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29)
2023(4051)
2022(3453)
2021(3385)
2020(2967)
2019(7086)
2018(7280)
2017(13392)
2016(7571)
2015(8232)
2014(8356)
2013(8141)
2012(7771)
2011(6827)
2010(6956)
2009(6307)
2008(6343)
2007(5378)
2006(5106)
2005(4612)
作者
(20699)
(17652)
(17446)
(16958)
(11243)
(8454)
(7965)
(6830)
(6797)
(6248)
(6178)
(6081)
(5732)
(5732)
(5657)
(5492)
(5209)
(5147)
(5083)
(5001)
(4687)
(4384)
(4357)
(4006)
(3993)
(3923)
(3907)
(3690)
(3438)
(3428)
学科
(31952)
经济(31918)
(17297)
管理(16141)
(11918)
企业(11918)
方法(11582)
(11275)
(10717)
中国(10692)
数学(10631)
数学方法(10566)
地方(10354)
(8012)
农业(7988)
(7859)
业经(7030)
体制(6777)
(6728)
银行(6710)
(6474)
(6462)
金融(6462)
(6360)
结构(6103)
(5433)
劳动(5416)
地方经济(4989)
产业(4847)
(4411)
机构
大学(99620)
学院(99170)
(45293)
经济(44454)
研究(40143)
管理(35621)
中国(30777)
理学(30103)
理学院(29673)
管理学(29213)
管理学院(28997)
科学(24246)
(21636)
(21481)
(21210)
(19432)
研究所(19254)
中心(17457)
(17209)
财经(15961)
(15619)
业大(15352)
农业(14883)
(14720)
(14603)
经济学(14564)
师范(14563)
(14520)
北京(13658)
经济学院(13106)
基金
项目(66253)
科学(52428)
研究(49026)
基金(47281)
(41377)
国家(41015)
科学基金(34927)
社会(31089)
社会科(29405)
社会科学(29397)
(28563)
基金项目(25215)
教育(22583)
(22240)
自然(22229)
自然科(21647)
自然科学(21641)
自然科学基金(21246)
编号(19659)
资助(19166)
成果(15948)
重点(15729)
(15618)
(14927)
课题(14560)
(13435)
发展(12816)
创新(12737)
教育部(12708)
(12644)
期刊
(53289)
经济(53289)
研究(33681)
中国(27449)
(17615)
(15965)
学报(15934)
科学(15226)
教育(13418)
管理(13258)
(12460)
金融(12460)
大学(12131)
学学(11344)
农业(11252)
技术(8541)
业经(8360)
财经(8325)
经济研究(8253)
(7353)
问题(7114)
资源(6928)
(5851)
(5116)
国际(4739)
(4677)
经济问题(4674)
技术经济(4652)
世界(4617)
改革(4561)
共检索到1636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魏清泉,黄握瑜,史明军  
本文通过劳动力分配多样化指数、行业流动率、劳动力就业重心转移等分析。揭示了广东省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行业结构变化的特点、划分了劳动力行业结构类型区、探讨了未来劳动力行业结构的发展趋势.从优化劳动力行业结构出发、提出了加速农业发展.加快发展后进地区的重要意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呼倩  黄桂田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影响中国劳动力流动的主导因素经历了制度障碍阻隔、收入差距驱动、公共服务引领、机会不平等影响等演变过程。四十年当中,中国经历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国内劳动力流动,为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并逐步形成了区域间劳动力市场。新时代,流动劳动力本身呈现出新老代际交替、产业就业替代等特征,除了在推动减贫、促进产业升级方面继续发挥积极影响外,囿限于与经济发展的互为强化,劳动力流动视角下的区域发展极化问题逐渐突显。实践当中,为促进劳动力更广泛、自由和有效率流动,本文提出应推进全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创建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重视以中等和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的人力资本政策,构建有竞争力的城市人才制度体系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晋利珍  
本文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形式及成因进行了历史考察。研究发现,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在城乡分割、部门分割、体制分割弱化的同时,在当前以及未来对中国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影响最为深刻的将是垄断——竞争格局演变中的劳动力市蝎行业分割以及在其框架之下的主要市场与次要市场的二元制分割,即劳动力市场的双重二元分割。这一研究对认识中国现实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制度变迁过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树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规模的农村劳动人口向城市转移,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和城乡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1978-2007年中国劳动力转移的内在影响因素的时间序列数据,在对所研究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向量自回归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在因素及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最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连清  周文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间劳动力转移逐步趋强并渐显高度活跃态势,劳动力转移的区域流向主要表现为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在劳动力异地转移过程中,流动的劳动力同时实现了乡城迁移和产业转移;农村人口的非户籍迁移是主流,形成"候鸟式"劳动力迁移模式;东部对中西部地区总体上尚未形成明显的选择性移民倾向。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纪韶  李小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历史性转变,快速成长为居于世界前列的制造业大国、国际贸易大国和经济总量大国。在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时期,中国人民勇于创新制度,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探索中国特色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道路。回首这举世瞩目、影响深远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伟大进程,最宝贵的经验就是制度创新和对人的尊重。本文基于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以及国家各部委颁发的主要文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权威报告、理论界和学术界在劳动力流动方面的标志性研究成果,梳理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制度和政策的演进历程及发展趋势,秉承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努力还原并展现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朱四荣  
