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46)
- 2023(9449)
- 2022(7935)
- 2021(7443)
- 2020(5808)
- 2019(13656)
- 2018(13241)
- 2017(24061)
- 2016(12606)
- 2015(14207)
- 2014(14066)
- 2013(14015)
- 2012(13409)
- 2011(12752)
- 2010(12755)
- 2009(11985)
- 2008(11478)
- 2007(9740)
- 2006(9326)
- 2005(8775)
- 学科
- 济(81436)
- 经济(81370)
- 管理(29206)
- 中国(24812)
- 方法(24741)
- 数学(22663)
- 数学方法(22563)
- 业(22449)
- 地方(20986)
- 企(16370)
- 企业(16370)
- 农(14121)
- 地方经济(13585)
- 业经(13338)
- 制(13282)
- 学(13095)
- 贸(12926)
- 贸易(12919)
- 易(12479)
- 财(11585)
- 环境(11396)
- 融(11386)
- 金融(11385)
- 发(10721)
- 体(10716)
- 银(10388)
- 银行(10387)
- 行(10232)
- 农业(9195)
- 和(8932)
- 机构
- 大学(191323)
- 学院(185930)
- 济(99757)
- 经济(98087)
- 研究(80163)
- 管理(66074)
- 中国(61068)
- 理学(55534)
- 理学院(54715)
- 管理学(54113)
- 管理学院(53730)
- 财(42703)
- 京(42498)
- 科学(42340)
- 所(39431)
- 研究所(35471)
- 经济学(33912)
- 中心(33790)
- 财经(33181)
- 经(30449)
- 经济学院(30212)
- 院(28834)
- 北京(28137)
- 范(26659)
- 师范(26532)
- 江(26470)
- 财经大学(24676)
- 科学院(24386)
- 农(23924)
- 研究中心(22531)
- 基金
- 项目(118472)
- 科学(95866)
- 基金(90592)
- 研究(88226)
- 家(78960)
- 国家(78439)
- 科学基金(67070)
- 社会(62387)
- 社会科(59442)
- 社会科学(59427)
- 基金项目(47310)
- 省(40572)
- 自然(39484)
- 教育(38922)
- 自然科(38584)
- 自然科学(38575)
- 自然科学基金(37892)
- 资助(36260)
- 划(35936)
- 编号(31841)
- 国家社会(28408)
- 部(28221)
- 发(27704)
- 重点(27400)
- 中国(26777)
- 成果(26462)
- 教育部(24950)
- 创(23753)
- 发展(23666)
- 展(23373)
共检索到3092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涂建军 罗运超 张骞 唐思琪 吴越
以全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截取1984、1995、2006和2016年等4个时间节点,按照点(城市潜能)—线(经济联系轴线)—网络(经济联系网络)的分析框架,借助城市潜能模型、经济辐射场强模型、变异系数模型和线性加权平均方向模型等测算城市经济联系的强度、差异、形态、层级和方向,刻画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城市经济联系时空格局的演化历程:①我国城市潜能在"递进演化"的同时,其地域分异特征愈加明显且差距不断扩大,高潜能城市始终分布于"胡焕庸线"以东,城市潜能空间格局具有显著的"顽健性"。②城市经济联系主轴线的"跨省"特征日益凸显,且从1995年开始逐渐突破省域界线,呈现出以重点城市为中心的"簇状"延伸形态,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等级城市的经济垂直关联体系。③我国城市间经济联系网络密度不断加大,复杂性逐渐增强,且经济联系日益突破距离限制,跨省经济联系规模和联系网络密集度日益增大;城市间经济联系网络在2006年开始由省域经济逐渐向城市群经济转变,2016年城市群经济特征愈加明显。④城市间经济联系方向具有明显的"向心性"特征,在空间上以直辖市或省会城市等重点城市为核心呈"汇聚"态势,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空间格局。未来,应有序引导和调整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层级、方向,优化完善城市经济联系网络与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构筑梯次良好、互通密切的城市经济联系空间格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创琳
改革开放40年是我国城镇化发展创造世界奇迹与城市群建设取得非常显著成就的40年。40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翻了1.5番,超过了世界平均城镇化水平3.7个百分点,顺利完成了城镇化初期和中期的快速成长阶段,即将迈入后期成熟阶段;在数度调整与改革创新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召开了首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完成了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历史性重大调整;抵御住了来自"伪城镇化"的冲击,通过"去伪存真"提高了城镇化发展质量。40年来,我国城市群的研究与发展顺利完成了从激烈的理论纷争到实践应用的历史性跨越,进入到引领全球城市群发展的21世纪新时代,城市群连续15年被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的空间主体,国家及国际战略地位得到快速提升,对国家城镇化和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贡献。展望未来,我国城镇化与城市群的发展将以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为基础,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向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水平方向发展;继续将城市群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的空间主体,推进城市群向高度一体化、绿色化、智慧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继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城乡融合发展高度,合并召开中央城乡工作会议,合并编制《城乡融合发展规划》,合并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向同步化、融合化、共荣化方向发展,同步提升城市与乡村发展质量,让城市与乡村共同成为人人向往的美好家园。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丹 巩前文 杨文杰
