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67)
- 2023(9980)
- 2022(8371)
- 2021(8122)
- 2020(6616)
- 2019(15320)
- 2018(15044)
- 2017(28235)
- 2016(15509)
- 2015(17305)
- 2014(17223)
- 2013(16878)
- 2012(15991)
- 2011(14881)
- 2010(15038)
- 2009(14159)
- 2008(14134)
- 2007(12254)
- 2006(11439)
- 2005(10570)
- 学科
- 济(68651)
- 经济(68568)
- 管理(39173)
- 业(34955)
- 企(26922)
- 企业(26922)
- 方法(24911)
- 中国(22700)
- 数学(22468)
- 数学方法(22174)
- 农(18993)
- 地方(16292)
- 制(16199)
- 财(15638)
- 贸(15045)
- 贸易(15036)
- 易(14678)
- 业经(13222)
- 学(13103)
- 银(12303)
- 银行(12289)
- 融(12101)
- 金融(12099)
- 行(12000)
- 农业(11911)
- 策(11406)
- 体(11245)
- 环境(10250)
- 地方经济(9581)
- 及其(9464)
- 机构
- 大学(222598)
- 学院(219546)
- 济(102262)
- 经济(100430)
- 研究(88628)
- 管理(79294)
- 中国(68521)
- 理学(67041)
- 理学院(66165)
- 管理学(65126)
- 管理学院(64684)
- 科学(50275)
- 京(48669)
- 财(48207)
- 所(45330)
- 研究所(40980)
- 中心(37943)
- 财经(36625)
- 农(34450)
- 江(33613)
- 经(33586)
- 经济学(32945)
- 范(32013)
- 院(31980)
- 北京(31872)
- 师范(31794)
- 经济学院(29495)
- 业大(27260)
- 财经大学(27166)
- 农业(26692)
- 基金
- 项目(140647)
- 科学(112592)
- 研究(106775)
- 基金(104147)
- 家(91120)
- 国家(90422)
- 科学基金(76226)
- 社会(69740)
- 社会科(66193)
- 社会科学(66180)
- 基金项目(52853)
- 省(51018)
- 教育(49100)
- 自然(46330)
- 自然科(45242)
- 自然科学(45226)
- 划(44940)
- 自然科学基金(44452)
- 资助(43500)
- 编号(42029)
- 成果(36868)
- 部(33305)
- 重点(32850)
- 发(32262)
- 课题(30894)
- 国家社会(30245)
- 中国(29621)
- 教育部(28737)
- 创(28681)
- 性(27749)
- 期刊
- 济(117389)
- 经济(117389)
- 研究(77217)
- 中国(49613)
- 财(34360)
- 农(31927)
- 科学(31362)
- 学报(30973)
- 管理(30900)
- 教育(29321)
- 融(26183)
- 金融(26183)
- 大学(23900)
- 学学(21985)
- 农业(21529)
- 经济研究(20071)
- 财经(18883)
- 技术(17899)
- 经(16470)
- 业经(16087)
- 贸(15707)
- 问题(15364)
- 国际(14670)
- 世界(13721)
- 业(12115)
- 资源(10531)
- 技术经济(10506)
- 统计(10381)
- 坛(10191)
- 论坛(10191)
共检索到355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朱文晖 张玉斌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历了三次区域政策调整。第一次调整是在1980-1992年对广东和福建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令广东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成为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第二次调整始于1990年的浦东开发开放,上海重现国际大都市的雏形,长三角成为全球瞩目的热点;第三次调整始于1999年底中央决定推行西部大开发,但到目前成效不甚明显。在2003年,中国的区域发展重点有所调整,即第四次区域政策调整,东北和华南(包括香港在内)成为优先突破的区域。中国区域政策发生作用的逻辑如下:中央的政策提供区域发展的启动机会,地方政府的响应能力决定区域发展的速度,市场原动力的形成决定了策调整的成效,而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江 韩鑫韬
改革开放以来至2008年,我国经历了四次比较有影响的通货膨胀。本文首先概述了四次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然后主要从需求拉动型、成本推进型、结构性通货膨胀三方面分析了四次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当前第五次通货膨胀现象,正确制定有关的宏观经济政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德新 邱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职业教育政策变迁历经恢复、调整、适应和快速发展四个阶段。在这一进程中,民族职业教育政策的变迁逻辑可从四个维度进行分析:以治理中职办学体制为重点的动力机制、以构建民族特色职业教育体系为政策目标的价值取向、以制度规范为抓手的政策实施过程保障、以民族特色文化为基准的政策话语的文化规则。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民族职业教育政策的未来走向应实现动力机制由"管理"向"治理"转变、价值取向由"单一"向"多元"转变、过程保障由"弱化"向"强化"转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立
本文回顾了自1978年以来的30年中国科技政策出现的四个里程碑,系统地分析研究了中国科技政策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追赶战略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创新战略转变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决策过程。
关键词:
科技政策 范式 科教兴国 自主创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博 金淑婷 陈兴鹏 石培基 庞家幸 达福文
依据中国1982—2010年四次分县(区)人口普查数据,借助标准差椭圆分析方法、多阶段嵌套Theil系数、重心曲线、空间分布图系等研究方法,对中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的基本演变态势。结果表明:(1)近30年来,中国人口重心位移距离变化较小,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保持稳定,东北—西南方向人口空间分布呈现出不断集聚趋势,西北—东南方向人口空间分布则呈现出分散趋势。(2)多阶段嵌套Theil系数计算结果表明,中国人口空间分布差异总体呈缓慢缩小趋势,但省内人口空间分布差异和地级行政单元内的空间分布差异却呈现出明显增强趋势。(3)人口分布密度变化重心曲线呈"波浪"形,有西北向东南方向人口密度逐步由稀疏趋于稠密的趋势;基于分布图系、人口重心曲线将人口密度变化区域划分为无人区、极端稀疏区、相对稀疏区、中等分布区、低度密集区、中度密集区、高度密集区、极端密集区8大类型区,整个研究阶段八大类型区的县级行政区数量及人口数量变化较为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龙武 先乐 陈明星
