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39)
- 2023(5240)
- 2022(4367)
- 2021(4300)
- 2020(3549)
- 2019(8581)
- 2018(8547)
- 2017(15565)
- 2016(8225)
- 2015(9223)
- 2014(8922)
- 2013(8714)
- 2012(8035)
- 2011(7561)
- 2010(7273)
- 2009(6819)
- 2008(6775)
- 2007(5579)
- 2006(5171)
- 2005(4906)
- 学科
- 济(38421)
- 经济(38372)
- 管理(19565)
- 业(16794)
- 方法(16429)
- 数学(15479)
- 数学方法(15415)
- 中国(14356)
- 企(13126)
- 企业(13126)
- 制(10392)
- 贸(9479)
- 贸易(9474)
- 易(9357)
- 财(9118)
- 农(8684)
- 体(7763)
- 银(7352)
- 银行(7350)
- 行(7201)
- 融(7066)
- 金融(7066)
- 业经(6921)
- 体制(6783)
- 关系(5945)
- 出(5888)
- 发(5679)
- 环境(5431)
- 农业(5119)
- 学(4987)
- 机构
- 大学(116192)
- 学院(111129)
- 济(61283)
- 经济(60612)
- 研究(47451)
- 管理(40820)
- 中国(37713)
- 理学(34715)
- 理学院(34340)
- 管理学(34088)
- 管理学院(33860)
- 财(27616)
- 京(25490)
- 科学(23609)
- 所(23070)
- 财经(21469)
- 经济学(21319)
- 研究所(20924)
- 经(20009)
- 中心(19746)
- 经济学院(19115)
- 北京(17229)
- 院(16765)
- 财经大学(16246)
- 农(15116)
- 范(14743)
- 师范(14650)
- 江(14587)
- 科学院(14192)
- 研究中心(13829)
- 基金
- 项目(72056)
- 科学(58546)
- 基金(55986)
- 研究(55518)
- 家(48931)
- 国家(48620)
- 科学基金(41215)
- 社会(39221)
- 社会科(37425)
- 社会科学(37417)
- 基金项目(28379)
- 教育(25436)
- 自然(23422)
- 资助(23192)
- 省(23179)
- 自然科(22923)
- 自然科学(22918)
- 自然科学基金(22583)
- 划(21091)
- 编号(19939)
- 中国(19022)
- 部(18760)
- 国家社会(18453)
- 成果(17307)
- 教育部(16759)
- 重点(16719)
- 发(16056)
- 人文(15086)
- 创(15052)
- 制(14882)
共检索到180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卢周来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相对经济效率的确处于逐渐下降过程之中,但即使是考虑到平均主义与特权存在,中国社会却处于相对公平状态。经济效率下降与社会公平程度的提高,原因与当时的经济体制、发展战略、分配政策以及社会保障安排等有关。在改革开放以来仍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效率与公平之间矛盾的大背景下,我们有必要从改革开放前处理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之间关系中认真吸取相关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
经济效率 社会公平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东海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至改革开放前,留学教育的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对外交流的重要形式。这段时期的留学教育具有交流对象较为单一、派出留学生以学习理工科为主、留学教育价值取向多元等特点。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自1957年之后,与西方国家之间互派留学生使我国恢复了与这些国家的高等教育交流,也为改革开放后留学教育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新中国 对外开放 留学教育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春延
从1949年6月天津证券交易所的重新设立,到1958年以后至改革开放前证券市场的最终摒弃,新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经过了一个独特的历史阶段。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艳丽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对公平问题和公平效率关系的理论探讨及理论之争成为贯穿其中的一条思想主线,并直接影响改革的政策走向。这一理论探讨经历了公平和效率孰重孰轻之争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继续有效性之争,这些争论以更加注重公平而终结。公平效率之争之所以能终结于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主要是因为对公平概念的理解使人们消除了公平效率非此即彼的不相容的观念,同时人们已经认识到,社会公平决定着社会稳定和社会问题的解决,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得以维系的价值基础和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
公平 效率 分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媛 任保平
对1952—1978年经济社会发展状态的量化是研究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由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的基础。本文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经济遗产以及外部环境四个方面出发,构建了由26个基础指标构成的经济社会发展绩效评价体系,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22个发展中国家1952—1978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排序。研究表明,改革开放前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排名比较落后,在社会发展方面的排名也并不十分靠前,但在相继考虑了经济遗产和外部环境后,中国的综合排名有了明显上升。这说明,中国改革开放前的发展为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起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说明外部环境对评价中国改革开放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树立
