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51)
- 2023(16082)
- 2022(13395)
- 2021(12254)
- 2020(10157)
- 2019(22975)
- 2018(22427)
- 2017(42515)
- 2016(23298)
- 2015(25250)
- 2014(25047)
- 2013(24453)
- 2012(22241)
- 2011(19861)
- 2010(20137)
- 2009(19310)
- 2008(19692)
- 2007(17515)
- 2006(15909)
- 2005(14540)
- 学科
- 业(95484)
- 济(91289)
- 经济(91143)
- 管理(86030)
- 企(83787)
- 企业(83787)
- 方法(36552)
- 农(35585)
- 财(34877)
- 业经(31159)
- 数学(28057)
- 数学方法(27748)
- 制(26497)
- 中国(24301)
- 务(23725)
- 财务(23689)
- 财务管理(23651)
- 农业(23251)
- 企业财务(22477)
- 贸(19542)
- 贸易(19530)
- 策(19291)
- 易(19087)
- 技术(19008)
- 体(18935)
- 划(16994)
- 银(16706)
- 银行(16672)
- 理论(16601)
- 体制(16192)
- 机构
- 学院(331104)
- 大学(325521)
- 济(141228)
- 经济(138514)
- 管理(131390)
- 理学(112333)
- 理学院(111266)
- 管理学(109840)
- 管理学院(109224)
- 研究(108683)
- 中国(86414)
- 财(71939)
- 京(67197)
- 科学(62600)
- 农(60652)
- 财经(54845)
- 所(54343)
- 江(52515)
- 中心(50192)
- 经(49743)
- 业大(49034)
- 研究所(48325)
- 农业(47560)
- 北京(42130)
- 经济学(42121)
- 州(40438)
- 财经大学(40259)
- 院(39264)
- 范(38623)
- 师范(38154)
- 基金
- 项目(212915)
- 科学(168802)
- 研究(157636)
- 基金(155239)
- 家(135002)
- 国家(133725)
- 科学基金(115645)
- 社会(102125)
- 社会科(96911)
- 社会科学(96889)
- 省(83912)
- 基金项目(81444)
- 自然(73855)
- 自然科(72176)
- 自然科学(72155)
- 教育(71989)
- 自然科学基金(70961)
- 划(69479)
- 编号(62991)
- 资助(62499)
- 成果(51416)
- 重点(47752)
- 部(47505)
- 创(47364)
- 发(45896)
- 业(44918)
- 制(44887)
- 课题(44121)
- 创新(43497)
- 国家社会(42315)
- 期刊
- 济(163929)
- 经济(163929)
- 研究(101123)
- 中国(69172)
- 财(59889)
- 农(57462)
- 管理(53844)
- 学报(47943)
- 科学(45313)
- 农业(38822)
- 大学(37516)
- 融(35942)
- 金融(35942)
- 学学(35686)
- 教育(34750)
- 业经(29577)
- 技术(28768)
- 财经(27886)
- 经济研究(25931)
- 经(23980)
- 业(22750)
- 问题(21359)
- 贸(17981)
- 技术经济(17258)
- 世界(16392)
- 财会(16200)
- 现代(16132)
- 国际(15975)
- 商业(15943)
- 版(15668)
共检索到5105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韩超 朱鹏洲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外资准入政策经历探索与调整、快速推进、有序调整与主动进取等多个阶段的演进,同时也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目标定位于实现"高质量发展",那么如何认识外资准入政策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其内在影响机制又是如何?以上问题均犹未可知。本文在梳理中国外资准入政策演进的基础上,从产品质量的视角探究了外资准入政策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外资准入放松显著提升了外商投资份额,并进而提升产品质量及其增速;同时发现外资准入放松对内资企业的产品质量提升显著大于对外资企业的影响;从内资企业内部看,外资准入放松的影响是全面的,并没有体现显著的所有制差异;加总层面分析发现,外资准入提高了具有高产品质量企业的市场份额,使资源得以优化再配置。进一步分析影响机制发现:外资准入的产品质量提升效应更多是由于优惠政策引导而非"以市场换技术"的市场放开所致;外资准入放松引致的外商投资份额增长通过产业关联、产品转换以及本地集聚效应等促进产品质量及其增速的提升。本文的研究发现为中国进一步实施开放战略,尤其是外资准入及投资自由化改革提供有价值的政策依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周大鹏
促进国家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的构建是发挥制造业在新发展格局中关键作用的重要举措。使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间投入产出表计算我国制造业生产长度指数,利用我国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计算外资准入政策强度指数,并将其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相匹配,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外资准入政策对我国制造业国家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构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外资准入政策放宽能够通过减弱信息外部性、抑制技术负外部性两个渠道减少市场失灵,促进我国制造业纯国内生产长度和全球价值链生产长度的增加,有利于制造业国家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双重价值链的构建;在样本期内,成本不是影响制造业价值链构建的主要因素,并且增加主营业务费用还对制造业价值链的构建具有促进作用;外资准入政策对制造业生产长度的影响具有行业异质性;在样本期内,外资准入政策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构建更有效,对制造业国家价值链构建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在某些行业甚至具有负面作用。我国应通过外资领域制度型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高外资准入政策的针对性,在促进外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同时,抑制外资技术负外部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周大鹏
