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84)
- 2023(15102)
- 2022(12673)
- 2021(11869)
- 2020(9732)
- 2019(21925)
- 2018(21737)
- 2017(40892)
- 2016(22411)
- 2015(24546)
- 2014(23903)
- 2013(23196)
- 2012(21390)
- 2011(19487)
- 2010(20074)
- 2009(19030)
- 2008(18863)
- 2007(17358)
- 2006(15857)
- 2005(14224)
- 学科
- 济(84758)
- 经济(84640)
- 业(74067)
- 管理(66564)
- 企(52856)
- 企业(52856)
- 农(50854)
- 农业(33823)
- 中国(27772)
- 方法(27613)
- 业经(27030)
- 制(25187)
- 财(24129)
- 数学(23421)
- 数学方法(23083)
- 技术(19762)
- 地方(17719)
- 体(17634)
- 策(17259)
- 银(16769)
- 银行(16737)
- 行(16145)
- 学(15831)
- 贸(15333)
- 贸易(15323)
- 融(15298)
- 金融(15296)
- 易(14976)
- 发(13878)
- 体制(13645)
- 机构
- 学院(309288)
- 大学(305288)
- 济(132466)
- 经济(129724)
- 管理(117863)
- 研究(110093)
- 理学(100422)
- 理学院(99360)
- 管理学(97806)
- 管理学院(97191)
- 中国(86362)
- 农(66499)
- 京(64184)
- 财(64098)
- 科学(63529)
- 所(55341)
- 中心(50804)
- 农业(50770)
- 江(50579)
- 研究所(49374)
- 业大(48573)
- 财经(47988)
- 经(43608)
- 北京(40328)
- 范(40162)
- 师范(39737)
- 经济学(39601)
- 院(39447)
- 州(38857)
- 省(36813)
- 基金
- 项目(200701)
- 科学(159587)
- 研究(152587)
- 基金(144754)
- 家(125996)
- 国家(124753)
- 科学基金(106974)
- 社会(98263)
- 社会科(92764)
- 社会科学(92744)
- 省(80158)
- 基金项目(75473)
- 教育(69583)
- 划(66479)
- 自然(66332)
- 自然科(64812)
- 自然科学(64793)
- 自然科学基金(63704)
- 编号(62172)
- 资助(57526)
- 成果(52132)
- 创(46616)
- 重点(45424)
- 部(45042)
- 发(44858)
- 课题(44450)
- 制(43283)
- 创新(42763)
- 国家社会(40641)
- 性(39656)
- 期刊
- 济(159705)
- 经济(159705)
- 研究(98223)
- 中国(77725)
- 农(69626)
- 财(49134)
- 农业(46794)
- 学报(46217)
- 管理(45809)
- 科学(45157)
- 教育(40188)
- 大学(37341)
- 融(37263)
- 金融(37263)
- 学学(35144)
- 业经(30331)
- 技术(27351)
- 财经(24295)
- 经济研究(23362)
- 业(23047)
- 经(21043)
- 问题(20942)
- 世界(16691)
- 版(16619)
- 农村(16238)
- 村(16238)
- 科技(16032)
- 技术经济(15517)
- 农业经济(15513)
- 贸(14845)
共检索到4947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纪韶 李小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历史性转变,快速成长为居于世界前列的制造业大国、国际贸易大国和经济总量大国。在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时期,中国人民勇于创新制度,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探索中国特色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道路。回首这举世瞩目、影响深远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伟大进程,最宝贵的经验就是制度创新和对人的尊重。本文基于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以及国家各部委颁发的主要文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权威报告、理论界和学术界在劳动力流动方面的标志性研究成果,梳理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制度和政策的演进历程及发展趋势,秉承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努力还原并展现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树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规模的农村劳动人口向城市转移,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和城乡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1978-2007年中国劳动力转移的内在影响因素的时间序列数据,在对所研究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向量自回归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在因素及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最大。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劳动力转移 时间序列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连清 周文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间劳动力转移逐步趋强并渐显高度活跃态势,劳动力转移的区域流向主要表现为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在劳动力异地转移过程中,流动的劳动力同时实现了乡城迁移和产业转移;农村人口的非户籍迁移是主流,形成"候鸟式"劳动力迁移模式;东部对中西部地区总体上尚未形成明显的选择性移民倾向。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地域流向 主要特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晋利珍
本文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形式及成因进行了历史考察。研究发现,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在城乡分割、部门分割、体制分割弱化的同时,在当前以及未来对中国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影响最为深刻的将是垄断——竞争格局演变中的劳动力市蝎行业分割以及在其框架之下的主要市场与次要市场的二元制分割,即劳动力市场的双重二元分割。这一研究对认识中国现实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制度变迁过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叶敬忠 王维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年的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规模庞大的乡城流动人口和农村留守人口群体。本文将"流动"和"留守"置于全球新自由主义发展和农村商品化进程的背景之下,追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这两大农村人口群体的历史变迁与发展现状,并探讨其形成的原因、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展望。本文认为,"流动"和"留守"两大人口群体的出现是社会整体以经济增长为主导目标、城市偏向的发展模式的必然结果。农村"流动"和"留守"群体共同为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为此付出了代价。流动和留守人口问题的根本性化解,有赖于一个城乡协同、权利平等、和谐交融,且以"人"的福祉为终极关怀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留守人口 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秦元芳 吴昊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受制于多重因素,但最为关键的是制度层面的因素,根本原因是制度性制约。