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78)
- 2023(6483)
- 2022(5323)
- 2021(5225)
- 2020(4339)
- 2019(9978)
- 2018(10094)
- 2017(18945)
- 2016(10556)
- 2015(11506)
- 2014(11530)
- 2013(11347)
- 2012(10559)
- 2011(9895)
- 2010(10274)
- 2009(9860)
- 2008(10264)
- 2007(9156)
- 2006(8653)
- 2005(7794)
- 学科
- 济(46786)
- 经济(46724)
- 农(44854)
- 业(35074)
- 农业(29693)
- 管理(22210)
- 业经(15521)
- 企(15403)
- 企业(15403)
- 制(13525)
- 方法(12973)
- 中国(12417)
- 数学(11113)
- 数学方法(10974)
- 体(10707)
- 农业经济(9978)
- 学(9586)
- 发(9564)
- 财(9553)
- 地方(9241)
- 村(9049)
- 农村(9038)
- 银(8151)
- 银行(8137)
- 发展(8100)
- 展(8083)
- 策(8074)
- 行(7899)
- 土地(7713)
- 及其(7708)
- 机构
- 学院(153229)
- 大学(150550)
- 济(66752)
- 经济(65505)
- 研究(58261)
- 管理(55065)
- 农(48390)
- 理学(47235)
- 理学院(46699)
- 管理学(45892)
- 管理学院(45612)
- 中国(45073)
- 农业(36606)
- 科学(34764)
- 京(32190)
- 所(30432)
- 财(29879)
- 业大(29319)
- 研究所(27514)
- 中心(26256)
- 江(25103)
- 范(22503)
- 财经(22409)
- 师范(22330)
- 农业大学(22301)
- 经(20390)
- 北京(20046)
- 经济学(19667)
- 省(19500)
- 院(19330)
- 基金
- 项目(97597)
- 科学(76795)
- 研究(75418)
- 基金(70390)
- 家(61609)
- 国家(60922)
- 科学基金(50917)
- 社会(48256)
- 社会科(45046)
- 社会科学(45033)
- 省(38560)
- 基金项目(37243)
- 教育(33605)
- 编号(32549)
- 划(31754)
- 自然(30781)
- 自然科(29973)
- 自然科学(29963)
- 自然科学基金(29434)
- 农(28457)
- 成果(27251)
- 资助(27251)
- 发(22680)
- 部(22576)
- 重点(22154)
- 课题(21925)
- 性(20261)
- 国家社会(20165)
- 创(19986)
- 制(19790)
共检索到245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纯清
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政治和文化为核心的社会转型推动中国农民价值观的变迁,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农民价值观变迁历经了传统价值观的动摇与主体的觉醒、不同价值取向的碰撞、农民价值观多样化、在碰撞进程中逐步走向整合的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对农民价值观的变迁产生深刻影响。当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将会推动农民的生态观、生产观、教育观、居住观和消费观等发生新的变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涛 戴均
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是社会变迁的晴雨表,对社会主导价值观有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先后经历了反思与觉醒期、多元分化与价值冲突期、理性与世俗化时期、多元整合与回归超越期。社会变迁特别是阶层结构和利益关系的变化是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原动力,多维价值冲突以及社会主导价值整合是其变迁的次生动力和外在表现形式,外来文化的辐射和高校校园文化的浸润是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催化剂。
关键词:
大学生 价值观 轨迹和规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卢旭 杜时忠
改革开放以来,公众作为教育价值关系的重要主体的地位日渐凸显。30多年间,公众教育价值观经历了由空白到觉醒,到反思质疑,再到今天的渐趋"理性"和多样化的演变,呈现出渐显、反复、功利和一定的时滞性等特点。随着公众参与教育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越来越高,公众教育价值观对教育实践和改革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故须将其与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者及教育研究者的教育价值观有机协调与整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季丽新
农民政治参与的广泛化是农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规模、渠道、方式不断扩展和参与的理性化、制度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民政治参与主体逐步扩大化,农民政治参与渠道日益多元化,农民政治参与形式更加复杂化,农民政治参与逐渐自主化,农民政治参与广泛化的轨迹逐渐清晰。
关键词:
农民 政治参与 广泛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雪峰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与农民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分田到户、人民公社解体,农民重新获得农业生产经营自主权;二是20世纪末农民负担居高不下,农村干群矛盾激化,进入21世纪,国家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并最终在2006年取消了历时千年的农业税;三是取消农业税后,国家开始向农村转移大量资源,并探索新型的国家与农民关系形式以及探索新型乡村治理模式。如何更加有效地向农村转移资源,如何让自上而下的资源转移变成让农民组织起来自己建设自己美好生活,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建华 张丽芳
农民工现象是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历史现象。本文依循横向时间轴,以外出动机、身份建构、社会接纳、迁居模式、社会生活与就业格局等为刻度,结合社会转型与渐进式政策修正,兼顾农民工动态特征及其过程的复杂性,图谱理性渐变中农民工嬗变轨迹,为终结农民工提供问题诊所。基于新的问题域,进一步探源其背后的实践逻辑,以城乡边界为逻辑起点,顺沿农民工问题逻辑线条流动经历或流动史,推导出未来农民工人群或然走向,亦即终结农民工问题的逻辑进路:阶段性市民化。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农民工 流动经历 嬗变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段雨澜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价格水平总体上呈上涨趋势,波动情况和影响因素与全国基本一致,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对云南价格波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发现:长期来看云南价格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明显,但中短期则存在明显影响,低通胀时期价格波动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高通胀时期则反之。