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96)
- 2023(6663)
- 2022(4999)
- 2021(4555)
- 2020(3527)
- 2019(8358)
- 2018(8710)
- 2017(16217)
- 2016(9152)
- 2015(10099)
- 2014(10489)
- 2013(9792)
- 2012(8658)
- 2011(7669)
- 2010(8010)
- 2009(7620)
- 2008(7935)
- 2007(6895)
- 2006(6774)
- 2005(6581)
- 学科
- 济(38466)
- 经济(38400)
- 管理(22855)
- 业(20045)
- 中国(17986)
- 企(15079)
- 企业(15079)
- 农(12336)
- 制(11943)
- 地方(11398)
- 业经(10260)
- 财(9211)
- 体(8884)
- 方法(8295)
- 农业(8040)
- 发(7726)
- 城市(7510)
- 银(7440)
- 银行(7435)
- 体制(7167)
- 行(7131)
- 融(6801)
- 金融(6801)
- 数学(6753)
- 数学方法(6591)
- 学(6568)
- 理论(6121)
- 发展(6098)
- 展(6081)
- 人口(5839)
- 机构
- 大学(124908)
- 学院(123668)
- 济(52084)
- 经济(50657)
- 研究(49492)
- 管理(42458)
- 中国(38082)
- 理学(34415)
- 理学院(33933)
- 管理学(33269)
- 管理学院(33025)
- 京(28535)
- 科学(28161)
- 财(27039)
- 所(25437)
- 研究所(22299)
- 中心(21859)
- 江(21008)
- 范(19698)
- 财经(19606)
- 师范(19573)
- 农(19081)
- 北京(18908)
- 院(17905)
- 经(17679)
- 州(16845)
- 经济学(16342)
- 师范大学(16005)
- 省(15639)
- 业大(15225)
- 基金
- 项目(74276)
- 科学(58669)
- 研究(57790)
- 基金(52547)
- 家(45113)
- 国家(44709)
- 科学基金(38167)
- 社会(37303)
- 社会科(35136)
- 社会科学(35125)
- 省(28698)
- 基金项目(27324)
- 教育(26405)
- 划(24158)
- 编号(24137)
- 自然(22306)
- 自然科(21787)
- 自然科学(21784)
- 自然科学基金(21363)
- 成果(21352)
- 资助(20129)
- 课题(17997)
- 发(17403)
- 重点(17116)
- 部(15850)
- 国家社会(15656)
- 性(14846)
- 年(14676)
- 发展(14651)
- 创(14516)
共检索到2140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尹文耀,邹彬,刘庆春
一、改革开放以来辽宁人口城市化的主要特点 建国以来,辽宁人口城市化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949~1960年为迅速发展时期;1961~1970年为城市化水平下降时期;1971~1977年为停滞时期;1978年开始进入再发展时期。第四时期正值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新时期。这一时期,辽宁人口城市化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城市市区规模扩大,新建市镇大量增加,农业人口中非农经济活动人口大量出现,城乡人口比重发生了重大逆转。1978年除后来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及其所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俞燕山
通过城市化格局的国际比较 ,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格局的变动态势 ,以及形成这一格局的制度成因。指出 1978年以来以分散化为特征的城市化格局并不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而是在一系列制度和政策作用下形成的
关键词:
城市化 格局 制度成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尹虹潘 刘渝琳
本文将城乡二元制度元素引入城市化普遍规律建立了一个数理模型,分别从城乡差距、乡城转移就业等动力来源和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演变等发展绩效入手,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式"城市化演进机制和路径,基于理论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统计数据在改革开放至今的演进趋势和主要特征上相吻合。而未来情景模拟预示了多种可能的演进路径和均衡状态,在农民、农民工与市民三者的工资中,如果前两者趋同快于后两者收敛,将可能在未达到城乡均衡前落入城市化停滞陷阱,反之则可以最终实现城乡均衡。研究认为城市化仍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政策选择上应根据相关规律把握侧重点。
关键词:
城市化 演进路径 二元制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琼
改革开放以后的 2 0多年来 ,城市化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 ,城市化道路选择问题也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本文以 1 997年中国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为界 ,将关于城市化道路选择问题的讨论划分为两个阶段 ,分别对这两个阶段出现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简要阐述。在此基础上 ,文章还对各种观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提出了自己对城市化道路选择问题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
中国 城市化 道路选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郭文杰
FDI为东道国服务经济发展注入新的资本活力,城市化为服务业创造需求和劳动力供给,二者共同促进了服务业的高速增长。本文采用1979年以来的数据,使用VAR等计量方法对该机制予以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市化是推动服务业增长的重要动力,城市化引致的非农人口比重的提高极大刺激了对服务业的需求,劳动力就业的服务化直接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对外开放下的FDI为服务业增长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
关键词:
服务业 FDI 城市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胜贤 曹敏建
