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78)
2023(15112)
2022(12600)
2021(11808)
2020(10127)
2019(23471)
2018(23132)
2017(43990)
2016(24149)
2015(27282)
2014(27228)
2013(27362)
2012(25561)
2011(23335)
2010(23731)
2009(22498)
2008(22987)
2007(20903)
2006(18690)
2005(17071)
作者
(71150)
(59912)
(59912)
(56995)
(38207)
(28703)
(27133)
(23281)
(22699)
(21447)
(20719)
(20167)
(19492)
(19234)
(19007)
(18406)
(17761)
(17612)
(17351)
(17325)
(15147)
(14979)
(14701)
(13786)
(13632)
(13494)
(13476)
(13233)
(12249)
(12185)
学科
(110853)
经济(110715)
(93965)
(75475)
企业(75475)
管理(74944)
(48524)
方法(47448)
数学(38693)
数学方法(38377)
业经(32439)
农业(32029)
(31987)
中国(30073)
(24931)
(21477)
贸易(21468)
(20915)
(20912)
财务(20892)
财务管理(20854)
地方(19936)
企业财务(19712)
(19614)
技术(18878)
(18590)
(18214)
(17925)
(16942)
银行(16898)
机构
学院(360050)
大学(357355)
(159524)
经济(156723)
管理(137491)
研究(128057)
理学(117506)
理学院(116207)
管理学(114503)
管理学院(113817)
中国(101008)
科学(76331)
(76231)
(74608)
(73147)
(66796)
研究所(60368)
农业(57658)
中心(57552)
财经(57366)
(56098)
业大(55291)
(52084)
经济学(49609)
北京(48435)
(45834)
师范(45418)
经济学院(44910)
(44713)
(43453)
基金
项目(230817)
科学(182284)
研究(169836)
基金(169262)
(148036)
国家(146677)
科学基金(124706)
社会(110317)
社会科(104218)
社会科学(104188)
基金项目(89040)
(88867)
自然(78559)
自然科(76731)
自然科学(76704)
教育(76217)
自然科学基金(75426)
(74717)
资助(68857)
编号(68148)
成果(55579)
(52762)
重点(52371)
(51418)
(49828)
(46841)
课题(46622)
国家社会(46619)
创新(46094)
教育部(44818)
期刊
(186047)
经济(186047)
研究(110245)
(73997)
中国(72877)
(58409)
学报(56007)
科学(54122)
管理(51301)
农业(49851)
大学(42789)
学学(40544)
(37493)
金融(37493)
教育(33846)
业经(33739)
技术(30768)
财经(29210)
经济研究(28815)
(27186)
(25309)
问题(25119)
世界(20838)
(20447)
技术经济(20390)
(18547)
国际(17895)
资源(16881)
统计(16726)
现代(16552)
共检索到553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曾先峰  
本文使用DEA方法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率及其变化趋势。我们的分析表明,我国农业生产率在1980~2005年间平均年增长速度为2.2%,其中技术进步率为4.2%,而相对技术效率则以每年1.9%的速度恶化;从地域上看,东部地区的生产率增长率与技术进步率要快于中、西部地区。在相对技术效率上,东部地区基本保持稳定,而中、西部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化;我国农业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进步。缩小农业生产地区差异的首要任务是加快现有农业技术推广,遏制技术效率恶化的困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曾先峰  李国平  
本文用DEA方法估算了我国28个省份1980~2005年的农业生产率,分析表明:①我国农业生产率在1980~2005年间平均年增长速度为2·2%,其中技术进步率为4·2%,而相对技术效率则以1·9%的速度恶化;②1980~1989年间,农业生产率的变化较好地解释了农业生产的波动,而1990年以后,农业生产波动更多地受到生产率以外因素的影响;③从地域上看,东部地区的生产率增长率与技术进步率要快于中、西部地区。在技术效率上,中、西部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化;④我国农业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进步。收敛性检验表明,我国农业生产率在总体上存在收敛趋势。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耀中  张阳  
本文使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1978-2007年中国27个省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TFP总体呈下降态势,这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率的倒退;与1978-1992年相比,1993-2007年服务业TFP的下降幅度增大;西部地区的下降幅度小于中、东部地区。服务业TFP不存在σ收敛,而存在绝对和条件β收敛,1992年后β收敛速度快于1992年之前的收敛速度。Tobit回归表明,城市化、消费需求和市场化对服务业TFP的提高有促进作用,而对外开放对其影响不显著。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蕾  杨向阳  王怀明  
本文使用基于农产品成本收益数据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采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方法分析了改革以来中国省际农业生产率的收敛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了时间和省份特殊效应、序列相关等因素的影响后,中国省际农业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条件性β收敛。为了进一步检验这一结果的可靠性,我们同时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的新的理论进展和方法再次对其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条件性β收敛仍然显著存在,并表现出良好的稳健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圣飞  
各地区间农业综合生产率发展极不平衡 ,且差异有不断扩大之趋势。分析其原因 ,非常规因素——科技生产率方面差异的急剧扩大是其主导因素 ;而常规因素——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方面的差异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泽猛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历史上几次大的经济波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农业生产水平下降或徘徊的影响。因此,科学地、合理地对各地区农业生产水平进行评价与比较,对于国家科学地制定地区农业政策和国民经济宏观规划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评价模型的选择 地区农业生产(包括农、林、牧、副、渔)发展水平的比较评价,旨在通过选择一套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综合反映各地区农业生产的水平、规模、效益的状况以及各个地区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王群勇  
