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40)
- 2023(18925)
- 2022(16270)
- 2021(15251)
- 2020(12807)
- 2019(29516)
- 2018(29372)
- 2017(56002)
- 2016(30145)
- 2015(33950)
- 2014(33847)
- 2013(33288)
- 2012(30448)
- 2011(27590)
- 2010(27521)
- 2009(25520)
- 2008(25019)
- 2007(21653)
- 2006(19289)
- 2005(17458)
- 学科
- 济(135786)
- 经济(135625)
- 管理(89223)
- 业(80803)
- 企(67556)
- 企业(67556)
- 方法(55861)
- 数学(48970)
- 数学方法(48354)
- 中国(35247)
- 财(33928)
- 农(32547)
- 业经(28551)
- 制(27584)
- 地方(27079)
- 学(26245)
- 贸(22836)
- 贸易(22821)
- 易(22178)
- 农业(21509)
- 银(20446)
- 银行(20401)
- 务(20105)
- 体(20083)
- 融(20034)
- 金融(20030)
- 财务(20025)
- 财务管理(19979)
- 环境(19530)
- 理论(19520)
- 机构
- 大学(430317)
- 学院(425588)
- 济(183788)
- 经济(180176)
- 管理(166264)
- 研究(148378)
- 理学(143222)
- 理学院(141639)
- 管理学(139219)
- 管理学院(138421)
- 中国(112652)
- 京(91626)
- 科学(87051)
- 财(85952)
- 所(73491)
- 财经(67687)
- 研究所(66438)
- 中心(66214)
- 农(64217)
- 江(61756)
- 经(61573)
- 业大(59600)
- 北京(58477)
- 经济学(56900)
- 范(55245)
- 师范(54751)
- 院(53714)
- 经济学院(50884)
- 财经大学(50269)
- 农业(49757)
- 基金
- 项目(285479)
- 科学(225740)
- 研究(210687)
- 基金(209580)
- 家(181945)
- 国家(180494)
- 科学基金(155509)
- 社会(135406)
- 社会科(128461)
- 社会科学(128429)
- 基金项目(110091)
- 省(108231)
- 自然(99243)
- 自然科(96926)
- 自然科学(96904)
- 教育(96890)
- 自然科学基金(95170)
- 划(91399)
- 资助(86543)
- 编号(84618)
- 成果(69522)
- 部(64409)
- 重点(63806)
- 发(60674)
- 创(58788)
- 课题(58305)
- 国家社会(56833)
- 教育部(56000)
- 创新(55066)
- 制(54573)
- 期刊
- 济(204896)
- 经济(204896)
- 研究(133636)
- 中国(84495)
- 财(67210)
- 管理(63959)
- 学报(63802)
- 科学(59976)
- 农(58374)
- 大学(49910)
- 学学(46853)
- 教育(46638)
- 农业(39943)
- 融(39306)
- 金融(39306)
- 技术(38162)
- 财经(34390)
- 经济研究(33651)
- 业经(30047)
- 经(29545)
- 问题(26197)
- 技术经济(21530)
- 贸(21438)
- 业(20910)
- 理论(20268)
- 世界(19969)
- 图书(19677)
- 统计(19613)
- 国际(18937)
- 版(18846)
共检索到6430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太明
本文基于1978年末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的准自然实验,首次使用合成控制法定量评估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合成控制法通过对多个控制对象加权以模拟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执行前后的情形,比传统方法更科学地测度改革开放的政策效果。改革开放的增长效应使中国1978年以来的年均经济增长率提高6.69个百分点。经由安慰剂检验、排序检验和双重差分法的多维定量结果客观证实了上述结论的有效性和稳健性。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是改革开放促进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渠道,人力资本水平没有发挥明显的作用。本文首次从定量意义上佐证了改革开放创造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学术观点,也为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定量依据和经验支持。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经济增长 合成控制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国平 李宏伟
文章采用合成控制法,基于经济区规划的政策实验,选取北部湾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为研究对象,从整体和组成城市两个方面评估其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效应。结果表明:①从整体上看,经济区政策对区域的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作用,但政策效应存在波动;②经济区各个组成城市的政策效应存在较大差别,经济区政策对经济区核心城市的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③分城市实证研究结果的差异性表明,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发展现状和政治背景,经济区中的城市的经济发展并不一定按照经济区规划中设想的情况,尤其对于非本行政区域的城市,忽视行政区划所带来的政治壁垒的结果就是经济区政策的负向作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原新 高瑗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文章全面总结了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奇迹的积极作用。基本经验为:快速人口转变创造的规模巨大且持续增加的劳动力以及低抚养负担,叠加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积累的人力资本,形成了人口机会窗口;改革开放战略指导下的适合基本国情的经济社会政策,如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创建劳动密集型产业、改革就业创业制度、提高劳动参与率、促进男女平等参与、推行健康中国战略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是收获人口红利的政策保障;和平稳定和全球化的国际形势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总之,人口机会、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等一系列条件的有机组合和匹配使得我国成为成功收获人口红利并创造经济奇迹的典范国家。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人口红利 经济奇迹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宗胜 任重 周云波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居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30年的经济发展实践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的本质是成功的二元经济转换;经济增长表现出中国式综合效率提高驱动型的特征;经济增长正在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未来我国应当在深化体制改革的同时继续推动结构转换,加快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以进一步提高综合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经济奇迹 二元经济转换 综合效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林芳