促进国家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的构建是发挥制造业在新发展格局中关键作用的重要举措。使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间投入产出表计算我国制造业生产长度指数,利用我国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计算外资准入政策强度指数,并将其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相匹配,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外资准入政策对我国制造业国家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构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外资准入政策放宽能够通过减弱信息外部性、抑制技术负外部性两个渠道减少市场失灵,促进我国制造业纯国内生产长度和全球价值链生产长度的增加,有利于制造业国家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双重价值链的构建;在样本期内,成本不是影响制造业价值链构建的主要因素,并且增加主营业务费用还对制造业价值链的构建具有促进作用;外资准入政策对制造业生产长度的影响具有行业异质性;在样本期,外资准入政策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构建更有效,对制造业国家价值链构建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在某些行业甚至具有负面作用。我国应通过外资领域制度型开放加快新发展格局构建,提高外资准入政策的针对性,在促进外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同时,抑制外资技术负外部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谢娟娟 郑佳豪
文章从投资者的信息摩擦视角解释了外资自由化进程中的产品质量提升困境。首先,文章构建了具有信息摩擦成本的投资模型,从理论上证明了投资者搜索行为中存在的信息摩擦对产品质量的负向作用。其次,文章采用微观企业的产品层面数据,实证分析信息摩擦成本增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第一,信息摩擦对中国制造业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第二,信息摩擦对有外商投资背景的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影响更大;第三,外资自由化带来的信息摩擦成本的增加,使得企业产生了规避质量竞争的动机。因此,通过有效降低投资者的信息摩擦成本将有助于构建中国制造业外资自由化进程中的质量优势,为破局“低端锁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经验依据。
关键词:
产品质量 信息摩擦 外资自由化 FDI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冯俊华 唐萌
传统制造业在我国的地位显著,但其劳动密集型的特征与当今时代追求技术与创新的实践应用显得格格不入,在改革开放40年的背景下,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深入探索势在必行。本文对我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制造业转型升级理论与实践进行回顾,并对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以当今时代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切入点,分析得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最后结合当下"一带一路"倡议及改革开放的相关政策,从政府层面和传统制造业自身角度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政府应深入推进"走出去"战略实施、推进传统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智能制造发展;传统制造业企业应运用比较优势的动态变换,顺应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实现持续转型升级。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传统制造业 持续转型升级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宋赛虎 李娜
以2018年“负面清单”制度在全国的实施为标志性事件,基于2011—2020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准自然实验,综合运用多种识别策略检验外资准入政策放松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与传导机制。双重差分模型分析表明“负面清单”制度的实施对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稳健性、政策干扰排除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负面清单”制度主要通过FDI的溢出效应、竞争效应和关联效应三个渠道促进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依据流入制造业FDI的“质优”转向新特点进行的异质性分析证实,外资准入政策放松后,并未导致低水平FDI的泛滥,而是促进了“质优”型FDI的流入,对弥合我国区域差距、倒逼企业创新、推动高技术和战略性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最后针对企业和社会环境等因素进行调节效应的拓展分析发现,企业吸收能力越强、融资约束水平越低及地区营商环境水平越高,越能促进“负面清单”制度政策效应的发挥。文章把企业因素、产业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纳入到一个分析框架之中,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进行深入分析,较为全面揭示了外资对本国企业创新能力变化的影响,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提供了理论和经验证据。
关键词:
负面清单 FDI 制造业 企业创新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唐青青 王珏
本文运用微观企业数据,借鉴行业上游度的方法测算企业出口上游度,刻画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位置,检验企业价值链嵌入位置变动与出口产品质量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出口上游度提高显著促进了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采用企业到最近港口距离作为工具变量并控制一系列变量以降低内生性问题后,回归结果依然稳健;由作用机制检验分析可知,出口上游度通过企业劳动力和中间品投入规模效应、进口产品种类、进口产品质量及进口产品技术溢出效应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而企业研发效率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出口上游度提升对一般贸易企业、本土企业、高技术行业企业及中西部地区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大。因此,应鼓励企业在优化全球价值链嵌入方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时更加注重自主研发能力,选择可持续性的内生增长模式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理军 陈劲
基于创新理论,探讨了中国在实现经济体制转型、适应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低技术制造业发展的原因与"中国价格"特征,描述了中国低技术制造业在企业制度创新、产业组织创新以及技术创新方面表现出的阶段性特征。本文对于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低技术制造业的创新过程和发展模式、探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创新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低技术 制造业 创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雷豪
