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48)
- 2023(9029)
- 2022(7483)
- 2021(6995)
- 2020(5534)
- 2019(12575)
- 2018(12403)
- 2017(22951)
- 2016(12188)
- 2015(13835)
- 2014(13644)
- 2013(13560)
- 2012(13051)
- 2011(12402)
- 2010(12518)
- 2009(11629)
- 2008(11352)
- 2007(9791)
- 2006(9313)
- 2005(8844)
- 学科
- 济(79322)
- 经济(79258)
- 管理(29096)
- 方法(24569)
- 业(22629)
- 数学(22436)
- 数学方法(22351)
- 中国(21509)
- 地方(20070)
- 企(16799)
- 企业(16799)
- 农(14499)
- 地方经济(14105)
- 制(13820)
- 业经(13310)
- 学(13225)
- 贸(12706)
- 贸易(12699)
- 易(12314)
- 融(11744)
- 金融(11743)
- 财(11715)
- 体(11034)
- 环境(10896)
- 银(10879)
- 银行(10875)
- 行(10691)
- 发(9816)
- 农业(9567)
- 和(8667)
- 机构
- 大学(186068)
- 学院(182638)
- 济(97566)
- 经济(96119)
- 研究(77277)
- 管理(63353)
- 中国(60047)
- 理学(53332)
- 理学院(52575)
- 管理学(51977)
- 管理学院(51592)
- 财(42296)
- 科学(41451)
- 京(40594)
- 所(39023)
- 研究所(35192)
- 经济学(33523)
- 财经(32932)
- 中心(32452)
- 经(30182)
- 经济学院(29894)
- 院(27526)
- 北京(26962)
- 江(26556)
- 范(25680)
- 师范(25538)
- 农(24815)
- 财经大学(24456)
- 科学院(23970)
- 研究中心(21574)
- 基金
- 项目(114621)
- 科学(92271)
- 研究(86582)
- 基金(86515)
- 家(75477)
- 国家(74948)
- 科学基金(63307)
- 社会(60473)
- 社会科(57522)
- 社会科学(57508)
- 基金项目(44109)
- 省(40033)
- 教育(38563)
- 自然(36401)
- 自然科(35503)
- 自然科学(35494)
- 资助(35489)
- 划(35046)
- 自然科学基金(34883)
- 编号(31713)
- 部(27587)
- 发(27404)
- 国家社会(27394)
- 成果(26911)
- 重点(26780)
- 中国(26422)
- 教育部(24176)
- 课题(23546)
- 发展(23521)
- 展(23228)
共检索到3004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开忠,甘颖进,沈体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国民经济区域格局变化成为与地方及居民利益攸关、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日渐重要的变数,因而,成为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力图从一个更合理的区划体系,从宏观上把握国民经济区域格局规律及变化,指出中国21世纪初宏观区域...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曹远征
中国经济改革中的宏观体制变动──1979-1993中国经验曹远征1979年后开始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基础上,以渐进的方式进行的,并在这种渐进的过程中越来越明确了市场经济的取向性。此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上述特点,既区别于以往历次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英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孙建 吴利萍
利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及小型宏观计量经济模型,通过"区域—宏观"联系机制,把区域研发活动与国家宏观经济活动联系起来,研究中国八大区域研发投入的宏观效应。主要结论为:中国区域创新活动存在着较强的空间聚集趋向,区域创新正向溢出不断加强;八大区域研发投入对我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影响比较微弱,并且影响形式也不完全一样,北部沿海地区及东部沿海地区研发投入对宏观经济增长影响最为明显。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韦森
针对学界和政府部门存在的对中国经济现状和未来走势的不同判断,笔者认为,判断中国经济潜在增长速度和制定合宜的政府宏观政策的一个基本点是各行各业的平均利润率和资本回报率。根据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增长的经验,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整体下行是一个改变不了的自然趋势。由于过去为保增长而不计成本地扩大投资,直接导致高负债率和高杠杆率,现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应该定在不是保增长而是保就业、去杠杆和防止中国经济出现大的金融危机和长期萧条上。目前中国政府合宜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是:财政政策上应考虑总量减税,而不是结构性减税;实行稳健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应采取不主动干预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汇率政策。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还是在于我们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韦森
针对学界和政府部门存在的对中国经济现状和未来走势的不同判断,笔者认为,判断中国经济潜在增长速度和制定合宜的政府宏观政策的一个基本点是各行各业的平均利润率和资本回报率。根据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增长的经验,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整体下行是一个改变不了的自然趋势。由于过去为保增长而不计成本地扩大投资,直接导致高负债率和高杠杆率,现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应该定在不是保增长而是保就业、去杠杆和防止中国经济出现大的金融危机和长期萧条上。目前中国政府合宜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是:财政政策上应考虑总量减税,而不是结构性减税;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洛林 江小涓
