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68)
2023(10798)
2022(9055)
2021(8649)
2020(7170)
2019(16584)
2018(16413)
2017(30716)
2016(16629)
2015(18407)
2014(18522)
2013(18076)
2012(16686)
2011(15341)
2010(15281)
2009(14478)
2008(14561)
2007(12774)
2006(11420)
2005(10824)
作者
(46297)
(39073)
(38578)
(37113)
(24883)
(18526)
(17582)
(14999)
(14869)
(13771)
(13518)
(13000)
(12860)
(12630)
(12586)
(11950)
(11434)
(11248)
(11189)
(11086)
(9965)
(9371)
(9340)
(8852)
(8848)
(8795)
(8620)
(8335)
(7868)
(7677)
学科
(65964)
经济(65865)
管理(48456)
(43889)
(37028)
企业(37028)
方法(27822)
数学(24626)
数学方法(24395)
(23099)
中国(21817)
(20184)
(17853)
银行(17836)
(16921)
(16097)
(15101)
贸易(15090)
(14662)
业经(14543)
(14294)
(13975)
金融(13973)
(12590)
体制(12301)
(11380)
(11355)
制度(11346)
财务(11331)
财务管理(11299)
机构
大学(237765)
学院(232136)
(106210)
经济(104325)
研究(87377)
管理(84983)
理学(72236)
中国(71931)
理学院(71359)
管理学(70381)
管理学院(69914)
(53387)
(51007)
科学(48741)
(43868)
财经(41258)
研究所(39546)
中心(39045)
(37809)
(37424)
经济学(35243)
(34393)
北京(32901)
经济学院(31514)
(31316)
财经大学(31111)
业大(30544)
(29254)
农业(29022)
师范(28955)
基金
项目(151544)
科学(120938)
基金(114520)
研究(110750)
(100753)
国家(100019)
科学基金(85060)
社会(74286)
社会科(70650)
社会科学(70635)
基金项目(59048)
(54205)
自然(53117)
自然科(51930)
自然科学(51915)
教育(51350)
自然科学基金(51061)
(47457)
资助(47124)
编号(41514)
(36310)
成果(35770)
重点(34820)
(33272)
国家社会(32924)
教育部(31799)
(31720)
(31567)
(30764)
中国(30675)
期刊
(115827)
经济(115827)
研究(79095)
中国(52185)
(42417)
学报(36580)
科学(34619)
管理(34263)
(34036)
(32756)
金融(32756)
大学(28594)
学学(26864)
教育(25696)
财经(22306)
农业(21922)
经济研究(20335)
(19254)
技术(17643)
业经(15633)
问题(15409)
(15362)
国际(13721)
世界(13324)
(12552)
理论(10852)
(10738)
技术经济(10400)
统计(9877)
现代(9809)
共检索到3693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学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商业信用制度的变迁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但它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明显不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那种完全自发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这一诱致性制度变迁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商业信用制度的“外部收益”性,而政府确立面向市场化的改革后使商业信用制度的诱致性变迁成为可能,非政府主体自发恢复被政府剔除于制度供给之外的商业信用制度,进而影响政府的制度供给,迫使政府最终设立发展商业信用的制度装置,促成商业信用制度实现诱致性变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冯开文  
一场诱致性制度变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的反观与思考冯开文1978年之后,一场以诱致性为主要特色的制度变迁①在中国农村悄然地发生了。这场变迁体现出了一些与改革开放以前截然不同的重要特点,也蕴含着一系列值得认真总结的经验。一变迁的突出特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成刚  田天元  
文章认为,国有企业内部诱致性制度变迁集中表现在任命制和选聘制二种形式上。突破行政任命制,实施人事制度整体强制性变迁是解决国企经营者缺位的核心力,并由此引申出两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深化改革的措施应能有效地通过“人大”来确立,并促进政府转变职能;二是在政府与企业间建造“隔离带”——董事会,它必须是多元利益者的代言人,能够独立地行使经营决策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康金莉  
清末民初,在资本主义市场形成过程中,中国农村经济形势恶化,传统金融制度失衡,形成对新式金融的诱致性制度需求。20世纪20年代初期,华洋义赈会在河北试行农村信用合作事业,成功将西方信用合作制度移植到中国本土,为以后全国性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形成奠定了基础。文章从制度变迁视角,解析了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历程。研究表明,早期中国农村信用合作制度确立的根本原因在于顺应了农村金融的诱致性制度需求,而其成功的供给制度安排亦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冯宗宪  王珏  王华  
文章在经典农户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产权制度变量,对我国林业制度变迁的最优路径及其中短期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结论证明,最优的林权制度变迁过程是强制性还是诱致性取决于林业自身的生产要素积累程度。长期来看,林业制度更倾向于多元化经营与家庭经营。可以证明,理论结论与我国林业产权制度变迁的历史过程是一致的,并得出了林业制度变迁理论结论对于我国的意义及若干启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丁宁  