本文主要阐述通过制度改革与创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提供制度保障,以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有序转移 制度改革 制度创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呼倩 黄桂田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影响中国劳动力流动的主导因素经历了制度障碍阻隔、收入差距驱动、公共服务引领、机会不平等影响等演变过程。四十年当中,中国经历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国内劳动力流动,为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并逐步形成了区域间劳动力市场。新时代,流动劳动力本身呈现出新老代际交替、产业就业替代等特征,除了在推动减贫、促进产业升级方面继续发挥积极影响外,囿限于与经济发展的互为强化,劳动力流动视角下的区域发展极化问题逐渐突显。实践当中,为促进劳动力更广泛、自由和有效率流动,本文提出应推进全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创建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重视以中等和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的人力资本政策,构建有竞争力的城市人才制度体系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欧阳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雪萍
“三农”问题 ,最根本的就是农民收入水平低的问题 ,要改变这种状况 ,只有实现农民的充分就业 ,把沉淀在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而在转移过程中 ,最大的障碍就是制度约束。因此 ,只有进行制度创新 ,才能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就业 制度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广胜 田洲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从限制流动到自由流动,打破了土地对劳动力的桎梏,释放了亿万农村劳动力潜在的经济效能。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带来了多重红利,国家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产业结构持续升级和优化,劳动力个人收入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这一过程将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崛起的整个进程。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历程、特征和市民化进程;对其流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为国家经济做出的贡献进行了估计;针对在农村劳动力流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展望。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城镇化 市民化 变迁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德才
正确地选择分析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相关的制度变量,对于深刻理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至关重要。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及相关制度变迁的研究就会发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业生产率,释放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户籍制度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民的税费负担加重扩大了城乡收入的差距,推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可以说,我国农村制度面临着改革的临界点,包括变革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农业的财政支持制度和改革户籍制度。为此,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晓山
农民与农村土地之间的关系是农村最重要的经济关系,也是最重要的政治关系。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家庭承包,承包什么?承包农村的土地。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改革建立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就是让劳动与土地能够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中国农村土地这一宝贵的稀缺资源如何有效利用,这是中国能否实现全面小康、进而成为一个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在农村土地的利用上,第一是农业用地的利用。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如何进一步通过体制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提高务农劳动者的收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文凯 白重恩 谢沛初
户籍制度曾经是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巨大障碍,近年对其进行的改革促进了大量永久移民的形成,这是得到公认的。但是,户籍制度改革对短期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则缺乏研究,而这也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部分。在1998年中央政府明确了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改革目标后,户籍制度改革是否起到了引导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作用从而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贡献,则需要用数据分析。本文对2003—2006年期间发生的大中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效果进行检验,通过双差回归方法在户改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总量以及向大中城市而不是省会等特大城市流动的效应方面进行定量研究,发现在此期间,很少有证据显示户籍制度改革对短期劳动力流动产生了显著...
关键词:
户籍制度改革 劳动力流动 双差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华锋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仍然面临着诸多制度和环境障碍。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剥离户籍额外的福利功能;规范城市用工制度,建立农民维权组织;建立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机制;改革现有的农村土地制度,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制,将有力推进城乡劳动力市场的有序发展,合理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流动。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流动 法律规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文礼
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转折点,而“三农”问题是贯穿中国历史的基本问题,这一问题在改革开放后亦有了新的诠释。“三农”问题的症结在于农民收入相对城镇居民收入的下降,这主要是由城乡资源的不对称流通造成的。“三农”问题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发展,而且对于全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农”思想和政策的创新与发展集中体现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六个“一号文件”中。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三农思想 一号文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