本文基于随机边界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各地区农业生产技术有效性的现状及其重要影响因素。本文研究认为:(1)我国农业生产的平均技术有效性为0.6542,总体上来看,存在较严重的技术无效使用;(2)农业生产的技术有效状态基本上是时不变的,即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提高;(3)东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存在较大差异,东、中、西部地区的平均技术有效性各为0.7290、0.7253、0.5230;(4)农村教育、农村研发、农业基础设施投资是影响技术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大农业研发力度、提高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地区倾向性是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有效性的重要政策趋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阮征  
本文从新古典经济学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出发,对上海的国民生产总值,资本存量与劳动力进行回归分析,以得到资本存量与劳动力这两个生产要素相对产出弹性,并由此得出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对于产出的边际回报率。许多实证研究都要涉及到对资本存量K的估计,但是现有研究中对K的估计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也就影响了后续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很有必要针对估计上海的资本存量K的现有研究进行一下探讨。本文从四个方面详细探讨了测算K时所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自己的方法重新估算了上海的资本存量K的数据。通过改进方法所估算的上海资本存量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翻了不止三番,年平均增长率为1 1 .1 5% ,资本积累极为迅速...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罗斯炫  何可  张俊飚  
全要素生产率是推动中国农业增长的动力源泉。本文使用中国28个省(区、市) 1978—2017年数据,将农业生产要素质量与农村基础设施纳入增长核算框架中,并考察其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研究发现,农业生产要素质量、农村基础设施均能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值变化的32%可由农业生产要素质量、农村基础设施共同解释;相比劳动力要素质量,资本要素质量对农业增长的贡献更为明显,农村基础设施中电力设施对农业增长的贡献高于公路和水利灌溉设施。因此,应提高农业生产要素质量,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以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武义青  聂辰席  
1.CD生产函数 对“七五”期间我国各地区工业企业生产率的测定,采用了最常用的CD生产函数 Y=AL~aK~b (1)作为基本工具。式中,Y为工业总产值(亿元),L为职工人数(万人),K为资金总额(亿元)。a为L的产出弹性,b为K的产出弹性,A是结构参数。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石慧  吴方卫  
文章使用非参数的双边相对Malmqutist生产率指数(Bilateral Relative MalmquistProductivity Index-BRMPI)的方法测算了中国28个省级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在控制地区空间因素的基础上研究生产率地区差异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空间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样本期间内各省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存在局部空间相关性。在利用空间计量方法估计的收敛方程中,我们发现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能够显著促进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本的作用在不同的样本时期有差别,这可能与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有关,对外开放、市场化程度和农业科研投入的作用不明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砚杰  王晓兵  
本文计算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农业生产力变化及其区域差异,分析了生产力增长中各要素的贡献,并评估了在改革期间政府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将1979—2008年的省级数据应用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来计算农业生产力变化指数及其组成部分。在中国的农村改革进程中政策调整频频发生,绝大多数政策推动了农村改革的延续和进一步深化,但也有一些政策缺乏一贯性。系统地评估了在过去的30年里政策改革对农业生产力及其要素区域性差异的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傅勇  白龙  
本文在省际面板数据基础上运用DEA分析中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并分解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TFP变动。结果发现:就TFP变动模式而言,1978~2006年间TFP每年以接近3%的速度增长,TFP增长率波动呈现收敛态势,近年未现明显下滑趋势;就TFP增长的构成而言,技术效率变化与技术进步间存在替代关系,1980年代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交替起主导作用,1990年代以来TFP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就地区特征而言,东部和内陆资源丰富省份TFP增长较快,而中部省份的TFP增长较慢。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明  李文秀  
在对2004—2016年中国各省份生产服务业开放和农业生产率进行估算的基础上,采用SYSGMM方法探讨了生产服务业开放所带来的农业生产服务技术投入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服务业开放对农业生产率的正向作用显著;从细分生产服务业看,技术研发服务、信息服务和货物运输仓储服务开放对农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位居前三位,其后是金融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从生产服务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系数看,技术研发服务、信息服务和货物运输仓储服务走出去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相对大于其引进来所带来的影响,而金融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走出去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则相对小于其引进来的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明  李善同  
一、引言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以下简称TFP)又称综合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增长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反映资本、劳动力等所有投入要素的综合产出效率。TFP是衡量经济效率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经济增长潜力的重要指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