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不仅对中国经济发展引入了物质性的要素,更为重要的是引入了对国企改革产生巨大冲击的新制度因素。比较外商直接投资条件下国企制度创新收益和成本的变化,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减少了国企制度创新的成本,同时使国企制度创新获得更大的利益,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国企诱致性制度变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辛德树  兰澄世  
一、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及产生农业产业化(agriculturalindustrialization)的概念首先由山东潍坊市于1993年提出,就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质是用一系列或松或紧的长期契约关系取代一些临时性的市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荣辉  孙卫平  吕红  
把1980年以来高职院校制度的变迁历程划分为探索兴起(1980-1992)、地位确立(1993-1998)、跨越发展(1999-2003)和内涵提升(2004-2009)四个阶段,分别分析、概括不同阶段高职院校制度变迁的历程。总结、概括改革开放以来高职院校制度变迁的经验、教训和特征,进而为构建现代高职院校制度提供启示。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君阳  
教育督导是国家教育基本制度之一,我国现行教育督导制度是在改革开放后逐渐恢复与发展起来的。从不同维度来分析,教育督导制度变迁路径是不同的。从议程设置维度来分析,教育督导制度变迁有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路径。从价值取向维度来分析,教育督导制度变迁有激进性与渐进性两种路径。从举措动因维度来分析,教育督导制度变迁有强制性与诱致性两种路径。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变迁在三重维度路径均有发生,每一重维度上的路径变迁皆具有双重性特征,相互补充。影响教育督导制度变迁路径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各种不同原因之间交互作用与交互影响。为消解教育督导制度变迁中存在的阻力,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我国教育督导的行政地位,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提升教育督导组织自身持续地自我学习能力。未来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变迁仍然会在三个维度上发生,每一维度上的变迁皆有相应的适应性要求。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晋利珍  
本文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形式及成因进行了历史考察。研究发现,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在城乡分割、部门分割、体制分割弱化的同时,在当前以及未来对中国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影响最为深刻的将是垄断——竞争格局演变中的劳动力市蝎行业分割以及在其框架之下的主要市场与次要市场的二元制分割,即劳动力市场的双重二元分割。这一研究对认识中国现实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制度变迁过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修宗峰  
以会计制度较为稳定的2001~2004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我国地区制度环境渐进改善的经济现实,本文检验了制度环境诱致性变迁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制度环境的横向差异影响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地区制度环境越好,其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投资者保护的"后果假说";地区制度环境的诱致性变迁进一步加剧了制度环境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程度,随着地区制度环境的渐进改善,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递增趋势;无论是地区制度环境横向差异比较研究,还是地区制度环境诱致性变迁研究,均没有发现净资产与地区制度环境之间存在关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丰雷  蒋妍  叶剑平  
土地调整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特征。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应用1999—2010年5次17省调查数据,对中国农村土地调整的制度演进及地区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农村土地调整的制度演进具有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特征,地理条件、人均GDP、非农产业比例等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变量是显著影响因素;同时,中央"不得调地"的正式规则进一步决定了中国农地调整制度的演进方向,特别是中央正式规则的渐进性实施特征是导致不同地区出现"千差万别"的土地调整制度的重要原因。进行土地确权(如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等)有助于减少土地调整,增进地权稳定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罗丹阳  王小敏  
本文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角度指出,民间金融存在的基础是我国的乡土社会,国有商业银行对金融资源的垄断、正规金融对小规模经济的规模歧视,及非国有经济和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是民间金融产生和发展的诱因;民间金融对我国金融制度的改革具有推动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