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51)
- 2023(18891)
- 2022(16317)
- 2021(15066)
- 2020(12643)
- 2019(28894)
- 2018(28559)
- 2017(54067)
- 2016(29290)
- 2015(32794)
- 2014(32457)
- 2013(31835)
- 2012(28978)
- 2011(26372)
- 2010(26261)
- 2009(23982)
- 2008(23203)
- 2007(19938)
- 2006(17837)
- 2005(15636)
- 学科
- 济(130778)
- 经济(130639)
- 管理(80292)
- 业(72690)
- 企(60439)
- 企业(60439)
- 方法(54048)
- 数学(47261)
- 数学方法(46619)
- 中国(32364)
- 农(31166)
- 学(29827)
- 地方(29015)
- 财(28629)
- 业经(27244)
- 制(22813)
- 农业(20979)
- 理论(19632)
- 贸(19540)
- 贸易(19530)
- 和(18865)
- 环境(18810)
- 易(18791)
- 融(17584)
- 金融(17580)
- 银(17294)
- 银行(17229)
- 体(16949)
- 地方经济(16746)
- 技术(16741)
- 机构
- 大学(416784)
- 学院(413241)
- 济(169624)
- 经济(166060)
- 管理(158128)
- 研究(149059)
- 理学(137167)
- 理学院(135503)
- 管理学(132781)
- 管理学院(132050)
- 中国(108469)
- 科学(94177)
- 京(89291)
- 所(76260)
- 财(75854)
- 农(71614)
- 研究所(69868)
- 中心(65902)
- 业大(63822)
- 江(60625)
- 财经(60557)
- 范(56271)
- 北京(56264)
- 农业(56064)
- 师范(55647)
- 经(55170)
- 院(54707)
- 经济学(51615)
- 州(48285)
- 经济学院(46142)
- 基金
- 项目(288318)
- 科学(226509)
- 基金(209722)
- 研究(205750)
- 家(185909)
- 国家(184446)
- 科学基金(156972)
- 社会(129793)
- 社会科(122904)
- 社会科学(122866)
- 省(111823)
- 基金项目(111041)
- 自然(103819)
- 自然科(101374)
- 自然科学(101344)
- 自然科学基金(99512)
- 划(95474)
- 教育(94551)
- 资助(86170)
- 编号(82161)
- 成果(66007)
- 重点(65980)
- 部(62927)
- 发(62400)
- 创(59147)
- 课题(57429)
- 科研(55626)
- 创新(55350)
- 国家社会(54025)
- 教育部(53434)
- 期刊
- 济(187869)
- 经济(187869)
- 研究(125050)
- 中国(79986)
- 学报(70141)
- 科学(64896)
- 农(63634)
- 管理(58920)
- 财(56433)
- 大学(52885)
- 学学(49985)
- 教育(45903)
- 农业(43934)
- 技术(36612)
- 融(32884)
- 金融(32884)
- 经济研究(30853)
- 财经(29807)
- 业经(28712)
- 经(25656)
- 问题(24033)
- 业(22748)
- 技术经济(20429)
- 科技(19592)
- 资源(19536)
- 版(19505)
- 图书(19358)
- 统计(19281)
- 理论(18657)
- 现代(17919)
共检索到610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仲俊涛 米文宝 候景伟 马振宁 吴昕燕
运用重心概念及相关公式,采用各县区的人口、GDP及粮食作物产量数据计算改革开放以来宁夏人口重心、经济重心和粮食重心,并对三者的动态演化、驱动因子及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①宁夏经济重心明显偏北,移动幅度较小;②人口重心由几何重心南侧快速移动到北侧,且继续北移,移动幅度较大;③粮食重心主要位于几何重心北侧,重心的跳动幅度最大,且最不稳定,规律性不明显;④宁夏经济重心与粮食重心的空间耦合性不高,人口重心与粮食重心具有空间耦合性,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具有显著的空间耦合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龙武 先乐 陈明星
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此,文章采用1978─2018年中国省域人口和GDP数据,探究四大区域人口与经济重心演进态势及其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四大区域人口与经济重心演进态势差异显著。整体上,人口重心东部向西南移动,中部向东北移动,西部向西北移动,东北向西南移动;经济重心东部向西南移动,中部移动方向持续变化,西部和东北均向西南和东北往复移动。(2)社会经济要素对区域人口密度的影响系数整体较小,工业化水平、交通便利度对人口密度影响相对较大。(3)工业化水平、市场繁荣度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相对较大,城镇化与交通便利度对经济增长影响相对较小,经济增长应遵循多要素累积效应的阶段性规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丽 管卫华
通过对改革以来江苏省65个县级单元区域经济差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表明:1978年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总体差异呈扩大态势。根据Mann-Kendall法的突变点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划分为1978—1999年和1999—2007年两个阶段。据此,采用聚类分析对1978年、1999年和2007年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其中,1978年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明显的南北梯度差异,1999年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格局变化为苏中地区向苏南地区集聚,苏北地区向苏中地区集聚的特点,2007年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格局变为更加向苏南,尤其是向苏南东部地区集聚的特点。最后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1978、1999和2007年影响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布格局因素的演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鲁彦 文琦 夏四友 马彩虹
