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67)
2023(6370)
2022(5260)
2021(5172)
2020(4112)
2019(10063)
2018(10359)
2017(17784)
2016(9764)
2015(10717)
2014(10975)
2013(10318)
2012(9470)
2011(8633)
2010(9164)
2009(8431)
2008(8799)
2007(7774)
2006(7257)
2005(7047)
作者
(25465)
(21039)
(20682)
(20270)
(13620)
(10079)
(9788)
(8158)
(8075)
(7966)
(7206)
(7130)
(7087)
(6818)
(6682)
(6601)
(6305)
(6092)
(6085)
(6079)
(5557)
(5177)
(5147)
(5084)
(4831)
(4800)
(4771)
(4665)
(4376)
(4134)
学科
(34448)
经济(34385)
管理(25209)
(19702)
(18071)
企业(18071)
中国(12087)
(11545)
理论(11037)
(10020)
方法(9746)
业经(9144)
教育(9138)
(9133)
(8233)
教学(8213)
(8153)
(7778)
银行(7773)
(7483)
(7270)
金融(7269)
地方(7040)
体制(6721)
数学(6539)
数学方法(6341)
(6026)
(5871)
(5649)
农业(5645)
机构
大学(127120)
学院(125233)
(47241)
经济(45849)
研究(45048)
管理(42295)
中国(37147)
理学(33933)
理学院(33464)
管理学(32717)
管理学院(32447)
(29080)
(27938)
科学(24833)
(23370)
(22485)
(20683)
中心(20649)
师范(20515)
研究所(19443)
北京(19380)
财经(19375)
(18781)
(17389)
(16644)
师范大学(16421)
技术(16267)
(15928)
教育(15770)
(15453)
基金
项目(69331)
研究(58798)
科学(53300)
基金(46275)
(38888)
国家(38430)
社会(34199)
科学基金(32442)
社会科(32021)
社会科学(32014)
教育(30021)
(27200)
编号(27137)
成果(25259)
基金项目(22746)
(22546)
课题(20232)
资助(18914)
自然(17988)
(17687)
自然科(17517)
自然科学(17513)
自然科学基金(17205)
项目编号(16459)
重点(16235)
(16196)
(15253)
大学(14803)
(14741)
(14413)
期刊
(65360)
经济(65360)
研究(48150)
中国(40435)
教育(32684)
(24108)
管理(19640)
学报(16576)
(15543)
金融(15543)
(14971)
科学(14498)
技术(14337)
大学(13621)
图书(12262)
学学(11244)
财经(10135)
经济研究(10070)
职业(9773)
业经(9663)
书馆(9257)
图书馆(9257)
农业(9172)
(8893)
问题(7634)
(7623)
论坛(7623)
(7349)
会计(6834)
理论(6744)
共检索到230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廖幸谬  景跃进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统一战线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发生了令人瞩目的重大变化。在理论方面,统一战线的功能被定位于"爱国统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对日益分化的社会结构和多元利益,中共提出了"同心"理论。在实践层面,加强统战组织自身建设,确立了"党政融合"的大统战格局;统战对象不断扩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统战策略和方法维度,呈现出制度化和精细化的趋势。作为革命时期三大法宝之一的统一战线,在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成为中共对社会"多样性"进行有效整合的一个重要机制,其重要性越来越突显。与此同时,随着外部环境的持续变化,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小彪  谢兰兰  
在对新时期我国统一战线工作机制建设面临的形势及其发展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基础上,对今后我国统一战线的工作机制建设提出了一些对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栾声越  秦文文  
文章通过论述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与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一脉相承,以及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是对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创新、发展,最终体现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的时代价值。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司红十  王清海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的改革开放能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不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还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它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证明,我党所采取的统一战线政策是领导革命和建设能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丁文钊   连珍珍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基本工作不断深入和拓宽,基本理论不断深化和发展,更是由最初独立的政策演变为完善的学科体系。在新的征程上,对作为“重要法宝”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更为迫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同时注重建设党外代表人士队伍,防范化解统战领域重大风险,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为中国梦的实现汇聚无尽智慧和强大力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施静龙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有效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扎实有效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直接面向就业市场的职业院校,其统一战线工作视野开阔、资源丰富、人才荟萃,与社会经济接触面广、协同性强、联合度高。从逻辑角度分析,职业院校统一战线工作在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指导下不断发展演进,在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过程中进一步发挥作用;从作用角度分析,职业院校统一战线工作可以有效发挥统一战线人才支撑的关键要素、科研创新的技术支撑、资政建言的智力优势和覆盖“三类人”的天然优势等。面向未来,职业院校要以凝聚共识为主旨,彰显统一战线的政治优势;以合作协同为方式,彰显统一战线的组织优势;以改革建功为目标,彰显统一战线的人才优势;以建言资政为途径,彰显统一战线的功能优势,从而不断在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工作作风等方面进行创新,充分提升统一战线工作水平,更好地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柏岳 ,薛志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统一战线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是团结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和一切爱国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统一祖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爱国统一战线正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统一战线第一,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需要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团结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组成最为广泛的浩浩荡荡的建设大军,才能不断取得胜利。而由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对象所形成的两个联盟,即:由大陆全体劳动者和爱国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欧阳春香   刘玉   张金金  
