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19)
- 2023(4193)
- 2022(3525)
- 2021(3199)
- 2020(2707)
- 2019(5974)
- 2018(6183)
- 2017(11021)
- 2016(6301)
- 2015(7098)
- 2014(7374)
- 2013(6630)
- 2012(6148)
- 2011(5351)
- 2010(5447)
- 2009(5059)
- 2008(4765)
- 2007(4351)
- 2006(3755)
- 2005(3354)
- 学科
- 管理(20024)
- 济(17711)
- 经济(17676)
- 业(15700)
- 企(13931)
- 企业(13931)
- 制(8031)
- 财(7523)
- 体(6848)
- 方法(6250)
- 中国(6241)
- 农(5529)
- 学(5167)
- 银(5055)
- 银行(5042)
- 数学(4890)
- 行(4846)
- 数学方法(4821)
- 理论(4746)
- 融(4656)
- 金融(4649)
- 务(4605)
- 业经(4594)
- 体制(4583)
- 财务(4578)
- 财务管理(4544)
- 企业财务(4316)
- 审计(4040)
- 教育(3727)
- 地方(3567)
- 机构
- 学院(81139)
- 大学(80170)
- 管理(29603)
- 济(28862)
- 经济(28047)
- 研究(27935)
- 理学(24626)
- 理学院(24353)
- 管理学(23909)
- 管理学院(23751)
- 中国(22134)
- 京(17723)
- 科学(16989)
- 财(16698)
- 农(14910)
- 所(14106)
- 江(13799)
- 中心(13490)
- 研究所(12631)
- 财经(12345)
- 业大(12170)
- 农业(11701)
- 经(11166)
- 技术(10803)
- 北京(10730)
- 州(10565)
- 院(10535)
- 范(10505)
- 师范(10322)
- 省(9993)
- 基金
- 项目(54522)
- 科学(42100)
- 研究(41277)
- 基金(37843)
- 家(33545)
- 国家(33191)
- 科学基金(27923)
- 社会(24838)
- 社会科(23378)
- 社会科学(23375)
- 省(22301)
- 基金项目(19709)
- 教育(19651)
- 划(18640)
- 自然(17642)
- 编号(17456)
- 自然科(17209)
- 自然科学(17203)
- 自然科学基金(16887)
- 资助(15193)
- 成果(15177)
- 课题(13146)
- 重点(12645)
- 部(11953)
- 制(11719)
- 创(11373)
- 发(11268)
- 体(11068)
- 项目编号(10908)
- 性(10853)
共检索到129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肃昌
审计体制是具有鲜明政治属性的一种制度安排,对其的任何变革都需要考虑周全、稳妥推进。结合十九大报告精神和我国审计事业多年来发展实践以及现行审计体制,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应能够增强审计监督的有效性和独立性,应回归和突出国家审计基本职能,应以"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为方向,应在法治轨道上进行,应兼顾我国特有的政治关系和政治主体,应能够完善现行《宪法》和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于此,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新思路。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金秀 杨翟婷 万玥希
在新时代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中,人大监督举足轻重,预算审查监督作为人大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硬化约束的监督利器。近年来我国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力度不断强化,但仍存在制度化、标准化程度不够,及时性、专业性欠缺,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中定位不明确等问题。新时代我国人大预算监管应以人民性为基础,进一步强化法治性、民生性和绩效性,找准发力点,围绕重大政策和重点支出,依托制度建设,拓展监督范围和视野,将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利用预算联网及时动态监督,改进监督方式、方法和流程,加强实质性监督力度,促使预算编制与绩效管理一体化,提升预算绩效。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马轶群
审计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党的统一领导是审计监督的根本,全面覆盖是审计监督的目标,权威高效是审计监督的导向;二是增强审计监督的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对象都要认识到审计监督的严肃性,要推动审计监督自身协同和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的协同,要通过科技强审、制度强审和人才强审提高审计监督的有效性;三是审计监督要确保权力为人民谋幸福,审计监督通过推动权力运行的决策科学以及关注扶贫、支农等民生项目,进一步推动科学决策的坚决执行,以确保权力为人民谋幸福。
关键词:
十九届四中全会 审计监督 监督体系 完善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朱殿骅 张艺凡
在审计署令第11号发布的时代背景下,本文从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监督职责、工作机制以及对内部审计的指导和监督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内部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设性意见。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胡智强 余冬梅
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是典型的中国式国家审计制度,它实质上是保证和监督干部履行以经济责任为基础的综合整治责任的一种特殊的干部管理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在价值目标、监督对象、审计信息披露、审计程序与方法技术、问责机制等诸多方面与一般的国家审计制度之间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在规范属性和内容上介于党内法规和法律规范两者之间。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采取"党政联合立法"模式影响了审计法律规范体系的统一性和国家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应当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为依托,在国家审计法律制度之内做出正式制度安排,实现制度的整体协调,充分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2018年,北京铁路局集团公司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一步到位:审计部在集团公司党委会、董事会(董事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向党委会、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成立审计委员会,向集团公司董事会负责;成立派出监事管理办公室,负责集团公司派出监事履职的日常管理。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广文
