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04)
- 2023(9918)
- 2022(8373)
- 2021(7693)
- 2020(6102)
- 2019(14056)
- 2018(13942)
- 2017(25386)
- 2016(13989)
- 2015(15425)
- 2014(15674)
- 2013(15297)
- 2012(14537)
- 2011(13466)
- 2010(14025)
- 2009(12975)
- 2008(13123)
- 2007(11752)
- 2006(11190)
- 2005(10723)
- 学科
- 济(64367)
- 经济(64294)
- 管理(37768)
- 业(36365)
- 企(28747)
- 企业(28747)
- 地方(23851)
- 中国(22847)
- 农(18865)
- 业经(16419)
- 方法(16043)
- 制(15571)
- 地方经济(13633)
- 银(13345)
- 银行(13336)
- 行(13049)
- 数学(13041)
- 融(12965)
- 金融(12964)
- 农业(12880)
- 数学方法(12839)
- 财(12072)
- 发(11959)
- 学(11515)
- 体(10650)
- 贸(10422)
- 贸易(10406)
- 环境(10033)
- 易(9943)
- 和(9601)
- 机构
- 学院(195919)
- 大学(194105)
- 济(81365)
- 经济(79418)
- 研究(76733)
- 管理(70217)
- 中国(59973)
- 理学(57674)
- 理学院(56868)
- 管理学(55923)
- 管理学院(55488)
- 科学(44550)
- 京(43560)
- 财(39810)
- 所(39512)
- 研究所(35050)
- 中心(34435)
- 江(34332)
- 范(31300)
- 师范(31038)
- 农(30973)
- 财经(28918)
- 北京(28869)
- 院(27953)
- 州(27673)
- 经(25939)
- 省(25830)
- 师范大学(24894)
- 业大(24159)
- 经济学(23725)
- 基金
- 项目(118259)
- 科学(93265)
- 研究(92407)
- 基金(81814)
- 家(70536)
- 国家(69840)
- 科学基金(59149)
- 社会(57659)
- 社会科(54621)
- 社会科学(54612)
- 省(47944)
- 教育(42582)
- 基金项目(41751)
- 划(40120)
- 编号(39177)
- 自然(35161)
- 自然科(34266)
- 自然科学(34260)
- 成果(33863)
- 自然科学基金(33614)
- 资助(32970)
- 发(32465)
- 课题(29334)
- 重点(27629)
- 发展(26783)
- 展(26319)
- 部(25289)
- 创(24729)
- 年(24157)
- 性(23196)
共检索到3409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戴宾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立足省情,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具体内容是:(1)重点发展成都、重庆的"两点式"发展战略;(2)"一线、两翼"战略;(3)"依托两市,发展两线,开发两翼,带动全省"发展战略;(4)"一点、一圈、两片、三区"发展战略;(5)规划五大经济区,培育四大经济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区域发展重点不够突出,重点区域范围过于宽泛;对交通轴线的等级质量以及点与线的关系认识不深;忽视了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增长潜能和核心作用;忽视了城市的群聚效应和自组织能力。而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四川未来区域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是:以工业化、城市化为导向,实施空间集中化发展战略。集中发展"三群、一带"...
关键词:
区域发展战略 四川 非均衡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于文浩
本文站在历史的角度从国家整体的视角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区域发展战略的变迁由来;基于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发展观的综合影响,论述了中国政府随着国内外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区域发展战略的选择;明确了区域发展战略不同阶段的起点和定位划分:非均衡发展阶段(1979—1990年)、非均衡协调发展阶段(1991—2006年)和统筹协调互动发展阶段(2007年至今)。本文在对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的中国区域经济空间布局进行分析的同时,总结了区域发展战略的效应和特点。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刘树杰 黄卫挺 宋立
在渐进式改革和对外开放过程中,我国的资源要素流动和组合配置受到所有制属性、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等的影响,在不同区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并客观上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区域发展模式,本文对此进行总结和回顾。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地区的代表性发展模式根据所有制属性和产业结构特征,过去30多年我国区域发展模式基本可以归结为"外部投资密集推动的外生性发展模式"、"民营中小企业带动的内生性发展模式"和兼具前二者特点的"改革推动的老工业基地改造更新模式"三种基本模式。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云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目标依次为东部沿海地区优先发展、倡导区域协调发展、区域总体发展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并行。在区域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区域类型划分逐渐精确、相关配套政策日渐丰富、空间规划体系逐步完善、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管理权限日益明确、区域协作逐渐精细。总体看,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市场化变革、由相对封闭向对外开放的国际化探索、由学习模仿向中国特色的自主性构建的过程。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区域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曾庆琪
从20世纪向21世纪转变的历史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重要历史责任。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巨大贡献,但在发展进程中也面临政策制定水平不高、自身缺乏吸引力等问题,今后高职教育发展要进一步改善政策环境,突出职教战略地位;加强与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沟通;努力增强区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国际化水平。
关键词:
改革开放 高等职业教育 发展历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贺建风 刘建平
