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98)
2023(9556)
2022(8053)
2021(7411)
2020(6215)
2019(14171)
2018(14438)
2017(26376)
2016(14544)
2015(16244)
2014(16471)
2013(15629)
2012(14443)
2011(13222)
2010(13440)
2009(12791)
2008(12734)
2007(11499)
2006(10467)
2005(9822)
作者
(42578)
(35703)
(35464)
(33800)
(22549)
(16990)
(16161)
(13738)
(13584)
(12773)
(12247)
(11902)
(11849)
(11642)
(11498)
(10984)
(10646)
(10479)
(10465)
(10204)
(9034)
(8974)
(8838)
(8332)
(8151)
(7982)
(7891)
(7809)
(7336)
(7200)
学科
(50167)
经济(50071)
管理(42976)
(35777)
(31482)
企业(31482)
(19819)
贸易(19808)
(19233)
(18561)
方法(18092)
(16894)
中国(15355)
数学(14311)
(14204)
数学方法(14122)
(14099)
业经(12872)
(12430)
(11194)
银行(11157)
体制(11062)
理论(10778)
(10724)
金融(10717)
(10705)
地方(9750)
(9379)
财务(9347)
财务管理(9316)
机构
大学(203926)
学院(202607)
(83305)
经济(81439)
研究(75855)
管理(69573)
理学(58198)
中国(57733)
理学院(57506)
管理学(56460)
管理学院(56087)
科学(44824)
(44586)
(43401)
(39320)
(37511)
研究所(35177)
(33576)
中心(33506)
财经(32274)
业大(30112)
农业(29606)
(29078)
(28326)
北京(28163)
(26207)
经济学(26015)
师范(25804)
(25720)
(24731)
基金
项目(130359)
科学(100762)
研究(96200)
基金(92498)
(82312)
国家(81613)
科学基金(67600)
社会(59699)
社会科(56462)
社会科学(56450)
(51038)
基金项目(47594)
教育(45125)
(43655)
自然(42715)
自然科(41679)
自然科学(41662)
自然科学基金(40915)
编号(39124)
资助(38014)
成果(34190)
重点(30527)
(29505)
课题(29274)
(28788)
(28124)
(27244)
(25671)
创新(25653)
教育部(25053)
期刊
(98739)
经济(98739)
研究(66437)
中国(49978)
学报(35947)
(35657)
(34856)
科学(30298)
管理(28968)
教育(28654)
大学(27510)
学学(25756)
农业(23008)
(21525)
金融(21525)
技术(17079)
财经(16764)
经济研究(16674)
(15908)
业经(15535)
国际(14862)
(14509)
问题(13629)
(12026)
(10514)
世界(10443)
业大(9315)
科技(8810)
(8766)
职业(8766)
共检索到3304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滨淮  
一、对新一轮外贸承包体制运行成效的评析我国外贸运行机制走上自负盈亏的发展轨道后,从去年新体制的运行情况分析,其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增长鉴别外贸体改成效的最基本尺度是看在这种体制下对外贸易能否更快地发展。据海关统计,1991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1357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7.5%。其中出口71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8%;进口63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5%。国家外汇储备有较多的增加。这充分显示了新型外贸体制对外贸进出口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于立新  
当前国有外贸企业改革存在三个难点:一是国有资产持有者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矛盾。二是外贸企业普遍无实业基础。三是现代企业中契约劳动和受雇支薪制度与按资分配的矛盾。今后外贸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对现有外贸企业的国有资产实行重组,企业按多元化利益主体结构,组建一批以资产为纽带,以金融为中介,以收购、兼并、联合为基本途径,以扩大国内外市场占有率为目标,集科工贸商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商社和中小型的外贸企业组织机构。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景廉  
承包制作为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一项改革试验,目前正在卫生部门普遍推行。它对于增加卫生单位的活力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仅仅满足于这一点还不够,对于实行承包制以后所出现的问题,必须从理论上进一步分析,这对于深化卫生改革,完善卫生单位的运行机制是十分重要的。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凯文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传统的半机关、半企业性质的外贸公司被作为纯粹的自负盈亏、自我生存的企业抛入市场的汪洋之中,失去了种种政策保护和特权优势。在这种新的动荡环境中,企业需要准确地判断市场形势和自身资源组合,需要集中资源加以合理配置和使用,需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冯德连  
完善农产品对外贸易体制的构想冯德连农产品对外贸易关系到农业、农民的经济利益。从历史上看,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在整个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显著下降,农产品对外竞争力系数虽然有了提高,但同时农产品对外贸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制约着农业、农民的经济利益的提高。而主张农...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高维新  