利用宁夏各县区2008—2013年的人口、GDP数据,借助Arcgis10.0软件,对宁夏人口与经济分布的地域差异及格局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08—2013年宁夏人口不均衡程度加深,经济不均衡程度减弱,但经济不均衡程度仍高于人口不均衡程度。(2)2008—2013年全区人口地理集中度格局总体上变化不大,宁夏北部地区的银川市和石嘴山市受首府经济和矿区开发影响,集中指数较高。(3)经济和人口的地理集聚存在一定的相关性。(4)2008—2013年,宁夏"人口和经济基本一致型"的地区有所增加,但仍然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鲁彦 文琦 夏四友 马彩虹
利用宁夏各县区2008—2013年的人口、GDP数据,借助Arcgis10.0软件,对宁夏人口与经济分布的地域差异及格局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08—2013年宁夏人口不均衡程度加深,经济不均衡程度减弱,但经济不均衡程度仍高于人口不均衡程度。(2)2008—2013年全区人口地理集中度格局总体上变化不大,宁夏北部地区的银川市和石嘴山市受首府经济和矿区开发影响,集中指数较高。(3)经济和人口的地理集聚存在一定的相关性。(4)2008—2013年,宁夏"人口和经济基本一致型"的地区有所增加,但仍然以"人口集聚高于经济集聚型"为主。并在文章结尾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对同类区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慧 渠丽萍 杨保战 陈一璐 汤云
[目的]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作为粮食安全重要保障的粮食主产区近年来却面临着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可持续性下降的困扰。文章以湖北省46个粮食主产县为研究区,对其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进行研究,以期为地方政府粮食安全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以研究区粮食产量、地区生产总值、行政区划图层为数据源,构建重心模型和空间耦合模型,对粮食主产县2006—2015年间粮食重心和经济重心迁移路径、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分析。[结果](1)研究期间粮食主产县的粮食重心和经济重心整体上皆向西北方向转移,经济重心始终位于粮食重心东南部,经济重心的移动幅度大于粮食重心,但经济重心的移动方向更稳定。研究区北部的粮食生产地位高于南部,南部的经济地位则高于北部,粮食生产的稳定性相对低于经济发展。(2)两重心整体上虽均向西北方向转移,但具体移动方向存在较大差异,两者空间重叠性整体下降,变动一致性减弱,空间耦合性变差。(3)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空间一致性地域分异特征明显,相较于2006年,2015年粮食经济整体协调性进一步减弱,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日趋分散。[结论]建立重心模型和空间耦合模型对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状况进行研究是有效可行的,为推动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协调稳步发展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邹健 龙花楼
利用农业统计数据,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空动态格局,构建"粮耕弹性系数"来反映耕地资源变化与粮食生产的互动关系。揭示出:①耕地投入的增加和质量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资源严重流失给粮食生产安全带来的压力;②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由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普遍性提升局面,并随着经济发展程度及其增长速率由东南沿海向内陆递减,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升速率也呈现由东南沿海向内陆梯级递减态势,同时这种提升态势将随着时间和经济发展而出现由沿海地区向内地的推移;③耕地集约利用程度的不断提升,并不一定会带来粮食产量的持续稳定增长。耕地集约利用增长的边际效用递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秋梦 杨方社 李飞
粮食生产空间重构不仅事关我国粮食安全,而且深刻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从数量、生产潜力和空间格局三个维度出发,采用GAEZ模型、景观格局指数与重心迁移模型探讨了1980—2018年中国粮食生产空间重构。研究表明:(1)就数量来看,南减北增,总量基本持衡,但其内部转换频繁。粮食生产空间转出面积约达6458万hm~2,其中退耕还林还草与建设用地扩张占到90%左右;粮食生产空间转入面积为6680万hm~2,毁林垦草占到75%。(2)从生产潜力上看,其总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同时表现出由东向西降低的梯度差异。生产潜力总量减少主要是由退耕还林还草与城市扩张所导致,使得中低潜力、中潜力与中高潜力等级的粮食生产空间减少。而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毁林垦草,使得中潜力与中高潜力等级的粮食生产空间大量增加。(3)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粮食生产空间的规模逐渐变小,形状趋于复杂,相隔距离逐渐变远。同时,粮食生产空间的数量重心整体向南运动,但迁移距离不大。而生产潜力重心不断向东北移动,迁移幅度相对较大。研究结果丰富了土地系统研究体系,为保障粮食安全及实现粮食生产空间的可持续集约化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
粮食生产空间 生产潜力 空间格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任凯丽 朱志玲 受梦婷
