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22)
- 2023(8507)
- 2022(6881)
- 2021(6335)
- 2020(5179)
- 2019(12139)
- 2018(12283)
- 2017(23463)
- 2016(12449)
- 2015(13986)
- 2014(14007)
- 2013(13742)
- 2012(12893)
- 2011(11833)
- 2010(12457)
- 2009(11637)
- 2008(11489)
- 2007(10174)
- 2006(9664)
- 2005(8947)
- 学科
- 济(72687)
- 经济(72618)
- 管理(31260)
- 业(27754)
- 企(21644)
- 企业(21644)
- 方法(20970)
- 地方(19051)
- 数学(18220)
- 数学方法(18026)
- 中国(17117)
- 农(15294)
- 业经(14282)
- 学(13644)
- 制(13363)
- 地方经济(13199)
- 财(12287)
- 体(10807)
- 农业(10543)
- 融(10287)
- 金融(10285)
- 银(9519)
- 银行(9499)
- 理论(9479)
- 行(9225)
- 贸(9030)
- 贸易(9024)
- 易(8633)
- 发(8623)
- 环境(8507)
- 机构
- 大学(183809)
- 学院(183302)
- 济(86642)
- 经济(85022)
- 研究(71387)
- 管理(63878)
- 理学(53570)
- 中国(52893)
- 理学院(52868)
- 管理学(51961)
- 管理学院(51603)
- 科学(40744)
- 财(40384)
- 京(39003)
- 所(36771)
- 研究所(33040)
- 财经(30666)
- 中心(30355)
- 江(29775)
- 农(29012)
- 经济学(28365)
- 经(27725)
- 范(25974)
- 师范(25738)
- 北京(25182)
- 院(25108)
- 经济学院(25071)
- 业大(23579)
- 州(22755)
- 财经大学(22425)
- 基金
- 项目(112958)
- 科学(88720)
- 研究(84845)
- 基金(81077)
- 家(70851)
- 国家(70303)
- 科学基金(59083)
- 社会(55335)
- 社会科(52437)
- 社会科学(52421)
- 省(43782)
- 基金项目(41670)
- 教育(39307)
- 划(36704)
- 自然(35316)
- 自然科(34479)
- 自然科学(34468)
- 自然科学基金(33833)
- 编号(33725)
- 资助(33086)
- 成果(29205)
- 发(26645)
- 重点(26541)
- 部(25208)
- 课题(24904)
- 国家社会(23821)
- 创(23345)
- 创新(21980)
- 发展(21915)
- 教育部(21875)
共检索到3000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吴振球 王建军 李华磊
运用M00rsteen-Bjurek指数法对1978~2010年我国各省份TFP变化进行测算,分解出技术变化、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组合效率变化4个组分,并从阶段与区域两个层面分析我国TFP及其源泉变动的差异与原因。实证结果显示,1978~2010年我国TFP年均增长0.97%,但TFP增速趋于下降,表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方式渐进转换,经济增长具有可持续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力军 齐春宇
先实体-后金融分步推进的渐进式改革发展战略,虽然导致我国金融体系效率低下和金融资源错配严重进而拖累经济增长,但是却使国家对金融发展有足够的控制力,从而保持金融和经济稳定。对于存在的大量的金融资源向国有部门的错配问题,由于国有企业民营化等市场化改革措施的推进,得到大幅度修正和提高,国有金融资本为构成中国经济起飞和民营资本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这使得中国经济增长更像是某种间接的金融政策作用的结果。因此,限制政府干预,明确政府、国企、市场的职能边界,促进民营经济生长等实体领域市场化改革仍需大力推进,而金融领域市场化改革则应慎重缓行。
关键词:
渐进式改革 金融控制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林晨 陈荣杰 徐向宇
中国渐进式市场化改革按先下游部门后上游部门的顺序展开,而产业政策主要支持上游部门发展,形成市场化改革以下游部门为主、产业政策以上游部门为主的配对组合。这一配对组合如何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如果市场化改革主要作用在上游部门而产业政策重点支持下游部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会更优吗?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基于Liu(2019)的分析框架,在理论上分析了产业链位置对市场化改革和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化改革与产业政策分别作用在下游部门和上游部门的经济效果最优。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2009—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和中国时间序列投入产出表数据开展数值模拟和反事实分析,比较“下游市场化改革+上游产业政策”“上游市场化改革+下游产业政策”“上游市场化改革+上游产业政策”和“下游市场化改革+下游产业政策”四种组合的产出效应,结果发现,相比于其他三种组合,现实政策组合“下游市场化改革+上游产业政策”对经济产出的促进作用最大。本文的分析结果为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管理相互配合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毅夫 蔡昉 李周
