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27)
2023(9806)
2022(8100)
2021(7466)
2020(6597)
2019(15412)
2018(15995)
2017(31731)
2016(17680)
2015(20281)
2014(20982)
2013(20571)
2012(19229)
2011(17492)
2010(17979)
2009(17081)
2008(17503)
2007(15815)
2006(14283)
2005(13304)
作者
(52122)
(43539)
(43344)
(41928)
(27825)
(20723)
(20162)
(16999)
(16399)
(15574)
(14831)
(14502)
(14096)
(14026)
(13710)
(13635)
(13418)
(12912)
(12756)
(12613)
(11216)
(10897)
(10705)
(9928)
(9886)
(9838)
(9816)
(9773)
(8889)
(8756)
学科
(76059)
经济(75973)
管理(45579)
(44609)
(34260)
企业(34260)
方法(32417)
数学(28754)
数学方法(28523)
中国(23922)
(22593)
(19597)
(19376)
业经(16567)
(15024)
贸易(15019)
地方(14881)
(14754)
(14629)
(14606)
银行(14596)
农业(14177)
(13982)
(13424)
(13359)
金融(13357)
(11079)
体制(10679)
理论(10468)
(10346)
机构
大学(262130)
学院(259053)
(111285)
经济(108957)
管理(94014)
研究(92808)
理学(79187)
理学院(78251)
管理学(77012)
管理学院(76498)
中国(71483)
(56793)
科学(54975)
(54735)
(48657)
(45245)
研究所(43661)
财经(42197)
中心(41585)
(41004)
(38061)
业大(37204)
北京(36784)
农业(35556)
(35292)
经济学(35059)
师范(34932)
(32684)
(32275)
经济学院(31764)
基金
项目(158097)
科学(122252)
研究(118352)
基金(111981)
(97184)
国家(96358)
科学基金(80180)
社会(73595)
社会科(69570)
社会科学(69547)
(61215)
基金项目(58545)
教育(55115)
(52054)
编号(49966)
自然(49248)
自然科(48003)
自然科学(47987)
自然科学基金(47109)
资助(46464)
成果(42995)
重点(36230)
(36199)
(35394)
课题(34913)
(32039)
教育部(30778)
(30721)
国家社会(30293)
创新(30109)
期刊
(128689)
经济(128689)
研究(83995)
中国(53399)
(42179)
(41725)
学报(39763)
科学(35561)
管理(34287)
教育(31852)
大学(29875)
(28606)
金融(28606)
学学(27616)
农业(27316)
技术(22256)
财经(21439)
经济研究(21059)
业经(21003)
问题(18568)
(18483)
(15531)
(14513)
理论(13774)
国际(13445)
技术经济(13155)
图书(12762)
商业(12730)
统计(12556)
实践(12319)
共检索到4044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谭险峰  龚亚香  
本文通过对中国50年工业化过程的回顾,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对两个不同时期的工业化道路的分析,总结了过去50年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并且对中国工业化过程中的几个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武力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力资源配置政策及制度变化前因后果的分析,说明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有效开发利用,是决定中国经济能否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历史证明,劳动者本身择业的自由程度和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力度,是与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成正比关系的。中国还有很大比重的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如果这方面做的好,至少还会支撑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20年。因此,扩大劳动者自主权、保障其应有权益、充分利用国外市场和资源,应该成为政府制订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耀彬,王启仿  
在阐述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涵义的基础上,引用了协调度概念,建立了工业化综合水平指数与城市化综合水平指数之间协调度模型,并对1978年以来的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从时间上看,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基本经历了两个明显的阶段,即1978—1991年是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协调发展时期,而1992—2001年是基本协调发展时期;②从空间上看,我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明显存在着地带性差异:东部地区的大部分省区协调发展程度较高,中西部除了少数省区协调发展程度较高外,其它大部分省区的协调发展都较低;③我国省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地区分布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空间对应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区的协调发展程度相对较高,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省区协调发展相对较低。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金碚  
中国用30年的时间,几乎走过了世界工业化200多年产业发展的各个主要阶段。世界各国工业化过程都有本质上相同的客观规律性,那就是不断进行体制创新和经济开放,推动技术进步,依此实现资源的更有效利用。任何国家无论是资源丰富还是缺乏,都不可形成长期单纯依赖资源优势的增长模式,依靠制度和技术创新,才是工业化最根本的动因。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是无比辉煌的,同时,这也产生了一种非常突出的文化现象及其在各方面的体现:"追求极度压缩过程的显示性结果"。从世界工业化的历史长河看,中国改革开放还将经历更长期的制度建设和机制发育过程。解决中国现阶段面临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以消化工业化成本上升的压力,保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生兆欣  
改革开放后,中国比较教育学在学科制度、学术研究两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学科制度方面,恢复开设了比较教育课程,培养了800多名专业研究生,创立了专业学会和会刊,并举办了13次全国性的学术年会。学术研究硕果累累,研究成果在地域上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研究专题上以高等教育、课程教学为最,在研究方法上注重解释和比较,并开始注重学科自身的反思性研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孝成  魏曼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规模和速度空前,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异常明显。本文利用改革开放30多年的的数据,以城市化为研究对象,探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城市化的诸因素中,就业结构对城市化影响最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琼  