对价格波动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关系的实证检验发现:价格波动总体上对人民群众生活存在影响,但是较为突出的是在价格水平较高阶段,影响群体最为明显的是城镇居民。因此,应在省级层面进一步加强价格调控工作。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毕宪顺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经历了恢复发展 ,加速发展 ,积极发展 ,大力发展四个阶段。本文从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角度研究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指出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走出了一条超常规、跨跃式、内涵外延交互发挥作用 ,促进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道路。今后几年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仍将以外延发展为主 ,跨越一个大的台阶后 ,内涵与外延并举 ,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发展道路 跨学科研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上官敬芝 张蕙显
文章在系统梳理1978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变化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实证的方法分析了影响居民消费支出变化的因素,结合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提出了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的三个建议:一是采用较为"温和"的方式增加城镇居民收入,二是采取"导入"的办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三是采择"综合"的途径提高社会平均消费倾向。
关键词:
消费需求 消费结构 消费倾向 人均收入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金华 李忠华 白子芳
本文在勾画改革开放以来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演变轨迹的基础上,指出近年来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的下降主要缘于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和制度创新时更多地向企业倾斜,而忽视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企业因过分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而忽视劳动者权益、劳动者因自身素质差而降低了与企业谈判的能力。因此,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需要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合力:政府要维护市场秩序,并在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向劳动者适当倾斜;企业要在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劳动者要借助于国家的帮助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与企业谈判的能力。
关键词:
初次分配 劳动报酬 演变轨迹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小华 温涛 韩林松
利用1978~2017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农村居民住户调查数据,在构建了具有内部习惯形成和收入不确定性的农民消费行为计量模型基础上,本文运用SYS-GMM估计方法对农民消费行为的时期演化轨迹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消费行为变动不仅在整体上呈现出对收入变动的过度敏感性,而且还表现出了显著的习惯形成效应;过度敏感性和习惯形成效应都因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的阶段性不同而存在极大差异,特别是在2004年前后表现出了明显的"消费压抑"和"消费释放"这一两极分化现象,而习惯形成效应表现出了明显的先缓慢降低之后又快速扩大的趋势;同一类消费在不同阶段的习惯形成效应和不同类消费在同一阶段的习惯形成效应都存在显著差异,各项消费同样存在从"压抑"向"释放"的转变趋势。本文研究的启示在于:提高农民消费水平,扩大内需已经到了最佳时期。必须增强支农政策的稳定性、延续性和准确性,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进一步转变农民消费观念,改善农村消费环境,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才能真正实现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和居民福利水平全面改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庄晋财 尹金承 庄子悦
改革开放以来,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起点的中国乡村创业,经历了"脱农"、"离村"、"回乡"的复杂演进过程,不断探索中国乡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发展理念的振兴道路。从实践来看,以农业为基础,强化农民的主体地位,鼓励农民草根参与,通过城乡要素互动,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注重农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是未来乡村创业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乡村创业 乡村振兴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海宾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人才的发展。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设立的特区之一,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先行示范区,深圳市的人才政策发展演变是我国人才政策演进的缩影。本文以深圳市为例,全面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层面及深圳市人才政策的重要历史变革,分析其中的演进规律,并展望未来深圳市人才政策的发展方向,也为国内其他城市人才政策改革和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人才政策 改革发展 深圳
[期刊] 改革
[作者]
罗重谱
邓小平法治思想为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围绕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内涵,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实施,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的关系,我们党完成了对依法治国的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法制建设,对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推进作出了部署,且提出了"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新思想,对依法治国方略进行了全面升华。
关键词:
依法治国 民主法治 社会主义法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