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此,文章采用1978─2018年中国省域人口和GDP数据,探究四大区域人口与经济重心演进态势及其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四大区域人口与经济重心演进态势差异显著。整体上,人口重心东部向西南移动,中部向东北移动,西部向西北移动,东北向西南移动;经济重心东部向西南移动,中部移动方向持续变化,西部和东北均向西南和东北往复移动。(2)社会经济要素对区域人口密度的影响系数整体较小,工业化水平、交通便利度对人口密度影响相对较大。(3)工业化水平、市场繁荣度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相对较大,城镇化与交通便利度对经济增长影响相对较小,经济增长应遵循多要素累积效应的阶段性规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世庆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区域政策转型有三个重要特点:从平衡发展到非均衡协调发展、从行政区到经济区、从抑制城市化到双轨推进的快速城市化。这一转型贯穿着两条主线:东西关系和对外开放。当前我国区域政策面临着新的挑战,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区域政策不会改变,市场取向的改革方向和区域政策不会改变。中国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发展和协调、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将沿着"科学发展"这一理念和原则不断进步,让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罗金泉,白华英,杨亚妮
环境政策是协调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手段,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延伸和实现其目标的重要调控手段。本文在回顾80年代以来我国环境政策演进的基础上,发现环境政策体系是否完善对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有重要的影响。我们指出,为建立适应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政策体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正确把握环境政策全息性的理论支撑;采用战略、政策、法规三位一体化的双向调控模式;遵循设计环境政策体系过程中的三大原则;借助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做出理性、非理性以及综合性的决策。
关键词:
环境政策 可持续发展 政策体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文勇
高质量“走出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中国对外投资政策基调经历了由“严格审批”“放松规制”再到“主动作为”的演化;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为特征的中国对外投资政策体系日趋走向成熟。从国内国际环境视角分析,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是中国对外投资政策的历史与现实经验。基于社会发展主要矛盾与社会发展基本矛盾关系变化的视角,分析中国对外投资政策的形成逻辑,可以发现:促进工业化发展与释放工业化产能是中国对外投资政策的内在宗旨之一,对外投资政策是国内市场化制度改革的线索之一,对外投资政策正成为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途径之一。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阶段,中国对外投资政策特征为目标价值的多元化、体系功能的“综合优势”以及原则理念的“两个结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乔俊果 王桂青 孟凡涛
海洋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海洋科技政策的支撑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洋科技政策经历了启动、体制调整背景下的建设、全面部署三个阶段。在此过程中,立足于海洋经济发展的需求,政策的重点领域从传统海洋产业逐渐延伸至新兴海洋产业,政策弹性逐渐增大,政策的统筹力度逐渐增强。各阶段政策层面的共时性特点对海洋经济的高速增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海洋科技政策 演变 特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永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关于经济所有制制度的理论、政策和法律不断发展变化,这种变化源于实践,又推动了实践。主要有四次变化:(1)个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补充;(2)私营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补充;(3)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与共同发展新格局。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铁
我国是一个国土辽阔、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明显的大国,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由来已久。建国前,我国现代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新中国成立以后,如何缩小各地区的发展差距,一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马延伟 戴潜挺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等教育结构始终是我国教育政策的一个重要主题,受到政府、学界的广泛关注。中等教育阶段普职两类教育规模保持大体相当的格局,是多年来我国持续推行的重要教育政策,其在确保国家合理人才供给结构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关键词:
中等教育结构 政策 演变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开科 王开泳
R&D资源投入对于区域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具有决定性作用,但对于各省区市R&D资源的测度一直没有合理的解决方案。本文立足于全国层面数据估算结果,通过构建拆分比例系数求得中国各省区市R&D资源总量,是该项研究的新探索。充分利用国家统计局关于改革研发核算的相关数据资料对全国R&D资源总量进行估计,较好地回避了R&D产出价格指数的编制问题,提高了估算数据的质量。结合估计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R&D资源的区域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地区R&D资源的分布带有明显的区域不平衡特征,东部地区集聚优势不断增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是中国R&D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2)中国R&D资源地区差异的形成主要源于区域间资源配置的不均衡。(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R&D资源的区域内分布差异明显缩小,但近年来区域间差异的持续扩大问题值得关注。在举国创新的新背景下,推动地区间R&D资源的合理布局,是区域协调发展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力,而这需要一系列宏观政策的协调推进。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于文浩
本文站在历史的角度从国家整体的视角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区域发展战略的变迁由来;基于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发展观的综合影响,论述了中国政府随着国内外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区域发展战略的选择;明确了区域发展战略不同阶段的起点和定位划分:非均衡发展阶段(1979—1990年)、非均衡协调发展阶段(1991—2006年)和统筹协调互动发展阶段(2007年至今)。本文在对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的中国区域经济空间布局进行分析的同时,总结了区域发展战略的效应和特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