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85)
- 2023(10722)
- 2022(9065)
- 2021(8422)
- 2020(6823)
- 2019(15620)
- 2018(15662)
- 2017(29726)
- 2016(16288)
- 2015(18218)
- 2014(18330)
- 2013(18246)
- 2012(17453)
- 2011(16088)
- 2010(16412)
- 2009(15304)
- 2008(15381)
- 2007(13723)
- 2006(12691)
- 2005(12113)
- 学科
- 济(72639)
- 经济(72556)
- 管理(40492)
- 业(39661)
- 企(29785)
- 企业(29785)
- 中国(25793)
- 方法(23828)
- 数学(20758)
- 农(20590)
- 数学方法(20564)
- 地方(20475)
- 制(18232)
- 业经(16862)
- 财(16576)
- 银(15976)
- 银行(15955)
- 行(15600)
- 融(15025)
- 金融(15025)
- 学(14999)
- 农业(13505)
- 贸(13196)
- 贸易(13181)
- 易(12740)
- 发(12325)
- 体(12244)
- 地方经济(11372)
- 环境(10881)
- 技术(10759)
- 机构
- 大学(237001)
- 学院(236669)
- 济(100865)
- 经济(98655)
- 研究(92763)
- 管理(82881)
- 中国(71997)
- 理学(69010)
- 理学院(68073)
- 管理学(66944)
- 管理学院(66477)
- 科学(55426)
- 京(52657)
- 财(51069)
- 所(48920)
- 研究所(43857)
- 农(41017)
- 中心(40603)
- 财经(38489)
- 江(37979)
- 经(34885)
- 北京(34729)
- 范(34306)
- 师范(33949)
- 院(33499)
- 业大(32318)
- 农业(31786)
- 经济学(31156)
- 州(30523)
- 财经大学(28411)
- 基金
- 项目(145742)
- 科学(114146)
- 研究(108170)
- 基金(103797)
- 家(91438)
- 国家(90644)
- 科学基金(75405)
- 社会(67903)
- 社会科(64327)
- 社会科学(64314)
- 省(56623)
- 基金项目(54070)
- 教育(49426)
- 划(48698)
- 自然(46989)
- 自然科(45803)
- 自然科学(45789)
- 自然科学基金(44964)
- 编号(43679)
- 资助(42350)
- 发(37504)
- 成果(37405)
- 重点(34104)
- 部(32620)
- 课题(32123)
- 创(30093)
- 发展(30001)
- 展(29506)
- 性(29230)
- 创新(28256)
- 期刊
- 济(123743)
- 经济(123743)
- 研究(82187)
- 中国(55748)
- 农(38512)
- 财(36730)
- 学报(36478)
- 科学(34454)
- 管理(33829)
- 教育(31974)
- 融(30207)
- 金融(30207)
- 大学(27484)
- 农业(25891)
- 学学(25545)
- 业经(20745)
- 经济研究(20449)
- 技术(19844)
- 财经(19363)
- 问题(16742)
- 经(16691)
- 贸(13889)
- 业(13525)
- 国际(12635)
- 理论(11544)
- 商业(11533)
- 技术经济(11219)
- 现代(11098)
- 世界(10959)
- 改革(10792)
共检索到3890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徐建伟 王岳平 付保宗
通过近4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随着国内外资源要素条件和发展环境变化,传统工业发展模式面临的瓶颈和制约日益突出,工业增长动能逐渐减弱。"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的决胜时期,工业将经历发展形式转变的深度调整,不仅包括工业占比和增速的变化,也包括工业结构、发展模式与驱动因素的变化。适应于此,产业政策应及时调整,更加注重创新发展的要素积累和环境条件,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释放各种创新资源的创造活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徐建伟 王岳平 付保宗
通过近4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随着国内外资源要素条件和发展环境变化,传统工业发展模式面临的瓶颈和制约日益突出,工业增长动能逐渐减弱。"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的决胜时期,工业将经历发展形式转变的深度调整,不仅包括工业占比和增速的变化,也包括工业结构、发展模式与驱动因素的变化。适应于此,产业政策应及时调整,更加注重创新发展的要素积累和环境条件,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释放各种创新资源的创造活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俊伟 王少婷 尹昌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猪养殖业经历了恢复发展、快速发展、结构调整、效率规模提升、“三化”同步、平稳有序发展等六个阶段,各时期均结合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问题,制定了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在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社会经济发展、生猪产品供应、养殖区域布局优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背景下,生猪养殖业仍然面临环境压力、资源约束、国际竞争、市场波动等挑战,其中,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不高仍是新时期制约生猪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关键问题。基于此,提出生猪养殖业绿色发展路径:一是继续推进生猪养殖业发展方式转变;二是进一步优化生猪养殖业空间布局;三是重视不同规模养殖粪污治理的差异性,进行分类施策;四是推动制度与机制创新,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文举 何明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物流业经历了初步开放、加速改革、全面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四个时期。