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8)
- 2023(491)
- 2022(440)
- 2021(428)
- 2020(340)
- 2019(732)
- 2018(834)
- 2017(1071)
- 2016(846)
- 2015(1020)
- 2014(986)
- 2013(826)
- 2012(745)
- 2011(670)
- 2010(665)
- 2009(540)
- 2008(489)
- 2007(473)
- 2006(392)
- 2005(314)
- 学科
- 教育(2363)
- 教学(2153)
- 理论(1814)
- 学法(1573)
- 教学法(1573)
- 研究(1570)
- 学理(1479)
- 学理论(1479)
- 生(1239)
- 研究生(1221)
- 中国(712)
- 管理(680)
- 业(611)
- 农(548)
- 济(504)
- 经济(503)
- 革(385)
- 改革(378)
- 企(358)
- 企业(358)
- 技术(358)
- 学校(316)
- 高等(308)
- 农业(299)
- 职业(296)
- 业余(289)
- 业余教育(289)
- 余(289)
- 政治(279)
- 教学研究(276)
- 机构
- 学院(8739)
- 大学(8688)
- 研究(3390)
- 教育(2673)
- 职业(2420)
- 技术(2394)
- 管理(2166)
- 范(2043)
- 师范(2023)
- 京(1994)
- 科学(1868)
- 江(1745)
- 理学(1711)
- 职业技术(1709)
- 理学院(1694)
- 技术学院(1629)
- 所(1615)
- 管理学(1606)
- 管理学院(1594)
- 院(1575)
- 师范大学(1519)
- 农(1510)
- 济(1497)
- 中国(1493)
- 业大(1487)
- 工程(1480)
- 研究所(1466)
- 北京(1378)
- 经济(1378)
- 州(1301)
共检索到14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卫 王孙禺 吴小林 肖曦 马永红 杨院 薄拯 吴文生 肖振
2022年3月,教育部召开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座谈会,正式启动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强调,要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作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全方位深层次大力度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改革。9月,在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的指导下,在北京举办了首届卓越工程师培养高峰论坛,首批18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单位联合发布《卓越工程师培养北京宣言》。新时代卓越工程师作为担负民族复兴伟大使命的四类战略人才之一,对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刊编辑部为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特组织了笔谈会,邀请高校和行业企业专家就工科研究生教育、卓越工程师培养问题发表真知灼见。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工科研究生 卓越工程师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慧研
工程文化教育强调以人与工程的关系、人对工程的态度等为出发点,把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培养的工程师在道德伦理、知识能力、素质境界等各方面协调发展,成为一个完善的、全面发展的人。黑龙江工程学院在人才培养实践中,立足自身人才培养历史传统优势和学科专业特点,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工程需要,着眼培养既具有一流工程实践能力,又具有优良综合素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培根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而率先启动的一项重大改革计划,其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于我国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目前,中国已经有一些大学开始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那么,对于高校来说,工程师培养怎样才能算得上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林健
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学校方案应分为学校工作方案和专业培养方案两部分。本文在分析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所应遵循的原则的基础上,具体研究专业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培养标准的制定与实现以及企业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以期为高校制定和实施"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提供借鉴与参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陆宁
作为高校工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基础性的课程,"电工学"对于工科专业的高校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启动,高校的电工学课程也应当以强化高校学生工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最终的目标进行教育改革。通过改革能够促进高校"电工学"课程更好地发展,同时能够帮助高校大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基础性的课程。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电工学 培养 改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林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将强化实践能力作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核心。不论是本科层次还是研究生层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不论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是综合素质的养成,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基础,也是关键。因此,构建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要求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卓越工程师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陈子辉
面向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突出建筑类专业特点,从工程实训中心的建设理念、建设目标、运行机制、布局设计、制度建设5个方面对中心的建设进行了研究,采取了"中心+平台、学校+企业"的建设模式,突出建筑、水、暖、电等学科专业融合,打破学科界限,资源共享,建设交叉实训项目。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专业融合 学科界限 资源共享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鲁烨 宋建军 杨春艳
工科类大学教师是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核心力量。能否实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与工科类大学教师专业化紧密相关。文章从工科类大学教师专业化的特点入手,对其内涵及成长阶段予以分析,阐释了工科类大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阶段特点,以期为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工科类 大学教师 教师专业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林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而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卓越计划"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薛浩 薛志谦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应用型、复合型的未来工程师"为培养目标,创新创业教育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内在需求,但是实践中存在顶层设计不够、思想认识不足、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脱节、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脱节等诸多问题,要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理念,从各方面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卓越工程师植入创新基因和创业精神,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地方本科高校 卓越工程师 创新创业教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本刊讯
本刊讯3月24日,教育部举行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座谈会,深入研究部署新时代卓越工程师教育工作,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努力培养造就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宣布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正式启动并讲话。怀进鹏强调,要把卓越工程师培养作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全方位深层次大力度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改革。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联合培养 教育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辉
教材建设作为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中的重要教学资源,是"卓越计划"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标准以及重点任务的集中体现和实践载体,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工程技术专门人才的基本保证,对于推进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等均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任珂
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新阶段、新要求,催生了以"协同创新"为指导思想的"2011计划"的颁布实施。这一计划紧密地契合了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为其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指明了方向。在"协同创新"思想指导下,高校要积极争取、联合政校企等多方面的支持,构建政府、中介机构、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及其他高校等多维支持结构,形成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协同模型和策略。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协同创新 模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洪兵 陈强 陈立万 王立
从社会新工科发展、地方高校新专业应用转型发展和社会人才需求的供给侧改革角度,主要探讨在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研究。围绕"高工程素质、强实践能力、学科知识交叉和创新驱动"的人才培养目标,以物联网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性要素作为切入点,从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校企合作新内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队伍建设新举措和多元阶段交替实践教学体系等进行构建,实现"五位一体"的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物联网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体现新工科物联网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特色,确立新工科物联网卓越工程师培养独特路径和建设内涵,构筑新体系新技术新平台相融合的新培养模式。
关键词:
新工科 物联网工程 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杨奕 刘伟 贺晓蓉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参考,创新了电气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工程能力培养体系,分阶段地提升学生工程(认知+探究)、工程(实验+设计)、工程(实施+创新)能力,形成科学的工程能力发展曲线。设计了"三个关键环节为主导"的企业阶段实践方案,与企业联合设计培养方案并实行校内校外学分互认。经过多年的工程教育改革积淀,不仅理顺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卓越计划之间的关系,而且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参考,从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工程条件、师资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