制造业始终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山西要坚定树立"制造业立省"的观念,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完善现代化工业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为深入了解山西制造业的过去。文章重点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制造业的结构演变和行业经济技术联系,并构建模型分析制造业结构合理化程度,找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山西制造业转型发展路径。
关键词:
感应力系数 影响力系数 产业波及效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小奕 左英姿
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文章从金融化视角考察服务业“营改增”税改政策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支撑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营改增”税改政策降低了制造业实体税收负担,显著促进了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制造业金融化的“蓄水池”效应成为支撑“营改增”税改政策提升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此外,“营改增”税改政策对民营制造企业、成熟期制造企业、高融资约束制造企业和高技术制造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水平提升的支撑作用尤为明显。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庆然
本文根据1978~2011年的样本数据,运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对我国制造业变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有产业对经济增长变动均具有同向变动关系,但制造产业变动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最大;制造业产业、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变动具有显著的动态效应;因此,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改造提升制造业,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防范第三产业比重过大和以制造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发展不足导致的"产业空心化"。
关键词:
制造业 经济增长 动态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幸炜
虽然异质性企业出口选择理论认为,产品价格与贸易门槛正相关,即贸易门槛越高产品价格也越高,但是,我们基于中国制造业进口数据的分析发现事实与上述理论预测有很大不同。首先构建了一个Probit模型,对中国制造业产品进口门槛进行了估计,并且分析了进口价格与门槛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进口价格与进口门槛呈正负相关的产品几乎各占一半。其次,结合质量调整价格(quality-adjusted price)模型,考虑质量与企业能力因素,分析发现进口价格与门槛的正负关系主要取决于来源国的产品质量与企业能力。最后,我们研究了中国进口门槛的影响因素,并对进口门槛进行了排序。另外,研究还发现,中国进口产品价格与产品来源...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体俊 黄建忠 高翔
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已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企业价值链升级的重要路径。文章采用2000~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海关数据以及WIOD(2013)数据,实证检验了制造业服务化对中国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DVAR)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出口DVAR的影响具有倒U型关系。(2)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出口DVAR的异质性影响依赖于中间投入服务化差异和行业技术类型。(3)企业成本加成率和企业技术创新是制造业服务化影响企业出口DVAR的中介渠道。(4)制造业服务化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概率,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且异质性影响依赖于企业贸易方式、所在地区和所有制类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超 蔡露露
中国制造业企业如何从依托出口产品数量向质量转变,服务业对外开放从非实物要素投入角度提供了新的视角。将产品质量引入消费者偏好和制造业企业的生产出口决策,通过构建一个包含消费者和服务、制造两类生产企业的局部均衡模型来阐释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对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基于政策文本构建服务业开放影响指数,就服务业对外开放与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实证研究发现,服务业对外开放主要通过削减制造业企业生产成本和提高企业生产率来改善产品质量,改进作用与开放的服务业类型有关,与制造业企业本身的地域特征、所有制属性以及企业所在行业的服务要素依赖程度无关。理论和经验证据表明,中国应该进一步消除服务行业的外商投资障碍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在对外开放过程中需要有侧重地引导外资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向生产性服务行业流入,但无需过分注重制造业企业的地理布局、生产技术与所有制差异。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明 卿前龙 盖翊中
数字服务贸易是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新型贸易,在革新资源配置方式、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动我国出口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2000—2020年(2016年除外)我国海关产品层面交易数据,用动态效应检验模型分析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服务贸易开放提高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但对出口产品质量作用的大小与地区有关,即地区经济越开放,制度等越完善,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越大。动态检验表明,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动态变化特征。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垂直专业化水平通过品类多样化效应和低成本效应调节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作用。为促进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应完善数字服务贸易开放的宏微观环境,消除不同所有制企业在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差异;扩大优质数字服务进口,重视原创性数字技术创新,推动优势数字服务出口;打通国内国际大循环,降低数字要素进出壁垒,提高数字资源匹配的灵活性及资源配置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