国家通过出台并实施一系列重大调整与改革方略,建立并完善物流治理体系,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重视与相关产业协同集聚,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物流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中国物流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应用世界一流物流装备和技术,建成世界一流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和物流运营体系。中国物流业将构建并完善海陆空国际物流大通道,实现智慧物流,重构产业生态体系,全方位实施绿色物流的系统工程。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国胜 王文举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期货业经历了起步探索、治理整顿、规范发展和创新发展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着不同问题,具有鲜明的产业发展阶段性特征。党和政府将期货业放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大范畴中,在其不同发展阶段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激发了期货市场功能,取得了显著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纵观行业内外,未来中国期货业将呈现行业竞争集中化、服务对象实体化、市场范围国际化、交易策略程序化的趋势,期货业各参与主体需要采取切实对策应对行业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文举 陈真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产业经历了初步发展、推进发展、加速发展和全面发展四个阶段。针对每一个时期的阶段性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我国制定出台了差异化的能源发展政策。经过40年的改革发展,我国能源产业在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保证能源安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能源产业带来的环境压力、能源供给潜在风险等问题是我国实现能源革命的主要障碍。我国能源产业的未来战略选择要完成五大转变:由高碳路径锁定向低碳路径锁定转变,由传统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变,由以政府调控为主向市场引导为主转变,由国内供给体系向国际供给体系转变。
关键词:
能源产业 能源政策 能源战略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振中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服务业与工业、农业互动发展的实践证明,服务业与工农业的互动关系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在改革开放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服务业从农业和工业中初步剥离,服务业发展要素逐步成熟并走向集聚;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改革重点向城市转移与乡镇企业的突起共同促进了服务业从工业、农业中全面剥离并独立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21世纪初期,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诱致了服务业与工业、农业互促共生,农业和工业生产要素加速向服务业流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超过了工业和农业;21世纪初期到2011年,入世后开放发展催动了服务业与工业、农业交织互补,城市化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拓宽了空间,但传统服务业较为发达,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较为落后;2012年以来,信息技术变革引发服务业与工业、农业互融共进,服务业逐渐成为主导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成为推进工业化进程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成为现代农业的新引擎。下一阶段改革,必须遵循三次产业互动发展规律,推动生产要素在三次产业间自由流动和配置,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对工农业发展的贡献,以信息技术变革加速推进产业融合,进一步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推动服务业与工农业高质量协调发展。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服务业 工业 农业
[期刊] 改革
[作者]
付保宗
世界经济发展一般规律表明,经济高增长往往与工业高比重相伴而生,遭遇"技术升级陷阱"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内因,产业国际分工地位由低级向高级阶段转换面临不同跨度跳跃。我国工业比重显著高于国际一般规律,工业高增长出现回落趋势,工业结构向高加工度和技术密集化升级受到明显抑制,国际分工地位低端锁定风险逐步加大。未来我国工业发展将进入次高增长阶段,工业比重趋势性下降的可能性增加,工业结构变化日益接近"技术升级陷阱",国际分工地位面临不进则退的重要关口。我国向高等收入国家迈进需解决好工业比重过快下降问题,工业发展的动力机制面临阶段性转换。
关键词:
第二产业结构 工业结构调整 产业国际分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清彬 姚晓明
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以来,消费形势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总体恢复向好、结构性亮点不少,但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信心和预期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下阶段,随着宏观经济继续向好和政策效力持续释放,消费恢复也将进入新的阶段,逐步回归“正轨”,并有望从“恢复”迈向“扩大”,消费升级或将打开新的空间,线上线下融合趋势将进一步增强,新增长点有望加快成长壮大。下一步,要从中长期视角审视消费的重要作用,优化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全链条良性循环机制,持续巩固提升消费“主引擎”地位。
关键词:
