的"向心性"特征,在空间上以直辖市或省会城市等重点城市为核心呈"汇聚"态势,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空间格局。未来,应有序引导和调整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层级、方向,优化完善城市经济联系网络与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构筑梯次良好、互通密切的城市经济联系空间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