改革现行收费管理体制●张广文近年收费管理体制是行政事业性收费立项由省以上财政部门会同同级物价部门审定,收费标准制定由省以上物价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审定,重要收费项目和标准由省以上人民政府制定,收入按预算外资金管理,这种管理体制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一是...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汉荣 田椿生
一、改革开放14年,我国投资、资金管理体制有了很大发展和变化我国的投资管理体制初始形成于“一五”时期,其主要特征是政府作为单一的投资主体,包揽了各行各业和几乎所有企业的投资活动,项目决策权高度集中于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手中,通过各级行政部门层层报批的繁杂程序后,由国家计划部门审批立项,以指令性计划方式下达实施,并完全用计划和行政性手段进行调控。与之相对应,在投资资金渠道方面,基本上是以国家财政预算内拨款作为唯一的资金来源,采取按部门和按地区切块分配的方式,通过建设银行拨给建设单位无偿使用。这种高度集中的投资管理体制和单一的资金来源渠道,虽然对“一五”时期由国家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保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蒋志文
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提和原则任何管理体制都是为了保证和促进某一职能机构的职能的发挥而建立的。机构的职能决定机构的管理方向,管理内容,机构设置和管理方法。我认为各级统计机构应具有以下职能: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霜凝
我国现行黄金管理体制基本上是建国初期“统购统配”管理体制的延续 ,这种体制曾在特定时期对于稳定金融物价、支持黄金生产发展、保证国家经济建设所需黄金供应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其弊端表现得愈来愈明显 ,现行黄金管理体制作为计划经济的最后一块领地 ,其改革已成为当前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震葆
一、管理体制是统计改革的总纲 我们现行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即统计业务、编制、经费由国家统计局统一领导,统计机构、人员归同级地方政府负责。这种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五十年代初,我国物资极端缺乏,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当时,国家在无力统管全国的统计经费的情况下不得以而为之。这是造成统计部门长期以来对地方政府和社会服务不够、业务经费长期短缺的根本原因。同时,根据《统计法》,各级地方统计机构要对同级政府实行统计监督,这种违反管理原则的监督,是我们现行管理体制的产物,也是造成统计数字长期失真的重要原因。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也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最好的统计管理体制。在1962年,中央作出的“四四决定”中提到要建立“一垂三统”的统计管理体制是最有效率的。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彪华 谢莹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时期如何做好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本文运用生态分析方法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新环境与审计管理体制改革间的内在联系:改革审计管理体制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国家治理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国家审计必须适应新环境,因此需要健全完善与履行新职责新使命相适应的审计管理体制。基于对以上双向互动关系的理解,试图诠释我国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逻辑与思路:以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为目标;通过中央审计委员会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增强审计管理体制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新环境的适应性。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王宝庆 张爱兰 王萍 何志方 周仲利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不断变革,对国家审计产生了巨大影响。新体制下,应重建国家审计监督的基本框架,强化国家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地位,强化国家审计的服务功能,加强对民间审计的质量监管,建立国家审计机关与其他国资监管机构的协同机制,完善国家审计准则体系。
关键词:
国有资产 管理体制 国家审计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肖春辉
开展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试点,是审计署推进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试点工作。本文结合中国审计学会对于此项改革的调研情况,归纳试点省市审计机关改革的具体做法,分析改革取得的具体成效、实践经验和存在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审计机关 管理体制 改革 实践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金明路 李恒年
目前我国市场监督管理体制存在着机构重叠、权责不清、效率低下等问题和弊端 ,要遵循统一、协调、权威、高效能、低成本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市场监督管理体制的改革 ,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设置上 ,应选择集中统一与适当分设相结合的模式 ,在市场监督管理机关内部机构的设置上 ,应选择划分层次 ,因职能、任务设置机构的模式。
关键词:
市场 监督管理 体制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