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36)
- 2023(10871)
- 2022(9481)
- 2021(9197)
- 2020(7569)
- 2019(18286)
- 2018(17680)
- 2017(33181)
- 2016(18363)
- 2015(20710)
- 2014(20923)
- 2013(20304)
- 2012(19320)
- 2011(17490)
- 2010(17946)
- 2009(16924)
- 2008(17092)
- 2007(15328)
- 2006(13712)
- 2005(12613)
- 学科
- 济(75109)
- 经济(75025)
- 管理(48171)
- 业(47783)
- 企(38039)
- 企业(38039)
- 方法(31723)
- 数学(28289)
- 数学方法(27962)
- 农(23092)
- 中国(22494)
- 财(21838)
- 贸(20084)
- 贸易(20080)
- 易(19672)
- 制(17963)
- 业经(15376)
- 地方(14919)
- 农业(14490)
- 学(14464)
- 出(13896)
- 银(13560)
- 银行(13537)
- 融(13327)
- 金融(13325)
- 行(13034)
- 策(12161)
- 体(12036)
- 和(10982)
- 务(10706)
- 机构
- 大学(258426)
- 学院(256167)
- 济(113950)
- 经济(111628)
- 管理(96120)
- 研究(94464)
- 理学(81103)
- 理学院(80190)
- 管理学(78919)
- 管理学院(78409)
- 中国(72662)
- 财(55699)
- 京(54897)
- 科学(54030)
- 所(48101)
- 农(43491)
- 研究所(43169)
- 中心(43004)
- 财经(41941)
- 江(40790)
- 经(38120)
- 经济学(35648)
- 范(35383)
- 北京(35364)
- 师范(35097)
- 业大(35045)
- 农业(33866)
- 院(33657)
- 经济学院(32160)
- 州(31380)
- 基金
- 项目(161410)
- 科学(126680)
- 研究(122622)
- 基金(116453)
- 家(101185)
- 国家(99939)
- 科学基金(84225)
- 社会(77280)
- 社会科(73226)
- 社会科学(73203)
- 省(61554)
- 基金项目(59839)
- 教育(57054)
- 划(52644)
- 自然(51771)
- 编号(50834)
- 自然科(50496)
- 自然科学(50478)
- 自然科学基金(49592)
- 资助(48429)
- 成果(43732)
- 部(37302)
- 重点(36749)
- 发(35514)
- 课题(35494)
- 创(33250)
- 教育部(32233)
- 性(32227)
- 国家社会(32199)
- 创新(31087)
- 期刊
- 济(130129)
- 经济(130129)
- 研究(85426)
- 中国(56948)
- 财(43692)
- 农(39941)
- 学报(37651)
- 管理(35165)
- 科学(34746)
- 教育(33631)
- 融(28987)
- 金融(28987)
- 大学(28899)
- 学学(26532)
- 农业(26494)
- 技术(22269)
- 经济研究(21776)
- 财经(21030)
- 业经(19999)
- 经(18201)
- 贸(18200)
- 问题(17492)
- 国际(16317)
- 业(14811)
- 世界(14102)
- 图书(13352)
- 理论(12856)
- 技术经济(12844)
- 版(12103)
- 统计(11944)
共检索到4124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婧
本文借由福柯"问题化"的分析框架和"现在的历史"研究法,从选派政策入手,解构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的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政策逻辑系统.在该政策制定逻辑中:国际竞争是政策发展的动因;政策中的"他者"反映了我国对外部世界复杂的、动态发展的认知;政策一直延续着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偏向.政策制定逻辑的本质深受国家的全球观影响,而全球观则隐含了深层的权力关系.在全球观统领下,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政策表现出教育救赎的国家功能,反映了知识观的全球化与等级性.而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呼声下,我国日渐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全球观,也必将影响该政策逻辑的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史鸿武
近年来,在全国公派出国留学人数逐年增加的大好形势下,大部分地方高校却出现了出国留学人数萎缩的现象。应积极适应国家公派留学发展的新形势,加强国家公派留学工作的管理,促进地方高校内部留学机制创新,使地方高校出国留学工作走向良性发展轨道。
关键词:
地方高校 留学 对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艳
改革开放以来,出国留学政策是中国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早期我国出国留学政策发生了重要的转折,本文对政策变迁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发现政策发生重大变迁是由于早期政策的目标受到挑战,通过对政策问题的重新界定和解释,形成了新的政策思路。
关键词:
当代中国 出国留学 政策变迁 动因分析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苏德 薛寒