耕地保护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耕地保护政策在耕地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本文综合运用统计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耕地资源变化情况和耕地保护政策演变历程展开分析,探索耕地保护政策优化方向和路径。研究发现: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耕地数量阶段性增减交替,耕地质量下降明显;中国耕地保护政策演变过程可以以《土地管理法》的颁布、历次修订和《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的制定为关键节点,划分为概念性政策提出阶段、体系化政策探索阶段、体系化政策初建阶段、体系化政策完善阶段和"三位一体"政策强化阶段等5个阶段;在耕地保护政策演变过程中,耕地保护逐步实现了从政府意识到国家意志转变,从单一治标向体系治本转变,从政府主体向多元共治转变;耕地保护政策在体系完善、政策创新和执行到位等方面仍有改进的空间。对此,本文提出:耕地保护主体应从政府向农民转变,形成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和企业参与的耕地保护模式;推进耕地保护政策与利用政策有机统一;建立监测指标口径一致的耕地资源大数据管理平台;设立耕地保护专项基金。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倪沙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经历了探索尝试阶段、全面发展阶段、纵深发展阶段、危机应对阶段和对外贸易发展新时期五个发展阶段。现阶段,中国对外贸易制度逐渐完善、规模日益扩大、贸易伙伴不断增多、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得益于经济飞速发展、理念与时俱进、积极融入和推动经济全球化。但贸易顺差过大、贸易伙伴过于集中、贸易结构不合理和对外贸易依存度偏高等问题依然严峻。特别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不确定性增大,为此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举措应是继续深化"一带一路"各项措施,从政府、企业和社会三个层面推进同沿线国家贸易。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对外贸易 “一带一路”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郭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经历了探索改革、扩大改革、深化改革、改革创新、全球化时代和金融危机之后等几个阶段。无论是最初的简政放权、推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还是20世纪90年代的汇率改革,都在不同阶段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当前,面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及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对外贸易制度又展开了新一轮变革。必须更加注重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有效调整对外贸易政策,鼓励海外投资,促进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对外贸易 制度演变 发展方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仝志辉 陈淑龙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框架体系和发展模式纷繁复杂,城乡关系的变动塑造了集体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资源条件和发展空间。文章从中国独特的土地制度和集体经济发展重要政策的视角,以城乡关系的四个发展阶段对比,分析集体经济的发展轨迹。集体经济的发展也经历了四个阶段,并在每一阶段都具有各自的形式与特征。2012年至今的新发展阶段,集体经济再发展的制度和政策基础逐步具备,未来发展需要进一步进行制度和组织创新。
关键词:
集体经济 改革开放 制度变迁 政策研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邱信丰 赵琨婷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间投资历经由弱变强的历史性转变,民间投资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40年来民间投资政策不断演变,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深刻影响了民间投资的启动、发展和壮大,对民间投资总量、结构和效益等经济绩效指标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民间投资政策演变视角出发,梳理概括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民间投资政策演变历程和特点,进而从民间投资总量、结构和效益三个方面衡量民间投资政策的经济绩效。最后,从民间投资促进机构、民间投资规则体系、民间投资公共服务体系和民间投资监测监督体系四个方面提出构建促进民间投资长效机制的建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小勇 乔文瑄 杨育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消费关系随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和经济快速发展产生的巨大变化,体现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层次、消费方式、消费矛盾等消费关系特征的变化。我国消费关系的演变受社会再生产运动和消费系统中多重矛盾作用的影响,其中,社会再生产其他环节经济关系的演变是消费关系演变的决定条件,消费系统中消费力升级是消费关系演变的直接动力,消费的支付能力差异决定了不同群体间的消费关系,消费者的知识才能决定了不同群体的消费方式。绿色和谐消费关系是消费关系演变的未来趋势。今后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优化消费模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提升居民消费支付能力;提升文化教育质量,提高消费者素质;完善消费相关法律和加强道德约束,构建和谐消费环境。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消费关系 消费力 演变机理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严金强 李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所有制结构、资源配置方式以及技术条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制度与技术层面的变化正是我国分配关系演变的逻辑前提。第一,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被多种所有制结构所替代,改变了单一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呈现出分配方式多样化;第二,资源配置方式由计划转向市场,改变了分配方式的具体实现形式,带来分配形式的市场化和货币化;第三,新信息网络技术变革的条件下,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深刻影响着分配关系及其具体形式。在多方的作用力下,新时代我国分配关系将向共享分配方向发展,共享型分配方式逐渐形成。三种变化共同作用并交叉影响着我国收入分配关系,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分配关系变化的逻辑过程,也是未来演变的逻辑起点。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景维民 王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连续多年高速增长,但从2010年第三季度起经济增长持续下滑。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一次历史性大转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这一保障又是建立在经济稳增长的基础上。没有稳增长就没有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进行混合经济结构优化。混合经济结构优化不仅要解决宏观经济所有制结构的合理比例问题,更要解决微观企业主体内部不同经济成分的合理比例问题。