消费形势 消费潜力 主引擎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建伟 付保宗 周劲 张义博
近年来,我国要素条件变化对工业发展的深刻影响凸显。基于此,"我国工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研究"课题组于2013年下半年赴安徽亳州市、浙江杭州萧山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调研,对我国工业发展条件、特点和趋势形成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一、东部地区要素成本高企,中部地区"洼地"优势显现(一)东部地区要素成本快速上涨形成倒逼与约束作用调研发现,要素成本上涨以劳动力、土地等变化最为明显。萧山区劳动力供应从前几年的供大于求转变为趋于紧张。2008年以来,劳动者平均工资年均增速在10%以上。这与新生代农民工厌倦工业就业、传统劳动输出地就业岗位增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刘艳 吴丰华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流向城市从事非农产业。本文在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增加的新常态背景下,围绕市场化改革这一主线,将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市民化分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显现与初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及农民工形成与农民工市民化三个阶段,力求探寻农民市民化的演进规律,并结合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考量和"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对未来我国农民市民化的新目标、新动力、新特征作出展望。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农民市民化 展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刘艳 吴丰华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流向城市从事非农产业。本文在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增加的新常态背景下,围绕市场化改革这一主线,将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市民化分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显现与初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及农民工形成与农民工市民化三个阶段,力求探寻农民市民化的演进规律,并结合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考量和"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对未来我国农民市民化的新目标、新动力、新特征作出展望。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农民市民化 展望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一鸣
我国已从解决温饱的发展阶段步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从各方面显示出与以往发展阶段不同的特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新阶段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方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不是要改变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指导方针、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而是要适应变化的形势,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充实不全面的发展观,矫正有偏差的发展观,从而更好地完善我们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
关键词:
新的发展阶段 科学发展观 发展战略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文凯 夏会琴 胡海胜
入境旅游是我国现代旅游产业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入境旅游周期波动规律,对于准确把握我国入境旅游发展态势、制定合理产业发展政策、促进入境旅游市场稳定快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运用HP滤波和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入境旅游周期进行波动测度与阶段性变迁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入境旅游在研究期内表现出总量不断攀升但增速波动起伏的发展态势,在其增速动态变化过程中存在低速增长、中速增长和高速增长三种区制状态,并在“低速增长区制”和“高速增长区制”表现出更强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我国入境旅游人次增长率在“低速增长区制”“中速增长区制”和“高速增长区制”之间存在着往复的阶段性变迁情况,且“高速增长区制”和“低速增长区制”将通过“中速增长区制”实现“软着陆”和“稳扩张”。从发展趋势来看,2005年以后,我国入境旅游一直处于低速收缩状态,且未来维系低速推进的可能性较大。最后,为扭转低迷的入境旅游市场并推动我国入境旅游业的逆势复苏,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昭华 吴梦
研究目标:研究中国出口增长推动力的阶段性演进及地区分布差异。研究方法:基于中国1978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经济转型期,市场化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发展是中国出口增长的首要推动力;在"入世"准备期,中国出口增长由制度因素、物质要素投入协同推动;在"入世"增长期,物质要素投入成为中国出口增长的首要来源;在全球引擎期,物质要素投入协同贸易潜力主导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地区间出口贸易差距主要源于贸易潜力、资本与制度因素的三重差异。研究创新:对改革开放以来至2008
关键词:
出口增长 要素投入 贸易潜力 贸易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