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96)
2023(11924)
2022(10048)
2021(9257)
2020(7383)
2019(17159)
2018(17071)
2017(31732)
2016(16626)
2015(18828)
2014(18904)
2013(18674)
2012(17931)
2011(16901)
2010(17168)
2009(15977)
2008(15883)
2007(14165)
2006(13402)
2005(12680)
作者
(47831)
(39981)
(39905)
(38149)
(26020)
(19072)
(18175)
(15446)
(15328)
(14225)
(14030)
(13248)
(13197)
(13177)
(12873)
(12361)
(11963)
(11630)
(11404)
(10992)
(10581)
(9715)
(9634)
(9276)
(9095)
(8977)
(8873)
(8628)
(8116)
(7887)
学科
(96805)
经济(96721)
管理(42660)
(40163)
(31145)
企业(31145)
中国(29605)
方法(29506)
地方(26595)
数学(25423)
数学方法(25283)
(24389)
贸易(24371)
(23624)
(21673)
业经(19943)
(17806)
地方经济(16222)
(15596)
金融(15596)
(15523)
银行(15515)
(15274)
(15267)
(14732)
(14386)
农业(14377)
环境(13154)
(13061)
关系(12105)
机构
大学(249161)
学院(248700)
(125476)
经济(123353)
研究(100018)
管理(88284)
中国(77543)
理学(73390)
理学院(72486)
管理学(71703)
管理学院(71190)
(54996)
(54499)
科学(53125)
(50481)
研究所(45064)
财经(42195)
中心(42154)
经济学(40858)
(38365)
(38356)
经济学院(36481)
北京(36354)
(35549)
(34973)
(34608)
师范(34350)
财经大学(30959)
(30359)
科学院(29999)
基金
项目(149199)
科学(118344)
研究(115596)
基金(108582)
(93248)
国家(92489)
科学基金(78135)
社会(77196)
社会科(73467)
社会科学(73454)
(55083)
基金项目(55013)
教育(52152)
(46664)
编号(45567)
资助(45137)
自然(44558)
自然科(43484)
自然科学(43474)
自然科学基金(42727)
(39262)
成果(38803)
(34783)
重点(34318)
课题(33536)
国家社会(33393)
发展(33299)
(32769)
中国(31622)
(30736)
期刊
(154072)
经济(154072)
研究(91379)
中国(58611)
(39316)
管理(37846)
(34068)
科学(31860)
学报(30606)
教育(30426)
(30184)
金融(30184)
经济研究(27090)
大学(24560)
农业(23318)
业经(22908)
学学(22647)
(22605)
财经(22559)
技术(22203)
国际(21143)
问题(21068)
(19823)
世界(17877)
技术经济(13931)
(13188)
商业(12463)
经济问题(12405)
改革(12069)
(12069)
共检索到4190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树立  
自1953年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国经济就开始出现“大起大落’。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商品短缺是我国经济的常态。从大的背景看,它与经济发展在指导思想上所选择的两种战略密切相关,是不断地追求和推动经济的粗放型、外延型的超高速扩张的典型反映。它也是1978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因,要使经济高速增长就必须提高生产率,这在逻辑上必然走上市场取向的改革。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晓雷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三次转型。第一阶段转型是从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对20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战略的阐述,中国改变了计划经济时期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为特征的发展思路,制定并实施了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追求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发展战略。第二阶段转型是从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到21世纪初,中国制定并实施了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进效益基础上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战略。第三阶段转型是从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到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九大,中国制定并实施了坚持科学发展、快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和新发展理念。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杨长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面临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以赶超发达国家的任务。要实现经济增长,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如何缓解经济增长的供给端约束,扩大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要素投入,实现产出的不断增长;二是如何缓解经济增长的需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周松兰,刘栋  
从近年来朝鲜借鉴中国的经验 ,走朝鲜式改革开放之路的动向看 ,对内主要体现在“7·1措施”等一系列的改革 ,对外开放主要体现在建设四足鼎立的经济特区等重大举措上。“7·1措施”是朝鲜改革进入实质性进展划时代标志 ,4大特区建设是对外开放战略的主要载体 ,这两方面的战略措施支持着朝鲜的全方位改革开放 ,但其战略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善经济困境 ,除本国因素外 ,关键取决于能否获得一个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
[期刊] 改革  [作者] 贺阳  
(一) 改革开放的13年,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的13年。作为中国首都的北京市,也同全国一样,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北京市的工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193.1亿元,增长到1991年的763.4亿元;农业总产值,由9.6亿元增长到75.6亿元;社会商品零售额由44.2亿元,增长到357.8亿元;外贸出口额由2.85亿美元增长到13.71亿美元;城镇居民年人均生活费收入由365元增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雪平  傅允生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国杰  
作者认为,从可比名义增长率看,中国过去20年经济增长速度并不理想,不仅没有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未能缩小同一些发展中“大国”的差距。症结在于质量改进速度和市场发育速度缓慢,必须选择高速质量改进制导下的高速增长战略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总战略,并尽快实现从追求高效益型发展战略向高质量改进发展战略的转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汪应洛  马亚男  
我国己经胜利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从2002年到2050年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历史任务己经摆在我们的面前。由于第三步战略目标己经确定,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及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确定中国到21世纪中期实现现代化的分阶段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途径和战略措施。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庆岩  孙早  
文章通过地区产业结构、地方政府行为及企业家创新意愿三个变量刻画了作为国家意志体现的经济发展战略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分析了发展战略作用于地区经济发展绩效的传导渠道。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国家动用东部市场化(新增部门)创造的财富持续补贴西部现行体制(存量部门)的方式取得的,最终引发了地区发展中的"体制补贴"矛盾。其政策含义是:新的发展战略应避免以牺牲(抑制)地区市场制度的演进为代价来换取西部快速发展,应在满足国家战略性需求与增强西部可持续发展潜力之间寻求一个恰当的平衡点。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石康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际环境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之一。60年来,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大体经历了帝国主义封锁禁运、缓和、经济全球化加速这三个阶段。在三个阶段,中国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发展战略进行过必要的调整,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推进了现代化建设;也出现过一些失误,给发展带来损失。总体上看,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关键是保持头脑的冷静,正确把握国际环境的变化趋势和我们自己的实力,搞好自己的事情,采取与国力相适应的策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任保平  
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道路以及中国传统的工业化道路相比较,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工业化发展的新阶段。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加深工业化仍然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历史性任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体现了中国21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新选择。在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实现过程中,要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创新、科教兴国和以自主创新为主的科技战略创新,以及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创新。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颜  薛忠义  李美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与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密不可分。从经济发展战略的内涵、要素、转型历程、路径选择、战略机遇与挑战、趋势等方面系统总结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发挥后发优势,实施和平发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苏少之  任志江  
一五战略实质上是以苏联模式为基础的均衡重工业优先战略。大跃进战略虽然从理论上和方法上对一五战略和苏联模式做出新的探索和尝试,但由于把重工业优先原则扭曲到畸形,并严重忽视了经济规律,最终使大跃进变成了大灾难。在不寻常的背景和条件下形成的备战战略,成为一个特殊的重工业优先战略。洋跃进战略是重工业优先原则时代化和具体化的产物,其本质是一个极端的重工业优先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