阐述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有利条件包括经济条件和政策优势,并将广东省公共图书馆的现代化进程分成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三个阶段进行论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叶敬忠  王维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年的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规模庞大的乡城流动人口和农村留守人口群体。本文将"流动"和"留守"置于全球新自由主义发展和农村商品化进程的背景之下,追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这两大农村人口群体的历史变迁与发展现状,并探讨其形成的原因、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展望。本文认为,"流动"和"留守"两大人口群体的出现是社会整体以经济增长为主导目标、城市偏向的发展模式的必然结果。农村"流动"和"留守"群体共同为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为此付出了代价。流动和留守人口问题的根本性化解,有赖于一个城乡协同、权利平等、和谐交融,且以"人"的福祉为终极关怀的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玉鸿  黄顺魁  
通过以1979年为标准价的广东省各市真实人均GDP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研究发现,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越发凸显。在时间维度上,广东省经济不平衡经历快速扩张→波动扩张→收缩调整→相对稳定四个阶段。空间维度上,广东省地区经济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珠三角地区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是由四大区域之间的差异所导致,极化效应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经济发展难以赶上珠三角地区。空间集聚和经济发展不平衡两者之间相互促进,路径依赖现象明显。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胡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关系矛盾定位为人民内部矛盾,探索形成了既兴市场化之利又除市场化之弊,既有激励又有约束,既体现效率又促进公平的劳资利益协调与平衡体系。中国特色劳动关系调整的实践路径与内在逻辑是:以市场化为基,释放劳动和资本等要素的活力;以法治化为本,平衡劳动关系灵活性与安全公平性;深化工会改革,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和企业民主管理;优化行政治理,督查激励地方政府与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升社会参与,推进劳动关系网络化、精细化、专业化治理。其中,政府发挥了"劳动关系的改革者""劳动契约的规范者""劳资集体自治的推动者""和谐劳动关系的引导者""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的促进者"的重要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秀琴  郑少智  
文章详细剖析结构突变理论并具体表述了内外生结构突变的单位根和趋势稳定的检验。在此基础上,运用结构突变理论,对广东省生产总值指数的数据生成过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其数据生成过程具备结构突变的趋势平稳过程。同时,利用内、外生结构突变的单位根检验,寻找到其内、外生结构变化点。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智效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及其趋势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智效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大体说来,在目前的所有制结构中有四种形式: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私人所有制、混合所有制。但是,由于经营形式、产权组织形式的多...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萍  谌新民  
文章运用2001~2008年广东省的面板数据,考察就业容量和就业风险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发现迁入地经济发展创造的就业容量足够大时,劳动者为追求就业机会选择迁移就业;而迁入地的就业风险又会减少地区的吸引力,对劳动力流入有负作用。要实现劳动力平衡流动和平稳就业,就必须平衡发展地区经济以扩大总体就业容量、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和统筹社会保障以减少就业风险,减轻失业成本。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世豪  万春红  
文章基于中心—外围模型中的离心力和向心力,分析了调查问卷中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原因,并深入分析了广东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基本情况,探讨了农村劳动力空间流动的理论机制,提出了促进广东省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合理转移的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雅俊  王书斌  
经济发展离不开技术层面上革新的支持。正如农业技术进步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内在客观规律一样,它的演进必将对农业部门的劳动力调整产生显著影响。本文借助于对"拉尼斯—费景汉模型"的扩展,分析了农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偏向与劳动力调整这一关键性问题。并且从两者的关系入手,设计衡量农业技术偏向的一系列关键性指标,运用经济计量方法对广东省农业进行实证测算。研究表明,广东作为主要的农业技术改良大省,其劳动力的调整与技术进步中劳动节约型指标呈正相关,与土地节约型指标呈负相关。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中,在劳动使用型技术偏向和资本使用型技术偏向始终互为格兰杰原因。农业技术进步不但直接与劳动型技术和资本型技术都有关系,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