关键词:
稳增长 高质量发展 混合经济结构优化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2018年11月15日,"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世界经济格局"国际研讨会在法国巴黎成功举办。大会由法国诺欧商学院商务孔子学院主办、南开大学商学院协办。《南开管理评论》主编、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白长虹教授一行参加了会议。研讨会还邀请了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教授、汉德投资公司蔡洪平主席,以及Patroklos创始合伙人、OECD首席经济学家、CEPS高级研究员、华为公司法国首席运营官、国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许宪春 吕峰
从新中国建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的国民收入。为适应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建立了国民账户体系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20世纪90年代初,GDP取代国民收入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中国GDP核算从初步建立到目前的逐步成熟,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它的基本概念、基本分类、现价和不变价生产核算方法、现价和不变价使用核算方法都经历了一系列的演进。目前,仍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包括居民自有住房服务价值核算方法改革、金融业核算方法改革、支出法GDP核算改革、不变价GDP核算方法改革、季度GDP核算方法改革、地区GDP核算方法改革等。本文对中国GDP核算从建立到逐步成熟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对中国GDP核算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和发展进行梳理,对新时代中国GDP核算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
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经济核算 核算方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于君博
探索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逻辑,有助于在实践层面确定推动改革的根本动力,在理论层面识别影响改革方向的变量与机制,在认识论意义上达成知识有效积累的前提。通过反思已有的"政府职能转变"与"政府责任建设"的逻辑,并回顾我国系列行政体制改革中的案例,改革的基本逻辑可以建构为:改革行政体系以使其能够有效执行中国共产党旨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策略。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检视这一逻辑的启示,则"行政"的内涵应跳出狭义政府的局限,行政效能的提升必须依靠党的引领和统筹。
关键词:
行政体制 基本逻辑 主要矛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创琳
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城市化发展与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30年,30年来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年均提升0.93个百分点,现已稳步迈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城市化发展速度比世界平均水平快2.14%,但城市化水平仍比世界平均水平低8.40%,花了近半个世纪进入城市化加速成长的中期阶段,约25年后进入城市化发展的成熟期。城市化发展道路的数度调整有力地推动着我国城镇化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了产业分工合理、空间竞争有序、市场运行高效的城镇体系,城镇体系的合理化使城市群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分工的基本地域单元,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阵地,主宰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城市化研究的理论水平不断提高,相关研究机构与人才不断涌现。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也不可避免的暴露出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在新一轮发展中得以解决,直接影响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未来和美好前景。未来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将立足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不断提高城市化发展质量为核心内容,形成由城市群和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及城乡协调发展的健康城市化格局,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市化健康发展新格局,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健康城市化道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丽 迟耀斌 王智勇 汪爱华 周会珍
改革开放30年来,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城市扩展是城市化空间上表现最明显的特征之一。论文选取我国大陆地区直辖市、省和自治区政府所在地及其他50万人口以上共135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07年北京一号小卫星多光谱数据,结合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初的美国陆地卫星数据,采用面向对象分割和人机交互的信息提取方法对城市的主建成区进行动态监测,采用扩展面积、扩展强度、分维数、聚集度等指标分析城市扩展的规模、程度及形态等空间格局的变化,同时根据我国区域发展特点选取7个典型区进行扩展动态分析比较,并且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等,概括分析了中国城市扩展的主要驱动因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