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19)
2023(18179)
2022(15160)
2021(13929)
2020(11795)
2019(26801)
2018(26836)
2017(51224)
2016(28193)
2015(31096)
2014(31005)
2013(30628)
2012(27621)
2011(24599)
2010(24475)
2009(22833)
2008(22732)
2007(19732)
2006(17668)
2005(15794)
作者
(81849)
(68042)
(67652)
(64174)
(43381)
(32478)
(30658)
(26581)
(25920)
(24193)
(23184)
(23003)
(21746)
(21598)
(20901)
(20757)
(20442)
(20257)
(19692)
(19380)
(17149)
(16579)
(16521)
(15532)
(15194)
(15169)
(15112)
(15049)
(13639)
(13384)
学科
(113312)
经济(113161)
(97097)
管理(89392)
(85299)
企业(85299)
方法(48984)
数学(39237)
数学方法(38870)
(34568)
业经(33696)
(33325)
中国(32088)
(24481)
农业(24155)
地方(22827)
(22725)
财务(22655)
财务管理(22626)
(21657)
企业财务(21441)
技术(20979)
理论(20625)
(20236)
贸易(20226)
(19807)
(19612)
(18038)
(17819)
环境(17049)
机构
学院(395372)
大学(394933)
(158050)
管理(157959)
经济(154599)
理学(136017)
理学院(134530)
研究(132797)
管理学(132386)
管理学院(131659)
中国(99909)
(85134)
科学(83676)
(72882)
(71888)
(67120)
业大(62494)
研究所(61091)
(59396)
中心(59334)
财经(57702)
农业(56528)
北京(53433)
(52585)
(50692)
师范(50137)
(48182)
(47600)
经济学(46642)
财经大学(42669)
基金
项目(269539)
科学(211204)
基金(195025)
研究(194438)
(171419)
国家(169898)
科学基金(145817)
社会(123053)
社会科(116500)
社会科学(116466)
(105750)
基金项目(104223)
自然(95696)
自然科(93482)
自然科学(93455)
自然科学基金(91790)
(88703)
教育(87706)
编号(78910)
资助(78617)
成果(63120)
重点(60120)
(58044)
(57801)
(57659)
课题(53813)
创新(53336)
科研(51234)
(50585)
国家社会(50554)
期刊
(177208)
经济(177208)
研究(116698)
中国(76218)
(66020)
学报(65555)
管理(60496)
科学(58895)
(57049)
大学(49187)
学学(46270)
农业(44990)
教育(41875)
(34349)
金融(34349)
技术(33729)
业经(30918)
财经(28200)
经济研究(27671)
(25388)
问题(24589)
(24234)
图书(21822)
技术经济(20005)
科技(19624)
现代(19295)
(18909)
商业(18348)
理论(18194)
(16739)
共检索到5855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郭文杰  
FDI为东道国服务经济发展注入新的资本活力,城市化为服务业创造需求和劳动力供给,二者共同促进了服务业的高速增长。本文采用1979年以来的数据,使用VAR等计量方法对该机制予以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市化是推动服务业增长的重要动力,城市化引致的非农人口比重的提高极大刺激了对服务业的需求,劳动力就业的服务化直接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对外开放下的FDI为服务业增长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郭文杰  
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产业结构转变的高级阶段是现代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城市化引致生产要素向城市集聚,城市数量增加和规模的提升、非农人口比重的提高极大地刺激了服务业的需求,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就业结构的转变最终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本文建立多变量的计量模型,使用Johan-son协整、ECM、VAR、IRF和方差分解等现代经济计量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中的服务业进行经验研究,从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变的角度考察了服务业的增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凯  吴丽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服务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但与此同时,其相对于全国的服务业集聚水平却有所下降。本文对影响上海服务业集聚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均收入水平、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上海服务业集聚水平有着较强的带动作用;而政府规模的扩大对上海服务业集聚水平则有着负面影响。此外,信息化水平、人力资源状况对上海服务业集聚水平的影响作用不明显。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震  杨永春  乔林凰  
从西部省(区)及城市的GDP和城市人口两个方面入手,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西部省(区)城市发展状况研究过程中,选取GDP增量贡献度、人均GDP增量贡献度和城市化水平、城市首位比、城市首位度等指标,分别表征经济和人口两方面的情况。计算结果表明:①西部省(区)经济增长状况较差,且多数增长稳定性较差。②西部各省(区)城市化相似度较低,在截集水平大于0.678 3的情况下,西部12省区各为一类。③在对城市化与人均GDP进行相关分析的结果中,内蒙古和新疆的b值均高于b值平均值加一个标准差,城市化对人均GDP增长的反应较灵敏;而广西和西藏的b值均低于b值平均值减一个标准差,反应较迟钝。④西部多数省(区)城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管卫华  林振山  陆玉麒  甄峰  
本文从城市与区域关系的角度出发,建立反映城市化水平的复合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分别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省区在1982、1990和2000年城市化综合水平差异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规模是反映和影响区域城市化水平的重要因素,但体现城市化水平的因子却发生了较大变化,上世纪80年代以城市中心性因素为主导,上世纪90年代以区域发展为主导,当前以城市与区域的互动为主导。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尹文耀,邹彬,刘庆春  
一、改革开放以来辽宁人口城市化的主要特点 建国以来,辽宁人口城市化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949~1960年为迅速发展时期;1961~1970年为城市化水平下降时期;1971~1977年为停滞时期;1978年开始进入再发展时期。第四时期正值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新时期。这一时期,辽宁人口城市化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城市市区规模扩大,新建市镇大量增加,农业人口中非农经济活动人口大量出现,城乡人口比重发生了重大逆转。1978年除后来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及其所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俞燕山  
