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37)
- 2023(17486)
- 2022(14507)
- 2021(13596)
- 2020(11242)
- 2019(25942)
- 2018(26165)
- 2017(49288)
- 2016(27271)
- 2015(30676)
- 2014(30893)
- 2013(29889)
- 2012(27198)
- 2011(24365)
- 2010(24449)
- 2009(22766)
- 2008(22489)
- 2007(19753)
- 2006(17611)
- 2005(16078)
- 学科
- 济(102859)
- 经济(102717)
- 管理(79519)
- 业(72680)
- 企(61955)
- 企业(61955)
- 方法(41625)
- 数学(34867)
- 数学方法(34422)
- 中国(30790)
- 农(28900)
- 财(28306)
- 制(26218)
- 业经(25685)
- 学(23489)
- 地方(21522)
- 体(19355)
- 理论(19231)
- 贸(19016)
- 贸易(19006)
- 银(18641)
- 银行(18591)
- 农业(18539)
- 易(18448)
- 融(17797)
- 金融(17789)
- 行(17770)
- 和(16972)
- 务(16889)
- 财务(16802)
- 机构
- 大学(379580)
- 学院(376307)
- 济(146947)
- 管理(144360)
- 经济(143562)
- 研究(131449)
- 理学(123489)
- 理学院(122062)
- 管理学(119918)
- 管理学院(119216)
- 中国(98497)
- 京(82334)
- 科学(80190)
- 财(71939)
- 所(66479)
- 农(61279)
- 研究所(60028)
- 中心(58580)
- 江(57327)
- 财经(55769)
- 业大(55244)
- 北京(52404)
- 范(51743)
- 师范(51227)
- 经(50543)
- 院(48249)
- 农业(47723)
- 州(45955)
- 经济学(43623)
- 师范大学(41452)
- 基金
- 项目(253172)
- 科学(198294)
- 研究(187868)
- 基金(181660)
- 家(158542)
- 国家(157196)
- 科学基金(134121)
- 社会(117118)
- 社会科(110717)
- 社会科学(110691)
- 省(98924)
- 基金项目(95708)
- 教育(86844)
- 自然(85905)
- 自然科(83862)
- 自然科学(83843)
- 划(83457)
- 自然科学基金(82313)
- 编号(77563)
- 资助(73715)
- 成果(65210)
- 重点(57006)
- 部(55474)
- 课题(54645)
- 发(53874)
- 创(52504)
- 创新(48998)
- 制(48420)
- 国家社会(47910)
- 项目编号(47879)
- 期刊
- 济(168520)
- 经济(168520)
- 研究(117442)
- 中国(82322)
- 学报(61134)
- 农(56755)
- 管理(56057)
- 财(55903)
- 科学(55005)
- 教育(51244)
- 大学(46611)
- 学学(43238)
- 农业(38397)
- 融(35295)
- 金融(35295)
- 技术(32952)
- 业经(27470)
- 财经(27464)
- 经济研究(26757)
- 经(23507)
- 问题(21856)
- 图书(20907)
- 业(20027)
- 理论(18310)
- 版(18123)
- 科技(17944)
- 现代(17149)
- 实践(16662)
- 践(16662)
- 技术经济(16598)
共检索到575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闻效仪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发展。中国自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就开始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在经过国家力量自上而下的形塑下,该项制度呈现较强的国家主导特性,具有强制的行政属性,但也因此带来制度执行中面临的其他主体参与不足、协商空间不大等问题。然而经过四十年的市场经济发展,集体协商制度的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各方主体力量开始介入集体协商空间,以期输出规则力量和稳定劳动关系,并形成类型化的新趋势。
关键词:
集体协商 工会 劳动关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德宏
股份制经济与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李德宏一、实行股份制对劳动关系的影响。由于股份制是以市场化的价值取向配置资源,以法制化、规范化的方式明确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利益的,因此股份制条件下劳动关系的突出之处是劳动关系双方权益意识日益显现。1利益主体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留禄
企业因工资分配不合理激化劳资矛盾,引发劳动争议事件不断上升,已成为影响企业劳动关系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工资决定机制,对于协调企业劳动关系,维护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现状着手,总结了当前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特点,并通过对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对策:一是应尽快完善与工资集体协商相关的法律法规,二是培育和发展多层次的协商主体,三是强化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四是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职能。
关键词:
工资 集体协商 劳动关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卢飞
本文在对重庆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炼和总结了可供借鉴的地方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实践经验,主要包括与地方实际和企业实际紧密结合的"集中要约彩虹行动"、工资集体协商指导队伍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障等四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重庆经验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何霞
在日本立法中,集体协商作为雇主的法定义务,法律通过不当劳动行为与集体劳动争议制度保障其实施。集体协商达成的集体合同具有规范效力与和平义务效力,确定了企业内实际的劳动条件。劳动委员会作为调整集体劳动关系的主要机构,主要通过斡旋的方式促使集体劳动争议解决。
关键词:
集体协商 劳动关系 集体劳动合同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章群 蔺琳 牛忠江
作为既不同于西方集体谈判,又有别于亚洲新型工业国家劳资协调机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资集体谈判,在政府强力主导下广泛实践,但客观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究其原因,概由法律规定不完备、协商主体话语权缺失、体制机制不够优化等引致,应从完善制度设计、加强协商主体话语权、创新体制机制等角度加以完善,增强工资集体协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工资集体协商 工会 工资分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在军
