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87)
- 2023(14962)
- 2022(12968)
- 2021(12305)
- 2020(10278)
- 2019(23835)
- 2018(23947)
- 2017(45678)
- 2016(25064)
- 2015(28097)
- 2014(28127)
- 2013(27708)
- 2012(25161)
- 2011(22864)
- 2010(22918)
- 2009(21378)
- 2008(21059)
- 2007(18475)
- 2006(16648)
- 2005(14730)
- 学科
- 济(98313)
- 经济(98176)
- 业(76103)
- 管理(71607)
- 企(55340)
- 企业(55340)
- 农(48691)
- 方法(39835)
- 数学(34236)
- 数学方法(33831)
- 农业(32314)
- 业经(26768)
- 财(26515)
- 中国(25694)
- 制(25426)
- 学(20548)
- 地方(19860)
- 体(18435)
- 贸(16791)
- 贸易(16783)
- 易(16354)
- 银(16225)
- 银行(16186)
- 务(15719)
- 理论(15701)
- 财务(15650)
- 财务管理(15614)
- 行(15447)
- 融(15396)
- 金融(15393)
- 机构
- 大学(351113)
- 学院(350788)
- 济(140622)
- 管理(139550)
- 经济(137558)
- 理学(120502)
- 理学院(119203)
- 研究(118752)
- 管理学(117305)
- 管理学院(116666)
- 中国(90406)
- 京(74850)
- 科学(72751)
- 农(71185)
- 财(65974)
- 所(59715)
- 业大(56844)
- 农业(54506)
- 中心(54271)
- 研究所(53846)
- 江(52509)
- 财经(51451)
- 北京(47117)
- 经(46808)
- 范(46629)
- 师范(46251)
- 院(42619)
- 州(41821)
- 经济学(40417)
- 财经大学(37929)
- 基金
- 项目(238361)
- 科学(187434)
- 研究(177912)
- 基金(172560)
- 家(149937)
- 国家(148619)
- 科学基金(127477)
- 社会(111726)
- 社会科(105492)
- 社会科学(105465)
- 省(93118)
- 基金项目(92378)
- 自然(81883)
- 教育(80477)
- 自然科(79876)
- 自然科学(79860)
- 自然科学基金(78433)
- 划(77782)
- 编号(74225)
- 资助(69512)
- 成果(60725)
- 部(53036)
- 重点(52990)
- 发(50898)
- 课题(50223)
- 创(49451)
- 制(47554)
- 创新(46107)
- 国家社会(45602)
- 教育部(45304)
- 期刊
- 济(162130)
- 经济(162130)
- 研究(105745)
- 中国(73591)
- 农(71563)
- 学报(55555)
- 科学(51739)
- 财(50116)
- 管理(48908)
- 农业(48295)
- 大学(43210)
- 教育(41348)
- 学学(40634)
- 融(34230)
- 金融(34230)
- 业经(30361)
- 技术(29531)
- 财经(24961)
- 业(23220)
- 经济研究(22700)
- 问题(21901)
- 经(21166)
- 版(18169)
- 理论(17424)
- 图书(17170)
- 科技(17074)
- 技术经济(16269)
- 现代(16139)
- 实践(15970)
- 践(15970)
共检索到5266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刚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农地承包权制度演化历程,检讨农地承包权制度演化规律,对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落实农地"三权分置"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农地承包权制度的演化主要经历了萌发、形成、稳定化、明晰化与制度延伸、全面深化五个发展阶段。在农地承包权制度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规律性与目的性相统一、诱致性与强制性相统一、当代中国的特殊性与市场经济一般性相统一、以农民权益为中心与国家利益实现相统一的五大规律。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娟
土地承包法的颁发与实施是为了赋予农户安全稳定的农地产权,以加快农地市场流转,促进农地有效、可持续利用。但由于农村土地政策在实施上长期过度依赖于农村集体,因而出现偏差。以农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为初始形式的农地登记制度的引入,提高了国家对农民合法土地权利的保护力度。农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或发证在使农民获得完整的合法土地产权、增强农民对土地权益的了解与信心、对抗农村集体干预、降低土地交易成本等方面创造了有利于农地市场流转的条件。江苏南通的统计数据表明,在农地承包经营权发证率较高的地区,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越发达,农户对农地产权稳定性信心越高,农地交易费用越低。中国有必要按照规范土地登记制度要求,继续农地...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从禁止到引导,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对不同时期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较有代表性的文件、决议和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和分析,从政策法规视角来审视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变迁和发展。结果表明,要发展并完善我国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仍必须着重解决农用土地保护、土地流转规范化、农民保障机制、土地流转价格、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土地承包经营权 土地流转 制度变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肖璐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是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运用,并不是农民要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目前,我国在法律上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有所限制,针对此,我国应积极修改《农村土地承包法》中的相关规定,使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有法可依。除此之外,我国还应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与土地承包经营权价值评估体系,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提供必要的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肖璐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是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运用,并不是农民要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目前,我国在法律上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有所限制,针对此,我国应积极修改《农村土地承包法》中的相关规定,使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有法可依。除此之外,我国还应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与土地承包经营权价值评估体系,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提供必要的保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敬之 王天铮
