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93)
- 2023(9011)
- 2022(7369)
- 2021(6786)
- 2020(5608)
- 2019(12888)
- 2018(12821)
- 2017(23806)
- 2016(12495)
- 2015(14070)
- 2014(13786)
- 2013(13788)
- 2012(13057)
- 2011(12204)
- 2010(12211)
- 2009(11501)
- 2008(11145)
- 2007(9651)
- 2006(9179)
- 2005(8689)
- 学科
- 济(77766)
- 经济(77702)
- 管理(28894)
- 业(26242)
- 方法(24582)
- 数学(22512)
- 数学方法(22411)
- 中国(21425)
- 地方(18124)
- 企(18110)
- 企业(18110)
- 农(16489)
- 学(13849)
- 制(13634)
- 业经(13255)
- 地方经济(12957)
- 贸(12757)
- 贸易(12749)
- 财(12611)
- 易(12391)
- 农业(11599)
- 体(10969)
- 融(10858)
- 金融(10858)
- 银(10439)
- 银行(10430)
- 行(10231)
- 环境(9941)
- 发(9591)
- 税(9175)
- 机构
- 大学(187585)
- 学院(183501)
- 济(98172)
- 经济(96765)
- 研究(78182)
- 管理(63956)
- 中国(60557)
- 理学(53758)
- 理学院(53034)
- 管理学(52392)
- 管理学院(52009)
- 财(43388)
- 科学(42357)
- 京(40442)
- 所(39576)
- 研究所(35763)
- 经济学(33684)
- 财经(33631)
- 中心(32862)
- 经(30843)
- 经济学院(30052)
- 院(27884)
- 农(27202)
- 江(26914)
- 北京(26829)
- 范(24890)
- 财经大学(24889)
- 师范(24697)
- 科学院(23914)
- 研究中心(21790)
- 基金
- 项目(115857)
- 科学(92954)
- 基金(88085)
- 研究(85813)
- 家(77656)
- 国家(77132)
- 科学基金(64931)
- 社会(59486)
- 社会科(56610)
- 社会科学(56600)
- 基金项目(45208)
- 省(39961)
- 自然(38411)
- 教育(38034)
- 自然科(37499)
- 自然科学(37490)
- 自然科学基金(36870)
- 资助(36027)
- 划(35159)
- 编号(31222)
- 部(27746)
- 发(27330)
- 重点(27310)
- 国家社会(27256)
- 成果(26637)
- 中国(26609)
- 教育部(24211)
- 创(23198)
- 发展(22863)
- 课题(22806)
共检索到3024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余泳泽
基于中国1978~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检验后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利用两套资本存量核算方法,对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来源及其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4万亿元投资政策进行了效率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属于典型的投资主导型经济,资本投入是中国经济增长持续稳定的最主要来源,TFP贡献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由改革开放初期的资本、劳动力和TFP三驾马车平衡拉动,形成了现阶段的资本投入与TPP反向角力态势;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源于资本投入与TFP双重差异,但TFP差异是最重要因素;4万亿元经济刺激政策下中国经济复苏属于典型的"投资主导型复苏",是以牺牲中国生...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增长动力 TFP 时空特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GDP高增长率的背后却蕴藏着一些发展问题。本文提出了有效经济增长的范畴,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经济增长的历程。通过构建有效经济增长动态模型及相关变量的测定方法,实证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效经济增长的趋势特征,指出提高消费比例中超额人均消费的比重,是当前我国改善有效需求不足现状的关键所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武鹏
本文基于中国1978—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综合利用SFA和DEA方法计算了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研究结果表明:资本投入是中国经济增长持续稳定的最主要来源,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拉动特征非常明显;TFP改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降低,2002年以后持续呈现负值;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由改革最初的资本、劳动和TFP三驾马车式的平衡拉动,转换成现阶段的资本投入与TFP反向角力态势。中国要想在未来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迫切需要加快实现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由投资拉动向效率驱动的转换,对此,我们在探讨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动力转换 投资拉动 TFP改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宇 邓翔
本文利用扩展的索洛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其中重点研究了不同生产要素的贡献,特别是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的影响。笔者认为,中国的持续增长主要动力仍来自于要素的投入,特别是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其技术进步的贡献仍相对较小,这进一步说明中国未来的发展重点仍在于创造一种更为市场化和公平的制度环境,以使得创新,包括制度和金融创新有更好的发展环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弥
本文通过对自1978年至今经济增长波动周期的分析,发现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从上行滑向下行以及从下行再翻转为上行,都有一些规律性的衰退原因和发力经验,这些经验和规律表明,只有大力度和突破性的改革,才能使资金、劳动力、技术和经营管理等要素向各经济领域大规模涌入,形成投资需求和新的生产能力,创造更多的国民财富,实现收入支配的需求与扩大供给的财富相平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弥
