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76)
- 2023(13145)
- 2022(10770)
- 2021(10110)
- 2020(8535)
- 2019(19331)
- 2018(19696)
- 2017(37634)
- 2016(20416)
- 2015(22894)
- 2014(22955)
- 2013(22598)
- 2012(20720)
- 2011(18386)
- 2010(18782)
- 2009(18119)
- 2008(18495)
- 2007(16877)
- 2006(15419)
- 2005(14158)
- 学科
- 业(86066)
- 济(85338)
- 经济(85202)
- 企(78446)
- 企业(78446)
- 管理(77896)
- 方法(32226)
- 财(31881)
- 业经(30627)
- 农(29781)
- 制(25711)
- 中国(24533)
- 数学(23970)
- 数学方法(23793)
- 务(21755)
- 财务(21722)
- 财务管理(21686)
- 企业财务(20493)
- 农业(20362)
- 体(18674)
- 技术(18555)
- 策(16742)
- 划(16336)
- 地方(16240)
- 和(16225)
- 体制(16136)
- 理论(15923)
- 银(15222)
- 银行(15215)
- 行(14615)
- 机构
- 学院(290543)
- 大学(286190)
- 济(122975)
- 经济(120280)
- 管理(116123)
- 理学(97424)
- 理学院(96471)
- 管理学(95407)
- 管理学院(94830)
- 研究(91417)
- 中国(75715)
- 财(65265)
- 京(61442)
- 科学(49474)
- 财经(49156)
- 江(47163)
- 经(44290)
- 所(44004)
- 中心(42768)
- 农(41847)
- 北京(39112)
- 研究所(38306)
- 州(37311)
- 经济学(36545)
- 业大(36493)
- 范(36012)
- 财经大学(35874)
- 师范(35754)
- 院(33405)
- 经济学院(32802)
- 基金
- 项目(175369)
- 科学(139557)
- 研究(138580)
- 基金(125687)
- 家(105410)
- 国家(104332)
- 科学基金(91859)
- 社会(88213)
- 社会科(83379)
- 社会科学(83358)
- 省(69747)
- 基金项目(66680)
- 教育(63694)
- 编号(58459)
- 划(56584)
- 自然(55864)
- 自然科(54493)
- 自然科学(54480)
- 自然科学基金(53568)
- 资助(49759)
- 成果(48471)
- 课题(40502)
- 制(39832)
- 创(39757)
- 部(39565)
- 重点(38528)
- 发(38052)
- 业(36723)
- 创新(36217)
- 性(36041)
- 期刊
- 济(152928)
- 经济(152928)
- 研究(94927)
- 中国(64637)
- 财(55718)
- 管理(50088)
- 农(40538)
- 教育(36253)
- 科学(33797)
- 融(32488)
- 金融(32488)
- 学报(32249)
- 技术(29329)
- 农业(27329)
- 大学(27013)
- 业经(26963)
- 财经(25288)
- 学学(24663)
- 经济研究(22620)
- 经(21828)
- 问题(20275)
- 技术经济(16281)
- 业(16194)
- 贸(15864)
- 现代(15597)
- 财会(15400)
- 会计(14050)
- 商业(14046)
- 理论(13904)
- 国际(13692)
共检索到4662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文瑞 刘奕 沈聪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企业的发展历经了扩张生产规模(1978-1985年)、降低生产成本(1986-1995年)、增强市场效率(1996-2005年)以及提高生产技术(2006-至今)4个阶段。随着新时代生产技术成为市场竞争要素,智能制造成为传统制造纺织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LS作为我国纺织业内较早进军智能制造领域的企业,分别从生产端、管理端、平台侧3个路径切入,布局实施了生产现场智能化改造、企业内部工业大数据云平台建设,以及企业外部智能化服务延伸的智能制造项目建设活动。基于LS智能制造项目建设经验启示,我国纺织企业应着重从建立物联网和互联网企业的全面互联、建设基于云平台的企业数据智能体系、实现基于数据驱动的企业智能制造三方面入手,共同促进企业实现智能制造。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纺织企业 传统制造 智能制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冯俊华 唐萌
传统制造业在我国的地位显著,但其劳动密集型的特征与当今时代追求技术与创新的实践应用显得格格不入,在改革开放40年的背景下,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深入探索势在必行。本文对我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制造业转型升级理论与实践进行回顾,并对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以当今时代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切入点,分析得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最后结合当下"一带一路"倡议及改革开放的相关政策,从政府层面和传统制造业自身角度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政府应深入推进"走出去"战略实施、推进传统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智能制造发展;传统制造业企业应运用比较优势的动态变换,顺应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实现持续转型升级。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传统制造业 持续转型升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舒
随着比较优势的改变,各工业先行国纺织业在其发展演进历程中普遍地经历了大规模的衰退,但是没有哪个国家停止纺织品生产并完全依赖进口。中国13亿人口的基本需求也不能仅依赖进口供给。面对即将到来的衰退,中国政府必须在产业政策上加以有效引导,以促进产业和经济的转型升级。本文旨在通过对工业先行国家纺织业发展演进过程中典型事实的考察,为中国正在失去要素比较优势而处于战略关键期的传统制造业的未来走向提供借鉴。
关键词:
产业升级 纺织业 产业衰退 产品升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孟凡生 赵刚
发展智能制造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或地区制造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通过分析智能制造特征和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级过程,提出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发展影响因素理论模型,运用中国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实证数据对理论模型及相关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国家政策、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建设、集成互联、数字化转型等因素正向影响智能制造发展。从技术创新、政策制定、信息技术等方面提出提高智能制造能力的建议,为促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淼 徐丽萍
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Internet的普及和应用,信息的处理和传递突破了时间和地域上的局限,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即时联系”,这种“即时联系”使整个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而且影响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整个商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建立最具效率和竞争力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付华