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从弱到强、由衰而兴的独特法宝之一,百余年来与中国共产党追求独立、探索民主的突破与进程相依相随,功能发挥与否是判断全过程人民民主水平的重要指标。全过程人民民主与统一战线在发生机制上具有共生性,即全过程人民民主与统一战线基于共同的价值理念和制度依托,生成二者功能上的互进性。一方面,统一战线作用发挥能增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能促进统一战线包容性的增长、共识性的增进和时代性的增强。二者相促相融,更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胡天生  房维维  
西湖会议是推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会议。会议的成功召开并取得重要成果由诸多因素汇聚而成。这些因素包括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孙中山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关注,以及国共两党一致的革命目标。这其中,国共两党共同的历史使命是根本,共产国际与前苏联政府的助力有效克服了合作阻力,激活了国共两党合作动力,促成了革命力量的凝聚和发展,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西湖会议为实现国共合作、完善新时代统一战线提供了重要的经验与启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春月  
统一战线是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凝聚中国社会各种力量取得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新胜利的重要法宝,可以说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统一战线工作发展的历史。文章认为,总结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对于坚持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对于进一步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高峰,对于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具有十分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谭婧怡   闫琪  
统一战线在参与基层治理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凝聚共同奋斗力量的重要作用。文章从统一战线的组织特性出发,分析历史源流、实践案例的两个角度的发展经验,并借助SPSSAU定量研究回归分析方法统计N区统一战线对象参与基层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参与情况和参与态度,进而凝练出统一战线参与基层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四条优化路径:政治、力量、制度、平台,以求“微观研究”统一战线参与基层治理和经济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林尚立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历经28年的努力,中国共产党成为坚强的领导与核心力量,领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无疑,决定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因素有许多,但是其中一个因素是贯穿至今的,也就是其建设国家的政治方略是人民共和与统一战线的有机统一。从中国共产党建立新社会、新国家的革命与建设历史来看,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人民共和实践与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实践之间的关系,是与生俱来的,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也与生俱来地具有双重使命,其一是增强党的力量,巩固党的领导;其二是凝聚各方力量,促进社会协调与国家整合。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谢伏瞻  余永定  李扬  张宇燕  高培勇  
2018年8月28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主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智库论坛"第三场学术会议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成功举行。会议邀请的两位主讲嘉宾分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谢伏瞻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原所长余永定研究员,两位评论嘉宾分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经济学部主任、学部委员李扬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研究员。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学部委员高培勇主持。为了全程记录这次会议,本刊特刊发论坛实况。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武  陈天子  李燕萍  
系统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研究机构"走出去"的演变历程、特征、动因、进入模式、组织结构及成效等内容。研究发现,中国研究机构"走出去"经历了"萌芽→起步→调整→加快"4个发展阶段,呈现出投资规模增长迅速、投资主体多元、领域日益拓展、形式丰富多样、转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主要特征。拓展国际市场,追踪、获取技术前沿,培育国内研发人才,规避母国和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差异风险是中国研究机构"走出去"的主要动因。跨国公司结合自身实力,普遍采取并购、绿地投资、共建研发联盟等模式进入东道国,且呈现出综合研发网络等多元化组织结构类型。最后,结合当前中国研究机构"走出去"面临的困境,从模式转型、组织战略变革、新兴经济体间合作、政策整合与集成方面提出研究展望。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玲  
抗日战争时期,新生活运动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是一个带有统一战线性质的全国妇女联合抗日领导机关,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妇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不同阶级利益的各党派、各阶层妇女对妇指会这样的统一战线组织有着不同的态度,因此工作中充满着合作与摩擦。但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各党派妇女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团结一致,积极消除工作中的摩擦与冲突,大力推动抗战时期妇女工作的顺利开展。妇指会会长宋美龄在淡化党派摩擦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各党派妇女积极投身抗战救国大业,为中国最终取得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