本文从中国实际出发,将1978年改革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在传统研究投入要素的基础上,把制度因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进行分析。文章用定量研究的方法考察各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从实证研究可以看出:资本、劳动、制度各因素共同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该结果也证实了制度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著的。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经济增长 制度因素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景维民 王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连续多年高速增长,但从2010年第三季度起经济增长持续下滑。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一次历史性大转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这一保障又是建立在经济稳增长的基础上。没有稳增长就没有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进行混合经济结构优化。混合经济结构优化不仅要解决宏观经济所有制结构的合理比例问题,更要解决微观企业主体内部不同经济成分的合理比例问题。
关键词:
稳增长 高质量发展 混合经济结构优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GDP高增长率的背后却蕴藏着一些发展问题。本文提出了有效经济增长的范畴,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经济增长的历程。通过构建有效经济增长动态模型及相关变量的测定方法,实证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效经济增长的趋势特征,指出提高消费比例中超额人均消费的比重,是当前我国改善有效需求不足现状的关键所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经国 周灵灵 邹恒甫
本文基于合成控制法,以反事实分析的方式探讨了我国设立经济特区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经济特区的设立可以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但这种效应具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双重不对称性。从时间上看,20世纪80年代特区设立伊始,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最为明显,到了90年代这一效应有所减弱,2000年后进一步下降。后设的经济特区会呈现出某种"后发劣势"。就地区而言,在东部省份设立经济特区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大,中西部地区收效不明显。因此,不能过于依赖经济特区来拉动经济增长,现阶段应加快转变特区的发展方式,通过动态管理、分类指
关键词:
经济特区 经济增长 合成控制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经国 周灵灵 邹恒甫
本文基于合成控制法,以反事实分析的方式探讨了我国设立经济特区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经济特区的设立可以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但这种效应具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双重不对称性。从时间上看,20世纪80年代特区设立伊始,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最为明显,到了90年代这一效应有所减弱,2000年后进一步下降。后设的经济特区会呈现出某种"后发劣势"。就地区而言,在东部省份设立经济特区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大,中西部地区收效不明显。因此,不能过于依赖经济特区来拉动经济增长,现阶段应加快转变特区的发展方式,通过动态管理、分类指导强化约束和倒逼机制,优化人力资本、金融等资源配置,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关键词:
经济特区 经济增长 合成控制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马颖 陈波
本文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过程置于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之下,探讨经济体制改革何以使分权化体制下的金融资源得以释放的同时,通过金融体制改革形成了市场导向的金融体系,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本文验证了经济体制改革、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向关系。我们发现,在分权化背景下,金融体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在促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方面作用不同:金融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而财政体制改革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分权化的制度环境,但它本身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效应是含糊的。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海波 陈健生
本文运用合成控制法,基于2011年第一季度至2019年第二季度省域平衡面板数据,构造处理组的"反事实"状态,评估了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对四川地区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并进一步利用2011年1月—2019年6月共102个月的省域样本数据,考察了四川自贸区的设立对四川地区的对外贸易经济指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合成控制法能够很好地拟合在自贸区设立前的四川地区经济增长路径;四川自贸区设立显著带动了地区的经济增长,使四川地区的实际GDP平均每季度增加129.42亿元,季均溢出效应达到1.36%;通过安慰剂检验和排序检验发现,四川自贸区设立对四川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效应;进一步考察发现,四川自贸区设立对进出口总额月均提升效应达30.3%,且均通过了稳健性检验。为此,内陆自贸区建设应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经济发展活力,提高对外开放广度与深度,促进要素自由流动,降低制度成本,优化营商环境,形成引领西部地区开放发展的经济集聚体。
关键词:
内陆自贸区 四川经济增长 合成控制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平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增长是一个不断被改写新纪录的奇迹。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历程都是在一个"次优的体制安排"下取得的,边增长边调整的体制安排,使中国经济从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了一个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进入了一个准现代化的经济增长结构中。
关键词:
中国经济增长 结构变革 回顾与展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卓元 王宏淼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俞立平 燕小青 熊德平
首先将金融发展分为金融规模与金融调控两个部分,然后利用聚类分析、向量自回归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状态空间模型全面系统地研究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研究方法的结论可以互相补充、互相支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中国的金融—经济系统在1993、1994年左右存在结构变化,在结构转变过程中,金融对经济的调控是平稳的。金融规模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金融调控手段在调节经济的同时,对经济增长也有微弱的促进作用。金融调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无论是正向还是反向,都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