借助综合指数模型、协调发展度模型、GIS空间分析等技术,对沿黄城市群1990-2013年人口与经济的时空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沿黄城市群人口与经济的发展水平格局基本一致在时间上呈现先慢后快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布状态,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平向均衡方向演进,整体处于协调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国家政策、区位条件、自然本底、城市等级是影响城市群人口与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小云 杨宇 刘毅 王钰鑫
经济和人口重心的轨迹变动及空间耦合状态集中反映了中国不同时段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未来趋势,对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具有重大参考意义。借用力学中重心概念和重力模型,通过重心加权方法,探索中国1990-2014年间经济、产业和人口重心的时空演变路径,并通过耦合"经济/产业-人口"重心的空间变动过程探析经济和人口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而探讨区域协调发展趋势。发现:(1)中国经济重心大致表现出先向东南又向西南移动的宏观态势,东西方向的区域发展差异有缩小趋势,但南北差异可能会进一步扩大。(2)1990年以来,中国的三次产业重心时空格局均存在一定规律性:第一产业重心总体向西南移动;第二产业重心和经济重心时空格局相似,即先向东南继而(2010年前后)向西(略偏南)移动,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战略措施初见成效;第三产业重心移动幅度相对较小,且大体呈现逆时针环状变动趋势,东部沿海仍处于第三产业发展的高势能区。(3)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第三产业重心有靠近趋势,但和第一、第二产业重心有分离趋势,人口和经济的协调程度总体在增加。第三产业对人口的吸引力将远远大于第一、第二产业,是未来吸纳人口的核心产业。
关键词:
区域差异 经济 人口 重心 时空演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小云 杨宇 刘毅 王钰鑫
经济和人口重心的轨迹变动及空间耦合状态集中反映了中国不同时段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未来趋势,对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具有重大参考意义。借用力学中重心概念和重力模型,通过重心加权方法,探索中国1990-2014年间经济、产业和人口重心的时空演变路径,并通过耦合"经济/产业-人口"重心的空间变动过程探析经济和人口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而探讨区域协调发展趋势。发现:(1)中国经济重心大致表现出先向东南又向西南移动的宏观态势,东西方向的区域发展差异有缩小趋势,但南北差异可能会进一步扩大。(2)1990年以来,中国的三次产业
关键词:
区域差异 经济 人口 重心 时空演变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付云鹏 马树才
通过构建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3个子系统的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和协调发展模型研究了中国31个地区2005-2012年间的系统协调发展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自相关检验研究了各地区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度之间的空间自相关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志峰 王斌 马颖忆 郑钢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流域经济带,把握新时期人口与经济耦合的区域差异有助于清晰认知其在全国的战略地位。域内城市群及沿江城市构成了人口聚集和经济发展的高地,下游的长三角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聚集能力及一体化程度上均较高,上游的滇黔川3省是发展凹地,安徽、浙南、成渝和云南是需要进行人口与经济统筹协调的重点地区。以区域一体化建设为基本导向,发挥城市群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对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人口与经济耦合 区域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豫新 赵东栋
文章根据属性重心计算方法对新疆人口、GDP重心以及农业、工业、服务业产值重心的演变路径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采用演变路径分析和耦合性分析方法并构建耦合性分析框架,对新疆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均衡性的动态变化、互动关系及耦合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新疆人口重心向西南方向缓慢迁移,GDP与农业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而工业、服务业重心则总体向东南方向移动;以人口重心为参照,新疆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均呈扩大趋势;新疆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的耦合性有所减弱,劳动力在经济生产活动中的边际报酬降低。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钟钰 秦富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需求状况,从总量、品种和区域角度归纳出我国粮食供需的特征、趋势及成因,提出了粮食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建议。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着耕地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水资源短缺和农民种粮效益低的挑战。为此,需要健全耕地保护制度,建立水资源政策保护体系,协调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细分四大粮食品种。
关键词:
粮食生产 需求 波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