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31)
2023(13928)
2022(12120)
2021(11401)
2020(9576)
2019(22156)
2018(22387)
2017(42900)
2016(23313)
2015(26394)
2014(26631)
2013(26297)
2012(24362)
2011(22152)
2010(22396)
2009(20906)
2008(20500)
2007(18282)
2006(16555)
2005(14924)
作者
(67906)
(56581)
(56484)
(53684)
(36219)
(27107)
(25607)
(22224)
(21635)
(20353)
(19341)
(19173)
(18141)
(18138)
(17555)
(17331)
(16811)
(16497)
(16330)
(16052)
(14303)
(13942)
(13724)
(12956)
(12782)
(12550)
(12506)
(12312)
(11532)
(10958)
学科
(112279)
经济(112156)
管理(66713)
(60767)
(50934)
企业(50934)
方法(44892)
数学(38831)
数学方法(38391)
中国(27145)
(25037)
地方(24225)
(23172)
(22924)
业经(22306)
(20730)
(16987)
贸易(16975)
理论(16963)
农业(16445)
(16330)
(16315)
金融(16314)
(15815)
银行(15771)
(15732)
(15346)
(15141)
地方经济(14856)
环境(14388)
机构
大学(341931)
学院(336863)
(143238)
经济(140147)
管理(131519)
研究(118252)
理学(112767)
理学院(111466)
管理学(109503)
管理学院(108886)
中国(89003)
(73488)
科学(70523)
(65826)
(59915)
研究所(53963)
中心(52182)
财经(51968)
(50787)
(49998)
北京(47315)
(47156)
业大(47154)
(45276)
师范(44898)
经济学(43828)
(42316)
(40228)
农业(39356)
经济学院(38983)
基金
项目(219612)
科学(172109)
研究(162036)
基金(159306)
(137822)
国家(136670)
科学基金(117111)
社会(102202)
社会科(96768)
社会科学(96739)
基金项目(84009)
(83826)
自然(75227)
教育(74378)
自然科(73463)
自然科学(73447)
自然科学基金(72135)
(70525)
资助(66612)
编号(65895)
成果(54839)
(48878)
重点(48539)
(46517)
课题(45509)
(44603)
教育部(42370)
大学(41741)
国家社会(41726)
创新(41583)
期刊
(167759)
经济(167759)
研究(108706)
中国(68757)
学报(51983)
管理(51297)
(49522)
科学(48213)
(46282)
大学(39899)
教育(39634)
学学(37254)
(32865)
金融(32865)
农业(31425)
技术(29918)
财经(27133)
经济研究(27126)
业经(24520)
(23346)
问题(21062)
技术经济(17950)
图书(17858)
理论(17851)
(15998)
实践(15948)
(15948)
(15669)
现代(15428)
世界(14924)
共检索到519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敏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主旋律,从最初的认知改变到之后的各种功能、作用等重新界定,形成一个渐进式的转型过程。劳动关系制度转型也是如此,即从国家、企业和职工利益一体型的、统筹统包的"铁饭碗"劳动制度转向了以劳动力市场为基础的、产权经营权和劳动权分离和独立的"契约"型劳动制度。在这个过程中,雇主从无到有,其主体被确立和被接受是渐进式的过程;其政治参与经历了观念上的反对到接受和鼓励;除允许追求利益目标之外,还被要求履行雇主责任;但雇主组织功能发挥滞后于转型经济发展所需。整个转变是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认识而逐渐深化的,期间雇主所表现出的企业家创业创新精神对转型经济及和谐劳动关系的贡献日渐显著和重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川  刘巍  林广维  
1978~2017年广州宏观经济态势经历了从供给约束型经济向需求约束型经济的转变,实证分析发现,转变的时点约在1996年左右。1978~1996年总供给能力受制于资本存量的匮乏而难以满足潜在的总需求,外资和外贸共同促进了该阶段广州的资本形成,最终于1997年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1997年至2017年广州的总供给能力不仅可以覆盖总需求,并且在覆盖完以后还有剩余,有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此间,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共同决定了消费品企业的投资需求,进而决定了资本品企业的投资意愿,因此出口、FDI和合作经营利用外资在利用外资总额中的占比成为了此阶段广州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杜昕然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四十年发展过程中,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四十年后的今天改革开放继续指引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站在四十周年历史时点上,全面描绘改革开放的历史成就,深刻总结改革开放所迸发出来的强大发展动力,全面把握改革开放对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国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叶敬忠  王维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年的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规模庞大的乡城流动人口和农村留守人口群体。本文将"流动"和"留守"置于全球新自由主义发展和农村商品化进程的背景之下,追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这两大农村人口群体的历史变迁与发展现状,并探讨其形成的原因、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展望。本文认为,"流动"和"留守"两大人口群体的出现是社会整体以经济增长为主导目标、城市偏向的发展模式的必然结果。农村"流动"和"留守"群体共同为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为此付出了代价。流动和留守人口问题的根本性化解,有赖于一个城乡协同、权利平等、和谐交融,且以"人"的福祉为终极关怀的发展模式。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计广  王红梅  张娟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伴随着出口贸易的迅速扩大而高速增长。1978年我国GDP为3679亿元,到2016年已达到744127亿元,增长了201倍。同期,出口贸易总额从1978年的168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138455亿元,增长了约823倍。与此同时,出口贸易总额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也不断上升,从1978年的4.6%升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久贺  陆鹏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广西经济增长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显示:1978—198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是影响广西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1982—1991年,第二产业增加值是广西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1992—2017年,影响广西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是第三产业增加值;从预测数据看,2018—2020年广西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影响该时期经济增长的关键是劳动力因素。为此,广西今后应继续加大人才开发力度,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人才大开发推动广西经济大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懿  刘小迪  时蓓蓓  
