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71)
2023(13068)
2022(11073)
2021(10303)
2020(8860)
2019(20323)
2018(20118)
2017(37911)
2016(20556)
2015(23404)
2014(23383)
2013(23153)
2012(21948)
2011(20197)
2010(20497)
2009(19066)
2008(18787)
2007(16888)
2006(15156)
2005(13986)
作者
(59921)
(50263)
(50035)
(48231)
(31940)
(23981)
(22982)
(19552)
(19014)
(17820)
(17507)
(16757)
(16046)
(16027)
(16010)
(15686)
(14891)
(14872)
(14431)
(14395)
(12727)
(12291)
(12165)
(11478)
(11414)
(11281)
(10929)
(10829)
(10168)
(10008)
学科
(105940)
经济(105844)
管理(53127)
(47057)
方法(40912)
数学(36861)
(36681)
企业(36681)
数学方法(36609)
中国(28314)
(24397)
(22856)
地方(22689)
(19712)
业经(19500)
(19369)
(18966)
贸易(18959)
(18407)
农业(15738)
(15416)
金融(15414)
(15254)
银行(15214)
(14703)
(14480)
地方经济(14382)
环境(13829)
(13379)
(12194)
机构
大学(304916)
学院(300869)
(141286)
经济(138773)
研究(113420)
管理(109286)
理学(93116)
理学院(91967)
管理学(90611)
管理学院(90004)
中国(86183)
科学(65429)
(64775)
(64479)
(58393)
研究所(52746)
(50924)
财经(50310)
中心(49865)
经济学(46196)
(45814)
(45501)
业大(41950)
北京(41749)
经济学院(41473)
农业(39949)
(39862)
(39700)
师范(39501)
财经大学(37187)
基金
项目(191440)
科学(150466)
研究(141175)
基金(140230)
(122299)
国家(121319)
科学基金(102250)
社会(92291)
社会科(87571)
社会科学(87544)
基金项目(72925)
(71796)
教育(64821)
自然(62607)
(61235)
自然科(61144)
自然科学(61123)
自然科学基金(60110)
资助(58000)
编号(55531)
成果(46994)
(44317)
重点(43738)
(42819)
国家社会(39746)
课题(39298)
(39130)
教育部(38288)
大学(36930)
创新(36884)
期刊
(161934)
经济(161934)
研究(98707)
中国(64145)
(49725)
(46463)
学报(46444)
科学(42749)
管理(40229)
大学(35302)
学学(33042)
教育(31927)
农业(31083)
(30073)
金融(30073)
经济研究(28185)
财经(26494)
技术(25216)
(23055)
业经(22543)
问题(21432)
(19374)
世界(17420)
国际(17186)
(17181)
技术经济(16413)
统计(15658)
理论(13872)
(13359)
经济问题(13358)
共检索到4703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杰  董进  
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后的历次宏观经济波动,通过对每一次波动背后原因进行探索,试图从中分析政府因素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本文认为,政府部门的影响是历次宏观经济波动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虽然政府部门的职能正在不断转型,但是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并未消退,政绩考核的数字指标、投资手段的方便获取、地方主义思想的影响以及寻租激励的存在,都导致了政府部门时常介入具体的经营活动,起着类似于一个微观经济主体的作用,从而影响到市场的正常运行。因此,政府部门退出具体的经营环节,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完善市场的培育者和监管者之上。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百毅  
本文在回顾改革开放20年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将经济发展分为5个周期,并且就每个周期特点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同时深入分析了导致经济波动的原因。最后指出,中国这样一个转型社会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存在着自我膨胀的特点,宏观调控实际上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控制,中国经济波动是投资和消费需求与国家宏观调控相互作用的结果。
[期刊] 改革  [作者] 冯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波动分析冯煜一、经济波动的基本态势描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总量上增长很快。按现价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588.1亿元增加到1995年57733.0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9.5%,比改革开放前1953~1978年平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樊明太  
随着“双轨过渡”渐进改革模式的逐步推进,改革开放16年来,我国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进入转轨时期,经济发展模式开始转换,宏观调控机制开始向国际惯例靠拢,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我国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发展模式、宏观调控机制发生的变革,对我国经济增长波动的发生机理和发生过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我国经济的增长波动呈现了一些新特征。本文旨在通过动态比较,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波动特征的新变化,探究这些变化的发生机理,以便把握我国经济增长波动的运行节律,改善宏观调控,积极驾驭经济波动,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高效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众  宋燕萍  