党的十九大后,农地"三权分置"的新时代格局业已形成。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改变了农地所有权之外的权能配置形式:承包权兼具了保守性的成员权与流转性的物权之属性。成员权与物权二重性使得"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既实现了农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时代需要,又赋予了农民国家阶级主体地位的宪法保障。在宪法与民法的双重约束之下,权利性质的差异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得以表达。因此,两种性质的农地承包权在实践中理应区别对待。慎重协调承包权与经营权之间、成员权与物权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处理好"三权分置"改革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
土地承包权 三权分置 成员权 物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杰
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义在于通过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实现土地经营的市场化以及农业的现代化。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特征是流转客体的单一性、流转范围的封闭性、流转方式的债权性。本文认为,现行农地承包权债权式流转是低效的,应建立物权式农地承包权流转法律制度。
关键词:
农地承包经营权 物权 目标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祝洪章 张懿玮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依循服务国家城乡关系的国家意志、路径依赖、渐进式、诱致与强制变迁结合等发展演进规律,存在典型制度价值复合化特征。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在多重制度逻辑框架下,以“系统观念、底线思维”为制度逻辑兼容策略,以增量改革和绩效提升拓展制度逻辑兼容空间,以“地权细分”搭载制度逻辑兼容载体,以“走廊调控”化解制度逻辑兼容矛盾,实现了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创新实践。
关键词:
农地产权制度 “三权”分置 多重制度逻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秦福川 王志刚
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民缺乏金融机构认可的担保物,而要实现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需作出经济法上的调整与规范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和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同时,由于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单一、经营规模小、多使用现金消费等特点,金融机构在信贷活动中面临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无法有效区分贷款申请人的风险类型而限制信贷资源的有效配置。农村金融供需矛盾之所以突出,主要原因在于农民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鸣
中国农地法律制度与经济体制具有高度相关性。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制度设计将直接影响广大农民的自我发展、关系到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的战略发展问题。现有的农地承包经营权带有浓厚的"成员权"与"土地型社会保障制度"色彩,存在明显的产权残缺。农地难以实现规模经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地所有权,但在现阶段农地二元化制度的背景下,只能从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层面上考虑制度创新,核心是从立法上完善农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属性。
关键词:
农地 承包经营权 物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璨
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农户生计等方面,中国集体林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启动了多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本文采用分权多中心决策主体演化博弈理论,研究了集体林权制度变迁的动态过程。分权多中心决策主体的观念改变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前提,分权多中心决策主体采取功能、权力、自适应学习和同构等形式,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复演化博弈,中央政府为多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介入者,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所呈现的间歇性均衡和多重均衡是分权多中心决策主体持续演化博弈的结果。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万超 苏彩玲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从1978开始,经历了供给主导的机构自身改革以及需求主导的微观功能改革。历经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间也有值得我们反思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
农村金融体制 金融改革 金融制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相蒙 于毅
由于产业特殊性和历史原因,农民在我国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农民生存权保障需要国家以法律机制积极保障。本文从农地入股视角切入,阐明了农地入股中国家从哪些方面需要保护的农民生存权,从市场法律环境、企业决策与风险关联机制和非市场因素干涉等方面剖析农地入股在为农民带来收益的同时可能造成的威胁,并从经济法调整角度提供了可行的理论和制度构建对策。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华鹏 张俊峰 张安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地制度出现多次变迁,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以改革开放后通过制度变迁而形成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田制、规模经营制、四荒地拍卖制、股份合作制等5种农地制度为研究对象,利用制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产权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分析和探讨这5种农地制度变迁的方式、背景、条件,总结和梳理农地制度变迁所产生的绩效及启示,并针对中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诸多缺陷,提出进一步改革及创新的方向和建议。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农地制度 制度变迁 创新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平
《物权法》颁布后,对土地承包经营权予以征收补偿既是理论需要又是实践需要。在理论上,土地所有权的征收已不能消灭土地上存在的作为独立用益物权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实践上,如不征收补偿土地承包经营权,失地农民的经济状况相比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成员会显著恶化。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征收补偿应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市场价格为计算标准。同时,在征地补偿时,要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征收补偿与土地所有权征收补偿、安置费补助、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加以区分。
关键词:
土地承包经营权 土地征收 补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