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26)
2023(5657)
2022(4803)
2021(4794)
2020(3980)
2019(9283)
2018(9457)
2017(17859)
2016(9689)
2015(10576)
2014(10538)
2013(10296)
2012(9396)
2011(8676)
2010(8998)
2009(8550)
2008(8553)
2007(7657)
2006(7225)
2005(6347)
作者
(25596)
(22681)
(21808)
(20695)
(13774)
(10704)
(9799)
(8608)
(8437)
(7709)
(7598)
(7332)
(7115)
(7032)
(6932)
(6499)
(6405)
(6343)
(6196)
(6032)
(5722)
(5530)
(5460)
(5332)
(5064)
(5044)
(4975)
(4772)
(4494)
(4458)
学科
(44459)
(43724)
经济(43658)
(34528)
农业(29428)
管理(18843)
(14727)
企业(14727)
业经(14465)
(12797)
方法(12748)
中国(12241)
数学(11441)
数学方法(11367)
(10161)
农业经济(9835)
地方(9307)
(9302)
(9006)
农村(9000)
(8228)
发展(8032)
(8021)
(7845)
收入(7488)
土地(7405)
(7327)
银行(7318)
体制(7236)
(7192)
机构
学院(133971)
大学(130965)
(61400)
经济(60320)
管理(51073)
研究(50150)
理学(44084)
(43802)
理学院(43619)
管理学(42983)
管理学院(42746)
中国(39284)
农业(32830)
科学(28337)
(27225)
(26786)
业大(25894)
(25613)
中心(23199)
研究所(22974)
(21357)
财经(20047)
农业大学(19858)
(18635)
师范(18524)
(18342)
经济学(17503)
经济管理(17279)
北京(17043)
(16956)
基金
项目(86247)
科学(68225)
研究(68129)
基金(62357)
(54616)
国家(53584)
科学基金(44922)
社会(44407)
社会科(41453)
社会科学(41441)
(34155)
基金项目(33160)
教育(30026)
编号(29445)
(27443)
(26802)
自然(26298)
自然科(25635)
自然科学(25628)
自然科学基金(25198)
成果(24374)
资助(23873)
(20241)
(20018)
课题(19352)
重点(18932)
国家社会(18466)
(18391)
(18256)
(18041)
期刊
(79117)
经济(79117)
(50708)
研究(42950)
中国(34489)
农业(34095)
学报(20352)
科学(20125)
业经(19379)
(18360)
大学(16957)
教育(16926)
(16910)
金融(16910)
学学(15986)
(15560)
管理(15183)
农村(13510)
(13510)
农业经济(13363)
问题(11632)
世界(10884)
技术(10389)
经济研究(9828)
财经(9715)
农村经济(8918)
经济问题(8825)
(8775)
(8388)
社会(8335)
共检索到2169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雪峰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与农民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分田到户、人民公社解体,农民重新获得农业生产经营自主权;二是20世纪末农民负担居高不下,农村干群矛盾激化,进入21世纪,国家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并最终在2006年取消了历时千年的农业税;三是取消农业税后,国家开始向农村转移大量资源,并探索新型的国家与农民关系形式以及探索新型乡村治理模式。如何更加有效地向农村转移资源,如何让自上而下的资源转移变成让农民组织起来自己建设自己美好生活,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纯清  
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政治和文化为核心的社会转型推动中国农民价值观的变迁,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农民价值观变迁历经了传统价值观的动摇与主体的觉醒、不同价值取向的碰撞、农民价值观多样化、在碰撞进程中逐步走向整合的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对农民价值观的变迁产生深刻影响。当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将会推动农民的生态观、生产观、教育观、居住观和消费观等发生新的变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小华  温涛  韩林松  
利用1978~2017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农村居民住户调查数据,在构建了具有内部习惯形成和收入不确定性的农民消费行为计量模型基础上,本文运用SYS-GMM估计方法对农民消费行为的时期演化轨迹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消费行为变动不仅在整体上呈现出对收入变动的过度敏感性,而且还表现出了显著的习惯形成效应;过度敏感性和习惯形成效应都因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的阶段性不同而存在极大差异,特别是在2004年前后表现出了明显的"消费压抑"和"消费释放"这一两极分化现象,而习惯形成效应表现出了明显的先缓慢降低之后又快速扩大的趋势;同一类消费在不同阶段的习惯形成效应和不同类消费在同一阶段的习惯形成效应都存在显著差异,各项消费同样存在从"压抑"向"释放"的转变趋势。本文研究的启示在于:提高农民消费水平,扩大内需已经到了最佳时期。必须增强支农政策的稳定性、延续性和准确性,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进一步转变农民消费观念,改善农村消费环境,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才能真正实现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和居民福利水平全面改善。
[期刊] 改革  [作者] 闵继胜  
沿着"政策目标—制度安排—政策举措—环境问题—治理对策"的逻辑思路,通过刻画我国农村环境治理政策的演进轨迹,发现我国各阶段农村环境问题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政策目标指向下一系列制度安排的必然结果。改变政策目标,树立全新的粮食安全观,创新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体系,即树立"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是从内外部消解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可行选择。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启地  
本文作者在测度农民收入差距的基础上,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的差距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评价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天旭  郑恺  
