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14)
2023(13225)
2022(11678)
2021(11041)
2020(9291)
2019(21824)
2018(22163)
2017(43494)
2016(23290)
2015(26308)
2014(26579)
2013(26320)
2012(24199)
2011(22145)
2010(22201)
2009(20654)
2008(20623)
2007(18034)
2006(16395)
2005(14569)
作者
(66610)
(54878)
(54870)
(52271)
(35156)
(26339)
(25070)
(21518)
(20973)
(19736)
(18806)
(18544)
(17469)
(17447)
(16914)
(16827)
(16183)
(16148)
(15921)
(15568)
(13756)
(13494)
(13256)
(12560)
(12427)
(12230)
(12189)
(12153)
(11171)
(10699)
学科
(98156)
经济(97952)
管理(66680)
(62792)
(52972)
企业(52972)
方法(47011)
数学(39716)
数学方法(39325)
中国(28194)
(25846)
(25478)
业经(22150)
(21608)
(19933)
理论(18386)
地方(18097)
(17449)
贸易(17442)
(16900)
(16731)
(16519)
农业(16504)
银行(16486)
(15780)
(15741)
金融(15739)
(14756)
(14664)
财务(14579)
机构
大学(342718)
学院(336588)
(138692)
经济(135707)
管理(134508)
理学(116263)
理学院(115017)
管理学(113208)
管理学院(112576)
研究(112148)
中国(83877)
(73151)
(68171)
科学(65942)
(55335)
财经(54026)
研究所(49793)
中心(49602)
(49035)
(48315)
(47820)
北京(47135)
业大(46059)
(45908)
师范(45570)
经济学(42374)
(40267)
财经大学(40229)
(39239)
经济学院(38205)
基金
项目(221210)
科学(174045)
研究(166803)
基金(160473)
(137447)
国家(136255)
科学基金(117390)
社会(106166)
社会科(99846)
社会科学(99816)
基金项目(84974)
(84410)
教育(77424)
自然(73980)
自然科(72173)
自然科学(72156)
(71186)
自然科学基金(70876)
编号(69258)
资助(66637)
成果(58212)
(50433)
重点(48931)
课题(47328)
(46312)
(45393)
教育部(43966)
项目编号(43014)
国家社会(42966)
人文(42801)
期刊
(154349)
经济(154349)
研究(108044)
中国(63946)
(49841)
管理(49751)
学报(48926)
科学(45243)
教育(43343)
(43117)
大学(38050)
学学(35154)
(31435)
金融(31435)
农业(29520)
技术(28545)
财经(27014)
经济研究(24846)
业经(24370)
(22987)
问题(20657)
图书(18683)
理论(18168)
实践(16413)
(16413)
技术经济(16149)
(16048)
现代(15339)
商业(15330)
科技(14742)
共检索到5009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姚李亭  彭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已经走过了近四十年的发展,文章对我国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证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与改革开放的发展基本同步,将学术界对我国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成果划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初期的概念理论层面研究;市场化改革初创时期的宏观方向、框架体系研究;以及进入21世纪之后的具体问题研究。由此看出,学者们对于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证研究在不同时期的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并且遵循从理论到实际、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的发展过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汪洪溟  李宏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探讨。结合现阶段的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格局,以及实证分析结果,本文认为当前基于公平收入分配目标的社会保障政策,主要需解决调节范围、调节力度以及主要由制度设计本身所决定的收入调节的具体方向等方面的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许维安  
“实行政企分开,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及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虽然,“国企改革很早就提出政企分开,但直到现在,政府依然管得过多,过死。”这说明政企分开的问题至今仍然是一个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过去政企分开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总结。本文试图从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关系这个角度来进行总结。相信这样的探讨,将有益于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红星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综述王红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日显突出。但因其自身存在的种种缺陷与不足,人们要求对其进行改革的呼声也日趋强烈。本文就我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几个热点问题综述如下。一、对我国原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克强  周雷  刘红梅  
本文围绕我国林区社会保障方面的研究成果,综述国有林场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社会保险筹资、林业政策性补偿和林区社会保障配套政策等。在社会保障制度设计方面,分别对林区社会保障的覆盖群体与保障项目安排问题进行归纳;在社会保险基金研究方面,分别对林区现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问题和林区社会保障制度转轨的基金缺口问题的研究进行述评;在林业政策性补偿方面,分别对产业政策和天保工程的补偿问题进行综述;最后对林业单位体制、林业保险与林农补贴等林区社会保障的配套政策问题的文献进行综述。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沈华  辜毅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深,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为目标,集中梳理了近年来有关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以及社会救助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展现了我国社会保障改革的发展思路和实施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何文炯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入,人们对社会保障功能的理解更加全面,社会保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如今,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延中  龙玉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大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保障国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社会保障财政投入与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不仅财政支出的总量不足,而且支出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不理想。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娟娟  
社会保障制度改变了个人面临的预算约束,因此可能改变个人的经济行为,影响个人储蓄、退休、劳动供给、投资分布等决策。这一领域已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春艳  吴佩芬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凸显,学术理论界对此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围绕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产生的原因、解决路径以及农村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等方面予以综述,以期为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改善和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叶恒  
陈翰笙(1897-2004),原名陈枢,江苏无锡人。著名社会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他经历了清朝末年、北洋军阀、国民党统治和新中国四个时代,为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反对黑暗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为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事业、教育事业以及民间外交活动的开展,不辞辛劳,不畏险阻,献出了毕生精力。他早年留学美、德,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24年受蔡元培之邀,成为北大最年轻的教授。后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玉伟  周云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持续高速增长,与此同时,中国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居民收入差距已经上升到较高水平。本文在综合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原因,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经济发展因素、体制改革因素和政府政策因素,最后进行简单总结。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乐山  
本文从消费模式的范畴与类型、合理的消费模式、中国消费模式的选择和可持续消费模式等几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消费模式研究进行了回顾,并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颜敏  
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的破产和农村社会的动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大批知识分子深入农村,进行调查,使用新的理论方法研究农村问题。其中,以陈翰笙为代表的"中国农村派"是一支重要的研究力量。他们以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为载体,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生产关系入手研究农村问题,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