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49)
- 2023(16802)
- 2022(14160)
- 2021(13154)
- 2020(11278)
- 2019(25931)
- 2018(25490)
- 2017(48100)
- 2016(25878)
- 2015(29393)
- 2014(29313)
- 2013(28963)
- 2012(26665)
- 2011(24310)
- 2010(24196)
- 2009(22498)
- 2008(22147)
- 2007(19247)
- 2006(16944)
- 2005(15362)
- 学科
- 济(128467)
- 经济(128349)
- 管理(71457)
- 业(65970)
- 方法(54500)
- 企(52926)
- 企业(52926)
- 数学(49038)
- 数学方法(48544)
- 中国(32437)
- 财(30347)
- 农(29446)
- 地方(26678)
- 业经(24444)
- 学(23104)
- 制(22589)
- 贸(21980)
- 贸易(21972)
- 易(21275)
- 农业(19828)
- 融(18452)
- 金融(18449)
- 银(18020)
- 银行(17993)
- 环境(17268)
- 行(17188)
- 和(16900)
- 务(16865)
- 财务(16813)
- 财务管理(16768)
- 机构
- 大学(376237)
- 学院(372677)
- 济(169271)
- 经济(166170)
- 管理(142982)
- 研究(132048)
- 理学(123191)
- 理学院(121784)
- 管理学(119842)
- 管理学院(119135)
- 中国(100926)
- 京(79060)
- 科学(76823)
- 财(76477)
- 所(65841)
- 财经(60764)
- 中心(60209)
- 研究所(59577)
- 农(57008)
- 经(55343)
- 江(54806)
- 经济学(54095)
- 业大(50821)
- 北京(50142)
- 经济学院(48618)
- 范(48543)
- 师范(48114)
- 院(47499)
- 财经大学(45107)
- 农业(44513)
- 基金
- 项目(247403)
- 科学(197047)
- 基金(183660)
- 研究(180760)
- 家(159655)
- 国家(158428)
- 科学基金(136569)
- 社会(118627)
- 社会科(112715)
- 社会科学(112686)
- 基金项目(96109)
- 省(93201)
- 自然(86552)
- 自然科(84572)
- 自然科学(84549)
- 自然科学基金(83066)
- 教育(83028)
- 划(79523)
- 资助(75700)
- 编号(71263)
- 成果(58287)
- 部(56388)
- 重点(56107)
- 发(53723)
- 国家社会(50956)
- 创(50770)
- 课题(49113)
- 教育部(48997)
- 创新(47724)
- 科研(47652)
- 期刊
- 济(184898)
- 经济(184898)
- 研究(114465)
- 中国(71313)
- 财(59706)
- 学报(53915)
- 管理(52094)
- 科学(51692)
- 农(50060)
- 大学(41411)
- 学学(38825)
- 教育(35615)
- 融(35352)
- 金融(35352)
- 农业(33784)
- 技术(32855)
- 经济研究(31427)
- 财经(30982)
- 经(26726)
- 业经(26425)
- 问题(24454)
- 统计(21572)
- 贸(21371)
- 技术经济(19774)
- 世界(18948)
- 业(18828)
- 策(18662)
- 国际(18517)
- 理论(17317)
- 决策(17093)
共检索到560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金荣学 余军华
对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研究,虽然其他学者已做过较多的工作,但是却没有得到一致的结果,有些结论相去甚远。杨开忠(1994)采用1952—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林 陆诗雷 班利军
本论文主要以省为单位,分析了改革开放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通过人均GDP来衡量总量收入和产业收入,采用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来衡量居民收入问题,分析方法上采用泰尔指数对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进行分解,利用吉尼系数对产业进行分解,得出区域经济差异现状,找出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而利用R/S法探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收敛情况得出2000~2021年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对差异在中国区域发展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将于1978~1999年间有相同的发展趋势,其区域发展差异将逐渐增大。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差异量化 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智勇 苏朝阳
文章以人均GDP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以省域及中原城市群地区、豫北地区、黄淮地区与豫西豫西南地区为四大区域,定量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演变过程与变化特征,描述了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空间格局的现状,分析了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欧向军,陈修颖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总差异扩大,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与农村县域内部的差异越来越显著,且呈不断扩大的态势;区域经济差异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经济规模、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四个方面;引起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是复杂的、多元的,主要有历史因素、地理区位、区域发展策略、中心城市规模、人口数量与质量、全球化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等。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区域发展策略是江苏省的区域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对区域差异的影响最大。
关键词:
江苏省 区域差异 特征 原因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金营 王琳 李天然
基于1978—2014年中国大陆31个省的省际数据构建了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对区域经济增长中贸易开放的作用大小和作用途径进行实证检验和估计。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对区域经济增长通过促进综合要素生产率提升、促进资本和劳动效率提高等途径起到显著推动作用,反映了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差异和转变。然而,从分时段样本分析来看,在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期中,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是比较显著和稳健的。而在1990—2014年这段历史时期中,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稳定,甚至还会在一定时期产生负向影响。从分区域分析来看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金营 王琳 李天然
基于1978—2014年中国大陆31个省的省际数据构建了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对区域经济增长中贸易开放的作用大小和作用途径进行实证检验和估计。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对区域经济增长通过促进综合要素生产率提升、促进资本和劳动效率提高等途径起到显著推动作用,反映了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差异和转变。然而,从分时段样本分析来看,在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期中,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是比较显著和稳健的。而在1990—2014年这段历史时期中,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稳定,甚至还会在一定时期产生负向影响。从分区域分析来看,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贸易开放程度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和不平衡性,贸易开放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明显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对于贸易开放度较低的省份来说,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乃全 刘学华 赵丽岗