文章从交易成本的角度考察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形成机制,认为交易成本是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尤其"风险交易成本"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先分析了职工与企业就工资进行一对一协商交易成本过高,缺乏现实可行性。一般情况下,企业单方提供工资合约的行政决定制交易成本最低,因此这种工资决定机制在市场经济早期一度受到青睐。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单方制定工资合约掩盖的矛盾逐步显化,发生巨额风险交易成本的概率剧增,使劳资双方和国家都面临巨额风险交易成本,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遂成为各方的理性选择。并据此就我国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孙德强
2007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务会通过了《劳动合同法》。由于现行《劳动法》有关集体合同制度的规定不够具体,进而无法实现工会代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或者雇主组织在总体上进行劳动关系的协调。而《劳动合同法》有关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尤其是有关集体合同制度的规定,能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变这种现状,因此对于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进而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青 朱海伦
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一种新的工资决定机制。在当前劳动力供给远远高于需求,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地确定工资水平不仅具有经济学意义,更具有政治学价值。文章试图从政治学的角度,基于协商政治理论的基本观点,对这一机制能否真正地起作用进行理论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协商政治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何勤 胡印亭 程雅馨
在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人才是实现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关键要素,合理确定工资水平是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的关键,而集体协商被视为破解收入分配困境,构建合作型劳动关系的重要制度安排。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制造业一线职工工资决定机制中的影响效应进行研究。本研究以北京市的制造业为例,分析集体协商制度对北京市制造业企业一线职工的工资的影响效应。以A、B、C三家企业为例分析北京市制造业中纺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这三个行业中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与行业中没有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在工资决定机制方面存在的差异及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开展集体...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冬梅
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是协调劳动关系的有效形式。工会作为劳动者的利益代表,其初始目的及其核心功能就是进行集体谈判、签订集体合同,这是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手段之一。《劳动合同法》的颁行就集体合同立法作出了一些创新性的规定,这些规定既为工会维权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对工会自身体制改革提出了挑战。
关键词:
集体协商 集体合同 工会维权 变革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春霞 蔡剑辉
一、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质:产权运行规则的转变关于公有制产权制度的改革,理论界有两派观点争执不下:一派认为,公有产权制度的根本弊端在于产权界区含混不清,指出明晰产权是市场竞争的前提;另一派认为,公有产权不存在是否明确的问题,经营者的种种侵权行为是没有信息和竞争所致。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两派观点的分歧在于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后者从静止的、法律界定的角度认为产权界定是清晰的,问题在于产权运行中没有信息,缺乏竞争;前者则从动态运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继远 陈雪娇
集体谈判萌芽于18世纪末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是西方国家劳资双方确定雇员劳动条件的博弈机制。随着西方公共部门受雇者人数增加,公务员工会快速成长。如同私立部门一样,其成为劳工运动发展的重要资源。在我国,随着事业单位改革,原先比照公务员管理的编制内人员,一下成为如同企业一样的普通劳动者。然而由于我国公共部门集体协商中政府的强权性、工会的附属性和公共部门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公共部门的僵局解决模式与私有部门差异很大。通过考察英美德三国公共部门谈判制度,尽管存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差异,其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于需要改变我国政府在公共部门受雇者中所扮演的运动员兼裁判员的角色,改革我国工会体制,制定平衡政府各主管机...
关键词:
公共部门 集体协商权 公务人员 公务员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赵炜
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是在借鉴西方国家集体谈判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用以协调中国的劳动关系。在该制度推行的过程中,有必要对其在欧美国家的运行过程有较为完整的了解。文章通过对近年来西方劳动关系学和工业社会学文献资料的梳理,回答了在中国的集体协商制度,尤其是工资协商制度推行过程中引起讨论和关注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集体协商 西方文献 基本问题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力东
在当前中国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劳动关系领域的矛盾冲突有所加剧,这就需要发挥包括工资集体协商在内的劳资关系调节机制的作用。研究认为,工资集体协商在实践中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关键在于国家在其中的作用发挥还不到位。因此,国家需要在工资集体协商中厘定与资方、劳方的关系并对双方进行有效的协调。国家在工资集体协商中不应再扮演主导者的角色,而应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劳资矛盾的协调者和裁判者、公共利益的维护者。面对"资强劳弱"的总体态势,国家应主要通过立法支持劳方并规范约束资方,以实现劳资之间的适度均衡,这样才能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