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88)
2023(3971)
2022(3393)
2021(3491)
2020(2903)
2019(6887)
2018(6882)
2017(12386)
2016(7005)
2015(7665)
2014(7849)
2013(7567)
2012(6862)
2011(5861)
2010(6025)
2009(5747)
2008(6052)
2007(4900)
2006(4476)
2005(4027)
作者
(16835)
(14284)
(14080)
(13770)
(9053)
(6625)
(6574)
(5379)
(5254)
(5147)
(4793)
(4758)
(4731)
(4709)
(4564)
(4149)
(4104)
(4035)
(4026)
(3860)
(3652)
(3425)
(3365)
(3300)
(3246)
(3200)
(3118)
(3001)
(2816)
(2802)
学科
(25415)
经济(25373)
管理(24129)
(22603)
(19390)
(18458)
企业(18458)
财政(12785)
(10777)
(10283)
方法(10046)
中国(9188)
(9068)
财务(9066)
财务管理(9015)
企业财务(8658)
数学(8619)
数学方法(8565)
(8149)
体制(7393)
地方(7090)
(6027)
银行(6021)
(5667)
(5623)
业经(5599)
(5534)
制度(5528)
(5396)
金融(5396)
机构
大学(87666)
学院(86055)
(37124)
经济(36389)
研究(32020)
管理(31590)
(29613)
理学(26816)
理学院(26509)
管理学(26097)
管理学院(25938)
中国(25850)
财经(18354)
(18210)
科学(17132)
(16644)
(16398)
研究所(14134)
(13964)
中心(13608)
财经大学(13342)
北京(12063)
经济学(11711)
(11685)
师范(11620)
(11511)
(10549)
财政(10537)
经济学院(10446)
(10392)
基金
项目(51722)
研究(40959)
科学(40752)
基金(37346)
(31629)
国家(31298)
科学基金(27003)
社会(26235)
社会科(24824)
社会科学(24817)
教育(19917)
基金项目(19395)
(19223)
编号(16650)
(15987)
自然(15859)
自然科(15501)
自然科学(15496)
成果(15454)
自然科学基金(15243)
资助(15048)
(12256)
课题(12048)
(11798)
重点(11780)
教育部(11103)
(11067)
(11003)
国家社会(10988)
项目编号(10702)
期刊
(45602)
经济(45602)
研究(34848)
(28616)
中国(24114)
教育(14301)
管理(13163)
(11014)
金融(11014)
学报(10902)
财经(10006)
科学(9902)
大学(8967)
(8662)
(8534)
经济研究(8370)
(8158)
财政(8158)
学学(8142)
会计(6973)
财会(6385)
技术(6341)
业经(5679)
问题(5522)
农业(5154)
(4979)
(4977)
通讯(4254)
改革(4250)
(4250)
共检索到150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倪红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经历了中央"放权"改革、提高中央财政财权财力的分税制改革、以"共享"和"共担"为特点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调整等三个阶段,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存在一些问题。根据新时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应是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目标,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步缩小地区间差距。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戴园晨  徐亚平  
财政体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支,进行财政管理中,划分各级政权之间的权、责、利关系的制度。文章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财政体制的演变,着重分析了自1979年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财政“分灶吃饭”体制向地方包干财政体制演变的原因、作用及利弊,提出了“八五”期间改革地方财政包干制,为实现分税制准备条件的设想,强调财政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事权与财权相适应,中央与地方财权关系应经常调整的大原则。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秋霞  
论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新税制实行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分析朱秋霞1994年中国在财政领域内同时进行了以增值税为特征的税制改革和以分税制为特征的财税管理体制的改革。这两项重大改革的目的和影响范围,都远远超出了财政领域,而直接关系到整个经济体...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范建鏋  
近代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经波折,中央与地方关系变动频繁,其中尤以财政权力的配置和财政管理体制的构造为核心线索。本文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以历史的视角,以晚清迄今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为分析对象,力图做出一个较为全面的勾勒,并对隐含其中的财政逻辑做初步的评析。本文认为,中国是一个具有"大一统"传统的国家,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中央与地方关系在集权的趋势中有着走向分权的倾向,当政府权力格局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时,如果能建立起一种良性应对机制可以较好地化解突发危机,尤其是突发的财政危机,那么,中央与地方关系则更有可能走上一条稳态均衡的道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尚蒲  张日新  
基于财政收入视角,本文回顾了我国财政改革历程,认识到宪政背景、意识形态和地方可支配财力对财政分权的重要意义。分税制改革是政府间财力的重新分配。分税制改革至今,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分享不断调整。中央通过扩大共享税范围,增加了分享比例,集中税收,上收财力。分税制规定了政府间的预算内财政收入,并没有规定支出,实质上增加了地方政府财政支配权。地方政府预算内财政收入减少,却不断扩大财政支出的规模。地方政府通过增加非税收入规模,提高中央转移支付额度,实现收支平衡。地方政府提高财政可支配收入的积极性和经济建设的积极性相互交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龙  贾明德  