我国入世已经六年多了,WTO对我国外贸体制带来了深远和根本的影响。WTO的核心精神在于倡导自由贸易,以规则为WTO成员的行动导向,无歧视地在所有WTO成员之间开展贸易活动;贸易管理措施的非关税化要求各成员取消各种非关税壁垒。2004年7月1日,我国根据入世承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以下简称外贸法)进行了全面的修订。按照党的十七大提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肖卫  朱有志  肖琳子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产权思想和现代产权制度的解析,并结合分析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历程,认为中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以马克思主义产权思想和现代产权理论为基础,尊重中国的客观现实,兼顾公平与效率,以渐进性、诱导性的方式推进并完善的过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向东  
中国的外贸体制,当初是在产品经济和单一计划经济基础上,面对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封锁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经过这些年的改革,中国的外贸体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一是高度集中经营的状况根本改变,形成了各种类型外贸企业、多渠道经营的局面。原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口岸只有沿海的广州、上海、青岛、天津、大连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傅自应  
一、外贸改革和外贸发展的简要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外贸事业有了长足发展,表现在:(一)调动了扩大出口、发展外贸的积极性。前几年外贸改革的重要标志就是有步骤地下放了对外贸易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邓大才  
新制度经济学特别注重制度与环境的协调和兼容,一定的制度安排要充分考虑制度环境,以制度环境为约束条件,设计和安排适合的新制度,提高制度安排和运行效率。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也应该注意研究改革的制度环境,特别是国内外背景,根据现有的背景及背景发展趋势确定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路径和基本框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实  J.奈特  
中国财政承包体制开始于1980年,完结于1993年底,总共经历了14个年头。从现在的眼光来看,虽然财政承包体制只是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一种过渡的财政体制形式,但是它所引发的两个问题仍具有一般意义。第一,它的承包性虽然已被财政体制试验所证明不再适用于中央—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但是它仍然存在于其它的管理体制中,特别是企业管理体制中。第二,财政承包体制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利益纳入到同一个分配机制中,使得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易柏水  
一、挑战八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发生了极为深刻和重大的变化,开始了一个全面调整的转折时期。与此相适应,国际贸易领域也出现了一些具有趋势性的转折。 1、国际贸易增长放慢 1980年至1986年,世界出口贸易额的年均增长率仅为3%,大大落后于七十年代的5.5%和六十年代的8.5%。国际贸易增长放慢原因是多方面的。七十年代初期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长全  
完善承包地处置权能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探索的关键,有利于农民权益保护与现代农业建设。本文在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框架下,提出完善承包地处置权能的改革思路,即:承包权与经营权具有独立的价值与价值基础、承包权与经营权可以具有各自独立的权利人、经营权人具有完全处置权能、承包权与经营权处置权能相互独立。文章还从处置权能角度比较了确地与确股两种确权方式,提出确地与确股不应成为并列的确权方式,确股应该是在确地基础上的延伸,先有明晰的对承包地的产权,再基于农户意愿自愿选择入股实现土地股份合作。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肖文发  
一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仅仅打破“大一统”的人民银行体制,还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专业银行缺乏活力以及对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弱反应。客观事实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专业银行要真正企业化,必须进行更深刻的变革——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适当分离。——在“两权一体化”的结构模式下,专业银行的金融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完全统一于国家,由国家直接占有、直接经营,专业银行名为金融企业,但却无独立的、具有法律意义上的自有资产。这种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集中统一,形成了国家对金融资产承担当然的供给责任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专业银行在资金上对国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