在现代经济周期理论中,投资波动被认为是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因素。本文在对我国经济周期进行划分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应用"乘数-加速数"模型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敛散性进行定量分析,并得出结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常春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三次大的经济周期波动。伴随经济周期的波动,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宏观调控政策,都收到了预期的成效且有各自的特点。文章对我国经济运行及宏观调控实践进行了历史回顾,进而对历次调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树成  樊明太  
作者认为 ,中国 1991年开始的第 9轮经济波动 ,到 1999年底 ,已进行 9年 ,呈现“高起缓落”态势。期间 ,经济增长率连续 7年回落。“十五”时期 ,中国经济有可能进入一个稳定的快速增长时期 ,经济波动有可能在一个相对较高的平均位势上出现一种微波化的新态势 ,并表现为“长起短落”格局。这一时期 ,关于经济较稳定地快速增长的需求基础问题、产出基础问题、区域基础问题、政策基础问题和外在冲击问题 ,值得重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树成  樊明太  
本文认为 ,1999年我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 1)经济增长实现了预期的宏观调控目标 ;( 2 )经济增长率延续了自 1993年开始的下滑趋势 ,但下滑幅度有所减缓 ;( 3 )各需求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变化 ;( 4)在投资需求中 ,投资的增长明显乏力 ;( 5)价格仍处于通货紧缩趋势中 ,但下降幅度亦有所减缓。作者指出 ,经济波动是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不断打破旧平衡与寻求新平衡的结果。一般地讲 ,经济增长率的持续下滑 ,是由于受到总需求不足的冲击 ,或 (和 )总供给调整的冲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娜  章倩  
房价一直是经济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基于相关金融影响因素的视角,探讨本轮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因素,采用有向无环图(D A G)方法,以图形方式来实证分析各金融因素与房价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影子银行"等新型融资渠道增加所造成的社会融资规模扩大及年初针对居民部分推行的"放货币、加杠杆"政策,是推动本轮房价上涨的重要因素。相对而言,利率变化在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起到基础性作用。最后,本文从社会融资、杠杆因素、利率三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有效实施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更好地调控房地产价格。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娜  章倩  
房价一直是经济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基于相关金融影响因素的视角,探讨本轮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因素,采用有向无环图(D A G)方法,以图形方式来实证分析各金融因素与房价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影子银行"等新型融资渠道增加所造成的社会融资规模扩大及年初针对居民部分推行的"放货币、加杠杆"政策,是推动本轮房价上涨的重要因素。相对而言,利率变化在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起到基础性作用。最后,本文从社会融资、杠杆因素、利率三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有效实施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更好地调控房地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猛  沈坤荣  
中国经济波动可能是由多种冲击因素共同引发。本文沿着"条条块块"思路对中国经济波动冲击源进行完整的分解,研究表明,中国经济波动有大约30%的部分来源于地方政府冲击。对于地方政府冲击表现出的跨时差异和地域差异,本文从地方政府行为角度探寻了根源,并拓展了现有文献对地方政府激励的研究。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方法,本文发现,官员腐败对地方政府短期化行为的影响具有显著性,而现有文献所强调的财税激励和政治晋升激励对地方政府短期化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四灿  张云  
本文将金融加速器机制和政府干预因素嵌入到基本的真实经济周期模型中,以此研究政府干预和利率管制通过影响企业投资引发并加剧总需求结构失衡的具体机制,以及总需求结构渠道在传导外生冲击并最终引起经济波动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政府干预和利率管制均会导致总需求结构失衡。其中,政府干预通过降低企业要素价格敏感性并增强企业的产出规模动机引发投资冲动,导致用于消费的产出份额被挤占;利率管制则压低了存贷利率,导致家庭储蓄收益和消费水平下降并刺激企业扩大投资。总需求结构渠道对外生冲击的放大效应是通过增强投资对产出波动的影响来发挥作用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总需求结构失衡越严重,金融加速器对外生冲击的放大效应越显著;(2)推进利率市场化和降低政府干预需要同步进行才能有效扭转总需求结构失衡。由此,改善的需求结构才能有效降低外生冲击对经济的影响,增强宏观经济稳定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方  
本文在真实经济周期(RBC)模型的框架内引入政府购买冲击,模拟政府购买的持久性和暂时性变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购买的暂时性增加可以明显提高就业及经济增长速度,但长期看拉动效果有限,如果政府购买乘数小于1,就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弥  
本文通过对自1978年至今经济增长波动周期的分析,发现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从上行滑向下行以及从下行再翻转为上行,都有一些规律性的衰退原因和发力经验,这些经验和规律表明,只有大力度和突破性的改革,才能使资金、劳动力、技术和经营管理等要素向各经济领域大规模涌入,形成投资需求和新的生产能力,创造更多的国民财富,实现收入支配的需求与扩大供给的财富相平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