改革开放40年来,内地民族班(校)政策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以探索试点为重心的初创期(1978—1995年)、以全面推广为抓手的发展期(1999—2009年)、以内涵建设为特色的完善期(2010年至今)三个阶段,呈现出以效率优先为中心的"理念-政策"演进逻辑,以社会本位为中心的"环境-政策"演进逻辑和以政府主导为中心的"行动-政策"演进逻辑。面临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机遇,内地民族班(校)政策要树立"质量与效率兼顾"的政策理念,创设"个体与社会共显"的政策环境,采取"政府与多方协调"的政策行动,助力边疆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淑云 祁占勇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政策的演进经历了以扩大规模为重点的政策发展阶段(1978-1984年)、注重规模与质量并行的政策提升阶段(1985-1996年)、以巩固提高为主的政策转向阶段(1997-2001年)、以公平为价值取向的政策可持续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四个阶段。在这一演进中,中等职业教育政策发展遵循着以多元主体利益为驱动的动力形成机制、由注重效率到注重公平为目标的政策价值取向、以课程与教师及经费的规范为保障的政策实施过程、以经济学与政治学话语为主导的政策话语规则。展望未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政策应建立以"统一协调、简政放权"为根本的动力形成机制、渗透以"多元取向"为中心的政策价值取向、强化以督导与评估为抓手的政策实施过程、体现以民意表达为主导的政策话语规则。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祁占勇 李莹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经了以全面重建为中心的初步建设阶段、以结构优化为抓手的规范发展阶段、以规模扩张为动力的繁荣发展阶段和以内涵建设为重点的深刻变革阶段;遵循着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政策动力机制、以价值负载指导利益分配的政策目标取向、以政策工具为策略选择的政策实施过程保障、以文本话语表达的政策话语文化等演进逻辑。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发展要有协调统一的动力形成机制和丰富充分的多元价值取向,过程保障不断创新政策工具,政策话语不断强化民众参与。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永凯
通过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科技政策演变的梳理和分析,研究发现:①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相互作用是贯穿科技政策的主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基础研究、重视产学研合作是科技政策长期关注的重点;②科技政策出现由"科技政策的单项指令"向"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配套发展"的演变趋势;③科技政策逐步由"忽视发挥市场机制"向"注重发挥市场机制"转变;④科技政策战略导向从引进、消化吸收的模仿创新逐渐过渡到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科技政策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关键词:
科技政策 创新 演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盛水
为了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利用世界各国丰富教育资源,加速高层次人才培养,促进科技、经济、文化、教育各项事业的发展,自1978年以来,我国坚持实行改革开放,中国高等教育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坚持向世界各国派遣大批留学人员。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出国留学工作走过30年的曲折发展道路,创立了30年的辉煌。出国留学带动中国高等教育全面开放,大开放也带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大提升,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实践证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海萍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围绕基础教育公平出台的各类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成效显著。从政策数量、政策主题词、政策类型和政策功能四个方面进行回顾,可以发现中国基础教育公平政策40年的推进策略主要有:以教育"起点公平"为主要着力点、以全面均衡为发展方向、以师资队伍提升为第一抓手、以信息技术为重要突破口;其演进逻辑主要有:从"保底"式公平到"均衡发展"式公平、从"物质关怀型"公平到"人文关怀型"公平、从单一方法促进公平到多元工具维护公平、从单一主体推动公平到协同攻坚保障公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范国睿 孙闻泽
改革开放40年来的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经历了教育制度的恢复与重建、教育体制改革的展开、教育体制改革的探索、教育体制改革的持续及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化等五个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教育体制改革表现为不同层级的政府及其部门之间,政府与学校、社会组织、市场间以及学校领导、教师与家长间不同教育利益主体教育权力与利益的合理配置与博弈,是一个从重建教育秩序进而力图突破规制、以法治赋权、推进协商共治的过程,一个寻求不同教育利益主体间适度张力与激发其活力的过程,一个从规制走向赋能的过程。这种张力的调适与活力的激发,须建立和完善教育法治保障机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金碚
自1978年以来的40年,是中国加速工业化的时代,这一时代最突出的社会经济质态和标志性特征就是"改革开放"创造"巨变"。在这40年中,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罕见的超大型经济体高速工业化的奇迹。改革从反思计划经济出发。改革开放如同一个"阿基米德支点",支撑着步步深入的各项重大举措,产生强有力的"杠杆"作用,有效地撬动了中国这个超大规模经济体,推动其走上加速工业化进程。40年的改革开放回报给中国人民的是百年来苦苦追寻的梦想成真。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人民长期处于生产力落后的状态,今天,中国终于迈进了一个生产力相对发达的新时代。数百年的变迁,历史的伟大转折就展现在眼前。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巨变。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真实需要的经济发展方式、结构和动力状态。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方式和路径转变,而且也是一个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过程。