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19)
2023(8454)
2022(6799)
2021(6833)
2020(5365)
2019(12559)
2018(12492)
2017(22944)
2016(12583)
2015(14013)
2014(13735)
2013(13509)
2012(12582)
2011(11648)
2010(11786)
2009(10773)
2008(10690)
2007(9322)
2006(8588)
2005(7913)
作者
(32353)
(27988)
(27266)
(26334)
(17232)
(13260)
(12318)
(10775)
(10665)
(9708)
(9586)
(9128)
(8899)
(8701)
(8696)
(8421)
(8043)
(7917)
(7733)
(7622)
(7198)
(6732)
(6691)
(6465)
(6344)
(6204)
(6059)
(6008)
(5638)
(5635)
学科
(55536)
经济(55469)
(45598)
(34203)
农业(30108)
管理(22916)
中国(19897)
方法(17775)
数学(16564)
数学方法(16479)
业经(15808)
(14769)
(13115)
企业(13115)
(11877)
贸易(11868)
(11725)
(11498)
(11401)
农业经济(10190)
地方(10015)
(9707)
银行(9706)
(9581)
发展(9559)
(9544)
(9522)
(9076)
农村(9065)
(8985)
机构
学院(170569)
大学(168850)
(84250)
经济(82956)
研究(67791)
管理(61334)
中国(54895)
理学(52132)
理学院(51598)
管理学(51018)
管理学院(50693)
(45824)
(36272)
科学(36006)
(35392)
农业(34463)
(33520)
中心(30541)
研究所(30167)
业大(27895)
财经(27011)
经济学(26564)
(25729)
(24996)
经济学院(23883)
(23844)
师范(23679)
北京(23604)
(23084)
科学院(21653)
基金
项目(109702)
研究(88524)
科学(86979)
基金(80180)
(69404)
国家(68696)
社会(58355)
科学基金(57720)
社会科(54871)
社会科学(54861)
基金项目(41395)
(40522)
教育(40222)
编号(37146)
(33903)
自然(31924)
资助(31603)
自然科(31134)
自然科学(31127)
成果(31018)
自然科学基金(30604)
(27937)
(27019)
国家社会(25903)
(25827)
课题(25613)
重点(24983)
中国(24912)
(23756)
(23407)
期刊
(100756)
经济(100756)
研究(58832)
(52103)
中国(44813)
农业(35494)
教育(24995)
(24077)
科学(24002)
学报(23798)
(21798)
金融(21798)
业经(20515)
大学(20068)
管理(19610)
学学(18599)
(17003)
技术(15432)
经济研究(14916)
问题(14766)
世界(14257)
农村(13892)
(13892)
财经(13752)
农业经济(13675)
(12025)
(11227)
经济问题(10524)
国际(10110)
社会(9683)
共检索到279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建华  张丽芳  
农民工现象是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历史现象。本文依循横向时间轴,以外出动机、身份建构、社会接纳、迁居模式、社会生活与就业格局等为刻度,结合社会转型与渐进式政策修正,兼顾农民工动态特征及其过程的复杂性,图谱理性渐变中农民工嬗变轨迹,为终结农民工提供问题诊所。基于新的问题域,进一步探源其背后的实践逻辑,以城乡边界为逻辑起点,顺沿农民工问题逻辑线条流动经历或流动史,推导出未来农民工人群或然走向,亦即终结农民工问题的逻辑进路:阶段性市民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季丽新  
农民政治参与的广泛化是农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规模、渠道、方式不断扩展和参与的理性化、制度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民政治参与主体逐步扩大化,农民政治参与渠道日益多元化,农民政治参与形式更加复杂化,农民政治参与逐渐自主化,农民政治参与广泛化的轨迹逐渐清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凌永辉  刘志彪  
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总量规模还是在内部行业结构上,中国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仍相当滞后。这种现象发生的背后逻辑在于出口导向战略下的国际代工模式在供给层面上对国内本地化的服务业企业产生了正向的技术溢出效应,但同时也在需求层面上造成了负向的市场挤出效应,而且随着全球化分工的深入,这种市场挤出效应正在逐渐超越技术溢出效应。据此,本文提出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服务业发展亟须转向内需主导型战略的重要命题,主张依靠国内市场主体的有效需求为主导,虹吸国内外优质生产要素为我所用,在差异化的垄断竞争中,促进当前及未来服务业的创新和发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纯清  
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政治和文化为核心的社会转型推动中国农民价值观的变迁,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农民价值观变迁历经了传统价值观的动摇与主体的觉醒、不同价值取向的碰撞、农民价值观多样化、在碰撞进程中逐步走向整合的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对农民价值观的变迁产生深刻影响。当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将会推动农民的生态观、生产观、教育观、居住观和消费观等发生新的变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毕宪顺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经历了恢复发展 ,加速发展 ,积极发展 ,大力发展四个阶段。本文从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角度研究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指出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走出了一条超常规、跨跃式、内涵外延交互发挥作用 ,促进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道路。今后几年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仍将以外延发展为主 ,跨越一个大的台阶后 ,内涵与外延并举 ,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上官敬芝  张蕙显  