现代化意味着城市化,意味着人口向城市集中,逐步市民化。但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出现部分农民的被动市民化现象。按照农民户口和失去土地的方式差异,农民被动市民化在我国经历了三个变化阶段。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荣辉  孙卫平  吕红  
把1980年以来高职院校制度的变迁历程划分为探索兴起(1980-1992)、地位确立(1993-1998)、跨越发展(1999-2003)和内涵提升(2004-2009)四个阶段,分别分析、概括不同阶段高职院校制度变迁的历程。总结、概括改革开放以来高职院校制度变迁的经验、教训和特征,进而为构建现代高职院校制度提供启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卢旭  杜时忠  
改革开放以来,公众作为教育价值关系的重要主体的地位日渐凸显。30多年间,公众教育价值观经历了由空白到觉醒,到反思质疑,再到今天的渐趋"理性"和多样化的演变,呈现出渐显、反复、功利和一定的时滞性等特点。随着公众参与教育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越来越高,公众教育价值观对教育实践和改革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故须将其与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者及教育研究者的教育价值观有机协调与整合。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干春晖  王强  
通过回顾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三次产业产出结构、内部结构以及就业结构变迁的历程和特点,可以发现,中国产业结构变迁趋势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并且已经具备了后工业化时期的特点。然而随着经济发展,中国产业结构依然暴露出不少问题,如区域间发展失衡、产业内部结构存在问题、产业间要素配置存在扭曲等。未来中国产业结构将进一步向合理化方向发展。中国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促进产业价值链升级,增加研发投入,提升企业家素质,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雪莲  
文章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政绩观以及相关时期内的领导干部考核选拔机制。其中重点梳理了十八大前后我国干部考核选拔制度的变化,分析了干部考核选拔制度变化所蕴含的政府行动目标、意识形态、上下级政治沟通模式及干部行为四个部分构成的政治生态的变化,指出当前中国干部考核选拔机制变化的突出特点是多角度加压的"多维责任制",这对原有的干部考核选拔运行逻辑下的成绩和问题产生了显著影响。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君阳  
教育督导是国家教育基本制度之一,我国现行教育督导制度是在改革开放后逐渐恢复与发展起来的。从不同维度来分析,教育督导制度变迁路径是不同的。从议程设置维度来分析,教育督导制度变迁有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路径。从价值取向维度来分析,教育督导制度变迁有激进性与渐进性两种路径。从举措动因维度来分析,教育督导制度变迁有强制性与诱致性两种路径。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变迁在三重维度路径均有发生,每一重维度上的路径变迁皆具有双重性特征,相互补充。影响教育督导制度变迁路径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各种不同原因之间交互作用与交互影响。为消解教育督导制度变迁中存在的阻力,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我国教育督导的行政地位,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提升教育督导组织自身持续地自我学习能力。未来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变迁仍然会在三个维度上发生,每一维度上的变迁皆有相应的适应性要求。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易伍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在财富心态上经历了一个"怀疑——认可——兴奋——焦虑"的过程。政策推动、媒体建构及传统文化价值祛魅是财富心态变迁的主要动力;成熟理性、宽容分享是财富心态建构的最终归宿;继续对传统文化进行梳理,从传统文化传承中寻找财富理性化基因是最佳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封闭僵化的传统社会向开放流动的现代社会过渡。在社会转型中,农民阶级不断流动,不断分化,为学者研究分析农民阶级的分化分层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民阶级分化分层的历史动因、分层标准、分化现状及存在问题等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助益。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刘艳  吴丰华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流向城市从事非农产业。本文在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增加的新常态背景下,围绕市场化改革这一主线,将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市民化分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显现与初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及农民工形成与农民工市民化三个阶段,力求探寻农民市民化的演进规律,并结合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考量和"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对未来我国农民市民化的新目标、新动力、新特征作出展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刘艳  吴丰华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流向城市从事非农产业。本文在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增加的新常态背景下,围绕市场化改革这一主线,将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市民化分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显现与初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及农民工形成与农民工市民化三个阶段,力求探寻农民市民化的演进规律,并结合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考量和"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对未来我国农民市民化的新目标、新动力、新特征作出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