对于集中计划经济和统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改革,经济学家一向推荐两种不同的策略或方式。一种是“激进的”、“创世纪式的”、“一揽子的”或所谓“休克疗法”。另一种则是与此相对应的“渐进的”和“进化式的”。曾几何时,后一种改革方式很少被推荐,而前一种主张十分流行,被认为具有理论上的完美性和可行性。但理论家所提供的改革建议,迄今都是在经验的真空中产生的。无论是“创世纪式”的改革方式,还是“进化式”的改革方式,其各自的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都还需要实践给予回答。中国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现在,回顾我国的改革道路,总结改革策略上的主要特征及其一般含义,不仅有助于我们探讨进一步的市场...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徐现祥 陈小飞
经济特区是我国渐进改革开放的起点。值改革开放30年之际,本文尝试系统地考察我国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机制、绩效,展望特区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经济特区 试验-推广-趋同 经济增长市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宇
寻求改革的新道路──论渐进式改革道路及其调整张宇一、渐进式改革道路的实质和特征从集中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目前有两种基本方式或道路,即激进式改革道路和渐进式改革道路。激进式改革道路又称“休克疗法”和“大爆炸”,它是80年代未发生巨变后俄罗斯和东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绍荣 程磊
中国选择了渐进市场化的改革道路,这是一条有别于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改革道路,尽管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理论上备受争议。通过理论模型,证明渐进式改革的经济效果总体上优于休克疗法式的改革,并且在渐进式改革过程中,只单方面地进行体制内或体制外的改革,效果都一样,都是渐进式改革模式中效率最差的模式,进而说明进行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市场化改革,并使体制内外竞争程度相当,是最优的渐进式改革模式。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唐杰 蔡增正
渐进式改革进化搏弈模型运用有限理性、交叉换位搏弈、相随策略的重复搏弈、战略选择、战略分布、改革成本等概念,分析了多元利益主体如何依据重复搏弈的利益成本关系,进行赞成或抵制改革的战略选择。改革按照多数选择的原则不断地深入,搏弈参与者有限理性的行为,使渐进式改革具有了相互配合而非相互抵制的内在动力、利益补偿机制和制度变迁的协调机制。政府的智慧在于发动改革、寻求阶段性改革的目标,适时、适当地妥协,用较低的社会成本将多个次优的局部改革串联起来,累积产生阶段性、梯次性的制度变迁结果。有关渐进式改革的进化搏弈模型的理论分析结论表明,在渐进式的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国成功进...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李英 尚双双
通过前苏联、东欧及我国的经济实践,计划经济体制在其初创时期,确具独特的优越性。但随着其经年的运行,其低效率的弊端日益显现,并使经济出现严重滞涨,因此,市场经济体制便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目标。由于借鉴国外转型方式的经验与教训,再结合我国的现实和历史原因,我国采用了渐进式转型方式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经济成果。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佩华 詹小洪
中国经济的渐进式改革之路是否走到了尽头?[美]黄佩华1992~1993年间,西方国家再次引发了对中国的兴趣,其热度令人惊讶。而1989~1991年这几年,由于天安门事件、柏林墙的倒塌以及东欧、前苏联共产党政权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崩溃等诸多事件的发生,曾使...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晶
一、世界经济出现复苏迹象近期,美国、欧盟、日本以及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各项先行指标出现清晰的反弹,表现出全球经济较强的周期性协动。世界经济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綦好东
渐进式改革:我国农地产权结构改革方式的必然选择綦好东一、渐进式改革的基本特点“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是关于中国和原苏联、东欧等传统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市场化改革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进行的类型划分。按照这种划分,中国被认为采取的是“渐进式改革”,而原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蔡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徐现祥
本文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出发,结合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进展,把渐进改革等制度变迁纳入经济增长模型,考察了渐进改革经济中的最优增长路径。在理论上,我们证明了渐进改革经济中的最优增长路径不仅能够刻画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而且还能够刻画长期增长中的波动。在实证分析中我们发现,渐进改革经济中的最优增长路径能够显著地刻画我国1979~1999年间的经济增长,而且该结论是稳健的。
关键词:
渐进改革 最优经济增长 改革经济周期
[期刊] 改革
[作者]
罗小芳 卢现祥
转型国家在制度转型过程中会出现制度低效或制度质量不高的现象。采取渐进式改革的国家容易出现制度"四化"的现象,即制度的利益化、制度的寻租化、制度的僵化及制度的软化,与此相对应的有中等收入陷阱、图洛克精英寻租陷阱、缪尔达尔软政权陷阱及奥尔森制度僵化陷阱。制度的"四化"增大了一国经济运行的交易成本,导致创新不足、社会不稳定及经济社会发展乏力。治理制度的"四化"问题,应建立抵御利益集团对经济负面作用的制度体系,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及实施机制入手,建立适应性效率发挥作用的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