掌握发展规律可以把握现在预测未来,文章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粮食生产相关的数据,根据Spearman秩相关系数理论采用非参数Daniel检验法,将辽宁省粮食生产总量分为3个阶段,快速增长期、徘徊波动期和缓慢增长期,并详细分析了各阶段辽宁省粮食单产发展趋势,主要栽培作物玉米、水稻的单产发展规律,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保证辽宁省粮食健康快速生产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改革开放 辽宁省 粮食生产 总产和单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屈连伟 印东生 潘百涛 赵兴华 杨佳明 于淼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科技在辽宁省"三农"发展中的作用,一是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三是促进了农村产业格局的调整,并分析了农业科技对辽宁省主要农作物发展的贡献。
关键词:
辽宁省 农业科技 三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震 杨永春 乔林凰
从西部省(区)及城市的GDP和城市人口两个方面入手,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西部省(区)城市发展状况研究过程中,选取GDP增量贡献度、人均GDP增量贡献度和城市化水平、城市首位比、城市首位度等指标,分别表征经济和人口两方面的情况。计算结果表明:①西部省(区)经济增长状况较差,且多数增长稳定性较差。②西部各省(区)城市化相似度较低,在截集水平大于0.678 3的情况下,西部12省区各为一类。③在对城市化与人均GDP进行相关分析的结果中,内蒙古和新疆的b值均高于b值平均值加一个标准差,城市化对人均GDP增长的反应较灵敏;而广西和西藏的b值均低于b值平均值减一个标准差,反应较迟钝。④西部多数省(区)城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管卫华 林振山 陆玉麒 甄峰
本文从城市与区域关系的角度出发,建立反映城市化水平的复合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分别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省区在1982、1990和2000年城市化综合水平差异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规模是反映和影响区域城市化水平的重要因素,但体现城市化水平的因子却发生了较大变化,上世纪80年代以城市中心性因素为主导,上世纪90年代以区域发展为主导,当前以城市与区域的互动为主导。
关键词:
区域城市化 城市化水平 复合指标 中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玉和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学者对我国人口转变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成果颇多。随着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结束,人口问题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本文从人口转变概念入手,对我国人口转变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从而希望能对我国人口转变问题的现状研究和未来更好地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帮助。
关键词:
人口转变 阶段 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耀彬,王启仿
在阐述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涵义的基础上,引用了协调度概念,建立了工业化综合水平指数与城市化综合水平指数之间协调度模型,并对1978年以来的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从时间上看,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基本经历了两个明显的阶段,即1978—1991年是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协调发展时期,而1992—2001年是基本协调发展时期;②从空间上看,我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明显存在着地带性差异:东部地区的大部分省区协调发展程度较高,中西部除了少数省区协调发展程度较高外,其它大部分省区的协调发展都较低;③我国省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地区分布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空间对应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区的协调发展程度相对较高,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省区协调发展相对较低。
关键词:
工业化 城市化 协调度 时空分析 中国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孝成 魏曼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规模和速度空前,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异常明显。本文利用改革开放30多年的的数据,以城市化为研究对象,探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城市化的诸因素中,就业结构对城市化影响最大。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城市化 实证 时间序列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田雪原
在中国,自从70年代后期实施旨在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极大地改变着社会的面貌。作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产物的人口城市化,同改革的实践休戚相关,改革的深度、广度和进程怎样,不能不在颇大的程度上制约着人口城市化的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桂新 徐丽
文章引入人口迁移重心的概念,并以此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区域模式及其变化。作者通过考察人口迁移重心与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位移的联动变化,发现相对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更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的省际人口迁移,对中国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作者认为,促进西部地区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仍然是未来中国实现人口与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雯菲,张文新
本文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人口分布的演变特点及其现状特征。揭示了北京市城区 ,近郊区 ,远郊区县 ,以及城近郊区各区之间人口分布的演变 ,并对北京市人口合理分布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即积极疏散中心城区人口、加快近郊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卫星城、加强交通与通讯设施建设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