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56)
- 2023(9981)
- 2022(8675)
- 2021(8335)
- 2020(7234)
- 2019(17111)
- 2018(17054)
- 2017(31710)
- 2016(17520)
- 2015(20144)
- 2014(20402)
- 2013(20305)
- 2012(19342)
- 2011(17711)
- 2010(18045)
- 2009(17038)
- 2008(17259)
- 2007(15354)
- 2006(13729)
- 2005(12866)
- 学科
- 济(77242)
- 经济(77148)
- 管理(44585)
- 业(41637)
- 方法(33574)
- 企(32633)
- 企业(32633)
- 数学(30188)
- 数学方法(29903)
- 中国(24757)
- 农(21060)
- 财(19033)
- 制(18663)
- 贸(16642)
- 贸易(16629)
- 易(16200)
- 地方(15628)
- 学(15322)
- 业经(14853)
- 银(14152)
- 银行(14128)
- 行(13619)
- 融(13433)
- 金融(13431)
- 农业(13303)
- 体(12397)
- 和(11049)
- 理论(10264)
- 环境(10139)
- 体制(9975)
- 机构
- 大学(255972)
- 学院(250262)
- 济(112902)
- 经济(110690)
- 研究(95705)
- 管理(91141)
- 理学(76467)
- 理学院(75523)
- 中国(75253)
- 管理学(74410)
- 管理学院(73902)
- 京(55930)
- 科学(55181)
- 财(53426)
- 所(49306)
- 研究所(44423)
- 中心(43544)
- 农(43001)
- 财经(40860)
- 江(39800)
- 经(37140)
- 北京(36505)
- 经济学(36363)
- 范(34842)
- 师范(34532)
- 业大(34261)
- 院(33798)
- 农业(33610)
- 经济学院(32705)
- 州(30790)
- 基金
- 项目(156532)
- 科学(122491)
- 研究(116623)
- 基金(114072)
- 家(99576)
- 国家(98765)
- 科学基金(82737)
- 社会(74520)
- 社会科(70587)
- 社会科学(70566)
- 基金项目(58886)
- 省(57790)
- 教育(54349)
- 自然(50921)
- 划(50162)
- 自然科(49736)
- 自然科学(49718)
- 自然科学基金(48856)
- 资助(47973)
- 编号(46676)
- 成果(40576)
- 部(36787)
- 重点(36065)
- 发(34323)
- 课题(33404)
- 创(31834)
- 国家社会(31806)
- 教育部(31669)
- 中国(31377)
- 大学(30435)
- 期刊
- 济(128139)
- 经济(128139)
- 研究(84312)
- 中国(57629)
- 财(41687)
- 农(39053)
- 学报(38696)
- 科学(35541)
- 管理(33901)
- 教育(32179)
- 大学(29257)
- 融(28535)
- 金融(28535)
- 学学(26753)
- 农业(25536)
- 技术(21827)
- 经济研究(21442)
- 财经(21228)
- 经(18467)
- 业经(18084)
- 问题(17624)
- 贸(16713)
- 业(14990)
- 国际(14715)
- 世界(14151)
- 图书(13582)
- 技术经济(12796)
- 统计(12204)
- 理论(12188)
- 版(11760)
共检索到4036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徐国斌 代玉启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在中国共产党接续推进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呈现出多层次、多维度的特质:在持续性与动态性的统一中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议题,在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中遵循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则,在聚焦性与系统性的统一中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治理模式,在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中彰显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意蕴。这些特质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深化改革进程中的政治智慧和实践能力,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支撑。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召颖 姜潭
对1982年至2017年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进行的文本分析,从宏观上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理念的演进。文本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外交理念的演进主要表现为时代观、安全观和秩序观的变化和演进。具体来说,中国在对时代的判断上,在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合作的时代潮流;对外安全观念中对安全威胁和安全利益认知的变化反映出中国逐步确立了"合作、综合、共同"的安全观念;对现行国际秩序认同程度的不断提高和逐步提出构建"和平、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的理想则反映了中国国际秩序观的变化和演进。
关键词:
中国外交理念 时代观 安全观 秩序观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胡代光 厉以宁 丁国香 陈德华 李庆云 王其文 王跃生 王立彦 梁钧平 刘伟 范家骧 高程德 刘方棫
为了配合学习和宣传党的十四大精神,本刊编辑部于10月20日召开了"学习党的十四大精神"座谈会。邀请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部分教授、中青年教师及本刊编委共十余人参加,会议由《经济科学》代理主编张德修教授主持。此外,还向一些专家、学者特约了笔谈的稿件。大家认为,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对于增强改革的自觉性,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座谈会上的发言和笔谈的稿件中,大家就十四大的重要意义;如何理解社...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绍东 陈艺丹 赵付科
1978—2012年是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在实践中形成了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在理论上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重大创新。在经济体制层面,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运行机制层面,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在发展道路层面,积极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经济发展道路。体制、机制和道路三个层面的突破共同构成了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中国模式",也成为该时期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创新的集中体现。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欧阳湘
对外宣传是党和国家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前广交会的对外宣传工作占有重要地位。对此,中共中央肯定它"是我国对外政策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一个宣传场所。"广交会对外宣传的政策措施与体制机制,大体上在20世纪60年代初定型;在十年"文革"中受到了动乱和"极左"路线的干扰和破坏,但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得到恢复和进一步发展。广交会的对外宣传工作,体现了当代中国对外宣传工作的曲折历程及发展规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安全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实践的进程中提出了改革思想。这一思想的产生,缘于对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如何激发企业活力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新思考。改革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存在着较为清晰的历史轨迹和内在逻辑,即由企业体制的一步步改革不断地引发对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新认识。这表明,中共的改革思想始终是围绕着如何不断地激发企业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中心课题而演进的。