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开始对各行各业产生巨大影响,据达沃斯论坛机器人发展前景调研指出,未来最有可能被机器人抢走饭碗的岗位,就包含会计岗位。本文某基于高度智能制造环境基础下,对构建PZ公司智能财务进行探索。通过智能化构建,解放该企业约三分之一财务人员,同时,由于智能财务的构建,提高该企业的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管理水平。
关键词:
智能财务 会计核算 管理会计 智能制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牛子恒 邹宗森
制造业“脱实向虚”问题严重动摇了制造业的国民经济支柱地位。本文针对制造业“脱实向虚”问题,基于中国2011—2021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通过引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的准自然实验,综合探究了智能制造对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研究发现,智能制造能够遏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其中,激励企业创新投资和提高实体资产收益率是重要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智能制造遏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的作用效果仅存在于东部地区以及中、低行业竞争和融资约束环境中,在中西部地区以及高行业竞争和融资约束环境下作用效果不明显。进一步讨论证实,生产型智能制造模式和协同型智能制造模式均可以遏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但后者作用效果更强。本文相关研究结论提供了一项振兴实体经济的新证据并为推动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了支撑依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孙延红
自上而下的生产改革,才是有生命力的改革,这是因为改革建立在需求的基础之上。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有基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才能够了解和掌握生产改革中的真正需求。改革是保证企业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长远发展的基础所在。但是很多企业在变革的过程中,片面追求变化,非但没有借助改革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存活能力,反而因为所谓的改革而停滞不前,市场竞争力大幅度下降。本文以制造类企业为例,探讨在改革实践中容易走入的五大误区。
关键词:
制造类企业 改革误区 改革成本 改革效益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媛 孙新波 钱雨
数字化转型彻底颠覆了制造企业传统的价值创造逻辑,但其价值创造的实现和演化机制仍然不甚清晰。本文以酷特智能2003—2022年的连续数字化转型实践为例,探讨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如何通过有效的资源编排行为促进价值创造的实现及其演化。研究发现:企业在单点突破-多业务整合打通-生态互联的连续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在效率驱动-用户需求驱动-利益相关者需求驱动下,采取适配的资源编排行为实现价值创造。在连续数字化转型的不同阶段,企业的资源编排呈现出外部获取加内部积累资源到资源协同共享的结构化方式构建数字资源池,进一步整合资源生成信息化能力-数字化运营能力-数字生态合作能力,最终利用能力实现产品价值创造到数字价值创造的跃迁。据此,本文提出资源编排视角下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中价值创造演化机制模型,一定程度上打开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如何通过有效地管理和配置数字资源实现价值创造的“黑箱”,贡献于数字化转型情境下的资源编排和价值创造理论,并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实践层面的指导。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荆树伟 冯月 阎俊爱 牛占文
针对国有和民营两种产权性质,以多家传统制造型企业精益数字化实践为样本,本文运用ARAS-F和fsQCA方法探究两种产权性质的传统制造型企业“点线面体”4个阶段推行精益数字化的影响因素以及因素间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研究表明:(1)“点线面体”4个阶段推行精益数字化的影响因素不同,所有内外部影响因素均不能单独作为“点线面体”4个阶段能否高效推行精益数字化的必要条件,提出多条以组态形式联动匹配共同发挥作用的路径;(2)针对“点线面体”4个阶段,提出国有和民营性质传统制造型企业的多条有效推行精益数字化的组合路径,各路径殊途同归不同效;(3)对于国有和民营性质的传统制造型企业,除“面”阶段需关注供应链的协同外,“点线体”3个阶段推行精益数字化的侧重点均不同。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蓝文永 黄香华 俞康慧
数字化转型对传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非凡。本文采用单案例研究法,基于海康威视数字化转型实践,将研究问题聚焦于数字化转型过程的具体实施策略,并对价值创造的影响进行探索性分析。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将生产、服务、创新流程数字化升级为“数字化生产—数字化服务—数字化创新”,分别实现柔性生产、满足用户需求以及促进开放创新;数字化转型过程提升组织绩效、创造用户价值、实现业务创新,三方面共同实现企业价值创造。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价值创造 数字技术 海康威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蓝文永 黄香华 俞康慧
数字化转型对传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非凡。本文采用单案例研究法,基于海康威视数字化转型实践,将研究问题聚焦于数字化转型过程的具体实施策略,并对价值创造的影响进行探索性分析。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将生产、服务、创新流程数字化升级为“数字化生产—数字化服务—数字化创新”,分别实现柔性生产、满足用户需求以及促进开放创新;数字化转型过程提升组织绩效、创造用户价值、实现业务创新,三方面共同实现企业价值创造。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价值创造 数字技术 海康威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盛革
文章认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是发展先进制造业。模块化价值网理论能够为传统制造企业向先进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有效的路径和运作模式。在产业模块化背景下,多数传统制造企业是处于价值网低层的模块供应商位置,其成长路径表现为:从价值网低端的模块供应商向模块系统集成商再向系统规则设计商的纵向转型升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菊萍
采用专家评价法分别判别了三个集群中的龙头企业,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其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各集群中龙头企业行为基本没有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提炼出三个集群中龙头企业的四类行为:组织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合作、技术努力和集群声誉建立。最后对实证研究的结论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研究展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杭建平
制造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制造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整体水平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实践中仍存在各种风险。这些风险主要包括企业认识上的风险、业务重组的风险、重视硬件,忽视软件建设的风险、信息风险、技术和安全风险、信用风险,以及人才风险等。
关键词:
制造业企业 电子商务 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