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基于知识图谱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经济研究》和《管理世界》两大期刊以"经济增长"为主题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研究表明:①以"经济增长"为主题的文献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自1993年发文数量相对稳定;②"经济增长"研究群体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特征,尚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高产作者群;③"经济增长"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一些国家职能机构以及高校,各机构之间联系并不紧密;④财政管理、企业管理、经济增长速度、总需求、产业结构、经济改革等是"经济增长"研究中的高频关键词,说明该领域研究视角广阔多元,研究内容丰富,而高频关键词的变迁也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增长各阶段的特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思平  
三、深圳改革开放实践的基本经验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深圳不仅建成了2000万人口的全国最现代化的大都市,成为仅次于上海、北京的第三大经济中心城市,创下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深圳质量,还在探索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方面为中国四十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转变提供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客观的总结分析深圳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对进一步将深圳乃至全国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新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思平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主席在海南省成立2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绩,总结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对未来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提出了新的要求。相信未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将会以更大的步伐继续稳步向前。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取得这么多宝贵的经验,应该归功于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大政方针和重大决策,归功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广胜  田洲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从限制流动到自由流动,打破了土地对劳动力的桎梏,释放了亿万农村劳动力潜在的经济效能。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带来了多重红利,国家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产业结构持续升级和优化,劳动力个人收入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这一过程将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崛起的整个进程。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历程、特征和市民化进程;对其流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为国家经济做出的贡献进行了估计;针对在农村劳动力流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展望。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胡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关系矛盾定位为人民内部矛盾,探索形成了既兴市场化之利又除市场化之弊,既有激励又有约束,既体现效率又促进公平的劳资利益协调与平衡体系。中国特色劳动关系调整的实践路径与内在逻辑是:以市场化为基,释放劳动和资本等要素的活力;以法治化为本,平衡劳动关系灵活性与安全公平性;深化工会改革,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和企业民主管理;优化行政治理,督查激励地方政府与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升社会参与,推进劳动关系网络化、精细化、专业化治理。其中,政府发挥了"劳动关系的改革者""劳动契约的规范者""劳资集体自治的推动者""和谐劳动关系的引导者""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的促进者"的重要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毕晶  
中国与欧共体于1975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四十年来中国与欧盟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2018年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十五周年以及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机制建立二十周年。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在客观上正是以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发展作为基础与前提;伴随中国开放步伐不断加快,未来的中欧双边经贸关系仍具发展潜力。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安宁  
北欧特指北欧理事会的五个主权国家,包括瑞典、挪威、芬兰、丹麦和冰岛。截至目前,虽然北欧国家还不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直接参与者,但都已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始成员国。在双边经贸合作方面,中国与北欧国家都持十分积极的态度:瑞典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双方成立了瑞典中国商会、中国—瑞典创新创业基地,签订了经贸领域节能环保工作组的谅解备忘录并成功举办了瑞典—中国绿色经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公一  郭鑫  高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私营经济从无到有,经历了萌芽、探索、快速发展、调整转型与提质增效五个阶段,已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发市场活力、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回顾四十年发展历程,私营经济经营领域拓宽、营业自由改善、创新驱动增强、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展望未来,仍需要从加快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努力建立新型的政商关系、加强引导和扶持、推动私营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着手,以促使私营经济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付敏杰  
本文把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财政制度改革置于统一的国家能力框架之下,通过分析"退""进""治"三阶段背后的阶段性和时代性,归纳了在提高国家能力过程中财政制度改革从"适应市场"到"匹配国家治理"的连续性和一致性。财政制度从与市场相关联的"财"转向与国家相关联的"政"的背后,"适应市场"和"匹配国家治理"是提高国家能力两个递进的理论逻辑顺序和相继的现实国家建构过程,核心是:(1)适应市场最主要的功能是增强国家财政抽取能力,而匹配国家治理就是在保持抽取能力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国家治理继续深度提高国家能力;(2)匹配国家治理并不是不再需要适应市场,而是要按照国家治理的要求重新塑造市场主体,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立;(3)新时代国家能力的提高,要求财政制度必须走向现代财政制度,在更高层面上"适应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