文章在系统梳理1978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变化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实证的方法分析了影响居民消费支出变化的因素,结合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提出了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的三个建议:一是采用较为"温和"的方式增加城镇居民收入,二是采取"导入"的办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三是采择"综合"的途径提高社会平均消费倾向。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纪韶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农民流动就业由少到多,已经成为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农民工政策是国家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政策影响的评估不仅看政策的制定,还要看政策的实施效果,社会政策的实施质量与社会管理体制、适用政策的群体和政策执行的环境紧密相关。本文从农民工政策环境的变迁、政策调整及实施中的问题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侯为民  
<正>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乡村嬗变是现代化的内在主题。实现乡村嬗变,需要立足中国“大国小农”的现实国情,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时代在变化,乡村在发展。在城乡融合的农业现代化新背景下,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理性看待多种农业经营方式的现实共存,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议题,国内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而富有成效的研究。冯道杰教授所著并由中国经济出版社2024年出版的《乡村嬗变:多种农业经营方式并行的逻辑》(以下简称《嬗变》)是其中的代表性成果之一,在这方面作出了可贵的探索。
关键词:
[期刊] 改革  [作者]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肖金成  
城镇化是以城市为主导进行生产要素空间再配置的历史进程。不同的国情使得城市化的模式多种多样。城镇化道路有其内涵和发展规律。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就是与中国人口多耕地少的基本国情相适应,提高各级城市和城镇的承载能力,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城镇转移,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要引导城市和城镇集约发展,促进城市群健康发展,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住房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海涛  汪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体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期、市场经济探索时期、市场经济确立时期、市场基础性地位巩固时期、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全球治理时期五个阶段。每个阶段,财政改革始终站在改革的前沿,是社会经济改革的突破口和先行军,始终发挥着基础性、制度性和保障性作用。与改革开放的进程相适应,中国财政改革也相应地经历了统收统支财政体制、包干制财政体制、分税制财政体制、公共财政体系的构建和现代财政制度建设五个重要时期。本文回顾了中国财政改革40年的历程,梳理改革的基本轨迹,概括了财政改革的基本经验,探求改革背后的基本规律,并对下一阶段中国财政改革进行了展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颜鹏飞  陈蓉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保险业经历了整体布局、自由发展和创新发展三个阶段。当前,中国正处于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的战略机遇期:一方面,世界发达国家保险业发展整体低迷,以中国为代表的世界新兴保险市场正在崛起,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保险业拥有"走出去""变强大"的时代机遇;另一方面,中国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不失时机地提出保险业供给侧改革,要求树立服务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体经济发展大局的改革观,锚定保障本位,以服务民生为重点提高保险供给质量,优化保险制度、基础设施以及人才供给,从而为新阶段深化中国保险业改革指明了方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海涛  汪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体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期、市场经济探索时期、市场经济确立时期、市场基础性地位巩固时期、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全球治理时期五个阶段。每个阶段,财政改革始终站在改革的前沿,是社会经济改革的突破口和先行军,始终发挥着基础性、制度性和保障性作用。与改革开放的进程相适应,中国财政改革也相应地经历了统收统支财政体制、包干制财政体制、分税制财政体制、公共财政体系的构建和现代财政制度建设五个重要时期。本文回顾了中国财政改革40年的历程,梳理改革的基本轨迹,概括了财政改革的基本经验,探求改革背后的基本规律,并对下一阶段中国财政改革进行了展望。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海宾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人才的发展。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设立的特区之一,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先行示范区,深圳市的人才政策发展演变是我国人才政策演进的缩影。本文以深圳市为例,全面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层面及深圳市人才政策的重要历史变革,分析其中的演进规律,并展望未来深圳市人才政策的发展方向,也为国内其他城市人才政策改革和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庄晋财  尹金承  庄子悦  
改革开放以来,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起点的中国乡村创业,经历了"脱农"、"离村"、"回乡"的复杂演进过程,不断探索中国乡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发展理念的振兴道路。从实践来看,以农业为基础,强化农民的主体地位,鼓励农民草根参与,通过城乡要素互动,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注重农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是未来乡村创业发展的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