通过构建财政政策效应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政策的总效果即对GDP的增长率贡献约为12.23%。其中,主动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大;而主动效果中,政府购买支出效果远大于税收的效果,说明了政府财政支出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自动效果中,税收的效果大于政府购买支出的效果,说明我国的税收对经济的稳定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彭克强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支农效率低下已是不争的事实,财政支农结构效率低下与金融支农积极性不高互为表里。必须整合财政和金融两股支农力量,使二者发挥各自支农比较优势,在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基础上扩大支农资金规模,从而大幅提升财政支农资金的整体效率。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朝才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地方财政改革深耕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土壤之中,始终坚持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高效化的改革方向,稳步推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从地方财政管理改革、地方政府融资和债务管理改革、地方财政政策改革、地方财政体制改革四个方面对我国地方财政改革作了全面的回顾和展望。地方财政管理改革经历了从规范化、一体化、全口径到科学化、公开透明化、高效化、法治化的发展过程,未来应通过全面绩效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融资经历了集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债、发行地方债与PPP三个阶段,扩大地方债额度、大力发展规范的PPP是未来改革的方向。地方财政政策管理应从过去的寻求"政策洼地"转为打造"制度与服务的高地"和优良的营商环境。地方财政体制经历了包干制和分税制两个阶段,今后应继续坚持分税制财政体制,紧紧依托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调整和理顺,在中央政府的全面领导下不断统一和规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静慧  吴雪倩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乡村治理的重要问题,围绕“三农”问题,我国不断进行政策创新实践,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为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做贡献。我国“三农”政策的演变主要有1978-1989年纠偏和探索时期、1989-2002年稳定和发展时期、2002-2012年新农村建设时期、2012-2021年乡村振兴时期四个阶段。“三农”政策的演进给我们的启示是:坚持党中央的领导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保障、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注重保持政策的耦合性和连续性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保障。在未来结合新的时代特征,我们应在不同视角下不断强化党的领导、坚持乡村振兴战略以及统筹城乡发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树培  魏下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演变和财政支农支出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财政支农投入带有明显的"人治"特征,缺乏有效的体制与制度保障。虽然财政支农总体支出对农民收入增长有促进作用,但由于支出结构不合理,各分类支出间效率差异较大,使得总体效率较低。之所以在国家不断调整财政支农政策和扩大支农支出规模的情况下,城乡差距与"三农问题"却日益严峻,一方面是由于财政支农缺乏有效的体制保障,另一方面可归因于支农支出结构安排不合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贾荣鄂  
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划分税种为基础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已于1994年在我国全面推行。分税制的推行使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的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是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必然选择。实际上,分税制改革方案出台之后,已经初步显示了其良好的效应,它必将对推动我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产生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崔军  李帆  
1.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统筹谋划中央与地方关系改革的方向和政策设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标志着中央与地方关系绝不仅仅是一个财政范畴、经济范畴,而是跨越多个领域与多个学科的综合范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央与地方关系牵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其改革方案设计、制定、执行、评估往往依赖多个国家部门,
关键词: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金华  
晚清中央对地方财政监管的失控,财权的不断下移以致崩溃,构成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变化的基本态势。其间外债作为晚清财政的产物,一直伴随和影响着中央与地方权力的消长,并使得这一关系更为复杂和特殊。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启聪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理顺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关系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关系也应进一步理顺。 (一)政企分开是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前提。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戴一峰  
晚清时期 ,由于列强控制下的中国近代海关的介入 ,在原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基础上 ,围绕财权分割和财源争夺 ,中央政府、地方当局和近代海关三者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本文阐述了这一关系形成和演化的曲折历程 ,剖析了这一关系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由此展示了晚清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中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若干重要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