统计调查体系包括方法体系、组织体制、法规体系、资源配置等多方面内容,其中最核心的是方法体系与组织体制。本文对统计调查体系中的方法体系与组织体制两个方面开展了研究。文章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统计调查体系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我国统计调查体系现存的突出问题,并对进一步改革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统计调查 方法体系 组织体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计广 张汉林 桑百川
"出口导向"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在中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对该战略及其理论基础进行了文献综述。本文认为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出口导向"战略面临着诸多的问题,需要不断转型。为此,本文提出并详细分析了"中性的"贸易战略。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 贸易战略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蔡德容
2008年11月21-23日,由湖南商学院承办的全国第12次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星城长沙成功举行。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新闻出版界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了会议,并围绕"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消费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这个主题进行了充分而热烈的讨论。现选择发表其中部分发言和论文,以飨读者。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绪瑾 王浩帆
中国保险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快速发展。从40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保险业大致经历了恢复和准备、规范和试点、快速发展和入世承诺、完全开放4个阶段,取得了保费规模不断扩大、保险多元化主体逐渐形成、外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逐渐提升、保险产品不断多样化、保险中介市场快速发展、公司治理和行业自律逐渐完善等系列成就。在此期间,保险市场主要呈现出8组矛盾,包括保险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规模优先与利润优先的矛盾、所有者缺位与市场化运行的矛盾、市场发展与结构失衡的矛盾、强保险市场与弱资本市场的矛盾、业务国际化与行业不完全市场化的矛盾、保险人才需求旺盛与供给不足的矛盾、社会保险与商业人身保险不匹配的矛盾。未来,保险业进一步加强改革开放要适应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最新变化。具体而言,应当注重开放模式数量化、经济基础市场化、保险意识整体化、条款费率市场化、营销渠道多元化、产业结构优质化、保险人才专业化、保险投资盈利化等12个方面。唯有深化改革、加速开放,才能促使中国从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迈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文兴吾
"信息四川发展战略",即以现代信息技术在四川省城乡普遍、大量、有效地运用,支撑和引领四川省的科学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实现四川省电子信息高科技产业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实施"信息四川发展战略",是四川省"十五"期间"一号工程"的深化和拓展。要确立带动型、跨越式、可持续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四川发展 “一号工程” 电子信息产业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春山 谢文海 吴吉林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市场化、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区域规划实践与理论不断发展。系统总结并提出了发展的3个时期:1 1978年至1990年代初实践起步与理论引入期,是注重效率的区域不均衡发展阶段,国土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得到共同发展,区域规划理论开始引入、发展及应用;2 19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实践增长与理论探索期,是注重效率兼顾公平的缩小区域差距发展阶段,区域规划工作受到重视并积极开展,区域理论研究进一步探索和发展;3 21世纪初以来实践深化与理论转向期,是注重公平的区域协调发展阶段,区域规划频繁出台并快速发展,区域规划理论多元化发展。在分析中国区域发展的新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规划在实践总结与理论创新、体系构建、实施机制创新、新问题跟踪等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区域规划 政策 实践 理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春山 谢文海 吴吉林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市场化、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区域规划实践与理论不断发展。系统总结并提出了发展的3个时期:1 1978年至1990年代初实践起步与理论引入期,是注重效率的区域不均衡发展阶段,国土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得到共同发展,区域规划理论开始引入、发展及应用;2 19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实践增长与理论探索期,是注重效率兼顾公平的缩小区域差距发展阶段,区域规划工作受到重视并积极开展,区域理论研究进一步探索和发展;3 21世纪初以来实践深化与理论转向期,是注重公平的区域协调发展阶段,区域规划频
关键词:
区域规划 政策 实践 理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汪阳红
我国的区域互助机制主要是以中央或省级政府指导协调下开展的对口帮扶工作,基本上是按照行政指令,建立区域之间的互助帮扶,形成互助结对关系,包括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中央单位和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公司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结成对口帮扶关系,支援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汪阳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开展了广泛的区域合作,而且合作内容不断拓展,合作方式日益丰富,合作组织类型多样,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有利于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发展,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区域间的共同发展。一、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发展1.出台一系列政策规定鼓励开展区域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