20 0 0年中国经济的“热点”集中在 3个方面 :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否见效 ,经济是否开始回升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否进一步具体化 ,是否形成有效的政策框架 ;国有企业脱困工作的成效如何 ,3年目标能否实现。本文分三个部分 ,分别讨论上述 3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宏观经济 西部大开发 国有企业改革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华平 张所地
笔者以住房价格变动对居民消费支出、消费水平、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开发商住房投资的影响途径为基础,通过对2000年~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除了房地产开发商的住房投资对住房价格变动在东、中、西部都表现出一致的持续正向响应以外,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对住房价格变动在东、中、西部都表现出不同的响应过程。因此,地方政府要结合地区实际分析房价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有效发挥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佳宁
宏观调控的效果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运行格局将直接影响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这一关系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梳理:一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宏观经济的脉络和轨迹,涉及六次宏观调控,调控的效果渐进吻合政策层面预期的思路:二是在宏观调控背景下,区域经济新格局已然形成,这将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一、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宏观调控及其效果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郑耀东
由经济管理出版社新近推出的《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新阶段》一书,是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教授继《刘国光经济文选(1991—1992)》之后的又一部新著。在这部新著中,辑录了他在1993年、1994年两年间对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与协调发展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贡献,也从一个侧面再现了近几年指导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实践的理论逻辑和政策变迁轨迹。全书30万字,由50篇文章构成,包括35篇研究论文和讲演报告,15篇记者专访,既立足于国内,又涉及与中国经济改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赜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数次经济周期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正确认识与把握中国经济周期的特点,对于改善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首先考察了1978-2007年间中国历次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与波动特征,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从所有制结构、社会总供求关系、经济结构、价格体制、调控手段和对外开放度等方面分析宏观调控对我国经济波动形成机制产生的影响;接着从国际经济周期的角度考察了中国、美国与世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特征,以及中国与世界其他15个不同市场类型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周期存在的特征事实;最后给出了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宏观调控 特征事实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常春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三次大的经济周期波动。伴随经济周期的波动,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宏观调控政策,都收到了预期的成效且有各自的特点。文章对我国经济运行及宏观调控实践进行了历史回顾,进而对历次调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宏观调控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靖学青
改革开放前 30年 ,我国经济建设重点西移 ,进行了以追求分散和均衡为主要目标的内地重点建设。从多方面衡量 ,此次经济建设重点西移在客观上是必然的选择 ,具有较大程度的合理性。此次内地重点建设取得了多方面不小的成绩 ,主要的失误是经济效率低下。经济效率差的主要原因不在经济布局的宏观方面 ,即不是由于内地重点建设本身的缘故 ,而是在中微观方面 ,即企业和厂矿选址、定点问题出现了严重偏差。探讨改革开放前 30年内地重点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对目前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具有借鉴、启示作用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白明
针对近期的经济过热,中国正在进行入世后首次宏观调控,致使宏观经济外部均衡状态相应发生改变。现阶段,面对着一定程度的升息压力,宏观调控过程对于外部均衡状态的影响难以一概而论,其结果还有赖于改善效应与恶化效应在程度上对比。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对现行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合理搭配,有必要对蒙代尔关于汇率的稳定、自主的货币政策与资本的自由流动之间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三角模型加以拓展,进一步提出政策工具箱的搭配思路。宏观调控的初步效果显示,政策工具箱对于宏观调控过程中保持外部均衡较为“实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戴园晨
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剧烈变动的时期。几年以前,中国还在为传统体制所具有的短缺经济特征而苦恼,为“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卖方市场而埋怨。却想不到,通过一系列“软着陆”措施和经济运行机制向市场经济转轨,出现了“告别短缺”的良好势头。可是在“告别短缺”之后,新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