文章从空间视角考察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区域发展整体战略的演变路径和作用机制。分析认为,从不平衡向相对协调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转变取得了总体效率和空间平等相对较好的结合,区域改革开放也取得许多成功的经验,但由于东中西部地区联动发展的机制尚未形成,致使区域差距在不断扩大。因此,我国未来区域发展整体战略的目标应该是形成合理的空间结构,实现总体效率与空间结构的相对均衡,并通过空间集聚及加强区域经济联动等方式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四轮驱动和主体功能区建设也将有助于我国经济在区域协调发展中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黎友焕 王凯
文章利用改革开放3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财政支出与中国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性的检验,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能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全国、东部和中部的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有"挤入效应",而在西部是"挤出效应"。经济增长变动是财政支出变动的格兰杰原因,"瓦格纳法则"在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都是成立的。
关键词:
财政支出 居民消费 经济增长 瓦格纳法则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罗守贵 高汝熹
运用全国31个地区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采用下梯形法计算出了1978 ̄2003年26个年份的3种区域基尼系数,并将三者进行对比,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间区域差异变动的规律。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区域差异度目前处于很高的水平,基于区域人均GDP的区域基尼系数相当于发达国家的3倍以上,并且继续呈上升之势。就总体趋势而言,反映实际生活水平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区域差异与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GDP区域差异的变动并不一致,尤其是1988 ̄1998年10年间的变动甚至呈相反之势。文章尝试分析了其中的变化原因,并从社会经济意义上揭示了区域公平...
关键词:
区域差异 区域基尼系数 区域公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叶依广 王启仿
以不变价格分别测算了苏南、苏中、苏北 ,以及 13个省辖市和 6 4个县市这 3个不同层次的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 ,并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 ,1978至 2 0 0 0年间 ,不论是绝对差异还是相对差异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都呈逐年扩大的变迁态势 ,并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而且区域层次划分得越小 (地域单元越小 ) ,所体现出的差异程度越大。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绝对差异 相对差异 扩大 江苏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修群
作为改革开放战略中的一项重要举措,自由贸易园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基于1990—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个体时间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自由贸易园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发现:自由贸易园区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的促进作用显著;自由贸易园区与贸易开放的互补效应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自由贸易园区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并不显著,自由贸易园区与贸易开放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明显的替代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自由贸易园区分布的地区间差异明显减小,设立自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力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可以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本文以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单元,实证分析科技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科技创新正向显著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催生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此外,增加政府补助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基于上述结论,应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加快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以期为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区域经济发展 政府补助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修群
作为改革开放战略中的一项重要举措,自由贸易园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基于1990—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个体时间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自由贸易园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发现:自由贸易园区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的促进作用显著;自由贸易园区与贸易开放的互补效应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自由贸易园区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并不显著,自由贸易园区与贸易开放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明显的替代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自由贸易园区分布的地区间差异明显减小,设立自由贸易园区加快了东部地区经济收敛速度,且自由贸易园区与贸易开放对经济收敛速度的正向作用存在互补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勇 李宪
1978~2007年中国区域经济普遍保持了近2位数的高速增长态势,多数各省区与全国一样经历了3个增长周期,有的省区经历了3.5~5个增长周期,地区增长差距不断向趋缓方向发展。3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总体上呈"东西部快、中部慢"的态势,相应地经济总量的空间结构呈"东西部升、中部降"的态势,总量分布则始终保持"东部大、中西部小"格局。从省区看,广东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最大的亮点,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经济总量始终保持全国第1的位次;浙江则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明星,取得了30年年均增长全国第1的位置;福建是区域经济赶超的冠军,取得了30年赶超13个省区的业绩。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聂正彦 李帅
基于1998-2013年中国31个省区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物流业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物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物流业的经济增长效应对西部地区最强,中部次之,东部最弱。此外,不论是全国还是分地区样本均表明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增加。研究结论对于各地在区域层面和产业层面引领新常态以及"一路一带"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