自1953年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国经济就开始出现“大起大落’。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商品短缺是我国经济的常态。从大的背景看,它与经济发展在指导思想上所选择的两种战略密切相关,是不断地追求和推动经济的粗放型、外延型的超高速扩张的典型反映。它也是1978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因,要使经济高速增长就必须提高生产率,这在逻辑上必然走上市场取向的改革。
关键词:
赶超战略 大起大落 改革 市场经济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靖学青
旧中国近代经济偏集于东部沿海地带,全国解放后,直到1978年整整30年中,除了短短的3年恢复时期外,我国宏观生产力布局重点西移,生产建设重心一直放在内地,“三五”、“四五”时期甚至放在远离东部沿海的西部地区,进行了大三线建设,对这一时期的生产力布局作何评价?从到目前为止的报刊杂志上刊载的文章来看,是褒少贬多,大多数学者认为失误大于成绩,这或许不无根据,但仅仅停留在这样大概、抽象的水平,是不够的,无助于目前和今后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作客观的、深层次的、多角度的研究。一、布局重点西移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改革开放前30年内地的重点建设至少考虑到下述几方面也是合理的,具有必然性。 1.自从19...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兵杰
新中国成立后 ,面临着一个东部沿海发达、中西部相对落后的极端不平衡发展的地区格局。如何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发展格局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从开发西部的思想、开发西部的政策、实施效果、原因探讨四个方面分别对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中国开发西部的思想与政策进行论述 ,认为西部的开发不应采取平衡发展的“均衡战略” ,必须遵循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充分运用政府与市场两种手段 ,培育自身的经济增长机制。
关键词:
西部开发 思想 政策 实施效果 原因探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威 王声啸 张琳
公平与效率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统一体,既是经济范畴,也是历史范畴。本文认为,公平观是经济基础关于分配关系和利益关系的产物,具有阶级性、动态性和生产性。效率观是资本追求无限积累中所形成的,具有微观性与宏观性。在此基础上,分析资本主义生产的效率与公平具有历史局限性,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的内在逻辑。通过阐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历的"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更注重公平"和"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四个发展阶段,提出正确处理两者之间辩证统一关系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公平观 效率观 政治经济学分析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靖学青
改革开放前 30年 ,我国经济建设重点西移 ,进行了以追求分散和均衡为主要目标的内地重点建设。从多方面衡量 ,此次经济建设重点西移在客观上是必然的选择 ,具有较大程度的合理性。此次内地重点建设取得了多方面不小的成绩 ,主要的失误是经济效率低下。经济效率差的主要原因不在经济布局的宏观方面 ,即不是由于内地重点建设本身的缘故 ,而是在中微观方面 ,即企业和厂矿选址、定点问题出现了严重偏差。探讨改革开放前 30年内地重点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对目前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具有借鉴、启示作用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孔伟艳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居民总体收入不断增加,但同时收入分配差距也有不断扩大之势,针对这一矛盾,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是:在严格界定效率与公平概念的基础上,强调效率与公平的统一而不是对立,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既高度重视通过提高效率来促进发展,又高度重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实现社会公平来促进社会和谐,即"效率促发展,公平促和谐"。
关键词:
效率 公平 发展 和谐 结合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查建平
在新古典增长理论看来,以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为代表的要素投入增加和以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管理创新以及社会经济制度为代表的生产率改善是经济增长的源泉。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当经济发展超过一定阶段之后,生产率改善将成为维系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动力,而迈入新常态的当下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方勇 张二震
本文脱离传统"渐进-激进"的讨论模式,从分工演进的视角来解读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本文认为,经济良性发展的基础是分工与交易之间的良性互动发展,即不断地以分工深化来推动交易发展,不断地以包括国内交换和国际交换在内的交易扩展来提升专业化深度和分工广度。中国30年改革的重点是改变社会对专业化分工的协调方式;而开放则是一个解除对分工发展的市场规模约束的过程,以及解除限制专业化发展的技术约束的一条途径。30年改革开放的各个阶段发展重点各不相同,但都是围绕着"解除对分工和交易发展的束缚、实现分工与交易之间的良性互动"这个中心展开的。
关键词:
分工演进 改革开放 经济转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碚
中国工业改革最真切地体现和反映了迄今为止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丰富内容和艰难经历,以及改革的主要成就和须继续解决的问题。第一阶段的工业改革,开始了奠定市场经济发展基础的观念革命:摆脱贫穷必须依靠自救自利,整个社会开始承认:个人和企业追求收入、利润和财富不仅是正当的个体理性行为,而且是对社会有益的合理行为。这一深刻的观念革命对于突破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第二阶段的工业改革,开始向计划经济的各个环节大胆突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体制改革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工业树立起了向更加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迈进的勇气、信心和决心。中国终于可以向世界宣称:我们不仅不害怕...
关键词:
改革 开放 工业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