改革开放以后的 2 0多年来 ,城市化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 ,城市化道路选择问题也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本文以 1 997年中国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为界 ,将关于城市化道路选择问题的讨论划分为两个阶段 ,分别对这两个阶段出现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简要阐述。在此基础上 ,文章还对各种观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提出了自己对城市化道路选择问题的一点思考。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毅中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必要加深对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理解与把握。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创新之路,其基本特征,一是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二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三是信息化深入融合、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为更好地实现新型工业化,必须重点解决好当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难以支撑、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行业不平衡不协调状况突出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靠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来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要深入推进改革,完善宏观调控,建设开放型经济;三要推动中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四要增强企业动力与活力。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郑有国  高文博  
19世纪后半叶,中日两国开始了工业化探索,但走上不同的工业化道路。日本工业化在70~80年间完成了西方国家100多年走完的工业化道路,迅速挤入发达国家行列。中国工业化道路进程比较波折,主要是中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未来中国只有加快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市场经济制度,才能挤入世界先进之林。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群慧  
本文从产业成长、产业结构、产业政策等视角分析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产业发展和工业化的成就,概括了工业化"中国方案"中的逻辑和经验。从产业成长看,本文通过数据和事实分析认为,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基本经济国情已经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转变为一个工业大国,"工业大国"、"大而不强"是中国的最基本经济国情;从工业化进程看,改革开放40年,总体上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从初期阶段快速地发展到工业化后期阶段,到2020年中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2035年全面实现工业化,但中国产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产业结构演进看,可以将中国产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按照市场化改革划分为市场经济方向探索、市场经济构建完善、市场经济建设新时代三个大的阶段,通过对各个阶段中制度变革、要素流动、结构升级、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分析,刻画出40年中国产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动力;从产业政策看,中国正确处理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产业政策总体上是成功的,在产业政策操作层面努力做到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干预资源配置但又要尽量避免直接介入资源配置,这个"度"总体把握相对合理。归结起来,工业化"中国方案"的核心经验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稳中求进"保证产业持续成长和工业化进程持续深化;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断提高产业效率和促进产业迈向高端化;正确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市场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培育全面持续的产业发展动力机制;正确处理全球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形成全面开放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确处理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效率提升与社会民生协调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丽娟  
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及比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对东北经济区现行制度安排及上海的经济制度变迁模式进行实证分析 ,以揭示上海经济制度变迁方式的特点及其对东北振兴的启示 ,并在此基础上 ,从制度变迁的角度 ,提出了对东北振兴模式的设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廉水  宋乐伟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具有时代烙印的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立足于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抓住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过程重叠的时机,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是核心;新型工业化的过程是城镇化发展的进程,新型工业化成功的关键是大量转移和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新型工业化要实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好的目标,必须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孙春柳  张友星  
本文透过大学扩招现象分析了改革开放前后 ,我国社会分层结构和流动的变化 ,指出大学扩招为了顺应大众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增加 ,而这种增加是由于改革开放后 ,高等教育对社会分层的影响越来越大 ,高等教育已逐渐成为社会筛选的主要手段和上升流动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因而政府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和诱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齐志新  陈文颖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从1978年到2004年,单位GDP能耗下降了三分之二,而“十一五”规划提出今后五年要进一步下降20%。找出能源效率提高的原因是制定政策的基础。但是,对这个问题,结论不一,有研究认为结构调整是决定因素,也有研究认为技术进步是决定因素。本文应用拉氏因素分解法,分析了1980年到2003年中国宏观能源强度以及1993年到2003年工业部门能源强度下降的原因,发现技术进步是我国能源效率提高的决定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