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11)
2023(8197)
2022(6682)
2021(6564)
2020(5302)
2019(12483)
2018(12352)
2017(22022)
2016(12181)
2015(13604)
2014(13224)
2013(12860)
2012(12108)
2011(11265)
2010(11087)
2009(10168)
2008(10109)
2007(8524)
2006(7941)
2005(7493)
作者
(33881)
(28298)
(28233)
(27104)
(18173)
(13540)
(12819)
(11146)
(11095)
(10060)
(10017)
(9625)
(9412)
(9377)
(9283)
(8970)
(8476)
(8315)
(8248)
(8021)
(7287)
(7034)
(6937)
(6669)
(6404)
(6386)
(6349)
(6124)
(5866)
(5821)
学科
(47250)
经济(47178)
管理(26932)
(23237)
方法(18750)
(18255)
企业(18255)
中国(18006)
数学(16720)
数学方法(16541)
(12769)
(12386)
(11417)
贸易(11408)
(11249)
(10561)
(10157)
(9593)
业经(9511)
(9070)
银行(9048)
(9019)
金融(9019)
(8869)
教育(8013)
理论(7944)
体制(7929)
农业(7678)
关系(7262)
(7094)
机构
大学(168615)
学院(162079)
(74496)
经济(73235)
研究(70255)
管理(54300)
中国(54015)
理学(45424)
理学院(44820)
管理学(44058)
管理学院(43754)
科学(40160)
(38614)
(36165)
(34135)
研究所(32881)
中心(29772)
(29519)
财经(26017)
北京(25805)
(25425)
经济学(24764)
(24624)
(24133)
(23461)
农业(23171)
师范(23143)
业大(22437)
经济学院(22103)
科学院(20855)
基金
项目(106099)
科学(83031)
研究(78581)
基金(78053)
(70613)
国家(70082)
科学基金(57498)
社会(50322)
社会科(47601)
社会科学(47590)
基金项目(38870)
教育(37774)
(36841)
自然(35363)
自然科(34532)
自然科学(34517)
自然科学基金(33959)
(33765)
资助(33006)
编号(29981)
成果(26696)
(25653)
重点(25371)
中国(24033)
(23244)
国家社会(22899)
课题(22847)
教育部(22107)
(22036)
大学(21055)
期刊
(82928)
经济(82928)
研究(58810)
中国(43374)
学报(28554)
教育(27908)
(26844)
科学(26210)
(25033)
管理(23395)
大学(22120)
学学(20160)
农业(18479)
(17597)
金融(17597)
经济研究(15005)
技术(14514)
财经(14031)
(12512)
(12362)
国际(12109)
世界(12029)
(11631)
问题(11279)
业经(9741)
图书(8528)
(7941)
论坛(7941)
(7741)
职业(7560)
共检索到2707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孙德刚  张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认知经历了从感性到理性、从片面到全面、从消极到积极的变化过程。中国参与联合国在中东的维和行动是中国参与中东安全治理的重要领域,其过程可分为谨慎接触(1979~1987年)、初步参与(1988~2001年)、机制创新(2002~2011年)和主动塑造(2012年以来)四个时期。中国参与联合国在中东维和行动理念、政策和行为的变化,受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海外利益不断拓展和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不断强化等四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中国参与联合国在中东的维和行动不仅展现了发展中大国对中东安全治理的参与,而且成为中国探索"维和外交"、运筹与美、欧、俄、非盟和阿盟等大国和地区组织战略合作的重要平台。在维和实践中,如何做到既"出钱"又"出人",既"出思想"又"出方案",是新时期中国从"维和大国"向"维和强国"迈进的重要任务。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陆建新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维和行动所出现的最新变化及其对维和行动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就联合国维和行动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自己的见解。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圳  岳鸿飞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组织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予了巨大推动。本文结合联合国工发组织的演进和功能,回顾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工发组织对我国工业生产力和现代化发展、经济对外开放、参与全球治理等方面的贡献和合作历程。研究认为,工发组织的设立显著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发展的国际话语权,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开展工业国际援助的主要通道。工发组织结合自身优势,对中国工业的生产力发展和对外开放发挥了重要的催化作用;其中,工发组织对中国援助的优先领域与国家发展战略和五年发展规划保持同步,是双方成功合作的重要经验。同时,工发组织依靠其联合国系统的话语地位,有力地帮助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自律"与"共治"的积极作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圳  岳鸿飞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组织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予了巨大推动。本文结合联合国工发组织的演进和功能,回顾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工发组织对我国工业生产力和现代化发展、经济对外开放、参与全球治理等方面的贡献和合作历程。研究认为,工发组织的设立显著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发展的国际话语权,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开展工业国际援助的主要通道。工发组织结合自身优势,对中国工业的生产力发展和对外开放发挥了重要的催化作用;其中,工发组织对中国援助的优先领域与国家发展战略和五年发展规划保持同步,是双方成功合作的重要经验。同时,工发组织依靠其联合国系统的话语地位,有力地帮助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自律"与"共治"的积极作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徐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教育援助在我国对外援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根植于党的政治理念,服务于党的政治理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调整教育援助政策,经历了"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再到"合作共赢"的发展,其政治理念主要体现在:尊重受援国主权,不谋求特权;"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保障国家主权和安全,维护国家利益与发展;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时俱进、共同发展;平等互利,遵循联合国宪章及有关规则;守望相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性、平等性、互利性和合作性是其主要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教育援助的实践策略包括: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坚持平等互信、共同发展的原则;健全评估体系,提高援助效益;加强内部管理,注重顶层设计。教育援助的政治理念与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的重大政治决策具有深层次的逻辑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统一于同一历史进程中。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仁伟  