改革思想演进的内在逻辑充分显示出中国改革和中国道路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改革思想 历史 逻辑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帅建英 刘雨薇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会计制度在政治变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几经起伏,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中国会计改革发展始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又拥抱国际的社会主义会计改革道路,彰显"中国智慧"。汲取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会计改革发展经验,从思维转型、工具转型和技术转型三方面为新会计在新经济下的内涵重构、框架再建、价值再创提供新启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俭 刘力维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教育活动中诞生的。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学习、研讨和宣传是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形式,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几乎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团体的基础上建立的。以董必武、陈潭秋等为代表的武汉早期党组织成员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中转变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他们还历史地承担起了对工人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任务,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主要不是由工人运动直接推动而是由先进知识分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理论教育活动直接推动,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一个重要特点。重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理论教育是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伊始即形成的一大传统,并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俭 刘力维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教育活动中诞生的。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学习、研讨和宣传是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形式,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几乎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团体的基础上建立的。以董必武、陈潭秋等为代表的武汉早期党组织成员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中转变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他们还历史地承担起了对工人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任务,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主要不是由工人运动直接推动而是由先进知识分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理论教育活动直接推动,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一个重要特点。重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理论教育是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伊始即形成的一大传统,并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慷慨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职业教育最终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回望百年,职业教育法制建设逐步完善,实现了依法办教;学科地位逐步确立,职业教育学走向成熟;从初创到系统,逐步构建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展望未来,需要继续推进职业教育法制体系建设、内外兼攻巩固职业教育学学科合法性地位、融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使职业教育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邵光学
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宏观背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政策等角度综合考察,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萌芽探索阶段(1921年~1977年)、制度开启阶段(1978年~1991年)、战略推进阶段(1992年~2001年)、框架完善阶段(2003年~2012年)、精准发力阶段(2013年至今)。通过分析各阶段具体特征及取得成就,可以归纳出中国共产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坚持党的领导,把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方向;注重农民群众参与,凝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合力;强化制度体系设计,推进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聚焦绿色科技赋能,促进农村绿色高质量发展。这些经验对于全面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价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春明
改革开放 2 0年来 ,我国农业在认识上有三次突破 ,即大农业、农业产业化和观光农业的提出。这三次突破使我国农业由单纯粮食生产横向拓展为农林牧副渔生产 ,纵向拓展为农业经济再生产的全过程 ,由单纯提供物质产品到既提供物质产品又提供精神产品 ,它大大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深刻地改变了农业的面貌 ,在推进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农业认识 突破 启示
[期刊] 求索
[作者]
傅其林
中国共产党百年文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在文艺理论方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邓小平1979年的《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目标定位、核心话语、风格特征与实践影响力,可以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文艺思想的历史进程与次高峰,对中国文艺理论、文艺批评与文艺创作产生了规范性指导作用。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麦收 司小飞
中国农村金融事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伴随着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各个时期逐步发展起来的,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之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回顾中国共产党对农村金融改革的百年探索过程,科学把握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演变规律,为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实现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枫 陈瑞旭 裴文霞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历史时期,分别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色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理论,主要包括:农民土地所有制理论、集体土地所有制理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论以及农地"三权分置"理论。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理论百年演进史的梳理,可以发现调整生产关系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一条逻辑主线,党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理论始终围绕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一大局。新发展阶段推进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理论的创新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问题导向和实践原则。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 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