本文通过对自1978年至今经济增长波动周期的分析,发现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从上行滑向下行以及从下行再翻转为上行,都有一些规律性的衰退原因和发力经验,这些经验和规律表明,只有大力度和突破性的改革,才能使资金、劳动力、技术和经营管理等要素向各经济领域大规模涌入,形成投资需求和新的生产能力,创造更多的国民财富,实现收入支配的需求与扩大供给的财富相平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名辉
文章基于修正后的Solow模型对1979~2007年江苏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进而比较分析江苏资本、劳动及TFP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马颖 陈波
本文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过程置于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之下,探讨经济体制改革何以使分权化体制下的金融资源得以释放的同时,通过金融体制改革形成了市场导向的金融体系,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本文验证了经济体制改革、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向关系。我们发现,在分权化背景下,金融体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在促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方面作用不同:金融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而财政体制改革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分权化的制度环境,但它本身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效应是含糊的。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姚武华 高德步
将经济活动抽象为价值生产与价值实现的综合,经济增长动力的内在形式是价值生产过程的推动力与价值实现过程的拉动力之间的协调力。"新时代"定义了一个社会新阶段,需要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定位。基于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济发展经验,立足于以往的经典理论,对照于新常态经济发展阶段现实,本文认为面对现阶段供给动力与需求动力双重不足的经济现实,新时代经济增长的动力定位应该落脚在三个方面:(1)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生产要素的内涵型供给,培育生产要素供给新动力;(2)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继续加强基础设施投资,以增强内需拉动力;(3)加快推进对外开放战略,以扩大国际经济合作范围,培育新层次的比较优势,激发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红利。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平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增长是一个不断被改写新纪录的奇迹。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历程都是在一个"次优的体制安排"下取得的,边增长边调整的体制安排,使中国经济从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了一个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进入了一个准现代化的经济增长结构中。
关键词:
中国经济增长 结构变革 回顾与展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钱娟 李金叶
文章运用Bai-Perron多重结构突变模型找出中国经济增长存在的结构突变点,并通过chow突变检验模型和现实有效性检验对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阶段进行研判,运用卢卡斯内生增长模型探寻突变点前后不同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是否存在转换,及增长动力转换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存在3个内生结构突变点,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存在时间异质性,且呈阶段性转换特征;经济增长动力正从"要素禀赋型增长动力"向"科技进步型增长动力"、"结构优化型增长动力"和"制度创新型增长动力"转换。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林芳
本文从中国实际出发,将1978年改革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在传统研究投入要素的基础上,把制度因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进行分析。文章用定量研究的方法考察各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从实证研究可以看出:资本、劳动、制度各因素共同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该结果也证实了制度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著的。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经济增长 制度因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璋 唐兆涵
2015年末以来,中央多次提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种提法暗含着一个共识和假定,即在此之前,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主要偏重需求管理。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需求管理并不能解决长期中的经济增长问题。然而一个事实却是,我国在这样的宏观经济管理模式下,保持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这其中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为什么长期以来,我国在偏重需求的管理模式下,供给方面却没有出现制约经济增长的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思考和研究。本文在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特征的基础上,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及宏观经济管理的特征进行了研究,进而从根源上剖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认为其是我国未来长期中宏观经济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外,本文还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