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改革开放新思维,需要更精心地安排新制度、新战略与新政策。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勇于创新,奋进包容,是中国40年加速工业化的历史留给新时代的最珍贵精神遗产。在继承40年改革开放精神基础上,善治为民、全面协调、清洁高质,将成为新时代改革新思维的突出体现。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体制改革 高质量发展 新思维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祁占勇 杨文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发展经历了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主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初创期(1978—1990年)、注重"三教统筹"和法制化发展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成长期(1991—1999年)、增加各类职业教育培训和资助力度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改善期(2000—2012年)、着力构建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完善期(2013—至今)4个阶段,体现了由中央集中到地方分级、分散管理的政策管理规范、从注重经济建设到注重人的发展的教育价值定向、从宏观引导到具体保障的教育制度建设以及由"单一主体"引导到"多元主体"共同发展的教育行动机制等的特点。新时代农村职业教育政策体系的完善,要着力建设好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政策规范,体现有效关注"以农民的实际发展需求"为本的政策取向,注重增强适切性和有效性的制度建设,继续加强主体多元化和权力灵活性的行动体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凌永辉 刘志彪
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总量规模还是在内部行业结构上,中国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仍相当滞后。这种现象发生的背后逻辑在于出口导向战略下的国际代工模式在供给层面上对国内本地化的服务业企业产生了正向的技术溢出效应,但同时也在需求层面上造成了负向的市场挤出效应,而且随着全球化分工的深入,这种市场挤出效应正在逐渐超越技术溢出效应。据此,本文提出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服务业发展亟须转向内需主导型战略的重要命题,主张依靠国内市场主体的有效需求为主导,虹吸国内外优质生产要素为我所用,在差异化的垄断竞争中,促进当前及未来服务业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服务业 出口导向 内需主导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殷德生 金培振
中国对外贸易变革是一个宏大的叙事,如何提供一个清晰的理论线索和框架,这既是总结中国经济对外开放40年实践的需要,又是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创新的要求。本文基于改革开放40年实践,梳理中国对外贸易变革的路径,即从贸易战略的变革到开放格局的变革,再到贸易结构的变革。本文还进一步以商品和要素全球化流动进而促进效率提升为线索提炼出对外贸易变革的逻辑。变革的动力在于市场开放带动技术升级,开放空间拓展促进要素跨境流动,内外双向开放加速结构优化。随着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中国对外开放理论不断取得重大创新,全面开放新格局理论、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理论和贸易强国建设理论的创新是新时代开放发展新理念的集中体现。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温涛 王煜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先后经历了重新确立、改革转型、现代制度构建和创新深化4个阶段,形成了在顶层设计缺位情况下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二元结构系统强制性演进逻辑。这种以"阶段式宏观经济目标"和"阶梯式的区域发展战略"为主要特征的改革逻辑,虽然在过去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尚未打破农村金融难以适应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态势的格局。因此,破解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实现农村金融自身可持续发展和服务"三农"发展同步,必须突破传统思维定势,以顶层设计与全面配套的方式,通过克服重点难点带动全局,用新的思路探索农村金融制度的系统
关键词:
农村金融制度 改革 演进逻辑 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改革开放40年党的政治文化演进逻辑与创新研究
改革开放40年国家支持农村义务教育的政策经验与反思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演变及优化分析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逻辑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大学理念变革的逻辑、样态与前瞻
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留学成效初探——基于“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的考察和分析
改革开放40年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政策的变迁及展望——基于42份国家层面政策文本的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普分流教育政策的演变逻辑、问题解析与优化建议
中国渔业经济改革逻辑、成效与方向——纪念改革开放40年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育对外开放政策变迁研究——基于国家角色观念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