通过城市化格局的国际比较 ,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格局的变动态势 ,以及形成这一格局的制度成因。指出 1978年以来以分散化为特征的城市化格局并不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而是在一系列制度和政策作用下形成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尹虹潘  刘渝琳  
本文将城乡二元制度元素引入城市化普遍规律建立了一个数理模型,分别从城乡差距、乡城转移就业等动力来源和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演变等发展绩效入手,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式"城市化演进机制和路径,基于理论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统计数据在改革开放至今的演进趋势和主要特征上相吻合。而未来情景模拟预示了多种可能的演进路径和均衡状态,在农民、农民工与市民三者的工资中,如果前两者趋同快于后两者收敛,将可能在未达到城乡均衡前落入城市化停滞陷阱,反之则可以最终实现城乡均衡。研究认为城市化仍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政策选择上应根据相关规律把握侧重点。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琼  
改革开放以后的 2 0多年来 ,城市化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 ,城市化道路选择问题也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本文以 1 997年中国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为界 ,将关于城市化道路选择问题的讨论划分为两个阶段 ,分别对这两个阶段出现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简要阐述。在此基础上 ,文章还对各种观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提出了自己对城市化道路选择问题的一点思考。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耀中  张阳  
本文使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1978-2007年中国27个省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TFP总体呈下降态势,这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率的倒退;与1978-1992年相比,1993-2007年服务业TFP的下降幅度增大;西部地区的下降幅度小于中、东部地区。服务业TFP不存在σ收敛,而存在绝对和条件β收敛,1992年后β收敛速度快于1992年之前的收敛速度。Tobit回归表明,城市化、消费需求和市场化对服务业TFP的提高有促进作用,而对外开放对其影响不显著。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孝成  魏曼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规模和速度空前,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异常明显。本文利用改革开放30多年的的数据,以城市化为研究对象,探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城市化的诸因素中,就业结构对城市化影响最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耀彬,王启仿  
在阐述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涵义的基础上,引用了协调度概念,建立了工业化综合水平指数与城市化综合水平指数之间协调度模型,并对1978年以来的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从时间上看,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基本经历了两个明显的阶段,即1978—1991年是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协调发展时期,而1992—2001年是基本协调发展时期;②从空间上看,我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明显存在着地带性差异:东部地区的大部分省区协调发展程度较高,中西部除了少数省区协调发展程度较高外,其它大部分省区的协调发展都较低;③我国省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地区分布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空间对应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区的协调发展程度相对较高,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省区协调发展相对较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宋则  
本文从影响力角度分析了商贸流通服务业30年的变迁,同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源动力。文章最后提出充分发挥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彭路  吕韬  林光祥  
从服务业"成本病"视角梳理了服务业集聚、服务业"成本病"和城市化三者间的关系,并阐释了三者间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理论分析框架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利用2003-2014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服务业集聚与城市化的时空差异和相关性,进而采用面板门槛模型,探讨了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化发展的非线性影响及其相应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存在两个服务业劳动生产率门槛值;在不同区间的劳动生产率下,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化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即当劳动生产率较低时,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较弱,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彭路  吕韬  林光祥  
从服务业"成本病"视角梳理了服务业集聚、服务业"成本病"和城市化三者间的关系,并阐释了三者间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理论分析框架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利用2003-2014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服务业集聚与城市化的时空差异和相关性,进而采用面板门槛模型,探讨了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化发展的非线性影响及其相应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存在两个服务业劳动生产率门槛值;在不同区间的劳动生产率下,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化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即当劳动生产率较低时,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较弱,而每当劳动生产率跨越更高的门槛值时,其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均有极大的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