最近几年联合国维和行动屡屡失利,引起各国专家的深入思考。如果联合国维合行动要转变为一种制度化的机制,没有一支直接归联合国安理会掌握的常备部队是难以想象的。然而这样一支部队在超国家的范围内组建,有许多难以克服的障碍,如指挥系统、训练、布署、后勤供应等,尤其是经费来源难以保证。但是,依赖多国部队,往往陷入海湾战争的“美军核心”模式。可见,解决联合国常备部队的构成问题,是维和机制必不可少的环节。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丁俊  陈瑾  
中外人文交流是中国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夯实中外关系社会民意基础、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途径。中国与中东国家的人文交流是中国人文外交的重要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此后中东各国的相继独立共同开启了双方人文交流的新纪元;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双方各领域人文交流日趋活跃,成就斐然。本文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与中东国家人文交流的成就、特征和意义作了简要梳理和评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挑战及发展前景作了初步研判和展望。在中国与中东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双方的人文交流不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且对深化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志翠  马雪梅  陈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实践经历了由量变到质变的逐步演进过程。本文在分阶段、分区域、分行业全面系统分析外资在我国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具体研究了外资对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进步、就业与工资水平提升等方面的显著成效,深度概括了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经验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对利用外资的理论、质量、营商环境、区域布局、载体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提升的对策,以发挥外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彦  王长和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历了发展理念的更迭演进,呈现出不同的发展价值观。不同的发展理念具有不同的价值立场和价值优先原则,这涉及价值排序问题。价值排序按照各种价值理念在社会价值图谱中的优先次序来确定其价值序位,当各价值理念发生冲突时,明确居于相对优先与支配地位的"核心理念",以引领社会发展。发展理念价值排序的演进遵循历史依据、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的统一,体现了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逻辑进路。在新时代,厘清发展理念的价值排序既能够有效指引发展实践,又可以起到凝聚社会力量、整合发展资源、规避发展风险的重要作用。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李伟建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外交战略进行了重要调整,中国的中东政策及其与中东国家的关系出现了积极变化。中国对参与中东事务的态度经历了从"韬光养晦,总体超脱"到"有所作为",再到强调发挥大国作用的转变。中国的中东政策从开始主要宣示原则立场向积极参与地区热点问题解决、提出中国思路和方案,再向提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和"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体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深度发展,中东在中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与此同时,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也实现了从最初侧重政治上互相支持,到走向政治、经济、文化、能源和高科技等多领域的合作,再到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的快速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程承坪  邱依婷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春山  谢文海  吴吉林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市场化、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区域规划实践与理论不断发展。系统总结并提出了发展的3个时期:1 1978年至1990年代初实践起步与理论引入期,是注重效率的区域不均衡发展阶段,国土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得到共同发展,区域规划理论开始引入、发展及应用;2 19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实践增长与理论探索期,是注重效率兼顾公平的缩小区域差距发展阶段,区域规划工作受到重视并积极开展,区域理论研究进一步探索和发展;3 21世纪初以来实践深化与理论转向期,是注重公平的区域协调发展阶段,区域规划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春山  谢文海  吴吉林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市场化、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区域规划实践与理论不断发展。系统总结并提出了发展的3个时期:1 1978年至1990年代初实践起步与理论引入期,是注重效率的区域不均衡发展阶段,国土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得到共同发展,区域规划理论开始引入、发展及应用;2 19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实践增长与理论探索期,是注重效率兼顾公平的缩小区域差距发展阶段,区域规划工作受到重视并积极开展,区域理论研究进一步探索和发展;3 21世纪初以来实践深化与理论转向期,是注重公平的区域协调发展阶段,区域规划频繁出台并快速发展,区域规划理论多元化发展。在分析中国区域发展的新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规划在实践总结与理论创新、体系构建、实施机制创新、新问题跟踪等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范瑜  
我国农村实行的村民自治,是农村改革的产物和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试验于90年代,90年代末至今得以普及,经过渐进的发展和积累,制度框架不断清晰,实现方式日益丰富、实际效果逐步明显,构筑了新型农村基层治理制度,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之路,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后,村民自治的发展应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引领,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民主自治需求,与新农村建设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逐步走向"大村民自治"格局,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更大的发展。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沃土上,我国开辟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税收现代化之路,涵盖基础调节和相机调节协同的税收制度与政策现代化、中央领导和地方创新协同的税收管理体制与机制现代化、精确执法和精细服务协同的税收征管与服务现代化、维护安全和担当责任协同的国际税收现代化等多个层面。在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新时代税收现代化过程中,应继续坚持运用好党对税收工作的全面领导,为国聚财、为民收税,依法治税,科技兴税等党的税收工作基本经验,加快推进税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主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推动全球税收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